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小商河 >

第92章

小商河-第92章

小说: 小商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拖家携口北上,琼明知他们是投奔晋城而去,却乐得装傻,详为造册而已。待兀术得报时,开封府所报远甚其余诸路,大约前后也有二三万宋人北上。只是落在何处却不知晓。兀术问明燕云一带,略无一家迁来,心知此事难为,只得暂歇。

    只是这里赵构装模作样,可苦了晋城“张子鱼”!洪皓派遣大批人手,不断从开封辖下带宋民至泽州府,其中倒以青壮年居多,老弱在江南者,哪个肯轻易北上?只是晋城规模,也不过五六万人到头。眼下除了沿城墙一带还有十来丈空地,因防火攻不许修房外,城中旧房已经修缮一新,全部住上了太行山下来的宋人,连城外榷场中都住了不下两万人,早就超出负荷。眼下新增三万宋民,粮食还能够供应得上,居住却成了大问题。待要扩大晋城,修建工程非同小可,只得另谋他法。

    “高平、陵川、沁水诸县,皆不下两万人,实在住不得了,虽然不计城防。却也已经住到了城外,再者土地实在不多,若要住下去,怕是明年耕种时为难了些。”王兰一向负责三县建设。虽然管理已经移交给了洪皓,但详细情况还是知道的。杨再兴立在城头上,任春寒料峭,不肯回府:城外里许内皆是宋民搭建的临时住宅,乱成一团。若是此刻金人要来为难,连晋城都将遭池鱼之殃。

    “罢了!”杨再兴咬咬牙,知道泽州府已经装到了最大容量,这不是后世地集约化农业时代,晋城所在的泽州府就可以住得下两百万人,不仅农业无法支撑,更加无法进行战时攻防,遂转头对王兰道:“咱们向州借地方安住些宋人!”

    王兰道:“自杀了麻札之后,岳县、沁源已在我军手中,眼下也各安置数千太行宋民,虽然尚未住满,却是有后顾之忧:只怕拔里虎率部清剿,那时人少还好办些,人多了就进退两难。多亏太行李通、胡清、李宝、李兴、张恩、孙琪等诸寨兄弟不时下山搅扰,襄垣、屯留、黎城等县时时易手,才未殃及岳县、沁源宋民。眼下拔里虎率部死守潞州府,绝不轻易招惹太行兄弟,倒也无功无过,诸寨谁也没有这个实力去碰他,但得相安无事便罢。襄等三座空城占之无益,偶尔歇兵罢了,只胜过旷野驻营。”

    杨再兴沉默许久,与王兰下了城墙,返衙召洪皓相商。

    “先生以为,若某着人去取了潞州,上京会有何等动静?”杨再兴开门见山问道。

    洪皓却并不错愕,泽州府城外三万宋民,挤得榷场江满满当当地,连城墙脚下都暂住了上万人,开春时还不为难,等过得几月,风雨无常,疫疾必生,再者,总不能*晋城中府库总养活这些人,必竟多少积储些粮草,都在为练兵与北伐大业作准备,不能全用在救灾民上。

    “大人,上京诸酋,未必就肯安心让大人占了泽州府,只是无力左右罢了,据老夫所知,兀术麾下可用精骑不过两万余,近年南北议和之后,颇对蒙古诸部用兵,虽以三数千骑为常,却仍然损耗不小,若是要取泽州府,却非十万大军莫办,便征齐汉军,攻下泽州,只怕上京也难保平安。是以大人若攻州,老夫以为,上京或者责以言辞,或装作不知便罢。但若大人师出无名,只怕兀术也为难。此外,州府并非岳县、沁源可比,城高池深,不下晋城,兵马也有万余,女真精骑也有三五千,如何攻克,倒须思量。”洪皓当然知道杨再兴急于取得潞州以安宋民,只是古之上党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按常忖度,晋城军能够出动的兵力也只堪仿佛,是极难以攻取潞州府的。

    杨再兴只略一犹豫,便追问道:“先生以为,潞州之地如何?”

    洪皓心中喟叹,晓得杨再兴需要一个充足地理由对潞州用兵。问这话只是方便下决心而已,当下慨然答道:“潞州为古之上党,地势高绝,居高临下,沃野百里,昔日曾治今之泽州府。实扼太行东西冲要,河东路用兵之窍要,用兵者不可不取之。其东出中原,可阻绝京西路河洛诸,再辅以太行八,则开封以西,百余城池,千里江山。不复为金人所有矣。太原府、解州等地,如在囊中尔。州诸山环绕,惟水可出,白又在太行义军手中,此为用兵之绝地

    不可不占,亦不可轻弃。只是若晋城军去占了,兀何,异日大人大举发兵之时,必出自潞州!”

    杨再兴遂不再问。而是召岳雷、高林、王兰、罗彦等,细商用兵之策,自晚餐时起,直到子时过后方罢,众将自回营中安排将校不提。

    绍兴十四年三月二十七日,杨再兴轻装简从。悄悄往太行山下,郭铁匠新设的“火器作”而去。其地址在一绝谷中,当日即在此歼晋城中女真精骑千余。还未到谷口,远远就有哨探鸣镝止住众骑,待近前看到是杨再兴,屁颠屁颠地换了哨声,跑去通报了。不消一刻,众骑进入谷口。三道寨栅前后阻断,最后一道竟然是石栅,山坡上胡乱堆放许多碎石,若有人来攻时。便有百十人自山上抛下乱石来,也可阻止上万精兵!

    —

    杨再兴见这里防备得如此森严,也不觉暗暗称是。

    “兵者,国之利器,《武经总要》上早有明言,利器不可轻易示人,是以小老儿擅自安排了些防御,哪里入得大人的法眼,不过是防备些宵小之辈罢了。”郭铁匠出迎时,居然说得有板有眼,杨再兴闻言,开怀大笑。

    “怎么样?郭先生,某家所托之事办得如何?”杨再兴随郭铁匠步行前往谷后的一片石砌房,看到连房上都盖地薄石板,周围抹上湿泥,晓得是防火的火器作,信口问道。

    哪晓得老郭语音发颤:“大人天纵英才,实在是不世所出,连武经总要上未载地奇方,也知之甚详,不瞒大人说,小老儿一生,见过不少先祖遗下的火器,却没有一件有大人的配方所出的这般威力,若大宋朝早年间有此利器,只怕番贼渡不得河!”

    杨再兴止步,轻轻拍一下老郭肩头,笑道:“郭先生见闻广博,当知利器只用得一时,胜败之机,端在用利器的人,而非利器。如今晋城虽有此利器,却也不可轻用,深藏之,慎用之,若为贼子所获,反过来对付宋人,却又如何?”

    郭铁匠闻言,略一思忖,额头见汗,见杨再兴已经走了数步,默然跟在后面,心中讶异:“杨大人早年间只闻说英勇无敌,几时晓得偌多事理?连老夫这些年来,也未明白此节:大宋许多火器,并非金人所有,偏偏到用时总是无法取胜,原来是在用火器的人!”

    经过十余间石屋,杨再兴都见到里面匠人小心翼翼地用水浸石,将火药原料细研粉,想来这一片石屋中都差不多如此,也就没有再看下去,问郭铁匠道:“可有制好的火器?”

    老郭前行带路,过得两里,又是一片石屋,却有数座高炉依矗立,怕不有数丈高下,百余匠人在这里炼铁铸模,以盛火药,制成的火器却还要往里面深入二三里。

    至谷中开阔处,有数里宽地一处河谷,河床深陷入谷中,地面不可见,只闻水声震动山谷,声闻数十里,杨再兴点头称许:在这里试验火器,确实不易为山外所知。山脚下相隔数百丈远,便有一石洞,倒好做天然的军火库,郭铁匠吩咐一声,几名小徒弟飞奔而去,片刻间捧出数枚“鸭蛋”来,却与最早看到的形状相仿佛,只是形体小了许多,只得碗口大小,杨再兴提起一个,在手中掂了掂,当有两斤上下,比上次看到那个重量近二十斤的轻多了。“鸭蛋”上一端封死,另一端却留了一条引线出来,长约尺许。

    “几位爷,便请退后,小老儿这就试炮!”老郭意气风发,这里是他的地盘,自然由他说了算,杨再兴率高林、岳雷二人缓缓退到山脚的一个土堆后,看老郭表演。

    *近河边处有一个大坑,大约那里试过不少火器了,老郭着人在坑里放了几件盔甲兵器之类,然后取出数尺长地引线加在铁鸭蛋上,将其置于坑中,引线搭在坑边上。点火的方式颇为新颖:老郭拾起一块碎石,猛砸在引线头上,碎石与地面石板间迸出火花,老郭立即转身飞奔,很快消失在河边的一声巨石后。

    稍过片时,轰隆一声震响,饶是岳雷与高林都曾经历过战阵,仍然被骇得面面觑:这样的火器,且不说杀伤力如何,单是这声音,便可让久经训练地骑兵马队出现混乱!

    杨再兴却带二人下到坑中,细细检视:坑中所安放的盔甲皆有损伤,却是轻重不一,头盔只是破损,胸甲却被直接击穿,但四处嵌满铁珠,如数十支劲弩齐射过,若是近处当此一击,便是万人敌的猛将又如何?岳雷与高林再次被震慑,二人所练多年的武艺,在这样地火器面前一文不值!

    郭铁匠见三人表情,面有得色,只是紧张杨再兴的评价。

    “郭先生——”杨再兴拾起坑中地一片铁炮残片:“某家上次说的那个‘铁蒺藜’,不晓得可有制成地样品?”

    老郭一张脸通红:“大人画的图样,《武经总要》上也有相像的,只是小老儿手拙,与众兄弟费了多日,也不曾做得出来,日后定如大人所愿!”

    杨再兴一叹,晓得后世的手雷还是有些难度的,当下也不好多说,只道:“这个已经不错了,声如霹雳,便还是如书上所言,叫他霹雳炮吧,只是不可外传,谷中还须增加人手,防备得谨慎些。”

    高林点头称是,有此利器,晋城哪里还怕十万大军?

    五日后,一队队宋民途经潞州府城外十余里处,缓缓前往屯留县城,鲁秀林闻报,说是这些宋民都是从江南北返的屯留县故人,约摸有三千余户,其中倒有不少原来就住在潞州府城中地,只是“过家门而不入”,不肯到潞州府城来罢了。

    “鲁大人,这怎么可以?且派些汉军,定要将这些个宋人都驱到此间来,莫要又落入了太行山贼之手!”拔里虎在潞州府衙喝道。



………【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子本是宋人,当不来贼奴才!】………

    秀林哪里敢违拗,当下点齐潞州府汉军,着得力统领后开赴屯留县。

    这屯留比不得岳县、沁县,那边山高路远,从早到晚还到不得。辰时从州府出发,饶是金军未让汉军配备足够马匹,大半都是步军,也不过三四个时辰,前锋两千余兵马早到了屯留县城下,远远看时,城上一面“岳”字旗高高挂出,却不见一兵一卒守卫,城门处竟然还不断有零星宋民涌入。

    这等情形此前也出现过多次,屯留本无坚城深池可守,虽城在河边,却连护城濠都是干的,太行义军偶尔来去,也不曾认真在此建设,毕竟要与潞州大军相抗可不是闹着玩的。

    前锋统领也算谨慎,喝令哨探快马入城,看看有何动静,等得片刻,那入城的探子如飞而返:“爷,城里没有太行山贼,只是些百姓罢了,一兵一卒也无!”统领哈哈大笑,以为鲁大人这番太慎重了些,居然前后有将近三千兵马来此公干,竟只是为了城中不到三千户百姓。当下也不多言,直接挥兵入城,果然畅通无阻。只是这统领也忒大意了些,汉军过处,那些衣衫褴褛的宋民们一个个不再收拾手中活计,而是眼放绿光,偷觑汉军去向,待汉军入驻县城府衙时,屯留县城中处处冒出手持长枪大刀的汉子,从四面八方向中间*拢,渐渐围向府衙,全不将汉军放在眼里。

    “鲁大人有令。着城中子民,收拾家当,迁往潞州府安置,不得违误!”汉军们驻下来后,立即鸣锣沿街驱赶,让城中宋民起身。只是不到小半个时辰,领头地统领就感觉不对了:刚才还隐约可闻的鸣锣声怎么听不到了呢?过得片刻,门外一阵喧嚷,十余名兵卒哭号连天地跑回县衙来:“爷,不好了,城里有山贼,兄弟们死伤不少,快快出城逃生吧!”

    一时县衙大乱。众汉军急忙整队,那统领面色铁青出来,见刚才派遣出去沿门驱赶的汉军,眼下要么消失不见,要么带伤而返,须臾间折损了三五百兵马,只气得七窍生烟:“搜!沿门搜!老子倒要看看这小小县城中有多少山贼!”

    路过那些伤兵时,没好气地倒转枪柄敲在一名伤兵头上:“都是帮没用的夯货!”岂料那伤兵伸手拉住他枪柄,用力一扯,将那统领从马背上拖了下来:“竟敢敲老子!”伸手抹去脸上血渍。原来竟是高林!十余名“伤兵”统领嘶声叫道:“围住!一个都莫——哎哟!”这次却是高林重重敲了他一记,以报刚才之仇。

    “都莫乱动!”高林放声大吼,果然汉军们逡巡不前,不晓得应该如何是好。虽然人数上绝对占优,却不敢上前动手,只看到中间那十余名“伤兵”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