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一品天下 >

第263章

一品天下-第263章

小说: 一品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谭氏还想说什么,可老太太发话了,“带她去。你们娘儿俩现在就去,给郡主带些补身子的东西,好好的跟人家道个歉。”

欧阳锦顿时撒手不管了。

老太太瞅他一眼,懒得跟他废话,只交待欧阳康,“你也再辛苦一趟,跟着过去,好好劝劝卫郡马,就算夫妻之间有些矛盾,好好谈谈,解开心结就是,可别伤了根本。孩子没了,将来总会有的。”

到底是老太太,人情世故看得老成通透,谭氏很是感激她的指点,当然也感谢欧阳康的义不容辞。

可一家子才商议定了要走,忽地归仁坊的下人来报,“老爷太太快回去吧,常国郡主亲自上门来提亲了!”

什么?

这下子谁也躲不掉了,老太太站起身来,肃然道,“给我更衣,一起过去!”

有她在,谭氏的心安定许多,至于欧阳锦又想耍滑头躲开来,她也不在意了。

归仁坊,欧阳家。

高绣茹脸色苍白,却强撑着自己坐在那里,见到他们一家回来,顿时道,“三日之约已到,今日特来履行承诺。”

“郡主快别如此!”老太太也不顾礼仪了,进门就抓着她的手,把她拉到里屋的软榻坐下。命人把火炉端到近前,又叫撤茶去换了姜糖红枣鸡蛋来,紧盯着着高绣茹滚滚的吃下一碗,这才开口说话,“恕老身说句托大的话,郡主年纪轻轻怎么就不知道保养自己呢?万一落下病根,可是一辈子的事。”

一碗热乎乎,又甜又辣的姜糖红枣鸡蛋下肚,高绣茹的胃暖了,身上也暖和过来,脸上慢慢有了三分血色,听着老太太和颜悦色的责备着自己,心中又暖又酸,想起小时候最疼她的老外婆,心也柔软下来。

“谢谢老太太。”

老太太慈爱的笑了笑,重新起身大礼参拜,高绣茹忙把她扶起,可老太太仍坚持着跪了下去,“郡主宽厚,但礼不可废。”

高绣茹心中一动,老太太这是何意?

等行过大礼,老太太才把欧阳慕兰叫上前来跪下,赔礼道歉,“我这孙女无知,出言无状,冒犯了郡主。郡主想要责罚,怎样都好。只别说什么提亲的话,那可真是羞煞我们全家了。”

可高绣茹却摇了摇头,“我虽是女子,却是行伍出身,岂有出尔反尔的道理?老太太放心,我既答应迎令孙女进门,必会善待于她,不教她受半点委屈。”

卫宜年并没有瞒她,他给欧阳康开的条件,也使人告诉高绣茹了。起初,高绣茹是有些难过的,可想来想去,她又觉得卫宜年做得没错。

自己嫁给他本就是个错误,可是现在又没办法反悔。如果说到和离。那基本不可能。她已经办砸了差事,不可能再给高显脸上抹黑。

而且,就算她和离了,也不可能再跟公孙弘怎么样了。难道还要再去找一个男人,继续过这种貌合神离的生活?

算了。

高绣茹不想再折腾了,既然卫宜年愿意娶欧阳慕兰,索性就把她娶进门算了。相信有她尽到妻子的职责,卫宜年会好过很多,而自己也不必成天那么纠结痛苦了。

她并不是属于内宅的女人,她有她的军队。她的将士。如果没有了后顾之忧,她可以更加全心全意的投入她的军队当中去,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高绣茹觉得自己想通了,大彻大悟了。所以她亲自上门来提亲。而且态度非常坚决。

可老太太是饱经世故的老人了。一眼就看出问题的根本,苦口婆心的劝着她,“一个女人。到底还是要有个丈夫,有个孩子,才算是真正安定下来。我相信郡主是个宽宏大度之人,我自己这个孙女也是个心直口快的,可不管两个女人有多么好,只要是共侍一夫,成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怎么可能没有矛盾?一天两天能忍,三年五年下来谁受得了?”

可高绣茹不听。

她是完全没有经过妻妾之争的,根本不知道此事的严酷。不管是从前当山大王之女,还是成婚之后的大将军,她永远是家中的核心人物,所以她根本不认为她跟欧阳慕兰会有什么处不来。更何况,她已经决定洒脱的放手了,就更加态度坚决的想早点把欧阳慕兰娶进门去。

“老太太,实不相瞒,我已经向皇上递折子说明此事了,只要府上同意,慕兰姑娘的诰封会立即下来,绝对不会委屈她的。”

这下子,老太太也无话可说了。事情已经闹到皇上跟前了,哪里还由得她们同不同意?算了,等皇上驳回此事吧。

老太太是以人以常情来推断,皇上绝对不可能同意此事。

可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皇上同意了。直接赐了一个七品诰封给欧阳慕兰,定下了婚事。

欧阳家当然不会知道,是高绣茹在折子上说自己小产之后生育不易,才请动皇上赐下这个恩典的。

高显的考虑很实际,也很男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算是他的亲闺女,要是生不出孩子来也得让人纳妾。况且高绣茹又不是他的亲闺女,她又没个亲生的兄弟姐妹,就更加需要孩子来承欢膝下,后继有人。

不管那妾室有多贵,但绝对不可能贵过他的闺女去,日后生了孩子也得管高绣茹叫一声母亲。这对于在登基前就有三妻四妾,登基后更有三宫六院的男人眼里,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再说他才处罚了高绣茹,高绣茹就闹得小产了,这让皇上心里也很过意不去,所以这样的小小请求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至于女人们的日子要怎么过,那就不是高显操心的事情了。更何况这事是高绣茹自己主动提出来的,又能有什么说头?

这些全是后话。

在高绣菇离开欧阳家时,老太太最后只说了一句,“希望郡主将来不会有后悔的一日。”

高绣茹当时很笃定,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后悔。

可是等到若干年后回想起来,她才明白,老太太当时劝她的,是怎样发自肺腑的一片好心。

礼不可废。

不仅是待人之礼,还有夫妻之礼。

是她先废了自己的夫妻之礼,再往后是苦是甜,都只能由她自己去承担了。

(唔,这三个人还引发大家挺多讨论的。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啊。如果说,高绣茹能冷静一点,卫宜年能果敢一点,慕兰不要那么冲动,很多事情就会不一样了。可他们偏偏就是这样的性格,所以。。。下一章,转主线!最后一天双倍了,求粉红!)(未完待续。。)

第361章 流言

皇上给欧阳慕兰的赐婚只是让京城中多了一份波澜不惊的小小谈资,只有欧阳锦喜得头发眉毛一起跳。觉得终于攀上皇亲国戚了,连走路都趾高气扬了三分。

他要如何卖弄宣扬自不必提,只是蕙娘听说此事后,很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念福,你怎么看?”

我能怎么看?念福撇撇嘴道,“卫郡马和常国郡主的人品似还都不坏,慕兰往后的日子不会太难过,不过磕磕碰碰是免不了的。”

这不说了不跟没说一样?蕙娘横女儿一眼,却是叹了口气,“要说人家订亲,算是喜事,应该去恭喜一声的,可我总觉得不大合适。嗳,要按辈份来说,你是常国郡马的姑姑,他眼下又娶了欧阳姑娘做小,那欧阳康岂不也要比你矮一辈?”

老妈,你难道一定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吗?念福忿忿甩了记小白眼,“又不是亲生的,不过是义女,哪有这么多讲究?”

一面嘟囔,一面把锅盖揭开,把炒好的红豆沙均匀的抹在已经蒸了三层的米糕上。

那日听说九层糕之后,念福就上了心。祝四霖这回倒是愿意指点一二了,告诉了她几种米糕的做法,不过具体要怎么搭配,还得念福自己来摸索。眼下,这已经是她做的第七锅了。

要说慕兰这门婚事,念福是真心不太赞同。

她原以为,这样的一时气话肯定会很快打消,却没想到高绣茹竟把事情闹到这个地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虽然高绣茹心里可能还残留着公孙弘的影子,但念福却看得出来,她已经更加习惯卫宜年的存在了。所以她才敢在卫宜年面前各种任性,不讲道理。

可爱情不是可以任意挥霍的摇钱树,光索取没有付出,就是再深厚的感情也会被消耗殆尽。

眼下她亲手把自己的丈夫推进另一个女人的怀抱,只要慕兰懂得珍惜,跟着卫宜年这种会疼老婆的好男人,日子肯定不会差。到时高绣茹看着一对新人恩恩爱爱,她还能保持大度。保持这样无动于衷?

恐怕未必。

不过这世上的东西就是这样。在你没有失去之前,永远不会觉得它的珍贵。

念福挺同情高绣茹,但她更同情慕兰。

好好的一个姑娘这就得去做小三了,她到底是要祝福她幸福好呢。还是希望她不那么幸福好?

念福很纠结。一分神。加错了料,结果这第七锅也废掉了。

“算了,今天不做了。”把做砸的五层糕取出来晾凉切块。又把人把剩下的原料送厨房去做别的点心,念福洗了手,挽着蕙娘一起回房闲话。

今天老爹又进宫了,是去干什么?最近几天老爹着实有些怪异,有时看着看着她就会出神,也不知在想什么。

蕙娘不知道,“你爹对不想说的事,嘴巴可紧得很。你说康家人今天去见太后,会说什么?”

“告我们的状呗!不过娘你不用担心,到底爹才是太后的亲弟弟,康家人不会怎样的。”

可蕙娘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怎么说,大姑姐都是你爹唯一的亲姐姐,老这么不讨她喜欢,我总觉得不大好。”

“没事!等你给爹生个弟弟,姑母肯定会喜欢你的。”

蕙娘耳根微红,嗔道,“又胡说!”

念福撇嘴,“我就不信,您不想的。”

“坏丫头,拿你娘开心是不是?”看把老妈惹急了,念福呵呵笑了,随手抓起那碟做失败的糕点来吃,却意外的发现一点不同的味道。

念福再吃一口,眼睛一亮,“我又有点新想法了,先去厨房了!”

蕙娘瞥了女儿背影一眼,嘀咕起来,“真是女大不中留,就是对你老娘也没见对人家奶奶这么巴结的!”

不过她转过身,却是喜孜孜的取出一双小小巧巧,精致之极的虎头棉鞋出来把玩着,要是能再生个儿子……就是个女儿也好呀!

皇宫,御书房。

皇上只有处理一些最机密和最**的事情时才会把人带来,眼下,平王在里面,而承平大公公亲自守在外头,稍有些眼力劲的都不会过来打扰了。

昌乐公主端着一盅汤,伸长了脖子瞧着,显得很是不耐,“父皇怎么还不出来?我胳膊都酸了。”

贤妃低低嗔道,“耐心点吧!才这么一点子工夫,你就忍不了了,真要把你嫁到番邦去,看你怎么办!”

“那就别让我嫁啊。”昌乐嘟着小嘴抱怨,“或者就在宗室之中选个人嫁了,嗳,母妃,你说父皇叫小舅舅来,会不会就是为了这事?小姑姑也到了适婚年纪呀。”

贤妃白了她一眼,“拜托你长点脑子好不好?你小姑姑是沐家唯一的女儿,从小又是在民间长大,这才回来几天呀,就把主意打人家身上去了,你好不好意思的?”

昌乐给训得颜面无光,强自辩解道,“就因为她是在民间长大的,没那么多规矩,去到番邦才好适应啊。顶多多给些嫁妆,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你还敢说?”

眼看贤妃火了,昌乐才不吭声。

而御书房里,高显跟沐劭勤的谈话总算告一段落了。

高显颇有几分赧颜,“真是让小舅舅费心了。”

沐劭勤淡笑,“食君之禄,忠君之忧。事关大粱朝,身为臣子,很应该尽一份力。只是让皇上为难了。”

高显忽地一笑,“可是表妹说的,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是朕的职责,可不敢谈为难二字。”

提到女儿,沐劭勤笑得温暖起来,“这丫头也不知道成天哪来这么多奇奇怪怪的话,前儿我闻到她身上有股糊味,问她是不是什么菜做坏了。可她居然跟我说,上天给你关上了眼睛这扇窗,又给你打开鼻子这扇门,是让你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不是用来闻糊味的。这明明就是她烧糊了菜,还不肯让人说了。”

话虽抱怨,却满含宠溺。

高显听着也笑了,“别说,表妹这话细想想还挺有道理。”

“皇上快别纵着她了,她这性子我都发愁,眼下在家还好,日后出了门子可怎么得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舅舅也不必太担心了。”

沐劭勤一笑,躬身施了一礼,“陛下圣明,微臣也不必担心了。”

高显会过意来,不觉失笑,“好,朕就用此话,与舅舅共勉了。”

沐劭勤顺势告辞,高显却想起一事,“寿宁那丫头,择定后日入宝光寺,非让我来提醒一声,让表妹千万别忘了给她准备好吃的。要是方便的话,给朕也捎一份吧。”

沐劭勤忍俊不禁,“谨遵圣谕。”

高显也自笑了,命人送他出宫。转头心情大好的处理政务,贤妃母女进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