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宫廷电子书 > 镇魂调 >

第127章

镇魂调-第127章

小说: 镇魂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见素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于是让大夫给韦见素换过药,再多加了绷布固定。菡玉则扮成家丁,和另外三人一起抬着步辇,出门往兴庆宫而去。
    不多时走到兴庆宫门前,前头也刚好有一队人要入宫,被守卫拦着盘查了好久,刚刚得以通行。领头的是个宦官,大约是李辅国派来的心腹,轮到韦见素一行时,他就不耐烦了:“平时十天半月也不见个人影,今天这是怎么了,接二连三地都来了。是不是你们事先串通好的?不行,不能进!”
    韦见素一拍身下步辇,怒道:“我一生为国效命,位至宰相、开府仪同三司,现在老得路都走不了了,行将就木,临终前想见太上皇一面都不行吗?难道非得抬着棺材来你们才让进?”
    那宦官也不过是狐假虎威,见他说这么重的话,悻悻道:“原来是韦相公,小人一时看岔眼了。韦公请。”说完让到一边。
    进了宫门,韦谔才说:“父亲,何必为这等小人自损寿数呢?下次可千万别再说这么不吉利的话了。”
    韦见素道:“我哪还在乎这些,只求快些见到太上皇罢了。”
    一行人走到兴庆宫正殿,太上皇已在殿内候着了,还有之前先行入内的一众人等。韦见素欲下辇行君臣之礼,被太上皇上前来拦住:“韦卿!快别动,快别动!我知道你腿脚不好,你来看我,我比什么都高兴,礼数就不必拘泥了。”
    韦见素不肯,还是让韦谔扶着在辇上行了叩拜大礼。菡玉也对太上皇拜道:“臣吉镇安,叩见太上皇陛下。”
    太上皇讶道:“吉卿!居然是你!好些年没见着你了!你这是……”
    韦见素道:“吉少卿刚回京城,巧遇我儿,我便拉着他一起来了。宫禁森严,才委屈少卿如此装扮,望陛下宽宥。”
    太上皇道:“唉……不打紧,不打紧!今天刮的是什么风,把你们几个都吹来了,我这里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韦见素定睛一看,才发现先他一步的那队人是陈玄礼及其家眷,还抱了个刚出生的婴儿。陈玄礼遣退家眷,走近来互相见过,笑问:“韦公,你用的什么理由过的关呀?我可是借着我孙儿的光,说要请太上皇赐名,才蒙混进来的。”
    韦见素道:“你这理由可比我的吉祥多了。我还咒自己快要见阎王了,临终想见太上皇最后一面呢!”
    陈玄礼道:“呸呸呸,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韦见素故意板起脸道:“什么童言无忌,我今年可七十六岁了。”
    太上皇笑道:“老小老小,越老越小嘛。我今天看见你们几个啊,觉得自己一下子又年轻回来了!来来来,快到里面来坐下坐下,咱们好好聊聊。我一个人住这么大的院子,闷都闷死了,满肚子的话没人说哇!”
    菡玉问:“怎不见高大将军?”
    韦见素和陈玄礼闻言都敛起笑容。过了片刻,太上皇叹道:“力士远在巫州,杳无音信,也不知怎么样了。”
    菡玉心下了然,低了头不再言语。韦见素正色道:“陛下,臣今日入宫来,实是有一件要紧事拿不定主意,想请陛下为臣裁夺。”
    太上皇道:“哦?什么事?”
    韦见素道:“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昨夜我忽见冥界勾魂使入梦,教授我一支小曲,叮嘱说此曲关系天下苍生……”
    陈玄礼惊道:“韦公,你也做了这个梦?”
    韦见素道:“难道陈大将军也是……”
    陈玄礼道:“我前些天也梦见勾魂使托梦授曲,但此事关乎鬼神,难登大雅,因此一直不敢上呈。这几天越想越觉得不安生,今日再也忍耐不住了,才寻了个借口来见陛下。陛下长于音律,或可为我等解惑。”
    太上皇闻言不语,转身走回案桌前,拿起桌面上的一张纸:“你们俩看看,可是这支曲子?”
    陈玄礼接过看了看:“对对,就是这个!虽然我看不懂曲谱,但名字是一样的,叫‘镇魂调’!不过梦中只闻乐声,倒不知唱词是否是这般。赐兹祉福,宗庙永固……”
    太上皇道:“这词是我后填的。去岁我偶梦冥界大引魂使,也和你们一样,嘱我熟记此曲并广加传播,可挽救生民免于蒙难。最近我一直让梨园弟子排练此曲,并填上词以便传唱。听二位卿家这么说,看来真是确有其事,冥使有意相授,那我就可放心为之了。”
    陈玄礼道:“臣还有一点不明,这么一首小小的曲子,怎么就能挽救生民河山呢?此曲固然凝神定心,闻之令人忘忧,但总不会因为唱个歌,叛乱就平定了,仗就不用打了吧?”
    韦见素道:“吉少卿,你身怀异禀善通鬼神,可知为何?”
    菡玉不言,从袖中取出竹笛,奏出一曲。刚一开头,陈玄礼和韦见素便连说:“正是此曲,正是此曲!”
    菡玉奏完一遍,方答道:“不瞒陛下,臣曾亲见大引魂使,授我此曲。歌曲自然不能平叛,冥使所言‘挽救生民于蒙难’,救的是人命,而不是战祸。”
    陈玄礼道:“少卿越说我越糊涂了,如今除了战祸,还有什么会令生民蒙难?”
    菡玉不答反问:“不知陛下、二公可有听闻范阳、怀州、陕州全城尽灭之惨案?”
    太上皇大惊:“什么?全城尽灭?从来没人向我提起过。”
    韦见素道:“范阳陷落贼手,未曾听闻。怀州倒是听二郎跟我提过,道是太尉久攻怀州不下,城中粮断,安太清又中饱私囊不顾百姓,以致民众暴乱,互相残杀,除安太清带少数亲随出城投降太尉之外,无一人生还。陕州又是怎么回事?那边一直乱得很,来来回回,我又不在朝中,知道得不多。”
    菡玉道:“范阳、怀州皆起内乱,但何种内乱可令城中所有人同归于尽、无一幸免?此乃妖鬼作祟,并非人为。”将自己这几年的经历、怨灵来由、邙山之战、屠灭三镇等事大略说了一遍,只略去与大引魂使商定托梦一节。
    韦见素和陈玄礼听完面面相觑,都觉得难以置信。韦见素道:“少卿,虽然我亲眼见你从冥使手中救下陈大将军一命,这回又有勾魂使托梦,但是你说的这个怨灵……也太匪夷所思了。”
    陈玄礼也说:“真是闻所未闻。”
    菡玉道:“各位可以不信我,但还不信冥使么?无论如何,请务必听冥使一言,广散‘镇魂调’。谨慎先行、防微杜渐,总好过他朝祸乱临近时再后悔莫及。”
    三人正说着,忽然听到一声细微的呜咽声。太上皇老泪纵横,泣道:“都是朕的错。是朕失德,令天下离心,黎民受难而生怨,酿成如此大祸。此非妖鬼作祟,一切都是因人而起,因朕而起,是人祸啊!亏得我还自以为冥使授曲是怜我李唐宗庙,何其不自知!”捧着那张曲谱,双手颤抖,泪落如雨。
    菡玉忙拜道:“陛下,臣并无诘责之意,臣一时失言,望陛下勿怪!”韦陈二人也连忙拉住太上皇劝解。
    太上皇道:“你说得没错,朕就是因为闭目塞听,不知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才让天下变成今日飘零之状。朕对不起全天下的臣民百姓,若能换回当日之和平,无论问我要什么,我都情愿!可惜再怎么追悔莫及,也无力回天了!赐兹祉福,宗庙永固……”他看着手中被泪水打湿的曲谱,“江山社稷,岂是光靠上天赐福就能保得住的?太宗有训: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皇帝的江山,是黎民百姓给的,没有民,何来君?君不知爱民,再多福祉也是枉然!”
    韦见素劝道:“陛下正因为爱民如子,才会如此自责。社稷蒙难,非一人之过,陛下一片苦心,臣民们也都会谅解的。”
    太上皇道:“能谅解的话,怎么还会有这怨念集结而成的怨灵?陕州城数万人,一夕之间就变为一座死城,那可是几万条无辜的人命啊!他们全都是因朕而死,是朕害死了他们呀!那怨灵心有不忿,报复生人,我倒宁愿它们来报复我,把我这条老命拿去算了!如果朕的命能让他们消气平愤,从此不再为祸世人,朕愿意一死以谢天下!”边说边流泪不止。
    众人纷纷跪下齐声道:“请陛下保重圣体!”
    菡玉劝道:“陛下莫再自责了,好在现今怨灵未成气候,尚可节制,又有冥使传授这‘镇魂调’克制,事情仍有转圜之余地。”
    太上皇止住哭泣,说:“对,对,还来得及,来得及!这一次,朕绝不能重蹈覆辙,再做出让自己追悔莫及之事了。”对着手中曲谱看了片刻,揉成一团,吩咐左右道:“来人,笔墨伺候,这词我要重填一阙。”
    左右宫人即取来文房四宝,陈玄礼亲自为他研墨。太上皇心有所感,略一思索,提笔写下六句唱词,自己打着拍子,轻轻唱了出来:
    “魂兮归来,不可飘忽!息子怨怒,归此茕庐。生欢无悦,死苦勿顾。日月不淹,春秋罔伫。彼岸光明,此间昧殊。百岁之后,皆归幽都!”
    这曲子本是生者唱与亡人的送魂歌,太上皇唱着唱着,不由想起命断马嵬的贵妃,流放外地的旧属,战乱中阵亡的诸多将士,以及千千万万因战乱而无辜丧命的百姓,悲从中来,唱到最后语声已是哽咽,惹得韦见素和陈玄礼也悲从中来,红了眼眶。
    太上皇挥挥手,把词卷交给一旁的小黄门:“拿去给梨园弟子,让他们赶紧练熟了,才好出去教别人。”
    小黄门眼睛也红红的,接下道:“陛下,今日正好是上元佳节,晚上想必会有许多人到东市游玩赏灯。如果此时命梨园弟子登楼奏曲,不是可以让很多人听到么?”
    太上皇道:“今日是上元?我差点忘了。你这个主意好!”望了望外头天色,“天快黑了,走,我们到花萼楼上去看看,也好早做准备。”命小黄门去监督梨园弟子速速练习,自己和陈玄礼、菡玉等人一同出殿,韦见素则由家丁和韦谔抬着步辇,一行人来到兴庆宫最南面,登上西南角的花萼楼,向东市内眺望。
    天色还未黑透,东市已亮起华灯,人来人往。太上皇凭栏看了一圈,指着自己脚下说:“一会儿就让他们在这里演奏,东市里至少有一半地方能听到了。”
    这时楼下街上有人发现了他,指着楼上高声喊到:“啊呀,是太上皇!太上皇在楼上呢!”当即跪下叩拜。周围的人见状也纷纷拜倒,连呼:“祝愿太上皇陛下圣体安康,万岁万万岁!”
    太上皇脸上总算有了喜色,连声说:“各位父老乡亲,快快请起,快快请起!”但楼下的人只顾拜舞,跪拜的人群像波浪一般由近及远扩散开去,直至东市门内,绵延不绝。
    插入书签
    …………………………………
     尾声·青史
     更新时间:2010…1…20 14:43:42 本章字数:3680
    安史八年战乱,曾经盛极一时的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地方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外族入侵,战乱不断国无宁日。直至两百年后赵宋之世,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南征北伐平定四方,天下才又回复统一安定。
    宋熙宁九年秋,衡州之北山中。
    “卓兄,这里有个废弃的陷阱,有人掉进去了。”
    跌入陷阱两天一夜、右腿被捕兽夹夹伤的书生已经奄奄一息,这声年轻女子的清朗嗓音传入他耳中便如天籁一般。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张嘴就想大声呼救,无奈喉咙干渴似火,发不出半点声响。
    一个男人冷声应道:“陷阱?谁这么大胆在咱们家附近设陷阱?”
    书生胸口一滞。这位姓卓的兄台,“这里有陷阱”不是重点,“有人掉进去了”才是重点好不好?
    女子道:“先把人救上来再说。”一边悉悉索索地开始找工具。
    男人却没动,似乎还带着点幸灾乐祸的口气:“他胖得跟个石磙似的,你一个人拉不动。”
    沉默了片刻,女子无可奈何地问:“要多少你才肯帮忙?”
    男子笑道:“五钱。”
    女子却犹豫道:“太多了,三钱如何?”
    三钱,他的命只值三文钱,还带砍价的!书生摸着腰间的钱袋,欲哭无泪。
    “你知道我向来说一不二的。五钱,一颗也不能少,不然你就等着看他烂在这坑底好了。”男人说罢转身欲走。
    女子忙道:“五钱就五钱。快过来帮忙。”
    书生昏昏沉沉,也不知他们用了什么方法,倏地一下便把他从坑底抬了上来,又毫不客气地扔在了地下。他痛得差点晕厥过去,就听那女子道:“哎!小心!你怎么就这样把他扔地上?”
    男子哼道:“你不是说把人救上来再说?现在已经救上来了。”
    女子无奈道:“他伤得很重,家里还有一点伤药,得赶紧带他回去。”
    “我只负责把他从坑底救上来,带回家那得另算——再加五钱。”
    书生脑袋一歪,放任自己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