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珍馐传 >

第8章

珍馐传-第8章

小说: 珍馐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大人一得了信,便使衙役招了六房典吏来,教他们约束吏胥、书办及衙役,切不可在外耀武扬威。随后又请了师爷过来,关起门商量,如何能不着痕迹地令京中来的贵人留下深刻印象。

季大人辗转反侧,无心睡眠,搅得一旁的季夫人也不得安枕,迷迷糊糊地翻个身,嘀咕:“老爷,赶紧歇息罢,明日乃是伽蓝菩萨圣诞,妾身还要早起,去西林禅寺上香……”

季大人听得心烦意乱,索性一翻身,起床下地,趿上鞋,信手将里衣拢一拢,扯过搭在床边紫檀镶黄花梨的龙门架上的广袖道袍,往身上一披,说一声“夫人好生安歇”,遂出了明间,转而进了西次间。

知府季大人在内宅书房中唉声叹气,急得直转圈。

次日季大人下了衙,寻了师爷幕僚关起门来,商量来商议去,打算利用一年一度的西林禅寺月望诗会,给可能到松江府一游的天子留下一个好印象。

到了五月十三,天上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到最后越下越大,竟有一直下下去的意思。

只是如今这雨一直下,万一到了十五那日,有雨无月,诗会不得不临时取消,岂不是白忙一场?

季夫人哪晓得季大人的焦虑,只管一边往脸上抹胭脂膏子,一边劝道:“老爷这是操得哪门子闲心?年年进了五月,此地都是连天梅雨,没有见晴的时候,还不是一样过日子?也不见老爷心烦意乱的。今日这是怎么了?”

季知府心道:你个无知妇人懂什么?下了

雨,这外头就冷清了,这一冷清,就显得松江府不够繁华兴旺,微服而来的贵人便觉得官员怠惰,未将地方治理好。这仕途……

季知府懒得同夫人多啰嗦,一甩手,出了屋,往书房去了。唯今之计,只有寄望天公作美,到十五那天,能停了风,止了雨。

在心中这样祈祷的,还有景家堰里的亦珍。

她同汤伯原商量好了,十五那天,上午的茶摊摆完了,下午再往西林寺前头摆一遭。

只可惜事与愿违,原本火辣辣的天气,倏忽便下起雨来。雨势颇大,全无停歇的意思。

亦珍倒无所谓游不游庙会,只心急这大雨荒天的,茶摊支不出去,自然也就没了进项。

曹氏经过这将近一旬的静养调理,身子骨略见起色。大夫说只消这般好好将养,多则一年,少则半载,定会大有起色。

亦珍听了,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好好代替母亲打理自家茶摊,教母亲不再操劳的决心。

再说,家里添了一个粗使丫鬟,母亲又给她买了个贴身使唤的婢子,多了两张吃饭的嘴,开销自然就大了,断不能短了日常的银钱进项。

亦珍闭上眼,听着屋顶上噼噼啪啪的雨声,在心里暗暗祈祷,这雨赶紧停罢,停罢!

雨一下就是一夜,亦珍因有心事,便睡得不大踏实,直到敲了四更天的更鼓,才沉入梦乡。

等亦珍醒来,撩开翠纱帱帐朝窗外一看,只见天色已是大亮,忙趿鞋下地,小跑到窗前,推开支窗,向外望去。

天上堆着层层叠叠的阴云,空中仍飘着蒙蒙细雨,院子里的青石地面湿漉漉的,空气中散发出一股江南雨后的味道。

亦珍轻轻叹了口气。这是天公不作美,看来上午的茶摊是摆不成了。

新买来的丫鬟招娣听见响动,一骨碌从外间的窄榻上翻身起来,见亦珍已经起身,忙穿好衣裙,推开门“嗵嗵嗵”跑出去,到厨房里筹了热水来,伺候亦珍梳洗。

看着比自己还瘦小的招娣捧着黄铜面盆跨过门槛进了屋,将面盆放在面盆架子上,亦珍轻声道:“你也去洗漱罢,招娣。”

“是。”小丫鬟老老实实地退出亦珍的闺房,自去后院梳洗。

其实亦珍已习惯到后院,打了水,在青石砌的池子边上洗脸擦牙,并不觉得麻烦,反而是由丫鬟端了水在自己屋里洗漱,很是束缚。

只因这是母亲的一片殷殷慈母之心,亦珍告诉自己,过些时日便习惯了,万不可在母亲跟前流露出来,教母亲难过。

亦珍洗漱完毕,领了丫鬟招娣,到母亲曹氏屋里请安。

曹氏不知是因将养得略有起色,身子骨较早前有所好转,还是因为家里添了下人,不再担心女儿太过辛苦的缘故,脸上微微有了点血色,整个人看上去精神了不少。见亦珍进来,忙向她招手,“珍儿,到娘这儿来。”

亦珍走到母亲床前,规规矩矩行了礼,这才坐在床边,握住了她的手。

“母亲今儿觉得如何?头可还晕?”

曹氏的手一年四季都冰凉冰凉的,因人本就生得娇小,被女儿这样握住了,倒显得亦珍的手同她的手一般大小。

“娘好多了,你别担心。既然上午天不见晴,你就安心在家歇一歇。家里也不差这一天的进项。”曹氏捋一捋女儿耳边的散碎头发,轻轻替亦珍掖到耳后去,“等一下吃过午饭,和英姐儿一道,好好去逛一逛,玩一玩,不必记挂娘。家里有汤妈妈陪着我。”

亦珍垂睫望着母亲的手,微笑:“女儿知道了。”

汤妈妈见两母女谈兴颇浓,便一把拽了招娣出来:“走吧,到后厨去把小姐夫人的饭端来。”

招娣“哎”一声,跟了汤妈妈往厨房去。

两人端了漆盘回来时,亦珍正向曹氏提起,等过了十五的庙会,去县外的梅子林看看今年的青梅,好趁梅子将熟未熟之际,买回来做乌梅用。

亦珍记得自己当时还小,刚与母亲来了松江,人生地不熟,整日粘在母亲身边,无论母亲做什么,都要跟在后头。

当时一到十五的庙会,母亲便差汤伯到县外农家收购了未熟的青梅,将那生得不好,肉少核大的拣出来,放在一边,只取那生得个头饱满的青梅来,放在竹扁上头,筛去灰屑,然后搁井水洗干净,用细棉布吸干了上头的水,才拿去熏了,制成乌梅。

她就跟在母亲身边,一手拽了母亲的裙角,一手学着母亲的样子,把小个儿的青梅从一堆青梅里挑拣出来,每拣一个,都会拿起来给母亲看,问:

“娘,这个是不是坏的?”

若母亲点头,她就把青梅扔到自己身上挎着的小竹篓里,若不,就扔会一堆梅子里头去。

汤妈妈怕她扰了曹氏,要把她抱进屋里去,她也不肯。

这样年复一年,如今即使母亲染恙,她自己也能挑将收来的青梅挑拣好了,只消学了母亲的样子,放到灶上去熏制即可。

只这火候,她还没掌握,到时少不得要细细问过了母亲才行。

母女俩用过早饭,因外头下着蒙蒙细雨,左右无事可做,亦珍便在母亲屋里,拿了绣花绷子,耐着性子绣花。

亦珍的女红稀松平常

,也并不是不好,只不过到不了顾娘子那般出神入化栩栩如生的境界罢了,但绣些花花草草,还是行的。

曹氏靠在床上,偶尔出声,指点女儿一下。

“……针脚再密些……下针的时候,略斜一斜……”

到了近午时分,下了两天两夜的雨,如同来时一般,毫无预兆地便停了。阳光破云而出,洒落在院子里。

院子里青石地面上薄薄的一层积水,明镜似的,倒映出天上的金灿灿明晃晃的太阳。

阳光自半敞着的支窗缝来透进来,亦珍忍不住放下手里的绣活,到窗前朝外一望,天井上头的那片青空,哪里还有一丝雨意?不由得欢呼一声:“娘亲,雨停了!我这就到厨上去熬酸梅汤去!”

说罢朝着曹氏微微一福,就略拎了裙脚,出了正房,往后院厨房去了。

汤妈妈撩了帘子进来,笑着扶曹氏躺下,“夫人陪着小姐一上午,想必也累了罢?”

曹氏侧躺在床上,轻轻一笑,随即浅叹:“下晌珍姐儿约了顾娘子家的英姐儿去逛庙会,这也不晓得打扮打扮,一门心思地惦记着先去熬酸梅汤……汤妈妈,你说,我从小纵着珍姐儿,不拘着她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只想她快快活活地长大,将来寻个家世清白简单的人家嫁了,会不会害了她?”

汤妈妈轻声劝慰曹氏:“夫人想左了不是?您如何会害了小姐?婢子看小姐,是个难得的体贴人,小小年纪便懂得为夫人分忧,操持内务,进退有度,是个有成算的。再说夫人您如今将家里的内务交给小姐主持,不也是存了锻炼小姐应对庶务世情的心思么?”

曹氏听了,徐徐点了点头。“只不知我这身体还能支撑多久。”

汤妈妈忙掩了曹氏的口,往地上“呸呸呸”三声,又拿脚连跺了三下,“大吉大利!大吉大利!”

曹氏见了,轻笑出声。

汤妈妈怨怪:“夫人还要看着小姐嫁人生子做外祖母呢!”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教大家做一道简单又美味的西菜~无论去法国餐厅还是意大利餐厅,一道煎鱼总是少不了的主菜,并且价格都杠杠的~其实这些煎鱼我们在家里也能做哦~材料:龙俐鱼200克(罗非鱼、鳕鱼、梭子鱼等无刺少刺的鱼皆可,大型超市有售)盐、胡椒、迷迭香(喜欢其他香料也可以准备些),橄榄油步骤:1。将龙俐鱼切成巴掌大两片,撒少许盐、胡椒粉,与迷迭香一起腌30分钟;2。平底锅烧热,加入橄榄油,放入龙俐鱼,煎至两面金黄盛盘即可。配一点蔬菜沙拉或者土豆沙拉,就是一道灰常地道的西餐主菜啦~啰嗦一句:龙俐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记忆、保护视力颇有益处哦~

☆、11

第十章 一场热闹(2)

亦珍在后院,守着灶台上的大镬子,眼见得酸梅汤熬得浓浓的,下头的乌梅肉都熬化开了,这才拿青石堵了灶门,熄了炉灶里的火,叫了招娣来,将大镬子里的酸梅浓汤,搁细眼的竹筛子滗到四耳黑釉带嘴儿酒缸里,用细纱布罩上缸口缸嘴儿。

又自井里提了拔凉拔凉的井水上来,筹在素日洗瓜果蔬菜用的大木盆里,将两个酒缸中的一个,浸在木盆中。另一个则放在一旁,任其慢慢温凉下来。

待准备得差不多了,二门上的洒扫丫鬟进来通禀,说是隔壁顾娘子家的丫鬟过来说,她们家小姐已经都拾掇好,这就可以出门了。

亦珍这才惊觉自己同英姐儿有约,忙使丫鬟去回话,说她这就来。

随后亦珍垂头看一看自己身上的打扮:丁香色绣垂丝海棠交领窄袖上襦,一条七、八成新玉色六幅裙,裙角绣着一圈儿胡水色云纹压脚,一双群青绣海棠花苞的云头绣鞋,并不失礼,这才回自己屋里,取了荷包,装在母亲给她做的拼花布小挎袋里,斜背在身前。

等拾掇妥当了,亦珍带着丫鬟招娣往母亲曹氏屋里,“母亲,女儿这便要出门,同英姐儿去西林寺上香。母亲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么?”

曹氏见女儿虽不曾刻意打扮,却也如同一株清灵灵含苞待放的丁香花似的,不想多说教,只叮嘱招娣:“好好伺候小姐,一步也不能离了小姐跟前,倘使出了什么差池,惟你是问!”

招娣因是卖了死契的,要打要杀全凭主家欢喜,生死由人,是以忙不迭小鸡啄米般地点头

曹氏这才对亦珍道:“玩得开心些,别太晚回来。”

汤妈妈那边厢已将两大缸的酸梅汤,连同茶摊的一应物事,都帮着汤伯装在独轮车上,只等亦珍一道出了门,往顾娘子家,叫上英姐儿,出了景家堰,过了谷阳桥,悠悠然朝西林禅寺去了。

却说那谢家的独子嫡孙谢公子,坐在祖母身边,望着外头雨止云散,艳阳高挂的天,托着腮,轻轻叹了口气。

谢老夫人如何不晓得自己将孙子拘束得紧了,他这两日正嫌无聊无趣。

“麒儿,祖母晓得你想出门去,可是你父亲重病在床,这不好不坏地就这么拖着……祖母看了心里难受啊……要是你再有个好歹的……我还有什么活头?我将来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你地下的祖父啊?呜呜呜……”

谢老夫人想到伤心处,不由得悲从中来,老泪众横。

他们谢家,在松江府,虽然不是一等一的世家,可也是大门大户。谁料到她进门,竟只得这一个儿子,又只得谢停云这一个孙

子。儿子不争气,年纪轻轻就叫屋里的几个贱蹄子给败坏了身体,最后竟瘫在了床上。孙子倒是个爱读书的,奈何他娘怀他的时候,被屋里的姨娘暗地里使了绊子,孩子虽说是保住了,却是不足月就生了下来。生下来就瘦瘦小小,时时生病咳嗽。谢老夫人担心他养在儿子屋里,早晚要让那些个姨娘折腾没了,遂将他接到自己跟前养着,断绝了那些下作坯子的心思,这才三灾八难,有惊无险地养到十五岁。

谢老夫人倒不曾一门心思指着孙子光宗耀祖,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为谢家延续香火。偏生这孩子却是上进好学的,又写得一手好字,得了东海翁的青眼,收为弟子。

老夫人如何能不纠结?既怕孙子在外头一不留神有个三长两短的,又怕孙子将来埋怨她阻了他的前程。

谢停云见祖母哭得伤心,遂轻轻挨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