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穿越我是孝康章皇后 >

第61章

穿越我是孝康章皇后-第61章

小说: 穿越我是孝康章皇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私下。多亏顺治遗诏让自己摄政,否则自己就是搬出皇太后的身分,也不如现在这样来的名正言顺。

    大义在我方,自己实力并不弱,加上兵权一直在掌控之中。琬潆心情一直很好,这一年手段一直很温和,即使又大臣暗地里做小动作,只要不很重要,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自己又不是处于弱势,没有并要采取激烈的手段全力一搏。再说权利过渡和接替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平稳了,否则极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出现。这个时候和他们计较,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了。琬潆还没有忘记,现在的大清南有台湾,西有准葛儿,还有很多妄想反清复明的人存在。暂时记下,过几年在和他们算账,现在忍下的,到时候再折腾他们。

    琬潆现在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快要过年,虽然因替顺治守丧,一切从简的缘故。但是须要打理事情的也不少,至少祭祖和祭天是不能马虎的。特别是第二年就要改元,今年还是用顺治十八年的年号,明天才会改成康熙元年。而且新帝登基,为了安抚人心,表示自己的胸怀宽广,虚心纳士,通常都要大赦天下。自己还打算开一次恩科。这几件事情都要拿到朝堂上议事,确定章程才好。

    上朝的时候,先处理了大臣奏报的事情。接着琬潆提出了要亲自去天坛祭天的事情。按照道理后宫妃嫔,哪怕是太后也没有祭天的规矩。但是琬潆封后的时候,顺治带她去过天坛祭祀。算是有例可循。虽然有几个大臣颇有微词,但是到没有什么人极力反对。提议很容易就得以通过。琬潆吩咐礼部准备具体事宜,务必要尽善尽美。

    接着不需要琬潆开口,就有人提出改元的种种准备。考虑的还比较周到,琬潆很满意,毕竟没有谁不喜欢自己手下的人能够想自己所想。虽然这里的很大一部分人未必真心向着自己,但是只要他们拿捏推脱国家大事,以此来和自己打擂台,自己就可以容忍,并不会怎么怪罪。仔细看了送上来关于请求大赦天下的奏折,各种注意事项都想到了。琬潆道:“允了,改元之后大赦天下。为了避免有人借机生事,浑水摸鱼。故意犯罪,而后借大赦天下来逃脱罪责。此事暂时不用公告天下。杀人、□,这两种是重罪,不再大赦的行列内。”

    接着开口道:“大赦天下,施恩于民。本宫以为同样应该示恩于士人,明年开设一次恩科,列为臣工怎么看?”此话一出,好比水滴落入热油锅,顿时炸开。殿内大臣吵成一团,脸色各异。总体来说汉臣比较高兴,有的很兴奋,连声称皇太后圣明,有的老成持重,不过微微一笑。但满臣就不很高兴了,,有的直接大声反驳,有的皱眉摇头,还有的怒视汉臣,还有的暗自窥视琬潆的脸色,想要从中看出深意。鳌拜出列,放大声压下殿内的议论,道:“老臣以为不妥!新帝登基,尚未封赏宗室,提拔八旗子弟,就要任用汉臣。先帝临终尚且下罪己诏,自醒不尊祖制,重汉抑满。皇太后岂能重蹈覆辙?”

    鳌拜是顺治钦点的辅政大臣,他一开口,殿中满臣大多欢欣鼓舞。琬潆看了看索尼,索尼面色严肃,但却不开口表态。苏克萨哈皱了皱眉,不知道是反对鳌拜的话,还是不高兴鳌拜第一个出列抢了自己的风头。看来四辅臣之间的分化和争端,这时候已经埋下伏笔了。

    这边孙廷铨出列反驳,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汉人亦是皇上的子民,如何不能得沐君恩?鳌拜大人的话是不把汉人当做我大清朝的百姓吗?”看来鳌拜现在的威信也不是很大,远远没有一代权臣的架势,不由得满意。孙廷铨这话说得诛心,不把汉人当做百姓。换句话就是要官逼民反喽,鳌拜纵使是顾命大臣,也当不起这个罪名。

    孙廷铨和陈名夏、金之俊、周祚等人俱是顺治朝显露头角,非常得宠的汉臣。说话咋一听还好,但是隐藏意思却十分犀利。若是把鳌拜堵的无话可说,接下来就比较容易了。鳌拜一时不知道如何反驳,并没有答话。但是却有另外一人迫不及待的跳出来说话,大声道:“满人为主,汉人为奴,岂能为汉狗大开方便之门?太后娘娘你是我们满洲的姑奶奶,哪能心向汉人!”

    琬潆听了这话心里咬牙切齿,这人冒冒失失,他自己揽祸上身便罢了。可叫自己怎么回答?若是偏向汉臣,自然是会惹得满洲八旗勋贵不满。若是向着满臣,自然就失了汉臣之心,也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无论怎么回答都是错。万万没想到这个口无摭拦,无甚心机的家伙竟然会把自己逼到进退维谷的地步。这真是典型的,不怕聪明人,就怕不知道轻重的笨蛋。

    微微冷静一下,凝神一看,却是吏部尚书车克。顿时有种吐血三升的感觉。车克是三朝老臣,皇太极任命他为户部侍郎,顺治十三年的时候,又被加赠太子太师、少师。车克一大把年纪了,也很有威望,而且是忠烈之后,自己还真的不好斥责他。这能默默的把一口血也咽下去,心里默默的扎小人诅咒。

    正想示意金珠的父亲,同样是满洲大家的董鄂氏家主出来打圆场。只是有另外一个苍老的声音先一步响起,“按车克大人的说法,老朽也是汉狗了?说起来,老朽还参加过你的满月宴,那时候你还是个小娃娃呢。老朽从天聪三年开始效忠太宗皇帝至今,从来竭心尽力。承蒙不弃,作为先帝的老师,担当教导之责。你把老朽看做汉狗,那又把先帝置之何地呢?”

    别看范文程这话说得慢慢腾腾的,车克硬是出了一身的汗,急得跳脚。能把四五十岁的车克叫做小娃娃的也只有范文程了吧。范文程也是三朝老臣,但是资历比车克老的多。可以说是重量级的人物了。他来开口效果既然极好,攻击力不是一般的高。连自己也认为防御强悍的车克瞬间血槽见底。其他满臣也都好像被施展了禁言术一样,不敢开口。

    只是琬潆很惊讶范文程会在这个时候提自己解围。要知道自己在顺治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干政,范文程当时是很不赞成的。虽然顾虑顺治的坚持,但是私下里找机会很是向顺治劝谏了几次。顺治虽然瞒着不说,但是留在他身边的贴身大丫鬟羽澜还是探听到了,向自己回禀过。琬潆稍微一想,明白过来。时移世易,变化亦已。真是个聪明人。可惜范文程已经年近古稀,不然也是各可用之人。

    范文程也有自己的打算。先帝活着的时候,自己当然不赞成当时的羲贵妃干政。历来后妃干政是祸乱的源头。自己现在仍然这样认为,如果先帝再活10年,他和如今的皇太后之间必然会出现矛盾。就算先帝对皇太后荣宠依旧,但皇太后也不是一个甘于平淡之人,膝下又有皇子,恐怕依然不会满足。况且先帝喜爱汉学,重用汉臣,羲贵妃可是满洲贵女呢。只是先帝已经过世了,再想这些也没有意思。当今皇上年幼,太后摄政,总比顾命大臣辅政要好。

    如今皇太后有心抬举汉臣。自己也清楚,她多半是因为觉得满臣中很多出身太尊贵,虽然不至于叫不动人,但是肯定觉得不好用。这是要拿汉臣和满臣分庭抗礼,而她本人坐拥渔翁之利了。就算如此又能怎么办呢?自己仍然要上前帮一把。万一她觉得满臣反对太厉害,熄了这个心思,那汉臣才真正没有出路了。太宗朝、世祖朝,然后在到本朝,汉臣不是没有风光的,但还是要依靠皇帝的恩宠呀。就算自己年纪已经大了,也要尽力给后人铺一条路子,才能甘心的去见太宗皇帝。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快到期末了,作业N多,而且有几门课也快要考试了。偶尽量按时更新,如果有不能及时更新的,以后找机会补上。亲们多留点评论,让偶又力量加油码字吧。亲们自己也要多努力喽~~~~

 平衡与博弈

    第八十一章

    琬潆提出来年加开恩科,满汉大臣争论不休。自己想要慢慢提拔一批汉臣来制约有些傲慢不停话,却偏偏有功绩和根底的大臣。而且还想试探一下众大臣如今对自己施政施政的态度。既然现在都知道了,而且并不想挑起更大程度的满汉纷争。满汉之争无论什么时候都存在,但是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于是开口道:“诸位臣工都是为了我大清着想,本宫岂能不知?只是车克你也太过心急,本宫的话并没有说完。”这就是委婉含蓄的暗示自己并没有像车克所说的那样,忘记自己出身满洲。也表现出对车克的不满。打断自己的话,你这是藐视皇权吗?我强敌就弱,绝对不能让他们以为偶尔放肆一下,自己不会追究。

    虽然范文程出面解围,使自己不必直面车克提出的那个极尖锐的问题,但是自己却不能不对满洲大臣加以安抚,否则必然会留下一些心结,这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而对于汉臣来说,这样委婉就够给面子了,难道还能指望自己不顾家族出身,把汉人看的比满人还重。这事传说中的圣人说不定能做的,自己可做不到。

    琬潆虽然指责车克心急,目光却看着鳌拜。毕竟第一个出来说话反对的是鳌拜而不是车克。已经知道是你鳌拜打断我的话,和自己对着干。看在你是辅政大臣的份上,给你一个面子,就看你要不要了。如果鳌拜接着不依不饶,即使他的能力比较强,那也就不能再用了。就该着手安排人替代他的位子。虽然历史上鳌拜是成了一代权臣,但那是在最高领导康熙小皇帝没有执政能力的情况下。那种情况,你还能指望底下的人不起心思吗?现在当政的可是自己,自己并不相信比不过鳌拜,在处处占着有利条件的情况下,还能叫他夺权。要真是那样,自己也不用混了,直接可以去见顺治了。

    虽然之前,自己是让大臣们看看开恩科的事情如何。自己现在又指责车克心急,没有等待自己接着发言,但是谁能再把这点小事拿出来说呢?依着刚才“热烈友好”讨论的气氛,估计也没几个人逐字逐句记着自己的话。所以自己这样说了,车克就只能低头请罪。以势压人神马的,真是太让人解气了。

    稍微顿一顿,接着说:“谁说加开恩科就是忘记我满洲了。开恩科是先帝的推行的政策。若为人子,三年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本宫这个做妻子的,深沐先帝皇恩,怎么能现在就改变先帝的志向呢。若先帝九泉之下有知,他推行的政策都被废弃了,不说本宫,就是列为文武大臣,谁又有脸去面对先帝呢?”

    你鳌拜和有些人不是那顺治的罪己诏说事吗,那我也同样把顺治抬出来。当大臣的本来就没有当皇帝的随心,有些话皇帝可以说,大臣不可以说。皇帝可以红口白牙的说一句,我错了。但是大臣最多引用皇帝的话,某年某月某日,皇帝说过他在哪哪方面做错了,却很少敢在后面加一句,我也认为他错了。

    特别是皇帝还活着,虽然少但毕竟还有人,敢不怕死的指出他的错误,说不定能搏一个犯上直谏的名声。但是如果这个皇帝他死了。那么不好意思,恭喜了,这就算是踩到地雷了。当下的风俗是讲究死者为大、为尊者讳。一个大不敬的罪名,八成是跑不掉了。特别是风俗还将最讲究忠孝。做皇帝的,没人敢让他效忠,又要为天下表率,就更要重视孝道了。为了孝敬他爹或是他爷爷,怎么处罚你不行。

    何况顺治是下了个罪己诏,承认自己不尊祖制。但是他有说不尊祖制指的是开科举吗?没有吧。开科取士是为了收拢人才,谁敢说老祖宗都是反对任用人才的,所以开科举错了。都少拿顺治的罪己诏来压人。你敢这样做,自己就敢回敬一个更改先帝遗志,大不敬的帽子给你。别以为你头大,这帽子盖下去,能把你整个人都给罩进去。

    琬潆的话中可不乏威胁,就看听的人能领悟几分了。自己是深沐皇恩,你们大臣不也是深沐皇恩。不开科举=更改先帝遗志=自己没脸见顺治,那么你们谁觉得废除了科举,还有脸见顺治的,就去学殉葬的杜尔玛,直接亲自去给顺治道歉吧。

    看看底下众人,终归混政治的还是聪明人比较多,想的也多。说不定不光听出来威胁了,估计还能多想几个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弦外之音。琬潆这才慢条斯理的说:“而且咱们八旗男儿,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拓土开疆,尽忠报国,在本宫心里是重中之重。”这话一点都不掺水分,说的格外真诚。兵权自己能不看重么,除非自己傻了。又道,“咱们满洲的儿郎也该出来历练历练了。此番不光要开文举,以本宫的意思,还要开设武举。凡我八旗子弟,得中武举进士这,立即授予官职。”

    八旗子弟通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