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食遍天下 >

第5章

重生之食遍天下-第5章

小说: 重生之食遍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一会,赵海生脑子一转,走到车头。这个年头的汽车的车头的部分、司机的右手处有一个老大的突起,这个地方其实就是发动机,这车跑起来的时候这里就会变得贼热,要想坐人就得弄一个垫子。
赵海生眼睛骨碌一转,就找到了一个垫子,一屁股往司机的身边一坐,烟就从口袋里掏了出来点上:
“师傅,抽口烟。”
这个时候人们才不会有什么安全意识,开车不准抽烟之类的都是屁话,所以赵海生这烟一敬,两个人就象是穿过一条裤子的兄弟一样无话不说了。
“这车咱们县里一共有多少?”
赵海生抽了一口烟,抿了抿嘴,发现这个年代的烟虽然没有后世的好,但是这烟丝啥的倒是用料很实在。
“不多,加上我这一辆,也就四辆车。”手里开着车,可是嘴上的烟却被吸得烟屁股都通红,一股浓烟随之就冒了出来。
“从县城到咱们镇,就四辆车?”赵海生有点发愣。
“嘿,四辆已经不错了。别的镇子才三辆!听说县里买车的时候买了16辆,五个县,多出一辆来,县长是咱们镇的,所以最后这一辆就分给我们了。哈。”司机得意地笑着说。
赵海生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回到这个时代之后他一直都习惯不了这个时代的“落后”。其实开车的师傅说得没有错,有四辆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这个时候虽然改革的春风已经吹了起来,但是毕竟这里只是南中国的一个小镇,哪可能大马路上跑着奔驰?
“现在有人用车跑运输么?”赵海生问。
司机想了一下,摇头说:“我没听说过。这家伙费钱得很,就我开的这车,还是政府出钱买的呢,哪有人自己买这车去跑运输?先不说买车的钱,光这柴油,一天下来都烧不少,都是花花的大团结啊。再说了,咱们这小地方,有什么好运的?费钱,还不顶事。”
赵海生点了点头,他知道司机说得没有错,按理说现在确实不可能有太多的人会买个车来跑运输。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的心里就更加有底了。
看来重生的人就是有这好事,事事都能早人一步!
接近县城的时候,赵海生看到了好几根高高竖起来的烟囱,那直插天际的淡白色的烟雾让他不由得愣了好一会才想起来这些烟囱所在的地方就是糖厂。
天溪县一直都是南中国的一个产糖重县,拥有五个大型的糖厂,糖蔗是县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他记忆之中最繁荣的时候全县近九成的旱地都种植糖蔗,而每到冬天收获的季节,湖南等地的民工都会成群结队地到这个中国南部的小县打工——“割蔗”,那时糖厂里到处都是堆得高高的甘蔗和那榨完糖之后一块块一立方米大小的可以用来造纸的“蔗渣”!
除了“醒狮之乡”,这里还被称之为“糖乡”!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拥有这样的几个大型的糖厂,也算得上是一个“工业大县”了。
汽车在路上慢慢地晃了两个小时之后,才终于到了县城。赵海生从车上下来,发现已经近五点了,知道今天是什么也干不了了,只得找了一个旅馆住了下来。
五块钱一晚,还是国营的!
把住的地方安排好之后,赵海生就到外面晃了起来。他首先去的地方就是儿童公园,这个可是一个好地方,在前世他还小的时候每次来城里都缠着父母带他去儿童公园,为的就是那里的碰碰车!
一进儿童公园,赵海生就看到了门口那熟悉的飞机,这可是真的飞机,只不过是单座的、前后也不过是六七米长,什么型号的弄不清楚。这东西在这个时候估计全国也没有几个地方能弄得到实物摆在这里,但是天溪县当地就有一个全国第二大的军用机场,所以这也算是“地方特色”了。
再往里走,就是一个大棚子,里面人声沸腾,赵海生知道这个地方就是碰碰车的车场了。果然,一进去就看到四五百平方米的用水泥抹出来的场子上十几辆碰碰车正在转个不停!
这年头的碰碰车是电动的,但是赵海生直到现在都搞不清楚它的工作原理,反正在车的中部有一条高高的铁杆子,大棚的顶上是一片有整个车场那样大的铁片,而铁杆子的顶端是一段象弹簧一样软的金属和铁板接触,也许是通过这要的方式造成通电的,碰碰车跑起来的时候,那和铁板接触的地方还不时闪出一溜子的火星,估计原理和电车是一个样的。
赵海生看着坐在车里相互撞得不亦乐乎的小孩子,再看看自己已经长一米八几的身板,只能羡慕地和那些在场上玩着的孩子的父母一起站在栏杆外面看着。
有些东西已经过去了就不再复返,就算自己重生回到过去,也挽不回童年的欢乐时光!
足足看了近一个小时,赵海生才离开了少年宫!





第一卷 大海啊,我的故乡! 第九章 狗档的白切狗
 更新时间:20101012 15:19:42 本章字数:2217

当赵海生离开少年官的时候,夜色已经开始降临大地,天上的星星也慢慢地一颗接一颗地出现。抬头看看天上亮晶晶的星星,赵海生的心里就不由得很是感叹了一回这个时候的天气就是好,后世他都不记得多长时间没有看过这样的夜空了。
真他X的是繁星点点,星河灿烂啊!
拍了拍有点饿了的肚子,赵海生七拐八拐,拐进了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巷子的外面看不出什么来,但是一走进去就到处都是人,这里就是天溪县最有名的食街:狗街!
这里主要卖一样东西,那就是白切狗。这一条自发形成的小食街可是一直兴盛了十几年。
在南中国的雷州半岛的一些地方有吃狗的习惯,但是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吃法,比如有些地方吃的是狗煲或者是吃火锅,但是天溪县却习惯吃白切狗!
白切狗的做法简单来说就是把狗杀了去毛掏干净内脏放进水里煮,煮熟之后切成一块块再沾上调好的酱就可以吃了。
看似简单,但是这里面的门道却深得很。
比如说这杀狗,讲究的是快和狠,要不这狗一挣扎,血就会灌到肉里,这肉就不爽脆了。所以就有人传说这杀狗最好的办法不是用刀,而是用面包沾了酒给狗吃,吃了这种面包的狗就会醉,醉之后再杀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了。
这种讲法赵海生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至少在天溪县是不可能这样“神奇”地杀狗的。这里杀狗用的还是刀,是扎扎实实的多年练出来的好功夫。
赵海生曾经看过一个老师傅杀狗,左手拎着狗的脖子,右手里的尖刀一捅,狗血就猛地喷了出来,狗连挣扎都没有就死了,这种功夫没有个十几年的经验是练不出来的。
除此之外,煮狗的都是一锅老汤,汤底从来都不换,只是不断地加水和加料进去,一年一年的汤,煮的时间越来越长,这味道就越来越好,越来越绵长,煮出来的狗肉也就越发地入味鲜嫩。
还有调料,用的都是自己调的酱,天溪县用的酱都不是甜酱而是咸酱,最后再切上一碗新鲜的小辣椒下去,味道马上就“扑”的一声跳了出来。
这些东西都是各家各法,代代相传,无一不是多年的经验,所以味道自然也就地道得很。
狗街的店都没有名字,每一个卖狗的地方就是一个“狗档”,几张小矮桌和十来张小矮凳仔和摆着几条煮好的狗的桌子,厚大的砧板和磨得雪亮的厚背薄刃刀,这就是一个狗档了。
这里的狗档每一个味道多少都有点不一样,来的基本上都是熟客,所以去哪一个狗档只是看人的习惯罢了。
赵海生前世爱好狗肉,自然有自己习惯去的狗档,而且一吃就是十几年都是同一个地方。
“呵,后生仔,吃狗肉?”
赵海生走到一个狗档前,还没有开口,对方就招呼道。这里就是赵海生前世的定点狗肉档,只不过那时被自己叫作谢叔的老板在这个时候只不过只有二十出头,比自己大不了多少。
“来两斤狗肉,再倒一斤酒来。”赵海生摇了摇头,也不可能告诉对方说自己是穿梭时空回来了,只是在心中小小的感叹了一下拉了一张凳仔坐下来,大声叫道。
“要嫩的还是要韧的?”档主也大声叫道。
这里可不是什么大饭店高卡师的地方,吃什么都是大声叫的,这也是赵海生最喜欢的地方之一,这股味道让人坐下来还没有开始吃就有一个好心情了。
比如说这里叫服务员不叫靓女之类,而是叫“妹哦~~~~~”
夜色之中,声音拖得老长,也是一乐!
后世赵海生去过无数的所谓的高级饭店,那一套一套的礼仪就让他不甚烦扰。
“嫩的,要狗腩。”赵海生大声说。
狗一般分成嫩的和韧的两样,嫩的就是养的时间不太长的,一年半左右,时间不长,所以狗肉的口感就嫩,爽口,容易入口,而韧的狗则一般会养到两三年,时间较长,所以狗肉比较韧,不容易咬,久嚼不烂,但是却香,两种狗肉有不同的口感和不同的口味,就看各人的喜好了。赵海生则喜欢吃嫩的。
狗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味道,比如说狗腩则主要是滑、香,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油脂,而狗腿则主要是“瘦”,没有太多的油脂,吃的脆!
坐在矮凳上,赵海生眯着眼看着砍狗师傅的动作,所有的狗肉都是把骨头去掉的,一把小半米长的厚背薄刃的刀在师傅的手里上下翻飞,一会所有的骨头都给剔了出来!这也是一个技术活。
“给我切两块狗肝!”
赵海生突然想了自己的至爱,连忙大叫道。在这里狗的内脏一般不单独卖,而是客人想吃就叫师傅加,也不另外收钱,当然,去得早的就有得吃,送完了就拉倒。
一会,切成大块的狗肉装在一个盘子里端了上来。这里没有什么精美的餐具,一切都是原始的,就连一盘堆得高高的肉也在说明这里吃的就是街头大排档的味道。
拌好酱,赵海生夹起一起肉,先是放进酱里沾了一下,然后再放进嘴里,一咬,狗腩那特有的口感和油脂再加上酱料的咸和辣一下子就充满了整个口腔!
把狗肉吞下去之后,赵海生喝了一口本地酿的散装米酒,独有的辛辣与之前还留在口腔之中的味道一冲,额头上猛地就冒出了一排细小的汗珠!
狗肉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驱寒的最佳食物,在农村里还流传着说到了冬天就把棉被卖了买狗肉吃,因为吃了狗肉之后就算是再冷的天也不怕的笑话。
已经有段时间没有吃到这样的狗肉,赵海生食指大动,手里筷子有如闪电一般伸出去,一口肉一口酒,两斤狗肉不一会就已经消失不见。
拍了拍肚子,赵海生放下筷子,端起一碗用黄豆熬成的狗汤,喝了一口,很是满足。
小地方就是好,味道就是地道!





第一卷 大海啊,我的故乡! 第十章 巨额贷款
 更新时间:20101012 15:19:43 本章字数:2310

赵海生看了看中国银行的牌子,没有犹豫,直接走了进去。他来县城就是要跑贷款的。
不得不说,这个年头的人就是实在,赵海生一进去就有人上前来服务,态度好得很,一点也没有前世他经常在银行碰到的那些破烂事。而且,不得不说的是在这个年头来银行贷款还真是一个新鲜事,而且是一件大事,因此赵海生很容易地就惊动了行长。
罗纲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赵海生,对于他的镇静罗纲是不禁暗自点头,这个年代还是国家干部比天大的年代,一般人见了国家干部连话都说不出来呢,可是这个看穿着明显是来自农村的小伙子看到他却没有任何异样,这怎么能不让他感到惊讶。
其实罗纲不知道的是,前世的赵海生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场面没有见过?一个小小的县城的行长怎么可能让他紧张?
“你说你要贷款?”罗纲打量完赵海生后问。
赵海生点了点头,说:“没错。”
“你打算贷多少?”罗纲想了一下问。现在这年头,个人代款的政策虽然早已经出来了,在一些大城市这也算不上稀奇的事情,但是对于天溪县这样的一个小县城来说这种事情还真的是头一回呢。
“十万。”赵海生说。
罗纲让赵海生的话吓了一跳:“什么?十万?”
罗纲的反应并出乎赵海生的想象。放在二十一世纪,这样的贷款根本就象是大海里的一粒小水珠,但是现在可是二十世纪的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吹到这里来呢。所以说这十万的数目让罗纲吓了一跳也就没有什么奇怪了。
这个时候还是“万元户”风行的年头呢,可是在他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却开口就是十个万元户!
赵海生肯定地说:“是的,十万。”
罗纲眼定定发看了赵海生好一会,发现他一点也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于是皱起了眉头。对于他来说,贷款的相关政策已经出台了,所以说只要手续合法完整,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是让他犹豫的是在天溪县还从来也没有人贷过款呢,更不用说如此大的一个数额了。
作为行长,罗纲不得不考虑更多的事情,当然他最关心的是这贷款能不能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