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葬清 >

第171章

葬清-第171章

小说: 葬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回到了义州外的营地,这些个骑士连下马的劲儿都没了,干脆直接从战马上摔下来,躺在地上就直接睡过去,他们实在是太累了。先是疾驰三十里参战,然后三轮冲阵,最后更是追敌数十里,就算是铁打的身子骨儿也禁不起这般折腾,能够坚持到现在,已经很是不错了。

“每人都至少给我喝两碗米粥才准去睡,不然,军法从事!”

过度透支体力后如果不即使进食而去睡觉,会导致身体受到更大的伤害,第二天这些兵士醒来后可能就会出现身体发痛发酸的症状,绝对会影响到他们的战斗力,冉义留下了这句话就亲身前往龙辰的大帐。

“诺!”即使已经累得一点气力都没了,这些兵汉们依旧不敢违反冉义的命令。

“大帅。”冉义进了帅帐就将自己的甲胄给脱下,整个人径直坐到椅子上。

龙辰已经注意到了冉义步伐虚浮,可见他也是累到一定成都了。

“看你这架势,正红旗那帮鞑子差不多都收拾干净来吧。”龙辰从桌上那一盘冷窝头里面拿出一个,抛给了冉义。

“差不多吧,整个正红旗能够逃回去的,绝对不会超过一个牛录。”冉义接过窝头,直接大口吃起来。他和龙辰一样,到了他们这一种层次,普通的口腹享受已经很是淡然了,尤其是作战其间,食物的唯一作用仅仅是给自己提供气力杀敌而已。

“到现在,入朝的三个旗已经被咱们全部吃掉,而且是近乎彻底吃掉,我很想知道,当皇太极知道这个消息后,他会是个什么反应。”龙辰忽然敲了敲桌子:“我也是刚刚知道,阿敏也死了,据说是被红衣大炮把整个头颅给削去了。可惜了,残余的镶蓝旗鞑子逃走时,硬是把阿敏的尸体也一起带走了。”

“阿敏也死了?那感情好,多铎和岳托到底是年轻的贝勒,阿敏可是女真四大贝勒之一啊,呵呵,死的好,死得好。可惜现在没有酒,不然当浮一大白!”冉义将最后一口窝头塞入嘴中,击掌而笑。

护龙军军纪森严,冉义作为护龙军上层将领,自然也要以身作则,不可能在军中酗酒。

“这次没机会,下次等杀了皇太极,我们再好好的庆贺个三天三夜。”龙辰抓起一个冷窝头,做干杯状,而后放入口中。

……

龙辰设想过当知道三个旗被葬送到了朝鲜后,皇太极会是个什么反应,但是龙辰绝对没有想到,这个一向被自己当成最强大敌人的皇太极在听到这个噩耗后,居然直接昏了过去!

后世有说法,皇太极死于脑溢血,尽管这个说法不能被完全确认,但皇太极身体有隐疾那时肯定的,而在三旗覆灭的消息打击下皇太极隐疾爆发,直接不省人事。

原本正压着辽东军打的女真大军迅速后撤,并且女真上层将皇太极昏迷的消息严密封锁,没有对外透露出丝毫,即使是祖大寿,也只是将八旗军的忽然撤退归咎于朝鲜护龙军的大捷。

昏迷中的皇太极被带回了王宫,哲哲哭得像个泪人儿,一杆子福晋们也都跟着一起痛哭,整个王宫上层愁云惨淡。

而女真一族上层也被朝鲜之败给震惊了,虽说这数十年女真一族已经习惯了胜利,也有了自己的骄傲,但这根本无法掩盖他们心底作为一个小族的自卑。

而在朝鲜战场失败的打击下,这种自卑情绪被无限放大,大家都知道如今的护龙军主体是汉人,并且这次朝鲜大战辽镇也是出动大军替护龙军帮忙的,女真贵族们就自然认为护龙军是大明的军队,护龙军的大胜,则意味着大明和大金的战略态势进一步变化。

原本已经看似孱弱的大明,居然瞬间坚挺起来,女真,似乎再次出现了灭族的危险!

遥想二十多年前,面对来势汹汹的十几万明军,刚刚在努尔哈赤整合下崛起的女真心头也是忐忑,因为这一战若是输了,则意味着女真一族将在世上被彻底抹去。

但是,萨尔浒之战,女真赢了,他们也避免了被灭族的危机,而现在,这种危机再次出现。

可是,如今天命汗已经死了,天聪汗也陷入了昏迷状态,女真如今的危局?靠谁来解救?

而辽镇这边,来了一个人,他姓刘,叫刘文镜,如今崇祯帝面前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就像昔日对待袁崇焕一样,崇祯把刘文镜当作解决东虏之患的最大倚靠。

眼下,刘文镜的官职也是那么的可笑,蓟辽督师……………刘文镜。

………俺是罪恶的分割线………

感谢李暄大大的留言鼓励!

三足鼎立

第一章   崇祯的震惊

从当初的聚风寨到如今的护龙军,从昔日小小一个寨堡发展到整个朝鲜地域,从在诸方势力间挣扎求存到亲自覆灭女真数个旗,龙辰的步伐不可谓不大,护龙军崛起之快也是令人瞠目结舌。

但,大明朝廷对于护龙军的存在一直知之不详,原因很简单,昔日的蓟辽督师袁崇焕替龙辰遮蔽了来自朝廷的耳目,作为当时的辽东第一人,袁崇焕只要稍微下点力气,玩个隔绝中外不成问题。再加上袁崇焕是真的对龙辰以及他的护龙军寄予厚望,也希望护龙军能够真的成长起来,以此来扭转汉家对女真一族的战略劣势地位。

袁崇焕在辽东时,辽东算是铁桶一块,说句不好听的,朝廷的力量根本插不进来,但是随着袁督师城墙上那一跳,也就标志着辽东一个时代的完结。

没了袁督师这个主心骨,再加上满桂没有服众威望,祖大寿又没有大义名分,昔日众志成城的辽镇如今已经逐步走向分崩离析的地步。

即使这次为了配合护龙军在朝鲜的战事,祖大寿和满桂来了一次配合,辽镇精锐尽出,但这依旧无法阻止辽镇诸将的人心涣散。

原本在这个时候,有很大一批辽将开始和女真眉来眼去,但随着女真在朝鲜的大败,让这些身处第一线的辽镇将领意识到了,往昔纵横辽东无敌手,似乎有能力窥觑大明江山的女真一族,开始走下坡路了。

历史上,大明边军将领开始大规模向大金投降也是从袁崇焕被杀后开始的,一方面是由于朝廷杀了袁崇焕使这些边军将领失去了原本的束缚,另一方面则是这些边军将领看得最为明白,女真大势已成!

但这一切都被护龙军的崛起所改变,女真八旗被直接削去了一半,往日耀武扬威的女真一族居然龟缩起来做了缩头乌龟,既然女真这支股票不景气了,这时候再买进去说不得就会赔个血本无归。再加上做汉奸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有很大可能自己会在史书中被斥骂数百年,成本实在太大。

但是人活着,想往上爬,保住自己的富贵,那就得找个大腿抱一抱,袁督师去了,现在来了个刘督师,虽说不知道自家这个年轻大明天子会对这个刘督师保持多久的信任,但人家如今是绝对的天子红人就够了。世上本就没有长长久久的富贵,一切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刘文镜还没赶到辽东赴任前,就已经收到了不少辽东中层将领的信笺,里面投靠附庸的意思表现的很是明显。

这也让原本心中很是惴惴不安的刘文镜舒坦了不少,至少现在情况可以判断出他到了辽镇不会成为光杆司令,也能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其实,无怪乎刘文镜对自己这么不自信,他自是知道去年八旗军打到京师时,京师将门和八旗军暗通曲款,“交易”来了一场属于京军的一场“胜利”,也正是在这场“胜利”中,刘文镜走入了崇祯的视线之中,自己底气先天就不足。

虽然刘文镜自认为是京师将门这一代中最为优秀的人物,但他也不认为自己在面对辽东这个烂摊子时能够做些什么成绩。别的不说,光就辽镇的两大实权派满桂和祖大寿,自己能像袁崇焕那样使唤得动他们么?自己曾经虽然在辽镇任过职,但那也只是一个小角色,算是镀镀金来的,对辽镇的真实情况他也不是很清楚。

然而,朝廷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决定,也是因为辽东局势忽然变化得太快,尤其是朝鲜那个地方的护龙军,让大明感到了深深得忌惮。

前几年,八旗军第一次伐朝,迫使仁祖签订了“兄弟之盟”,让朝鲜脱离了大明藩属国的身份,朝鲜虽说暗地里还保持着和大明的联系,但大明已经越来越难以完全掌控或者说看清朝鲜的状况了。

就算是护龙军发动了席卷全朝鲜的攻势,龙辰更是废了仁祖改立李澄,这样大的事传到朝廷当道诸公耳中也只是朝鲜出现了动乱,似乎连君上都换人了。至于具体原因,他们不清楚,也没那个探究精神去弄清楚,同时也没那个能力去弄清楚。

其实,大明初立之时,以锦衣卫为代表的国家特务机关不光在国内很活跃,而且对外族也是极力渗透。

喜欢读明史的朋友应该可以注意到一些细节,而且总是相似的一些细节,那就是在明初,明军总是在“稀里糊涂”乱跑时“恰好”遇到了蒙古人的主力,然后打了蒙古人一个措手不及,大捷!

这样的大捷,一次两次还能说得过去,但是次数却不止一次两次这么简单。好多明初将领去征伐蒙古草原时,都会来个“莫名其妙”地巧遇,然后胜利,巧遇最多的似乎就是昔日的燕王朱棣日后的明成祖,他出兵蒙古时,史书上记载了好几次说他遇到了风沙或者什么极端的恶劣天气,然后全军丧失了方向感,然后就乱转,然后“哟呵”发现了敌军主力,而且敌军全无防备,然后就是大破之!

明军怎么可能总是有这么好的运气?

万事皆有缘由,明军能够重复许多次“好运气”的实质在于大明初期特务力量对蒙古草原的强力渗透!也只有这个理由能够说得过去,因为大明靠着这些暗藏在蒙古的特务力量,能够摸清蒙古大军的动态,自然能够料敌先机,轻易发动偷袭取胜。

当然,这种特务力量一直是历代统治者讳莫如深的话题,而且这也不适合写到军报上去,不然你这不是提醒蒙古人要开始“扫除内奸”么?所以,明初的这一场场胜利就被冠以“运气好”的描述。

明初时,大明国运昌盛,虽然太祖杀了一大批功臣,但赶走侄子坐上皇位的朱棣本身也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整个大明也是保持着一种积极进去的风气,朱棣更是有事儿没事儿就去蒙古打仗玩玩儿,同时也侧面表明大明在那个时候还是保持着对塞外诸族的监控力度。

但是,当大明王朝不断走入中年乃至暮年后,国家机器老朽,朝廷上充斥着守成的保守思维,而且国力也不断衰败,锦衣卫这类特务力量也基本上被投放到“维稳”的方面上来,自然而然,对外族的监控力量就每况愈下。

想那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不断崛起时,大明朝廷一直没怎么干预,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李成梁为了养寇自重,而是那时的大明已经基本丧失了对外的监控力量,根本就没有察觉到努尔哈赤的狼子野心以及建州女真的真正实力。

对外特务力量的荒废,导致大明上层对外族情况不明,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万历后期萨尔沪之战的大败!如果万历帝和当时朝廷当道诸公能够清楚知道建州女真真正的力量,就绝不会在准备还不是非常充分的情况下仓促进军,企图幻想着来个毕其功于一役了。

而到了崇祯即位,大明朝廷更是风雨飘摇,其对外的特务力量更是近乎完全瘫痪,可以说,朱由检除了透过辽镇等边镇传来的消息,基本上就没有其他完备渠道获得辽东情报了。而且朱由检在上台伊始就被外臣忽悠着将内宦力量基本清除,监军太监也被撤去,这就更是直接导致在崇祯初期,朱由检这个皇帝和睁眼瞎差不多。当然,在这之后,吸取教训的崇祯又恢复了太监监军监矿等制度。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袁崇焕愿意阻绝关于护龙军的事情时,大明朝廷真的被彻底给糊弄过去了。

然而,伴随着袁崇焕的身死,辽镇陷入了混乱,朝廷的力量也终于可以进入辽镇,也因此获得了关于护龙军的情报。

让朱由检和满朝大臣吃惊的是:入朝和护龙军作战的镶蓝旗和两红旗鞑子居然近乎全军覆灭!

朝廷上下还没完全消化掉关于这忽然冒出来的护龙军消息,接着更是被这个逆天的战报给吓死!

八旗军战力强悍那是连朱由检都深有体会,虽然他坚信自己的皇者之气不惧那些鞑子,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此时的明军在野战方面的确不是八旗军的对手,但是那个在朝鲜的护龙军却可以直接灭了八旗三旗!那护龙军究竟该拥有着怎样的战力?

辽镇已经只能在女真鞑子面前苦苦支撑了,那么若是换做比女真更强大的护龙军呢?辽镇可能就根本不是其对手,大明或许就会迎来另一个比女真鞑子更为恐怖的敌人!

而后,随着更多详尽的情报传来,更是将朱由检惊得后背全是冷汗,情报上说在去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