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医师 >

第74章

医师-第74章

小说: 医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9章 方案

国庆和中秋节的混合长假,终于开始了!

综合评估了凌菲菲的情况之后,田路和冷冽都认为暂时需要继续脱水治疗,可以缓一缓手术。再者说,长假期间手术室也只能接受急诊手术,择期手术的话必须要到节后了。因此安慰了凌菲菲和岳华一番之后,田路开始享受起了长假的悠闲生活。

说是悠闲,其实也是相对而言的。至少在叶兰和田月的眼中,田路的长假生活依旧十分的忙碌。

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每个月,值班表都会进行一次调整,田路这次刚好排第一,国庆节这天留在科里值班。

或许是为了给这普天同庆的日子增加一些喜庆,一整天下来,竟然很给面子的没有什么事儿,第二天精神饱满的田路跑到何大山那里,和老爷子研究了半天。

整套器械的制作进度远比田路想象的要快得多,主要还是何大山子女不在身边,周末假日也是无事,干脆就把闲暇时间都放在了这项工作上。只不过就是因为有两个小配件的图纸老人家有些看不太明白,只好把田路给叫了过去。

三号四号不用说,陪着宝贝妹妹去了趟海边儿,虽然天凉了不能下海,但是那壮阔的大海仍然让小丫头看的激情澎湃,兴奋的大喊大叫,上蹿下跳。

五号又是值班,不过这次田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车祸的,打架的,前前后后送来了好几位,就连晚上也送来了两个!虽然白天的大多是头部外伤的清创包扎,但是晚上的两例都是颅骨骨折,田路只好无奈的把何天林和钱跃两人从家里叫回医院,忙乎了整整一个晚上!

六号下夜班,在家睡了一天。

七号约了冯林等一班同学,大家好好的聚了一聚,在王强和端木彦这两位习惯了应酬和交际的强人硬拉之下,晚上更是唱k唱到了快天亮!

等到八号中午起床的时候,田路异常悲催的发现,好好的一个八天长假,竟然就只剩下半天了!

煮了一锅稠乎乎的大米粥,然后把还在赖床的叶兰和田月给拽起来,三人草草的解决了一顿午饭。

吃过饭之后,精神大振的叶兰和田月开始研究网上最新的电影和电视剧,而田路则是回到了卧室,开始为凌菲菲的手术整理起了相关资料。

先是根据凌菲菲的各项检查结果拟了一个手术预案,然后仔仔细细的浏览着系统中有关后颅正中入路第四脑室囊虫摘除术的资料,田路渐渐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神经外科,之所以在国外被称之为外科中的明珠专业,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手术复杂,技术高、精、尖;同时还因为在人体的各个系统之中,对于大脑,对于整个神经系统,人们了解的可能都是最少的。

比如大脑,多少年来,人类的大脑一直是科学家们不懈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直到八十年后,医学家们仍然没有完全弄懂大脑的全部构造和功能,就更别说现在这个时代了。

因为了解的少,所以虽然神经外科的发展极为迅猛,但是仍然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暂时无法得到解决。

比如说开颅手术之后继发的癫痫,发生率就极高,和手术的损伤、持续时间、入路、术后的药物使用以及并发症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神经外科医师们极为头疼的术后并发症之一。

系统存储的资料非常全,八十年后的神经外科诊疗规范里面,就有着预防术后癫痫发生的方案。同样的,包括术后血肿,脑水肿,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也都有着完整的预案。

这些方案,往往都是极为细致,也极为完善,从术前的准备,到术中的处理和注意事项,乃至到术后的药物预防和护理关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可以说,如果把这些方案都抛出来,并得到医师们认可的话,势必能将神经外科手术的质量向上拔好几个台阶!

但是很明显,田路暂时还做不到这一步。

在医学领域,任何一项处理方案都必须是经过验证的。

这就好像急救时最常用的心肺复苏一样,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国内,最新的指南都将基础生命支持的程序从传统的A(保持气道通畅)-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改为了C-A-B,可以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这个修改绝对不是一堆专家坐在一起凭空想象,然后开个会研究一下就决定的,而是通过五年时间的应用实施,得到了充分的证据之后,才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田路脑海之中的知识也是如此。

比如预防术后的癫痫,你术前用什么药物,术中要进行什么样的处理,术后又要如何预防性用药和护理,必须要有充足的患者数量作为研究对象,然后统计他们术后癫痫的发生几率,用的的确确降低的数据来告诉其他的医师,我的这套方案,比你们的,甚至是现在公认的最佳方案还要好!

这项工作,是繁琐而漫长的。

不说患者数量的积累需要时间,就说术后癫痫也分为立即性,早期性和晚期性,而晚期性又有一年内,十年内,十年外等等,所以这样的研究,同样也是要分成各个阶段的,比如统计术后七天内癫痫的发生率,一年内的发生率,十年内的发生率……

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几项大规模研究,无不是经过了几年,甚至几十年,通过对数万乃至数十万例患者的数据采集,才得到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临床结论。比如欧洲近年来规模最大的高血压临床试验ASCOT试验,暂且不提它隐藏的商业味道,单只说历时数年,近两万名试验对象,其结果只是为了证实服用钙通道阻断剂氨氯地平为主的降压方案和常用的β阻断剂为主的降压方案相比,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心血管益处。

当然,虽然这样的研究是田路将来的目标,但是以他目前的影响力而言,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他能够选择的,只不过是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进行一些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影响力却不小的研究,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这项工作,早在开启科学研究支持系统和医学文献支持系统之后,就已经开始了。

之所以在完成了所有的学习任务,开启了所有的分系统之后,田路在旧金山的生活依旧紧张而忙碌,除了住院医师的工作确实很多之外,田路还把其他住院医用来学习的时间,分出相当一部分用在资料的收集上了。自己做过,或者参与过的手术自然不用提,五年间,每天神经外科做的手术,事后田路也都会把所有的资料录入系统之中!

尽管有系统录入功能,但是仅仅就是这么一项工作,每天仍然要花掉田路半个小时以上!

这些数据,就是田路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节后凌菲菲的这台手术,就是田路实施自己计划的第一步!

很多时候,在旧金山医学中心的履历是很管用的,田路把系统中的知识总结出来一些,交给冷冽,就推说是那边最新开始进行的探索,想必也不会引起任何的怀疑。而且如果冷冽所说不错,附二院进行类似手术确实不多的话,恐怕对方接受起来就要更容易一些了。

唯一需要田路伤脑筋的,就是决定拿哪些东西出来。

把医学文献支持系统中往后推十年,田路就在这浩如烟海的文档之中一篇一篇的浏览了起来。他不仅仅是要考虑现有的技术条件可以实现的,还要考虑国际上已经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中,有哪些已经提示了后续的结果,可以推导出来的结论。

这可是一个技术活!

忙了一个下午之后,吃过晚饭,田路就又钻回了卧室,双手就像抽风手一样,在笔记本键盘上疯狂的敲打了起来……

第110章 体系

“这……这是十一床患者的手术预案?”

拿着手上的一摞打印纸,看着一脸倦意的田路,冷冽脸上的表情显得极为古怪。今天是节后第一天上班,没想到田路一来就给了他这么大一个惊喜!

田路强忍着打哈欠的冲动,点了点头道:“是啊,我昨天夜里连夜写好的,您先看看吧,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我可以再修改的。”

田路打字的速度很快,一分钟一百多字,一个小时足足可以打上一万字,不过即便是不用任何的思考,但是打出这份材料也花了他将六个小时!

无语地看着手中的资料,冷冽有些无力的摆了摆手,让田路先出去了。

这是手术预案?

等田路关上门之后,把数十页的打印纸放在桌上,冷冽有些头疼的翻看了起来。上次那例室管膜瘤的手术预案写了将近四千字,就已经让冷冽吃惊不已了,没想到田路这次更是夸张,看样子恐怕足足有四五万字之多!

就算是一个四级手术,也不至于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写吧?

“多花些时间,至少看一遍吧。”

心中暗暗苦笑着,冷冽摇了摇头想道。

无论如何,这毕竟说明人家至少敬业心是极强的,看这摞纸的厚度,恐怕田路把整个假期都搭进去了,冷冽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不过他还是琢磨着什么时候委婉的提一下,不然要是每台手术都这么写的话,恐怕神经外科医生们就要每个人配个秘书了。

对于冷冽这样在神经外科浸淫了三十年的医生而言,很多东西都已经深深的扎在了脑子里,很多只要扫上一眼,心中自然就会有一个概念了,左右现在无事,冷冽一边端起刚刚泡好的清茶,一边漫不经心的翻看着这份手术预案。

只不过……

茶杯刚刚送到嘴边喝了一口,冷冽的动作突然就顿住了!

“砰!”的一声,杯子被重重的放回到了桌子上,冷冽的身子突然向前一倾,表情异常急切的把手中的资料翻到了第二页……

……

“情况很不错,这一周就可以手术了。”

翻看了一下凌菲菲这几天的病历记录,田路很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吴大勇已经出院了,暂时没有了主管病人的田路,在病房里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精力自然就放在了凌菲菲的身上。

“嗯。”

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小小的泰迪熊,凌菲菲点头应道。小姑娘精神状态还不错,虽然还是只有简简单单一个字的回应,不过脸上表情却已经开朗了许多。

田路也注意到了这个一看就知道挺高档的玩具,五号值班的时候还没有呢,于是笑眯眯地问道:“妈妈刚给买的?”

“不是,是爸爸给买的!”

摇了摇头,凌菲菲手上的动作不由得又紧了一紧。

“孩子他爸爸工作太忙了,也就是趁放假来了一天,昨天晚上就连夜赶回去了。”岳华见田路有些不太明白,连忙笑着解释道。

“哦。”

了解地点了点头,不过田路心头还是忍不住有些不舒服。自从凌菲菲住院开始,田路就只见过她的妈妈,爸爸是一次也没见过。很多时候他都有些奇怪,小姑娘家离京都并不是很远,住了这么长时间的医院,她父亲的工作再忙,能比自己孩子的病还重要么?

不过这毕竟是患者的私事,田路没资格,也不愿意去多问,聊了几句之后,就出了病房。

节后第一天,手术不多,节前住院的患者也有几个出院了,在值班室无聊的翻看着科里订阅的几本期刊,田路还是有些不太习惯这工作的轻松状态。

当然,这也和他暂时没有了主管病人有关,但是话说回来,即便是有了病人,田路恐怕也不会比现在忙上多少。对一般的医师而言,没有手术的时候也会很忙,要考虑自己病人的情况,要琢磨治疗方案,或者是手术预案等问题,但是对于田路而言,所有的这些工作都是小事儿,眨眼间就能搞定,因此除了上台做手术之外,其他时间就显得清闲无比了。

正翻看着杂志,值班室的电话突然响了。

“喂,您好,神经外科病房。”

田路随手拿起话筒,眼睛却没有离开手中的杂志,上面一篇关于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综述写的颇有文采,倒是值得读上一读。

“你好,我找一下田路。”

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有些熟悉的声音,让田路的身子马上坐直了:“我就是,请问您是哪位?”

“呵呵,小田啊,我是童向阳。”

爽朗的笑声瞬间便传了过来,童向阳大声地说道:“对了,你的手机怎么不开?我还要先打电话给老冷才能找到你啊!”

一听是神经医学研究所的主任童向阳,田路心中一动,顿时大喜,连忙说道:“我上班的时候都不开手机的,童老师,是实验室准备好了吗?”

“啊?哦,实验室可能还要等几天,主要是有些设备可能还要让厂家检修一下,呵呵。”

电话那头的声音稍稍有些尴尬,毕竟要拿去检修的设备,可想而知,使用体验恐怕是好不到哪里去的。

不过田路倒不会在意这些东西,设备是人用的,只要精度不差,新旧程度无所谓的,于是便笑着问道:“那您今天给我打电话是……”

“虽然实验室还要等几天,不过你做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