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食遍天下 >

第82章

重生之食遍天下-第82章

小说: 重生之食遍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了一下,赵海生又接着说:“当然,也不是说这样不行,但是有些菜是要煮完赶紧吃才行的,要不味道就会变了。比如说我们现在要炒的这个油菜,就要一炒完马上就吃,要不很可能就会‘黄’掉,味道就会变了,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不能为了省事而先炒菜再煮鱼。”
“青菜还会变黄?”周晴从来了没有听说过这个说法。
“当然会,大多数的青菜炒熟之后都不能用盖子盖着,也就是不能捂住,捂住的话那些叶子的颜色就会改变,而且最重要的是味道会改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变黄了。”赵海生解释说。
周晴仔细地回想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说:“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对了,炒熟之后不能盖上盖子,那炒的时候能不能盖上盖子?”
“可以,但是时间不能太长,短一点,时间一长,还是可能会变黄的,而我的习惯是炒油菜的时候不要盖盖子,而且火一定要猛。”
在刚才和周晴说话时候,赵海生已经往灶里加上几把晒得很干的树叶,于是灶里的火一下子大了起来。
花生油倒进锅里之后,油很快地就热了,一个个小小的“油眼”冒了起来。
“吱!”
带着水珠的青菜一倒进去锅里,一声脆响就爆了出来。
“猛火、油热、动作快,这是炒油菜的不二法门。”赵海生一边小声地嘀咕着,手里的铲子飞快地翻了起来。
在周晴的眼里,赵海生只不过是三五下地翻了几下,就马上抓过一个洗好的碟子把青菜盛了出来。
“油菜油菜,当然得要油光闪亮,看看,这碟油菜的买相绝对当得上油头粉面这四个字。”赵海生乐呵呵地说。
“扑!”
听完赵海生的话,周晴不由得一笑,“油头粉面”这个词用来形容油菜,她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说法。
“走,我们去吃饭。”一手端着油菜,一手端着剥皮鱼,赵海生和周晴往外走去。
一张小矮桌,一碟鱼,一个青菜,再加上一锅蕃薯粥,就是今天赵海生、周晴和杨在爷的饭菜了。
“菜色不多,但是我敢保证你会吃得很饱的。”赵海生一边说一边给周晴盛了一碗蕃薯粥。
其实,在现在的海潭镇象今天的这种菜色已经算是丰盛的了。
“丫头,这蕃薯粥是凉的,不过你一会就知道这粥就得是凉的才好吃。”杨大爷也说。
“真的?”周晴原来看着自己面前的那一碗没有一丝热气的粥,习惯了吃热的东西的她原来还真的有点不太乐意呢。这个时候听到杨大爷这样说,心里就觉得奇怪了。
赵海生也点头赞同说:“没错,你试一下就知道了。来,先吃油菜,再吃粥,然后再吃鱼。”
说着,赵海生夹起一根青菜,放到了周晴的碗里。
蕃薯粥本来就煮得比较稠,这一凉之后就更显得稠了,表面甚至都有一层光滑发亮的粥面,白的米粒、红的蕃薯,看起来这凉了的蕃薯粥就象是一块冻玉一般。
而搁在上面的一根青菜,还真的有那一么一幅油光闪闪的味道。
青菜依然绿意盎然,但是那上面的一层油亮亮的光泽让这油菜一看就想吃了,所以刚才赵海生用油头数粉面来形容这个青菜也不见得是错。
“要把这青菜和这粥一起吃,这样才感觉到妙处来。”赵海生说。
周晴点了点头,用筷子扒着青菜和粥往嘴里送去。
“咔察!”
油菜炒得正是时候,很脆,一咬就断,而且一点纤维也感觉不到,周晴感觉到菜在自己的嘴里一段接一段地干脆利落地被咬断,而她的眉头也慢慢地舒展开来。
这个时候她终于感觉到了赵海生和她所说的那个油菜要和粥一起吃的妙处来了。
油菜刚刚才炒出来,还热着呢,而这粥却是凉的,如果是光吃油菜,那菜上的温度就比较高,但是加上这透凉的粥,就形成了一冷一热的特殊的味道来。
而且菜上的油香和盐的咸味与有点甜的粥配在一起让周晴不由得胃口大开。
一个热油菜和一碗冷粥竟然会出现这样让人叫绝的味道,真的是让周晴大为惊讶。
“怎么样?确实很不错吧?”
看着眉开眼笑的周晴,赵海生已经知道自己的这句话其实是多余的。
杨大爷还没有动筷子,还在啪啪地抽着水烟筒,一般人都认为吃东西一定要吃热的,但是这粥吃冷的也另有一番风味。这蕃薯粥可是昨天晚上就已经煮好了放在那里的,隔了一夜,正好是吃的时候。
虽然杨大爷并不是什么美食家,天天都吃这蕃薯粥还是能吃出一番道理来。
“来,吃这个剥皮鱼,可是你之前没有吃过的。”赵海生指着那一盘剥皮鱼说。
刚才周晴就着油菜已经吃了小半碗的蕃薯粥这才想起自己的面前还有盘自己充满了期待的剥皮鱼在等着。
“嘻,我差点忘记了还有这个剥皮鱼呢。”周晴小声地说,说着筷子已经伸向了剥皮鱼。
没有任何的油味,就连那大蒜的味道也似乎淡到让人察觉不到。
剥皮鱼的肉真的很结实,这种结实与某些会一咬就成裂成“片状”的鱼肉不一样的是它似乎是丝状的,似乎是由很多很细小的肉丝缠在一起,然后组成一块鱼肉,这种结实的口感要细细地分辨才能分辨得出来。
煮这个鱼的时候,由于本身放的水就不多,最后剩下来的其实就只是碟子底下的一“层”鱼汁,这鱼汁相当的浓,鱼肉泡着这种浓浓的鱼汁就形成了浓浓的鱼鲜味,
赵海生撒下的一点盐让这个不多的鱼汁带有偏咸的味道,鱼肉也就有了一点咸味,正好用来下粥。
“杨大爷,你也吃。”赵海生笑着对还在抽着烟的杨大爷说。
杨大爷乐呵呵地笑着说:“你们先吃,我抽口烟先。”
赵海生也就没有再客气,自己也夹起一块剥皮鱼放进嘴里,一口咬下去,那浓浓的鱼汁就似乎是从鱼肉里喷出来一样,让他的满意极了。
剥皮鱼的鱼肉很结实,这是它的优点,但是同样也是缺点,因为太结实的鱼肉在煮的时候就不容易入味,如果入不了味,那这鱼肉就会象是木柴一样吃起来给人一种味同嚼腊一般的感觉。
正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形,赵海生才没有用油去炸一下这个鱼块,直接用水来煮,为的就是让这鱼肉尽可能地含水份,同时把大蒜的味道和盐的味道都吸进去,这样一来这鱼肉才好吃。
很显然,赵海生的目的达到了。
“哈!有好东西也不叫我一声!”
正在赵海生等人吃饭的时候,外面传来了一把熟悉的声音,赵海生一听就知道是谁来了,放下碗站了起来往棚子外面走去。





第二卷 大发展 第六十一章 大志初诉
 更新时间:20101012 15:32:49 本章字数:6750

赵海生走出棚子的时候。看到来的是苗炎,海潭镇的镇长,心里不由得想他的消息还真灵通,自己和周晴来到这码头也就没多长时间,他到是已经赶到了,看来也是有心之人啊。
于是,赵海生笑着说:“苗镇长,你吃了没有?我们正在吃饭,要不一起吃。”
苗炎大步走进棚子,看了一下桌面上的剥皮鱼和油菜,发现还剩不少,就笑着说:“这来得早不来来得巧,我看我就是来得巧。那我就不客气了,正好饿着呢。”
“来,坐下,客气什么呢。”赵海生说着拉过一把椅子给苗炎坐下说。
“苗镇长,你好。”看到苗炎进来,周晴也站起来说。
“坐坐,别客气,咱们还这么客气干什么。”苗炎说着也坐了一下,而赵海生又给他拿了一幅碗筷。
农村里都这样。比较好客,来了正好碰上吃饭也就加一双碗筷,都这样。
苗炎也许真饿了,端起碗稀里哗啦地就扒起粥来,直到三大碗的蕃薯粥都下肚子之后,他才放下了碗,整个过程这到五分钟。
“饱,海生煮的东西就是好吃。”苗炎拍了拍自己有肚子说。这个时候他哪里还有镇长的样子,不过这也是在赵海生这些相熟的人的面前才会这样,如果在一般的村民面前苗炎当然还是会摆出一幅镇长的派头来。
这官与民,毕竟还是不一样的。
“呵,苗镇长,你说得对啊,就连我这老头也觉得海生这娃煮的东西怎么就和我们的不一样呢。”
杨大爷也笑着说。如果说这里面谁人吃过海生煮的东西最多,那就是他了,因为每次赵海生只要在这码头煮东西,他都能捞得上,这吃多了,也就成了专家,现在他都有点瞧不起镇子上的那些所谓的厨师了。
之前杨大爷可是听说了镇子上有一个什么天香楼的,里面的大师傅煮东西有多好吃,他曾经吃过一次,老实话那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当他吃过赵海生煮的东西之后,对那个师傅的菜也就不屑一顾了。
之前赵海生和周晴他们就已经吃得差不多了,苗炎来之后,众人又吃了一会也就吃饱了。
等大家都吃完。周晴就把碗筷都收了起来,而赵海生拿来四个碗给大家都倒了碗开水。
在农村里一般也不怎么喝茶,所以一般招待客人的也就是白开水了。
闲聊了一会,等周晴把碗筷收拾好再出来坐下来之后,苗炎也就开门见山地说:“周大记,你和县长的那个计划怎么样了?”
这个事情不仅仅关系到赖发明的前程,也关系到他苗炎的前程,更关系到赵海生,甚至是整个海潭镇所有人的前程,所以于公于私,他苗炎都会万分地注意这个事情。
周晴说:“那个纪实文学的原始材料我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也已经在开始写了,要完成的话还要一段时间。”
苗炎松了一口气,听到周晴说一切都顺利,他也放下心来,说:“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想了一下,周晴摇了摇头说:“目前暂时没有,嘻,如果有这个需要,我一定会麻烦镇长大人你的。”
苗炎摆了摆手,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能来我们这个小地方,已经是够给面子的了,再这样说我可受不起。你有什么需要,直说,我们有条件也要满足,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满足。”
苗炎这话倒是没有说错,海潭镇确实是一个小地方,一般来说象周晴这样级数的记者是不太可能来这里的,所以苗炎说周晴的到来是给面子也是实话。
“行,没有问题。”周晴应了下来。
“对了,海生啊,你之前所说的那个贷款的事情怎么样处理?有定计了没有?”苗炎转过头,对赵海生说。
1000万,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数目,如果用来扩大船队,那可是能一下子买上几十艘的船,这一下子扩大的捕鱼量,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当然,苗炎也知道现在的船队的人大部分不太愿意用船队的名义去把这笔钱给贷下来,他也知道赵海生是有想法加入到船队中去,但是这个事情到现在还没有定论,他也有点急起来。
赵海生也理解苗炎现在的心情,虽然说这个船队与他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但是如果这船队经营得好,对于他的仕途那可是大有裨益的,所以也不由得苗炎不关心。
再进一步说,这件事情如果解决不好,也许还会闹出点什么事情了。毕竟海潭镇以打鱼为业的人占了镇子的一半还多,这班人的问题不解决好那可是会出大乱子的。
沉吟了一下,赵海生说:“目前来说,我看还是用我的名义来贷下这笔款、然后加入船队的做法比较能让大家接受。”
苗炎松了一口气,他来找赵海生之前也已经找一些村子的人了解过了。除了已经脱离船队的罗门村三个村子,大部分的人其实都不愿意离开船队,但是又不愿意以船队的名义去贷这笔款,他们大部分都倾向由赵海生贷下款来,再加入船队。
所以,当苗炎听到赵海生也愿意用这个办法,他的心里马上就放下一大半了。
苗炎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不过,这样大的一笔款……”
对于赵海生这个年轻人,苗炎是越来越佩服,很不说这眼光,光是这份胆识就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有胆子贷下这笔巨款的人可不多。
就算赵海生这样是发疯了,但是这疯子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都敢做的。
苗炎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是赵海生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他笑着说:“苗镇长,你放心吧,这个事情我心中有数,你就等着看我赚大钱吧。”
没有一个人比赵海生更相信自己这一笔投资所能带来的财富。这个世界上不管是哪一个行业,只要是垄断的,都能赚大把大把的钱。现在海潭镇的这个船队,虽然在整个天溪县都是第一大的船队,但是与它差不多规模的船队还有三支,其它的小的就更多了。
但是如果赵海生贷下这笔钱之后就能在整个天溪县树立自己当之无愧的地位,很容易就形成垄断的局面,这样他想不赚钱都不行。
与此相比较,贷款所带来的那一点风险根本不算什么,也正是因为如此,赵海生才会有如此大的信心说让苗炎等着看他赚大钱。
“哈哈哈!好。你有这个信心,那我就等着看了。”苗炎乐得大声笑着说。
赵海生这个人,虽然还年轻,但是他的身上的那种镇静自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