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医师 >

第135章

医师-第135章

小说: 医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默不说话了,不过田路却顿时没有了胃口。

相较于基础研究方面的狂飙突进,田路在临床上却总是有着一种束手束脚的感觉,很多非常好的想法一时间都无法实施。

当然,临床工作确实非常的特殊,很多时候没有足够的证据是无法可想的。就好像田路现在自己执行的这套规范,明知道它是正确的,而且比现行的东西要优越许多,但是就因为缺乏足够的数据和证据支持,别说写文章发表出来了,就是想要让科里其他医师们执行,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就算是冷冽,虽然很支持田路的做法,但是暂时也不可能强行在科里推广。

“关键还是积累不够啊!”

放下手中的筷子,田路暗暗的苦笑道。

他所谓的积累,并不是简简单单指数据上的积累,同时也包括了自己在神经外科领域声望的积累。在这方面,和基础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了两年前在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经历,有了原来的那三篇文章,这次田路再次在《nature》上发表两篇文章,引来的只会是铺天盖地的赞誉,而不会有质疑。

这就是因为他在这个方面有了积累!

只要联系到以前的那三篇文章,还有在欧洲学术会议上的研究,大家肯定就明白,这两篇文章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在神经外科临床上面,情况就不同了。

和基础研究不同,临床工作,尤其是外科临床工作,大家更看重实践的效果。没有足够的手术积累,哪怕你的想法再好,貌似再有道理,也不会有医师跟进。

田路虽然在旧金山经过了五年的培训,做了无数的手术,但是那时候多是学习,按照上级医师的指导熟悉各种疾病,各种术式,除了一些小技巧之外,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东西。而回国之后,当他觉得时机成熟,可以拿出一些东西出来的时候,病例和数据的积累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附二院的神外患者不多,手术量相对也不算大,田路积累起来确实很慢。当然,这并不是说田路选择附二院就不正确了,毕竟如果去其他那些强势的神外科室,恐怕田路根本就没有开始的可能。

“恐怕也只能慢慢来了。”

又是暗暗一叹,田路无奈地想道。他现在只能是把希望寄托在年底了,只要和其他七家机构的合作研究初步有了结果,田路就可以在临床上开始了。到时候,至少在癫痫手术上面,田路觉得应该是可以比现在快很多了。

“叮铃铃……”

正琢磨着,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

孙默连忙放下手中的筷子,拿起话筒说道:“喂,您好,这里是神经外科病房!”

……

听了几句之后,孙默的表情马上变得严肃了起来,抬头道:“田老师,急诊那边说来了一个脑出血的患者,已经昏迷了,让咱们马上过去!”

“走!”

蹭地站起身,一推眼前的饭盒,田路抬脚就向门外奔去。

第189章 临走前的遗憾

见到患者的第一眼,田路的心里就是一个咯噔!

“这人,悬了!”

甚至不用去检查,仅凭患者现在的样子田路就知道,恐怕已经太晚了。果然,做了简单的几步检查之后,加上开启了临床诊断支持系统之后,提示和田路的判断一样!

“你们是神经外科的大夫吗?赶紧给我爸做手术吧!”

见到田路做完了检查,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儿急忙扑过来,哭着哀求道。

“急诊CT做了吗?”

没有理会女孩儿的苦求,田路急促地问道。

“已经做了,这是结果。”

旁边有人递过来CT的检查结果,田路接过来一看,确实如他所料,情况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

忽然间,田路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悲哀!

来的实在是太晚了!

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的脑出血,如果能早一些时间到医院,哪怕是一两个小时的话……

人的脑袋不是其他部位,比如腹部,出血即使有个几百毫升,还是能够鼓起来的,给治疗一个缓冲的时间,但是脑袋是硬壳的,哪怕只出血几十毫升,都会直接的压迫到周围的脑组织。时间一长,死亡率绝对在一半以上!而昏迷之后即使能够救回来,损失的脑功能恐怕也是挽回不了了。

所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神经外科显得尤为重要,有的时候,哪怕就是一小时的时间,结果都会是截然不同的!

不过此时明显不是心有杂念的时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田路沉声道:“下病危,送手术室!”

无论是系统,还是田路个人的判断,就算在临床操作支持系统的帮助下,这个患者救回来的可能性都不会超过百分之一!而且就算是能够勉强救回来,恐怕以后的日子也没办法过了。脑部的损伤,在目前来说,是无法逆转的了。

在那个女孩儿不停的哭求声中,田路招呼孙默一声,快步走向了手术室……

……

数个小时后,从手术室里出来的时候,田路的心情简直就是糟透了!

患者在手术台上是活了下来,但是田路心里非常明白,以现有的医疗条件而言,那人在ICU活过十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田路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尽他作为医师的责任而已。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难受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将是在田路手中死亡的第一例。虽然这样说对那位患者很不敬,但是无论如何,田路自己心里是非常清楚的。在以前,田路主管的所有患者,要么是手术治愈或者改善了情况,要么就是身体条件太差,无法接受手术治疗,还从来没有过上了手术台,却依然没有救回来的先例。

忽然间,一直压抑的悲哀再次悄悄的涌上了心头。

这种悲哀,并不是因为这名患者没有治愈,让田路的完美记录做古,而是因为根据那名患者情况田路可以推断出,最开始只不过是常见的脑出血,患者很可能还是处于清醒状态的,只要及时送到医院,及时的手术,可以说成功率还是相当高的,但是偏偏送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深度昏迷了,完全失去了希望!

“唉……”

长长地叹了口气,田路颓然的摘下了帽子和口罩。他知道这种事情并不少见,或许是患者和家属的问题,或许是交通的问题,或许是送来医院的途中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最终导致了这么一场悲剧。

“田老师,您怎么了?”

就在此时,身后突然传来了孙默有些惊讶的声音。

相对于心潮不定的田路而言,孙默的表现就要平静多了,或许是当初工作,以及后面硕博的时候见多了死亡,孙默此时虽然也稍稍的有些遗憾,不过和平时的术后没有太多的区别。

田路当然不会因此就对孙默有什么看法。

作为一名医师,必须要对患者抱有同情心,但是同时,学会淡然的面对死亡也是必修课之一,如果做不到的话,恐怕在这一行也就做不下去了。在普通人的眼里,很多医师们往往都是心肠极硬,即使患者去世也不见什么悲痛。殊不知,能够做到这一步的医生,谁又不是经过了一个艰难的过程?

“没什么。”

田路摇了摇头,沉声道:“后面的事情就交给你,我先回值班室了。”

待到孙默点头之后,田路径直就走了出去。

“大夫,我爸他怎么样了?”

刚一出手术室的大门,那个年轻女孩儿就立刻扑了上来。紧随其后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也是一脸的焦急的模样,看样子应该是女孩儿的母亲。

心中又是一叹,田路稍一犹豫,还是摇了摇头道:“手术时很成功,不过送来的实在是太晚了,后面的情况如何,恐怕只能看他自己的生命力了!”

田路不敢把话说死,虽然他和系统的判断一致,这名患者很难熬过十天,不过发生在人类身上的奇迹太多了,即使是未来,也绝不乏被医院判了死刑,但是最后却顽强挺过来的例子。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中年妇女脸色顿时血色全无,身子也摇摇欲坠,微微的摇晃着,而年轻女孩儿更是一屁股敦在地上,就在这手术室外失声痛哭了起来……

……

回到值班室,田路也无心睡觉了,静静地躺在床上出神。

不知道过了多久,孙默推开房门走了进来。

“情况怎么样?”

看着一脸疲惫的孙默,田路坐起身,沉声问道。

“就那样呗。”

摇了摇头,孙默叹了口气道:“已经送到ICU病房了,而且也上了呼吸机,不过后面就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田路登时默然。

“其实这个人完全是可以救回来的。”

又是叹了口气,孙默低声道:“本来救护车已经把他送到了一所医院,而且医师们也确诊了是脑出血,准备给他做手术,可惜,那个时候患者还是清醒的,本来做手术还是来得及,可是偏偏他嫌弃人家不是三甲,坚持非要来市区最好的神经外科做手术。结果走到半道上就陷入了昏迷状态,迫不得已拐到了咱们这里,然后……”

“唉!”

短短的几分钟里面,孙默已经是第三次叹气了。

听了孙默的话,一时间,田路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这并不是一个个案,实际上,经常有这样的例子,怕那些小医院,或者说等级低一些的医院做不好,非要转去大医院做手术,结果平白给耽误了。

要知道,脑出血治疗的关键不是看你的设备有多先进,医师水平有多高,而是手术的时间,手术的时间,几乎就决定着结果。

尤其是清醒状态下上手术台和昏迷状态下上手术台,预后绝对是两回事。如果清醒的时候上手术台,术后还是可以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但是一旦发生了昏迷,就算手术非常成果,预后都不会太好,轻的神经功能受损,重的瘫痪,甚至死亡!

田路不由得为这个患者深深的惋惜了起来。

选择延迟手术,非要来大医院就诊,实在是太没有必要了。

脑出血的手术并不算太大,只要有CT定位就可以确诊,然后开颅清除或者引流即可。基本上,哪怕是县一级的医院都是可以做的。而且为了让小医院也掌握这项最常用的技术,国家也是花了大力气,出台了脑出血的规范治疗指南,为的就是让脑出血的患者就地抢救,从死神手中抢时间。

只可惜,在普通人的概念里面,人身上最重要的部位就是脑袋,所以凡是和脑袋有关的手术,都是了不得的“大”手术,必须由最顶级的医院来做才够放心,别说小医院了,就是名气不够响亮的大医院也是瞧不上的。

其实这一点倒也不仅仅是在神经外科上,各个科室都一样,所以有的时候也不简简单单是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患者的心理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

默然半晌之后,田路和孙默互相看了一眼对方,几乎在同时吸一口气,发出了沉沉的叹息之声……

……

一周以后,早上八点,京都国际机场。

田路走出地铁口,到达候机大厅的时候时间还早,离登机还有一段时间,所以他干脆就坐了下来,闭上双眼,开始在系统里整理起后天的发言稿了。

虽然梅根教授的邀请来的极为仓促,不过对于田路而言,发言稿是绝对不用发愁的,只是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反复的斟酌一下,所以就趁着登机前的这段时间,田路也是临时抱佛脚,准备再修改下。

不过刚刚开始没多久,手机短信的铃声就让他又睁开了眼睛。

一看,是孙默发来的短信,上面只有短短的两行字。

“那位脑出血的患者,刚刚去世了。”

第190章 演讲的时机

丹麦,哥本哈根国际机场。

下飞机的那一刻,田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忍不住抬眼看了一眼,傍晚的夜空十分纯净,让人顿时顿时神清气爽,整个人都轻松了起来。

天气很不错,气温也让人很舒适,不过长时间的飞行还是让田路颇为疲倦,只是驻足片刻,让憋闷已久的肺部呼吸了些新鲜的空气,然后就拉着自己的小箱子快步向出口处走了过去。

和其他的机场一样,出口处总是有很多人等待着接人。在高大的白种人堆里,田路的身高确实不是很起眼,只好踮着脚尖,在十几个欢迎牌上细细的搜寻着自己的名字。两年前去斯德哥尔摩参加大会的时候,田路是坐大巴去的酒店,但是今年的情况不同,组委会派了专人来接,倒是让他省了不少心思。

正自四下寻找着自己的名字,田路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了一个好听的女声:“请问,您是来自华国京都的田路先生吗?”

“对对,我是田路!”

心中大喜的田路连忙转过头叫道。

这是一个金发白人女子,大约不到三十的年纪,一身银色的职业套装,身材高挑,长相相对于一般的白种人而言,绝对可以称得上清秀的那种,让田路一看,顿时便升起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熟悉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