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医嫁 >

第130章

医嫁-第130章

小说: 医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凌青菀去了几次,每次甄氏都是用金饰。那些黄金澄亮,在甄氏身上却没有半分庸俗之感,反而衬托得她雍容华贵,温婉端庄。

    凌青菀就知道,甄氏偏爱黄金。

    所以,凌青菀今天也要戴黄金去,投其所好,获得甄氏更多的好感。

    凌青菀生得一副大气的面孔,故而她用金饰,也是能勉强撑得起来,虽然没有甄氏那么好看。

    “是。”丫鬟回答,连忙去把凌青菀的首饰盒子寻了出来。

    另一个丫鬟灵巧的双手,将凌青菀及腰的长发,层层叠就,堆成高髻。

    发髻之上,一支云凤纹金簪,簪子头没入素雅的黑发里,泻出来的簪尾,金光熠熠。

    一对明晃晃的金耳坠,也相应泛辉。

    “姑娘,好了。”丫鬟说道。

    几个人又连忙给凌青菀更衣。因为戴了了浓郁金色的首饰,丫鬟们给凌青菀就寻了套素淡的天水碧衣裙。

    最后是件月白色镶金线的风氅。

    打扮妥当,凌青菀起身,顾镜自揽:窈窕绰约,流光溢彩。富贵华丽。又不失端庄沉稳。

    “就这样吧。”凌青菀很满意。

    她觉得妥善。

    等她梳洗打扮妥善之后,天际才缓缓泛白。冬天的日出比较晚,远处的树梢,轻影摇曳,暗红色的光泽渐渐转白,骄阳初升。

    凌青菀先去了她母亲那边。

    “你们姑嫂俩去杜家,行事要稳妥些。别叫人笑话你们不懂事。”景氏叮嘱凌青菀。

    杜家的世子夫人甄氏。行事八面玲珑。她不仅仅给凌青菀下了请柬,也给景氏和陈七娘下了。

    但是,今天景氏又家族里的其他宴席。走不开,只得歉意回绝,派凌青菀和陈七娘去。

    “知道了,娘。”凌青菀应声道。

    陈七娘穿了件银红色的长袄。月白色的福裙,倒也和凌青菀的衣裳颇为相配。

    “您放心吧。娘。”陈七娘也说。她今天特意上了妆,娇艳柔媚,可是眼角微扬,自信又骄傲。比起凌青菀更有气势。

    “娘,大嫂今天要把我比下去了。”凌青菀笑着打趣她嫂子。

    景氏就瞠目道:“你何时比得过你嫂子呢?”

    凌青菀也瞪大了眼睛,看着母亲。

    陈七娘就哈哈大笑起来。景氏也跟着笑了。凌青菀绷不住,自己也笑。

    姑嫂俩在景氏处用了早膳。就相携出门。

    马车上,陈七娘问凌青菀:“菀儿,你最近这些日子,格外亲近杜家,可是有什么打算么?”

    陈七娘敏感感觉凌青菀所有图谋。

    凌青菀就笑了,道:“是有些打算的。大嫂可能不知道,杜家世子爷的夫人甄氏,和杨宰相的夫人乃是表姊妹。

    旁人皆以为,她们私下里来往少,关系不亲密,杜永岐也没有因为杨宰相而当官。

    所以,世人就不怎么把杜家和杨家联系到一起。其实,杨夫人很多私产,都是交给甄氏和杜永岐打理,她们俩关系最好。

    杨府高门大户,咱们是攀不上了。所以,我想攀上甄氏,兴许以后还有机会,可趁机可以结交杨夫人。”

    京里的望族都知道,甄氏和杨夫人是表姊妹。

    但是,她们隔了两代,平常来往鲜少,连逢年过节的应酬也没有,所以众人以为她们俩不亲密。

    就是因为这样,没什么人留意甄氏。

    其实,甄氏是杨夫人的心腹,两人从小就是闺蜜,兴致相投。

    杨夫人此人,将自己的胞姐逼死,取代了姐姐,嫁给了她姐夫,并非等闲之辈。

    她背着杨宰相,受贿不少。那些钱财,她不放心交给身边的人打理,更不愿意被杨宰相发现,就全部交给了甄氏。

    为了掩人耳目,甄氏就很少往宰相府去。

    从前卢九娘的哥哥和杜永岐关系甚好,卢九娘都不知道杜永岐夫妻是杨夫人的心腹。

    直到石庭告诉凌青菀。

    “原来如此。”陈七娘听了凌青菀的话,笑道,“菀儿深谋远虑。既如此,今日且要让世子夫人记住你才是。”

    世子夫人早已记住凌青菀。

    甄氏等着凌青菀给她儿子救命呢。

    “好。”凌青菀笑着回应陈七娘。

    到了杜家,果然见珠围翠绕,高朋盈门。杜家也是功勋世族,亲戚朋友不少。哪怕没有杨夫人锦上添花,甄氏在京里的人脉也是颇为丰厚。

    听说凌青菀来了,甄氏亲自迎接她。

    这份殊荣,令人艳羡。

    “是谁啊?”女眷们,可能没见过凌青菀,都不太认得她。

    凌青菀平日里很少交际。

    “不认识。温婉得体,又能让世子妃亲自迎接的,应该是高门女,怎么没见过呢?”有位夫人高傲的说。

    她的意思是,京里的高门望族,她都有来往,故而认得。

    旁边就有人不快,冷笑着嘲讽道:“这满京城,贵胄之家多了去,又不是家家都是暴发户。你没见过的,应该不少吧?”

    之前说话的夫人,气个半死。

    “那是晋国公府的姑娘。”有人见过凌青菀。

    “哦,侍卫司都指挥使大人的未婚妻子。”

    那就是安肃的儿媳妇。

    众人了然,顿时议论纷纷。都夸凌青菀好看。

    而凌青菀身边的陈七娘,同样引人注目。

    “瞧见了吗,那是祁州陈家的姑娘。”

    “祁州陈家不得了,他们去年靠粮食,赢得巨利,只怕要富可敌国了。”

    “不至于吧?”

    “怎么不至于?整个西北今年的供粮,全是来自祁州陈氏。你想想这里头的利润”

    “哎哟。那真是富甲天下了!”

    去年,陈七娘去陈家运了些粮食回来,就赚了大钱。而存粮无数的陈家。凭借着这暴利,一下子闻名天下,就连京师都听说了。

    所有人都知道陈家赚了钱。

    前天,陈七娘的父兄亲自到京城。上下打点一番,花了不少银子。

    有钱无势。可能要任人宰割。所以,陈家花了不少心思,特别是安肃。

    安肃也乐意成为陈家的后盾,所以收下了陈家的年礼。

    这些议论。甄氏和陈七娘、凌青菀也听到了。

    甄氏也趁机打量几眼陈七娘。

    陈七娘眉梢微翘,风流姿态堆砌,温婉又妩媚。特别是她的眼眸。似点漆般,深邃明亮。

    “这个陈七娘。没有半点商户女的轻浮,看上去颇有几分贵气。”甄氏心想。

    她想着,就把凌青菀和陈七娘引到了宴席的花厅。

    开席之后,程妈妈又找了凌青菀,让凌青菀去后院说话。

    陈七娘顿时就明白:凌青菀到杜家,并非为了巴结甄氏,因为她已经得到了甄氏的器重。

    “是有人生病吗?”陈七娘心想。

    陈七娘知道凌青菀医术高超,虽然凌青菀从来不卖弄,陈七娘却不会轻视她的本事。

    她心里想着,默默引了口酒。潋滟的西域葡萄酒,将陈七娘的双唇染得红润魅惑。

    ***

    “那个女人是谁啊?”花厅外面的二层阁楼,浅色窗帘后面,站了三四个男子,在打量屋子里的女眷。

    他们年纪都小,约莫十七八岁。

    可能是要说亲了,而女方进来来赴宴,故而他们躲在窗帘后面偷窥。

    不成想,有个中等身量、微胖的年轻人,一眼就看到了凌青菀。

    今日的凌青菀,戴着金簪,日光照耀下,金簪泛出淡金色的光线,暖融融的落在脸上,就有几分别样的妩媚婀娜。

    “不知道啊。”

    “去打听打听。”

    “怎么,你喜欢那个女人?看她的装扮,应该尚未婚配,不知是哪家的闺女”

    “我要知道她婚配与否做什么?”男子望着凌青菀白皙的面容,可以想象她的肌肤是何等细腻柔滑,顿时就起了情|欲。

    他又不是要娶妻,何必在乎对方身份、婚否等。

    而后,他们就瞧见了凌青菀被甄氏身边的程妈妈领走了。

    “去问问甄氏,就知道是谁了。”男子笑道。

    “不管她是谁,一旦知晓了你的身份,恨不能投怀送抱了。兄弟真是羡慕你啊。”

    男子听了,微微扬眉,一脸傲色。

    凌青菀并不知晓这些,她跟着程妈妈,去了甄氏的后院。

    她终于见到了病家。

    病家今年六岁,眼神呆滞,嘴角流涎。生病这一年多来,病家也不怎么吃饭,故而形容消瘦。

    “大郎,大夫来瞧你了。”甄氏笑着,轻轻拂过儿子的脸。

    片刻之后,杜永岐和他母亲孙氏,也来到了。

    “凌姑娘,请您诊脉吧。”杜永岐对凌青菀道。

    凌青菀颔首,坐下来开始给杜家长孙诊脉。

    然后,她又看了看舌苔。

    这孩子脉涩,舌苔白腻,舌下纹紫暗,外凸明显。凌青菀再看这孩子的模样,心里就完全明白了。

    “小公子在两年前,是不是曾经摔伤了腰?”凌青菀问杜家众人。

    众人一听这话,微微一愣。

    因为大夫们从未没这么问过。

    杜大郎发病,乃是在他摔了腰之后的第六个月。请来那么多名医,没人问及此处。

    凌青菀是头一个问起。

    ***(未完待续) 

第163章癫证

    第163章癫证

    “对,大郎曾经受过伤,摔伤了腰腿。那是前年的七月份,他爬树跌了下来。腰腿摔伤之后,静养了几个月。”甄氏道。

    杜家人愣了半晌,最后是甄氏,回答了凌青菀的问题。

    她儿子的确摔伤过腰,只是不知道到底跟他现在的病,有什么关系。

    孩子顽皮,摔伤原是正常的。

    这一年来,请便了各种名医,无人提及旧伤,所以杜家对凌青菀的话,生了几分疑惑。

    “凌姑娘,这到底是有何缘故?”老夫人孙氏问凌青菀,“大郎的病,跟他摔了腰可有关系?”

    “有很大的关系。”凌青菀解释道。

    她慢慢把杜大郎的病情,说给杜家众人听。

    杜大郎的病,乃是癫证。

    癫证是因为神窍被迷,神机逆乱所致。其病在脑,但是与肝、肾、脾关系密切。

    发病的时候,症状因人而异。有人会喜怒无常,有人会沉默痴呆,有人会多语癫狂。

    杜大郎的病状,就是寡言痴呆。

    这孩子小时候活泼好动,经常喜欢攀爬假山、凉亭和树木,屡教不改,直到他前年夏天从梨树上跌下来。

    那时候,梨子尚青,杜大郎却非要自己爬上去摘,果然摔伤了腰和腿。

    从那时候起,他腰腿处就有瘀血滞留,只是大夫没有留心,家里大人不知道。

    瘀血滞留,并不是一下子就会导致瘀血上脑,而是慢慢的。

    这是个过程。

    “最开始的时候,你们发现小公子行动迟缓。步履变得斯文。直到四五月后,他慢慢越发不爱动,而且不怎么吃饭。

    从那时候起,才是真正的发病,至今已经一年多了。他逐渐不爱动,吃饭少,而后才有痴呆的情况。”凌青菀继续道。

    这话。说得杜永岐、甄氏和老夫人孙氏。都怔愣了。他们吃惊看着凌青菀,因为凌青菀所言半点不差。

    杜大郎小时候太顽皮了,杜永岐和甄氏都希望他沉稳些。那样才有世家公子的风范。

    只可惜,孩子不服管束,又有老夫人孙氏宠溺,越发贪玩好动。

    杜大郎摔伤之后。先静养了三四个月。养病这三四个月之后,他慢慢不怎么喜欢玩闹了。有时候坐在房里炕上,一坐就是半个上午。

    当时,杜永岐和甄氏非常高兴,以为孩子转了性子。虽然才五岁。望子成龙的杜永岐夫妻,立马准备给杜大郎启蒙,聘请名师。

    因为孩子的改变越好越好。杜永岐夫妻就没有深想,以为是开窍了。

    老夫人孙氏也高兴。她也喜欢孙子斯文懂礼,而不是整日弄得满身泥土。

    再后来,那孩子更加不爱动了,甚至不怎么吃饭,也不怎么开口说话。问他什么,他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又过了三个多月,杜大郎的痴呆,越来越明显,哪怕是外人都看得出来。

    杜永岐夫妻这才知道大事不好了,急忙请医吃药。

    “这位凌姑娘,说得倒也有头有尾。就是不知道,她到底说得对不对。大郎摔伤之后,好几个月没事,突然发病,怎么会牵扯到瘀血呢?”杜永岐腹诽。

    他有点瞧不起女人,觉得女人天生智力不如男子,而学医是很难的。所以,他不相信凌青菀的医术。

    他之所以同意凌青菀来看病,大概是经历了一次次失败之后,对长子的病情不抱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