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葬清 >

第134章

葬清-第134章

小说: 葬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人,以蒙古人的身份,能混到大明总兵官的位置,没点城府没点脑子,可能吗?

有的时候,我们往往有一种错觉,那种长相旷野,举止粗鲁的人往往是那种没心机的人,而对这种人,一般人都会忍不住去交心,掏心窝子,跟这种人打交道时,你会忍不住降低自己心中的防备,满桂就是这种人。

满桂善战,他的官职和地位都是他一刀一枪实打实地拼出来的,还有,满桂粗中有细,很会审时度势,在辽东一系中与袁崇焕不合人尽皆知,被袁崇焕看得不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他的人缘在辽东一系还是很高的。祖大寿之下,就属他满桂在辽东一系中威望最高。

这就耐人寻味了。

更何况,与袁督师打擂台,就真的不好吗?

朝廷是不会放任一名手握重军的袁崇焕为所欲为的,当年袁崇焕和满桂这点矛盾甚至一度打到了朝廷上,开始,满桂也很纳闷,至于闹得这么大吗?

后来,满桂明白了,这其实不是自己和袁崇焕的擂台赛,而是整个朝廷和袁崇焕为代表的一方势力的擂台赛。自己在那些大佬眼中,只是一个小卒,一个木偶罢了。甚至这场擂台赛真正的观众,很有可能就是坐在龙椅上那位,一边口口声声宣称给袁崇焕最大的支持,平灭辽东建奴,一边却不动声色给袁崇焕制造制肘,怕他失去控制。这就是大明朱家皇帝的通病,或者说是整个封建王朝家天下的通病。

什么是封建王朝?

天下为一家之私产,万民为一人之家奴。

面对外敌入侵时,首先想得还是如何保全自家皇位,自家地位。想方设法控制那些个掌兵大将,稍有二心的苗头,即刻扑杀!毫不犹豫。

一方面是以儒家之学粉饰家天下的虚伪,一方面以大统之名遮掩自己的丑恶,这就是华夏数千年封建王朝的基本形式,也是一种艺术,是的,他已经成了一种艺术。

数十年后,满洲族入关所建立的那个清朝,在建立之初,没有很好地吸收学习这种虚伪的王朝艺术,没有替自己的王朝遮盖上这种面纱,一切显得那么赤裸裸,一句一句奴才,一个一个下跪,呵呵,被后世一直痛批造就了中国人的奴性,弯曲了中国人脊梁,是真的吗?

在没有满清之前,就是人人平等的社会吗?就算放眼当今,你好意思说这是人人平等的社会吗?

自古以来外敌入侵时,自断臂膀的君王多了去了,他们不在乎这天下如何,在乎的是自家富贵的传承。满清末年的那个慈禧,确实闹得不像话,但她只是丑恶的封建家天下思想的丑恶表现罢了,没必要将她硬是和清王朝绑在一起,或者说,一棍子全拍死在万恶的“清”上。

当一个王朝末世之时,这种家天下的丑恶就会被无形的放大,君王们意识到自家气运快要终结了,所以为了巩固自家地位传承,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正如现在的崇祯帝,他已经敏锐地感觉到大厦将倾的来临,他只能逼着自己去补洞,将这个房子顶起来!任何敢于威胁这种辅修房屋的存在,都会毫不犹豫地斩去。朱由检一方面逐渐冷静,逐渐理智可另一方面,却在不断痴狂,癫疯,毕竟,即将解体的是他的朱家天下!

尽管擂台赛的两方都已经疲倦了后,后面鼓劲儿的人还不疲倦,满桂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比满桂更精明的袁崇焕自然也明白。

可是两方,都只能算是大佬博弈的棋子罢了。他们也有自己的无奈,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满桂和袁崇焕竟然达成了一种无形的协定,继续保持两人的外表上的敌对关系,其实内地里已经逐渐修复关系,宁锦大捷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一方故意放水不给你,这场战役的结果就会改变!

不过,敌对的外表还得继续下去,要不然,京师大佬和龙椅上的那位会不放心的,铁箍一桶的辽东军是皇太极和朱由检两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干他奶奶的,这仗打得,这不是个滋味儿,没意思,没劲头,老子都快受不了了,督师,老子倒真想知道你心里究竟是个啥子想法,估计比老子我更加难受吧。这天下,不就是他老朱家的天下么,我就纳闷了,连我满桂这个蛮子粗人都看出来了,这袁督师怎么就是一个睁眼瞎子呢?树大招风这点道理都不顾了?哎哟,老子头疼,不想了。”

PS:红票在哪里啊,红票在哪里,哈哈。

第二十七章    战云起

寒夜袭人,尤其在这充满肃杀之气的军营中,这夜更是有着刺骨的冷意,似乎可以刺穿士兵的铠甲,穿透勇士的血肉,直接使得人的内心打个寒颤。

白天满桂部败了的消息传来,给全体辽东军泼了盆冷水,即使是此刻大明第一强军,也在心里感叹:这仗,还是不好打啊。

满桂一系战力可是辽东系公认的最强之一,去年宁锦之战更是与皇太极亲帅的两黄旗嫡系一战而不败,但此战,居然败了!

在辽东,靠着坚城,辽东军才能占住阵脚,将满洲崛起的势头给压下去一丝。但这也只是欺负人家满洲人少,耗不起攻城战罢了。若是在中原内地驱使个十几万百姓,学那个蒙古当年入侵南宋时,护城河都是用周边百姓尸体填的,可满洲部耗不起,哪怕手下的汉民,也被编入了旗,已经算是满洲部的一部分。

皇太极不敢再压榨汉民,重新引起努尔哈赤晚期压榨汉民引起的满洲动荡,这是断自家根本的傻事!

但是,如今,辽东军无城可守,或许这话说得不准确。

此时辽东军身后是凝聚了数百年汉家文化,建起来的巍峨都城,它的高大,它的雄伟,毋庸置疑!它的雄峻,比之宁锦城强了多少倍!它的存粮更是足以支撑整个军队作战数年!它的漕运可以使它吸收大明各地输送而来的物资,凭借此城,八旗军就算在这里磕光了也打不下来。

可就是这样的坚城,却无法让这些辽东军汉们去守,这些辽东儿郎们只能在这城墙之下,去面对八旗铁骑的践踏冲锋。

可这些辽东汉子们也只是叹息两声,对着冰土吐几口唾沫,眼神中却毫无惧意。不就是和鞑子拼命吗?这算啥?你爷爷我就是吃的这碗饭!

这就是一支为了复仇而生的部队,当被凝聚来后,他的力量,足以撼动那裹挟着民族气运的升腾而无比强大的满洲精锐!

自萨尔浒之战后,流传一句话,“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辽东汉子们笑了,直娘贼,这是因为俺们关宁铁骑从来没满过万,要是我们关宁铁骑也有十万,看这辽东到底谁最猖狂!

战局每一刻都在变,之前京军的一场莫名其妙又查无可寻却又被被上峰果断认可的胜利,将整个辽东军打得手足无措,甚至是异常尴尬。

之前,整个战术布置和军队调度都是由袁崇焕说的算,可以说崇祯和一杆文武大臣就只能抹瞎,在袁崇焕的布置面前,他们只有点头的份儿。

你袁督师说这支部队往哪里放,他就得往哪里放,你袁督师说这支人马往哪里去,你就得往哪里去。各路勤王军以及自己手中的辽东嫡系都在袁崇焕手中握着。

就在此刻,皇太极第一次扣关,将袁崇焕个人权利地位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恣意点将天下兵,这是何等豪迈!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此时的袁督师是走向了人生的巅峰,但是巅峰之后呢?古往今来,多少名将走到自己最光辉的时刻时,就注定了惨淡的收场的开始。

可惜,袁崇焕他的敌人,皇太极,却不是个好相与的角色。继承天命汗衣钵的天聪汗,带领着一个新兴的满洲,在辽东就能压着袁崇焕打,何况如今没了坚城可守的情况下,袁督师对战皇太极就更加束手束脚了。

此时局面是,袁崇焕可以说将原本可以让八旗精锐无可奈何的坚城换成了一大堆根本毫无战力的杂牌军,除了自己的名头好听点,其实在具体利益上反而吃亏了。这一点,辽东系上下都明白!这些天也看见了,这些各路勤王军,已经不指望他们打仗了。

在古代,打仗人数很重要,但是,这只是在大家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

至于袁崇焕此时的处境,整个辽东系也都明白!

自家督师看似风光,却站在悬崖边上,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但是之前,他们不怕,也不担心。他们坚信,自己可以拥护住自家主帅,因为这个大明,只有他们敢与鞑虏一战,也只有他们可与鞑虏一战!

此时,若是没了他们,这大明江山,就玩不转了。所以,袁崇焕的地位在朝野上比谁都巩固,因为他掌控者决定大明国运的精锐!这是朝野上下的共识。刚刚登基的朱由检给了袁崇焕很高的支持不假,但是这袁崇焕远远比崇祯想的更给力,没几年,这辽东就被整合成了一只铁拳!

自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以来,明军胜少百多,十败有九败是败在配合不力,互相放水的上面,这是前车之鉴,也是大明,甚至是整个汉家的悲哀!前些年这辽东还是有些精锐的,就这么给互相拖后腿,互相见死不救地给败掉了!

袁崇焕上任之后就整合部队,用心所在就是这里,绝不重蹈覆辙。即使给外人留下排除异己的恶名也在所不惜!

但是,此时京军的胜利,却是向朝野宣布,并非只有辽东一军足以同鞑子一战!京军还可战,只要再历练一番,整合一顿,并非不可是另一只“辽东军”!

这是在彻彻底底地挖袁崇焕的根本!

一个利益集团,必须有一个利益代表,而辽东系的利益代表就是袁崇焕!虽然在朝野之上,还有几个大佬是站在袁崇焕这一边的,勉强算是辽东系,但是在一杆将领心中,他们只敬袁督师!袁督师才是整个辽东系的核心人物!

京军胜了,威胁到辽东军的地位了,那么辽东军只有也来一场胜利把京军这场莫名其妙的胜利给彻底压下去,让这当道诸公看看,究竟谁才是这大明朝的擎天之军!这大明朝得靠谁,才能压得住鞑虏!

但是皇太极前阵子居然罕见地采取了守势,并非辽东军主动出击的时机,所以袁崇焕强压着全军出战的欲望,安静等待着战机!将士不惜死,但是得死的有价值!

因为,袁崇焕和其他儒将不一样,他是真心为了这汉家社稷着想,将自己的荣辱利益搁置了,他不会,拿自家儿郎的性命,去换自己的地位巩固!

他,袁崇焕,不换!

但是,满桂部败了,朝野更是一片震动!

满桂是谁?辽东军有的数的悍将。更是被朝廷故意扶植着在辽东系中与袁崇焕对着干的家伙,他倒了,证明朝廷在辽东一系的力量被打垮了。

那么,当道诸公,只得捏着鼻子,继续忍着袁督师,忍着辽东集团!

所以此刻,放任皇太极不打,才是最好的选择,是最符合利益的选择!

前期,整个辽东军犯了很多错误,也可以趁此机会补救。

但是,当众人觉得应该如上次一般,袁督师应该继续沉默时,辽东将领居然收到了帅帐议事的命令!

“明日,集结全部,出战!”

袁崇焕还是一如既往地霸道,在会议开始时就给会议定下了基调。

我已经给这个会议定性了,你们下面就讨论怎么打吧,别跟我扯别的。

“大帅,末将觉得此时出战,不合适!”这句话也只有祖大寿可以说,因为祖大寿是袁崇焕最喜爱的大将,众将之中也就只有他能触督师的眉头。

“本帅问你,为何不能打?”袁崇焕瞥了眼祖大寿,那种执掌辽东,封疆一隅的大吏之气被散发出来,全都向着祖大寿压去。

“大帅,鞑虏锋锐,不可战!”祖大寿咬着牙,硬撑着督师的气势,将自己的话说完。

“鞑虏已临京师数日,交战数场,虽胜,但锐气已散!我军休整数日,积累了多大的怨气?携此怨气,本帅,有信心,让这皇太极在这京师前,摔个头破血流!但是你们,却不敢战!”

“末将不敢!”祖大寿,吴襄等一杆辽东军虎将全都跪倒在地。

他们的心思,袁崇焕会不明白?

袁崇焕叹息一声,“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等武将,拼死杀敌便是,别整天想着那些个弯弯绕绕地,瞎折腾什么。什么时候,都别忘了咱武夫的本分!”

“大帅!”众将眼神都有点是湿润。武将,在大明地位不高,袁督师算起来是那种清高的文臣,可是此刻,却将自己的比作丘八!这是下了何等的决心!

“别的话,本帅也不想多说,我想辽东儿郎们对杀鞑子也不需要多说,都会拼命。可是,本帅,放不下心的,却是你们!你们扪心自问,你们尽到武将的责任了吗?你们心中,究竟还是有多少武臣死边疆的决心!一个个脑子里装的都是自家在辽东的田产,整天想的是如何保住自家的权势!这,还算是一个武将吗?

你们成天说,文臣误国!可是,你们,有资格说他们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