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我懂你的忧伤 >

第120章

我懂你的忧伤-第120章

小说: 我懂你的忧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天晚上你去了哪?”楚楚心中反复的问道,只是没有说出口的勇气。
  她害怕听到沈皓的答案。
  “楚楚,你能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吗?”沈皓问道。
  “不必了。我们走。”唐宾来到楚楚身边,拽了拽楚楚的衣袖,一字一字的顿出,斩钉截铁。
  沈皓给出的答案,一定会让楚楚更加伤心。这是唐宾不愿看到的,所以唐宾适时地拉开了楚楚。
  楚楚坐在唐宾的自行车后座上,双手扶着座位,回过头,看向远处留在原地沈皓,心中的忧伤蔓延。
  轻轻地,楚楚又一次将脑袋靠在了唐宾的背上。(第二次亲密接触了,嘻嘻。)
  这个脊梁,给了楚楚太多的温暖。
  ……
  唐宾和楚楚又重新恢复了楚楚生日之前的那种日子,每天一起上下班,每天一起吃饭。
  除了没有那一句所谓天长地久的承诺,除了没有那耳鬓厮磨的亲昵,两个人的相处还是蛮像一对恋人的。
  ……
  沈皓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楚楚面前。上一次,沈皓失去了跟楚楚解释的机会,再往后,沈皓便失去了解释的勇气。
  貌似赵艳珍永远是沈皓和楚楚之间的障碍,好像赵艳珍是上天派来专门拆撒楚楚和沈皓的。
  可是,当初要不是沈皓最终没能把持的住,要了珍珍。还能有这些事情的发生吗?
  楚楚和沈皓走到今天这一步,根源在沈皓身上,不在赵艳珍。
  那个放弃了楚楚的是沈皓,那个没能把持的住的也是沈皓,不是吗?
  也许,三年前,从沈皓决定放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沈皓要失去楚楚的。
  ……
  自2009年起,随着通货膨胀向普通商品的蔓延。多种农副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
  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土豆、大蒜、绿豆轮番涨价。土豆价钱追赶一斤鸡蛋的价格、大蒜价格贵过猪肉、其他品种的蔬菜也有所提价。
  主编也给大伙儿各自布置了不同的任务。楚楚意外地被安排了报道“大蒜”涨价的任务。
  为什么说意外呢?谁都知道,在所有的这些农副产品之中,涨幅最高的无就非是大蒜了。
  而楚楚,一向都是主编所不器重的三人炮灰小组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呢。
  为此,主编还特意把楚楚叫到主编办公室里,对楚楚进行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
  主编:“小楚啊,眼看,你的实习期就要满了。今后有什么打算啊?要不要继续做记者呢?有没有考记者资格证的计划呀?”
  面对主编突如其来的关怀,楚楚心里咯噔咯噔的。
  楚楚收起心中疑惑,微笑着对主编说:“嗯,是的,我打算考,过一阵,就报名。”
  主编:“哦,那你可要多方面努力啊。不光要认真学习,认真工作还要搞好人际关系呀。”
  “嗯?搞好人际关系?什么意思?我没得罪什么人吧?”楚楚心中暗想。
  楚楚乖巧的应了一声:“嗯,知道了。”
  主编:“我这次,把最好的一个素材交给你了,你好好做,不要辜负我的一番心意,我很器重你。”
  “咦?主编今天怎么又是怪怪的。怎么听他这样说,心里又毛毛的。”楚楚想。
  楚楚:“谢谢主编。”
  ……
  楚楚谢过主编之后,走出主编办公室,回到员工办公室,开始着手准备起自己的稿子来。
  楚楚花了一上午的时间,(www。kanshuba。org)看书吧了很多相关资料。
  终于,在下午的时候,一篇新鲜的稿子洋洋洒洒的出炉了。
  稿子之中,首先陈述了近阶段大蒜涨价的事实。紧接着,从多方面分析了大蒜涨价的原因。最后,还提到了大蒜涨价之后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等等。
  随后,楚楚心满意足的拿着自己的稿子,来到了主编办公室。
  主编看后,首先表扬楚楚,在稿子上用心了,然后说楚楚的稿子,论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有力,并且在内容上还有所拓展。
  楚楚正在心中暗暗得意,主编给予的颇高评价。谁知主编话锋一转,说楚楚的稿子盲目跟风,主题守旧。
  主编:“一个优秀的记者,不应该人云亦云,墨守成规。一个优秀的记者必须有独具匠心的慧眼,标新立异的魄力。稿子拿回去重写,我多给你一天时间,后天我希望看到,一则别具一格的报道。”
  ……
  与此同时,QD日报社里,白果亦有同样的遭遇,白果上交的那篇“蒜你狠”同样被主编驳了回来。理由同楚楚的主编如出一辙,同样是稿子的内容循规蹈矩,千篇一律。
  搞什么飞机?哪有那么多的别具匠心啊!
  ……
  楚楚为了写一篇不一样的稿子,决定亲自到乡下去看一看,去了解一下大蒜是怎样种出来的,看一看它为什么那么贵,到底大蒜值不值那些钱。
  中午吃饭的时候,楚楚告诉唐宾明天她打算轮休,她想到乡下的田间去看一看,农民是怎么样劳作的。
  唐宾说:“好,明天,我陪你去。”
  下午,两个人分别找到办公室小组长瑶瑶,报了第二天轮休。
  ……
  第二天一早,清晨4点半,天才蒙蒙亮。等候在学17门前的唐宾忽然眼前一亮。今天的楚楚,装扮不同于往常,一身枚红色的运动装,高高束起的马尾,在唐宾面前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楚楚。
  今天的楚楚,活泼,灵动,明艳动人。
  和平时那个长发飘飘,清新自然,袅袅娉娉的楚楚完全不同。
  可能受这身装备的影响,楚楚的步子也显得格外轻快。楚楚走到唐宾面前,笑着说:“走吧。”
  唐宾笑笑,伸出背后的手,把一顶粉红色的牛仔棒球帽戴到了楚楚头上。
  唐宾:“呵呵,一看你就没有经验,既然要去田间,哪能不戴个帽子,小心晒得跟我一样黑。”
  楚楚:“呃?你是晒得吗?我还以为……嘿嘿。”
  唐宾:“就你贫,我本来就这个颜色。”
  楚楚:“嗯。我看也是。不过,帽子挺漂亮的,和我的衣服还挺配呢。”
  唐宾:“嘿嘿。”
  这是昨天,两人吃过晚饭,唐宾送楚楚回学17之后,自己骑着车子,在学校对面买的。为了这顶帽子,唐宾跑遍了学校对面的每一家精品屋。
  ……
  (嘻嘻,继续给新书《艺茗》拉票,话说,真的好难写,呜呜~)
  

第四十三章 劳动
更新时间2012…11…6 0:44:54  字数:3233

 唐宾骑着车子带着楚楚来到北门。两人从北门坐上公车,来到QD的YY汽车站。买了一张通往FF市,SS县的车票。FF市频临QD市,SS县蔬菜种植业发达。SS县拥有SD省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
  唐宾知道楚楚晕车,细心的为楚楚准备了些话梅。两个人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的经过了两小时的车程,顺利的到达了SS县。
  楚楚没有晕车。
  一下长途汽车楚楚激动地说:“这么快就到啦?今天居然没晕车。太棒了。”
  唐宾笑着说:“只要你不去想它,自然就忘了。”
  楚楚惊奇的说:“真的吗?”
  唐宾笑着说:“是的。”
  晕车如同失恋,越想越难受,适当的转移一下注意力,不去刻意的想它,自然就过去了。过不去的,只是自己心。
  ……
  两人一路打听,打听到SS县一个种植大蒜的村子。
  五月下旬,正是蒜薹收割的季节。当楚楚和唐宾乘坐当地特有的三轮出租车,到达通往SS县的EE村的主干公路上时,主干公路上已经停满了大型货车。这些货车的主人是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采购蒜薹的蔬菜商。
  蒜薹可以在冷库中长时间贮存。是我国目前蔬菜冷藏业中贮存量最大、贮存期最长的蔬菜品种之一。
  三轮出租车司机说,只能送到这里了,再往里开就塞不进去了,他若开进去,恐怕会妨碍到那些大货车的进出。
  于是唐宾付过钱之后,和楚楚一同步行前往村子。
  一路上,楚楚发现除了这些采购蒜薹的商人之外,还有不少等候在这里准备打零工的妇女。
  不时寻来一些蒜农,跟这些妇女谈好价格之后,匆匆的带着她们离开了。
  楚楚:“大姐,你找人帮忙?”楚楚主动走向一位蒜农,问道。
  蒜农看了楚楚一眼笑道:“姑娘,一看你就不是能干活的。我不要你。”
  楚楚:“大姐,我是记者,只想跟你去地里看看,回去好写一篇报道。顺便看看能不能帮上你一点忙。”
  蒜农:“哦,记者。行,跟我去吧。唉,这小伙子,能干活吧?”
  唐宾:“呵呵,能。”
  蒜农:“你按天还是按亩?”(在这里打零工有两种计算薪酬的方法。按天,就是先谈好价格,在这干一天活,不论你干了多少亩地,都是给你这一天的工钱。按亩,顾名思义,按照你干了多少亩地,算薪酬。)
  唐宾:“呵呵,不,我们一起的。跟过去看看,能帮上一点忙,不过不能呆很久。”
  蒜农:“哦,那是我捡了便宜了。你俩都不要钱,是吧?”
  楚楚笑着说:“嗯。”
  蒜农:“行,跟我来吧。”
  虽说找了两个帮手,但很明显这俩人干不了多少活,尤其是那个细皮嫩肉的楚楚,一看就不是能干活的。所以,蒜农又额外雇上了两名妇女,才带着他们四个到自己的地里去。
  五月下旬,天气已经比较热了。到达田间,楚楚才发现,这里的农民都是全副武装,长袖,长裤,雨鞋,手套。
  不热吗?
  楚楚被妇女带到自家的蒜地里。妇女借给楚楚一副手套,并手把手的示范给楚楚,蒜薹应该怎样从蒜苗中抽出。蒜苗的高度,矮的超过膝盖,高的到大腿一半,想要完整的抽出蒜苗,必须要弯下身子。
  楚楚在地头,抽了几根,就已经累得腰酸背痛了。抬眼望去,这片蒜地,似乎无边无际。
  越往里走,楚楚终于意识到,那些人为什么要穿长袖,长裤。太阳的暴晒,蚊虫的骚扰,还有撩人的蒜苗和杂草,弄皮肤痒痒的,很难受。
  再往里,楚楚便知道,为什么要穿雨鞋了。因为楚楚的脚,已经陷到了泥里。
  没抽一会,楚楚的手,开始痛起来,楚楚摘下手套,发现自己的手指已经磨起了水泡。
  蒜农回过头,看着刚刚开始就被甩得远远的楚楚,笑着说:“姑娘,你抽两排就行。”而其他人,都是抽四排的。
  楚楚重新戴上手套,忍了忍疼,加速赶了上去。手好痛,背好痛,腿好痒,脚好难受。
  ……
  一上午,楚楚经历了精疲力竭,死去活来。当累到极限,痛到极限的时候,似乎感觉不到痛和累了。
  正午,蒜农招呼大家吃饭休息。
  于是,楚楚得到了与蒜农聊天的机会。
  蒜农告诉楚楚,种蒜是个费力费时的活儿。蒜瓣要一颗一颗的按照等间距,种到提前松好的土地里,不能过深,不能过浅。
  之后要给蒜盖薄膜,保证温度。很多时候,盖一层往往不够,要盖两层。很多时候,哪天起风了,薄膜刮开,还要用土一点一点的再次压好。
  当蒜瓣发芽的时候,要去地里把每一个小蒜芽上方的薄膜上抠一个不大不小的洞,让它顺利长出来。不扣洞会把小蒜芽闷死在薄膜里。扣大了它会冻死。扣歪了,漏下了,都不行。
  生长的过程中,要浇水,施肥,除草。薄膜要花钱,肥料也要花钱。种一亩蒜,成本就不低。而且,种蒜这活儿,机器替代不了,几乎全部使用人力。
  很多老百姓,因为种蒜,伤了腰,伤了膝盖。很多老百姓,膝盖疼的已经不能蹲了。我们吃的蒜,很有可能就是他们跪在土地上,一颗颗种下去的。
  蒜薹成熟的季节,蒜农们要穿梭于蒜地之中,穿着捂脚的雨鞋,弯下身子,从地里一根根的抽出蒜薹。
  大蒜成熟的季节,要经历除蒜(从地里铲除大蒜),捆蒜(把带着干秸的大蒜,在地里用蒜秸子捆成一小捆一小捆的,便于日后运输。这活儿,特比脏,特别曝),晒蒜(把捆成捆的蒜,留在田地里暴晒,晒干),装蒜(把晒干的蒜,一捆捆的安置到拖拉机上,运回家再码好),剪蒜(用蒜剪子,把蒜头一个个从蒜秸子剪下来,这活儿很累手),剥蒜(把整头的蒜,掰成一瓣一瓣的,为了来年做蒜种,再种),想想我们平时剥一颗蒜,也许不觉得累手,可是他们要日复一日的剥上几百斤甚至更多的蒜,他们付出的这些劳动之繁琐,可想而知。
  【上述有关描写种蒜过程的内容,全部都是事实。在描写这段之前,七天是特意询问过专业蒜农之后才下笔的。对于蒜农的艰辛,七天的叙述唯有不尽,没有夸张。】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