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天启印月(明穿) >

第26章

天启印月(明穿)-第26章

小说: 天启印月(明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到朱由校据理力争,花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让他们冷静下来,让他们知道要想做一个明君,大明要想昌盛银钱是必不可少的,要不发生自然灾难了怎么处理?将士们靠什么养活?还有其它国事用度的花费从何而来?

    做生意不叫做奸商,榨取百姓钱财,他们要做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既让不少人有了工作,可以赚钱养家,又可以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东西,让百姓的日子过的更容易一些。挣来的银子又不是进了自己的口袋,把银钱从富人手里挣过来,用到那些最需要,最苦难的地方,争取让人们吃饱穿暖,这怎么奸诈了,怎么不是明君所谓了?难道只指着每年的赋税钱过日吗?这赋税钱哪里来的,他们是最困难的老百姓辛辛苦苦劳作来的,本就度日不易,生活艰辛,还要再上交给朝廷,这样百姓更是困苦。

    朱由校庄重的说道:“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们大明可以国富民强,不再收取老百姓的赋税,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朱由校说到这的时候,众人都沉默了,他们从没有听过这样的理论,不再收取百姓赋税,那百姓的日子自然就会好过了,只是,这真的能做到吗?众人一时被他们殿下宏伟的理想给镇住了。

    最后还是沈令誉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殿下,沈令誉是一个游医,医术很好,人有些不拘一格,接受能力比较强。他游历时见过百姓太多的苦难,很想为百姓出一份力,可自身能力有限,能拯救的也只是个别人而已!因缘巧合之下,他遇到了礼部尚书郭正域,为他的人格与谋略所倾佩,投到他的门下,想为百姓共谋一番大事,谁知一场妖书案害的他们差点遭了牢狱之灾,幸亏陈矩相助才得以脱身,后郭正域遭首府沈一贯等多次弹劾,最终被罢官还籍,沈令誉自此就转投陈矩门下,一是为了报恩,二是心中也有隐隐的期盼,希望能够为百姓为国家做一番大事。

    见沈令誉附和自己,朱由校冲他笑了笑,又面向王德完说道:“王大人,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与否?”

    “殿下有话请讲,您实在是太过抬举在下了,在下一介平民,是个出了名的醉鬼,哪担当得起“大人”这个称呼。”说罢王德完自嘲的笑了一笑,他曾力反朝廷对**封供之事,后又因疏言宫内事务,彻底触怒万历帝,被下诏入狱,从官职中除名,此后一直饮酒度日。

    “王大人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奶娘说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王大人有谋略有才华,相信总有一天英雄会有用武之地!”

    王德完听着眼睛亮了一下,复又恢复了平静。

    朱由校看在眼里,随后问道:“听闻王大人曾经主张厉行节俭,开源节流,不知是真是假?”

    “是有这么一回事。”说起以往,王德完在心里叹息一声。

    “我们不能坐吃山空,那样就算我们现在没遇到什么危机,那么以后呢?开源节流是应该的,但是我认为光这些还不够,我们还应去创造财富,让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我们现在经商就等于把钱财从一个地方赚取,再用到另外一个地方,然后慢慢的把别国的海外的钱财也赚来我们大明,王大人觉得我说的如何?”朱由校说完,恳切的望着王德完。

    王德完认真的思索了一会,说道:“请恕子醇才疏学浅,没想过此事,不过子醇觉得殿下所说有些道理,只是子醇疑惑,殿下怎会知晓这些?”

    王德完也问出了众人的疑惑,毕竟殿下如此年幼,说出这些发人深思的道理,有的他们都闻所未闻。

    “这些都是奶娘交与我的。”

    “不知主子又是从何处学来?”

    “呵呵,自是她师父教的,不过他老人家脾气古怪,这些就不便透露了。”

    众人这下才真正不敢小看客印月,原来她有真本事,背后还有高人指点。

    沈令誉和王德完先后同意,有人起了带头作用,再加上朱由校和兴儿的劝说,其余众人才纷纷松口答应,从没想过,也从没做过这事,但既然殿下坚持,又说的头头是道,就让他试试又何妨!再说,客印月是他们的主子,殿下是他们未来的国君,他们这些人就是想拦也不一定拦得住,还不如在旁边看顾这好些。

    同时,众人心里也有隐隐的期盼,若是真的能做到殿下所说的那般,那他们的大明又将是怎样的盛世啊!百姓又将怎样的安稳!虽对这事抱有的期望不大,可他们止不住的去幻想。

    答应了之后,再一听,殿下并不是想大动静的经商,只是想买下一座茶楼,先试试水,若是成功了在把刚才的计划实行,众人都心满意足的接受了,没有人再反对。这就像是讨价还价一样,先前把价格抬得很高,众人一时接受不了,可又对这个价格无可奈何,在心灰意冷之事,突然听到下降了好多好多,虽比他们先前想的高点,还是欢欢喜喜的接受了。

    于是一个月后,在无名楼的对面,一家名曰一品楼的休闲场所出现在大家眼前。

    先前宣传的沸沸扬扬的,人们都知道今天一品楼要开张了,可是一品楼到底是做什么的,大家一无所知,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品楼开业当天,一切用度皆是免费的,数量有限,供完为止,到底是什么?这么神秘!一些好奇心重的纷纷来此,另外一些本着有便宜不占是傻蛋的原则,也赶过来了,管它是什么呢,先去享受一番再说!

    于是开业当天,一大早就有多人聚集在一品楼前,等着开张营业,只见一个一身儒雅的年轻人出现在众人前面,高声说道:“欢迎各位朋友赏光来此,曹正儒感激不尽,今天的一切全部免费,只是怕待会人多会出事,伤了各位朋友,还请大家排着队一个一个的进去,另外,交了押金就可以领牌子进去,出来的时候再用牌子换回押金,曹某保证会一分不少的退给大家,如有虚言,那么店里的一切各位可随意拿走。”

    一个一个排队,众人还能理解,怕人多被挤着,或者有小贼趁机取财,可是这个交押金他们就不能理解了,不过听到老板信誓旦旦的保证,又有人带头进去,有人心痒难耐想一探究竟,也交银领了牌子进去,等到了里面才恍然大悟,原来交押金也是有目的的,交的少的领的是蓝牌,被小儿领着坐在楼下,交的多的领的是红牌,坐在楼上。

    客人坐好之后,就见曹正儒出现在一楼台案前,宣布道:“一品有三口,本店的宗旨就是让大家吃的开心,喝的开心,笑的开心,希望大家对我们的服务满意。”

    随后就出现统一着装的店小二给他们端送点心和饮品,虽有些人对没有酒肉饭菜不满,不过等他们吃到新奇的点心,喝到从没喝过的饮品时,他们也就不怎么抱怨了,再听到小二说有的饮品比酒水还贵,个别抱怨的人也乖乖闭上了嘴巴。

    “不是说三口吗,怎么只见吃喝,那乐子呢?快给我们上来吧,嘿嘿嘿………”某大汉□中。

    “是啊,是啊,快给我们上来!”有不少人附和。

    待看到是位老者上来时,众人愣了,这是要干么?

    啪的一声,老者拿起醒木一拍桌子,高声说道:“要找乐子是吧?那就出门左拐,慢走不送!”

    这是什么态度!有这么对待客人的吗?太不把我当回事了,这么伤面子,我以后还怎么混!

    大汉怒了,正待发火,就听老者说道:“呵呵,这位英雄稍安勿躁,老朽不过开个玩笑罢了,咱们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哪会介意这等小事,待会咱们就听听英雄的故事,老朽保证让大家不虚此行。”

    大汉被身边的人一拉,也就顺势坐下,好吧,好吧,他是英雄,不与这嚣张的老头计较!他倒要听听是什么英雄的故事。

    看到场上安静了,老者拿起醒木猛地一拍,伸手捋了捋胡子后,把一段射雕英雄传的故事给大家娓娓道来,在众人听得如痴如醉时,老者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日分解”把客人从陶醉中拉回神来,然后颇为潇洒的转身离去。

    “哎!你怎么走了?继续啊!”刚刚那位大汉高声喊道,他就说嘛,这老头不是一般的拽。

    “怎么办?”“怎么办?”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

    说书人都下场了,能怎么办!想听明天再来呗!

正文 第四十一章 又是一年春来时

    万历三十六年二月,一品楼横空出世,说书人姓名不详,因其说书大都以“老朽”开场结束,被人尊称为老朽先生,老朽先生因其古怪的风格和精彩的故事,在京城拥有了大批的听众,成了一位说书名人,与此同时,一品楼也迅速的火了起来,财源滚滚来。

    外面老朽先生的故事精彩,宫中也上演了多出大戏。

    四月,东宫李选侍生下太子三女,取名朱徽璇。

    做了不少谋划,历经十月怀胎,生下的却不是期待已久的儿子,看着皱巴巴的女儿,李选侍心痛无比,不过她打落了牙齿往肚里吞,表面依旧喜笑颜开。

    对于这个结果,她是表面乐,别人可是真心乐,且比她笑的更开心,其中表现之最者非大郡主朱徽娟莫属,朱徽娟觉得真是老天有眼啊,谁让李选侍欺负自己,还暗地里笑话母妃没儿子,活该她也生个小丫头片子,觉得屡屡挫败的自己终于扳回了一局,想着李选侍皮笑肉不笑的脸,大郡主激动地是一夜没睡着,并且保持了多日的好心情。

    可是,高兴过头的大郡主忘了,除了老天有眼,还有乐极生悲这句话。

    五月,大郡主朱徽娟因忤逆长辈,不友爱幼妹,第二次被太子禁足与慈庆宫,勒令其修身思过。这个大郡主,说她傻吧,偏偏很多事她都看的很清楚,说她聪明吧,她又往往爱干蠢事,面对有些事情老是一根筋的大郡主,太子妃担忧,李选侍幸灾乐祸。

    明知是在三妹满月宴上李选侍设套让自己往里钻,才害的自己被禁足,可大郡主却无力辩解,更无力改变结局,只能对李选侍更加的愤恨。

    经过两个月的“静思己过”,大郡主终于能重见天日,太子妃不断地教诲开导,大郡主似乎是终于学聪明了,懂得了做事不能留下把柄,尤其是不能在李选侍面前留下把柄。

    因太子妃多年未孕,太后赐给她一尊送子观音,据说是经过高僧开光,很是灵验的,李选侍闻言就想尽办法的要弄到手,就算不能保佑自己生子,能不保佑到太子妃她就欢喜了。因朱徽娟在三郡主朱徽璇未出生时就诅咒她是个女儿身,太子一直觉得愧对李选侍,听到李选侍对那尊观音的渴望,就有意满足她的这个心愿,可毕竟那不是他自己的东西,这是太后赐给太子妃的,太子总不能越过她去了,就在太子与太子妃商量此事的时候,朱徽娟恰好在门外听到,眼见母妃就要开口答应,这位大郡主不淡定了,本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原则,她闯了进去,告诉父王她已经答应把送子观音送给已有两月身孕的王选侍了,希望自己明年会有个小弟弟。

    女儿已经答应送出去了,自己总不能让她做个言而无信的人吧,这件事就只能这样过去了,太子见女儿如今已经进步许多,也懂事许多了,自然高兴,一家三口欢欢喜喜的吃了一顿饭。

    此时的朱徽娟已经知道儿子对于后宫女人的重要性,虽然那尊送子观音是自己亲手送出去的,可她认为如果不是李选侍从中捣鬼,观音娘娘一定会保佑母妃给她生个弟弟的,那时母妃就再也不会偷偷掉眼泪了,她都现在都记得,小时候李选侍暗中嘲笑母妃是只不会下蛋的母鸡的情形,她希望李选侍也永远不会有儿子,这样看她还怎么笑话母妃!

    于是第二天朱徽娟带着两朵花去看小妹妹去了,走之前悄声对着李选侍说,住她好事成双,其话中话不言而喻。

    或许是天意,也或许是巧合,在大郡主到访的第二个月,李选侍被诊出有孕,于次年生下太子四女朱徽赢,而先前得到送子观音的王选侍,已先她两月诞下太子三子朱由楫。

    这种种巧合事件,是彻底刺激了李选侍敏感的神经,激发出了她对神灵前所未有的强烈敬畏之心,不过,这种敬畏并不影响她的野心,她并不觉得努力往上爬有什么错。

    于是,在三十七年年底时,李选侍也跟在太后出宫祈福的大队伍里,向着慈寿寺出发了,她捐了大把的香油钱,拜神也是无比的虔诚,希望神灵保佑,能驱除掉大郡主带给她的晦气,保佑她早日诞下麟儿,目前太子已有三子,她要再不抓紧时间,等她儿子生出来也没什么机会了。

    李选侍出宫祈福瞒不了人,大阵仗的请了送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