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官劫 作者:黄晓阳 >

第35章

官劫 作者:黄晓阳-第35章

小说: 官劫 作者:黄晓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新华说,黎兆平只是在省管单位工作而已,广电是个什么性质的单位,你们又不是不清楚。广电局是行政单位,电视台却是事业编。广电的干部属于双轨制,当着政府的官,拿看企业的钱。广电的处级干部,人事关系在广电的人事处,广电自然有权决定。
  齐天胜说,我刚才说的是理论,但并不等于实际上此事不能操作。
  杜崇光立即问,怎么操作?你刚才也说了,省委组织部不同意,一切都是枉然。
  卢新华说,省委组织部和监察厅,才不会管你的内部粮票。
  林志国对这种搞法非常忧虑,他说,一般情况,上面肯定不会插手这件事。但上面插不插手,主动权在上面。我们既控制不了监察厅,也控制不了组织部,他们要插手,我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齐天胜说,一定要双开黎兆平,难度肯定是很大的。不过,双开黎兆平,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只是要阻止黎兆平当选党代表。当选党代表必须基层党员的选票。基层党员不投票,他们也没办法。那么,阻止基层党员投票,有什么办法?我们出面做工作,制造舆论,肯定是方法之一。如果广电局党组做出双开决定,不管这个决定上面批不批影响都会很大。下面要双开的人,上面却要选为党代表,肯定会引起那些投票代表心理上的抵触和反感。只要有一部分投票代表拒绝给黎兆平投票,那就达到了我们阻止黎兆平当选党代表的目的。其余的都是次要的。
  卢新华说,对,这才是关键,就算不能双开,也可以留党察看嘛。按照党章规定,留党察看的党员,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们之所以有这一提议,就是为了对付他们选他为党代表。既然他没有了被选举权就没有这一隐患了。林志国知道,这些人已经疯了。在他们眼里,权力是万能的。可他觉得,权力虽然是万能的,毕竟权力也是一个平衡器,并不由某一方执掌,而是双方较力。如果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对黎兆平予以双开,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可现在的局面是,博弈已经开始,整个江南省官场,到底有多少人明白这是一场博弈?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们知己,可知彼吗?一旦将双开黎兆平的事提上广电局的议事日程,这事儿就闹大了,暗斗有可能变成明争。公开对抗的结果不可预料,赵德良或许不能将陈运达怎么样,但要对付像林志国这样的干部,太容易了。对于此事的前途,林志国充满了忧虑。同时他也清楚,这件事只要陈运选达不刹车,大家就算明知死路一条,也得冲下去。既然如此,那就应该从被动中寻找主动,希望有绝处逢生的机会。
  尽管他和齐天胜以及卢新华同属一个阵营,可他瞧不起这两个人,他们有勇无谋,一介匹夫而已。他有些恨陈运达了,那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就看中了这两个莽夫?同时他又想,没办法,这就是官场。官场就像垃圾场,随处可见一堆一堆的大草包,却又被官场的光环包装得人模狗样。官场不需要能力,不需要智慧,只需要你成为官场平衡的砝码。
  既然只能是死马当作活马医,最后的努力,就一定要有组织有计划,每一步都要计算好。林志国深思熟虑一番后,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林志国说,目前的形势下,如果能对黎兆平双开,是一个较为直接的办法。双开决定一旦作出,他就失去了党员身份,也就失去了当选党代表的身份。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这件事遇到什么阻滞,我们得有预案。如果双开的目的未能达到,退一步,我们该怎么办?刚才老卢提到留觉察看。这是办法之一。我们还得有更进一步的预案,那就是连这一目标都无法达到,怎么办?那么,就要想尽一切办法阻止黎兆平当选。以我的估计,这件事也不乐观,文宣口一直抓在宣传部的手里,政府这边插不上手,控制力极弱,宣传部长丁应平又是赵德良的人。双开需要广电局党组一致同意,还需要宣传部和组织部批准,手续繁复,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就算是留党察看,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如果宣传部或者组织部有任何反对的声音,此事就可能泡汤。所以,这件事只能智取,不能硬攻。我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两性关系上做文章。电视台的男女关系比较乱,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说江南广电是一个将好女人变成荡妇的地方,女人本身就是一张最好的床,床自然就是供人睡的。问题在于,男人都有一个情结,不能容忍自己的床被他人睡了,尤其是在未征得自己同意的情形下偷偷地睡。可以在电视台散布黎兆平和哪些女人睡过的消息,甚至可以说,这是双规期间,黎兆平坦白交待的。这类事,谁知道真假?消息传播之时,肯定有很多男人受伤,其中有投票权的人,到底受伤者有多少?杀伤力有多大?谁都无法预料。假如权力的威力足以抵御这一杀伤力,那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预案。
  林志国喝了一口茶,继续说,如果最终黎兆平当选了,那么,就得预备两条路,其一,释放黎兆平,其二,硬抗下去。此时,如果我抗,就一定得有更加充分的理由。走到这一步,那就进入白热化了。如果没有铁的证据又拖着不放人,省委完全可能作出决定,将所有办案人员调离甚至撤职。此时,惟一能够使出的杀手锏,就是老板的批示。但如此一来,便将老板推到了一线,这场博弈,也就到了彻底翻脸老帅相见的阶段,再没有任何转寰余地了。我认为,最好不要出现这样的结果。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像是打扑克牌,小王如果想赢大王,惟一的办法就是躲过大王的攻击让更小的牌去当地灰。直接面对,死去的一定是小王。真的到了这一步,最明智的做法是释放黎兆平,给自己留有余地和实力,至于下一步怎么走,那要看大老板的意思。大老板如果认为可以就此撤出战斗,出于官场平衡考虑,对手或许也会就此罢战,那么,至少为下一轮战斗留住了实力。大老板如果要继续战下去,那就需要选择新的战场和攻击点。甚至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林志国的分析是客观冷静的,同时,也最能代表杜崇光的心声,最能分解他的压力。他第一个表现出了对林志国的支持。


第二部分 第099章
  齐天胜并不完全同意林志国的意见,或者说,他同意林志国前面的方案,却不认同后半部分,他觉得,既然战斗已经打响,就不应该一条道走到黑,应该全面开战,不能等黎兆平这条路走不通以后再考虑开辟新战场,主动的办法,应该是现在就开辟新战场。
  卢新华说,我赞成现在就开辟新战场。不仅要开辟第二战场第三战场,还要开辟第四战场第五战场。我们开始不是有计划吗?我觉得,现在是全面开花的时候了。
  林志国暗吃了一惊。全面开花?他想到了一个词:最后的疯狂。
  当初,考虑发起进攻的时候,他们提出了一大堆方案。
  第一个方案,涉及一起十几年前发生的矿难事故。那是一座金矿,矿主是当地一地痞,他的背后,有一大串身份特殊的股东,县里以及地区领导,相当大一部分,都在这座矿里占有股份。矿难发生时,有一个工班正在地下采掘作业,因为冒顶,十七名矿工被埋,仅救起一人。上报事故时,下面仅仅报告受伤十四人,死亡一人。彭清源是当时的行暑专员,且担任过那个县的县委书记,据说,他的儿子彭牧是那个矿的最大股东,那个地痞矿主,其实是他的傀儡。不过,这毕竟是十几年前的旧案,当时国家对这类事件的处理,也没有后来严厉,此时进行调查难度非常之大。
  第二方案,仍然涉及彭清源的儿子彭牧。彭牧挖金矿赚了大钱,于是不再挖矿了,改行搞金融投资,名义上说是金融投资  实际上是在股市上做庄。他和上市公司联合起来,炮制虚假信息,将股价拉高,大赚其钱。本省的几家上市公司,他几乎全部轮番做过庄,然而,这件事调查起来难度更大。一来,彭牧早已经离开江南省,将公司搬到了北京,领导干部子女在当地经商的纪律套不上他。其二,他和上市公司联手做庄的事,没有证监会参与调查,根本无法进行,可证监会调查需要确凿的证据,这样的证据,他们一时拿不到。其三,此案涉及的所有人,均属于利益共同体,获得证据极其不易。
  第三方案,涉及彭清源的妻子向梅芳和妻弟向荣生。彭清源的婚姻是时代的产物,当时讲究越穷越革命,讲究政治荣誉。向梅芳当时是县环卫所的工人,他们在县劳模会上相识,然后组成革命家庭。彭清源的婚后生活一直不太和谐,夫妻俩不仅话说不到一块,甚至连睡在一张床上,都显得多余。但官场就是奇怪,以向梅芳一个小学文凭,竟然妻凭夫贵,一路当到了劳动厅的副厅级调研员。向梅芳的弟弟向荣生,文革时的初中毕业生,原本是一个混混,但在姐姐的活动下,当上了一个地级市的副局长,此人吃喝嫖赌五毒俱全,连彭清源都不止一次说过,像向荣生这样的流氓无赖,竟然能够当上副局长,为什么没有人查他?大家都知道,如果查向荣生,一查一个准,纪检部门关于他的举报信,有几麻袋,就是没人查他。这个方案被否定,根本原因在于,即使查实了向梅芳向荣生姐弟有经济问题,这把火,能烧到彭清源头上吗?他多次呼吁有关部门查向荣生,早把自己撇清了。
  第四方案,涉及本省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张玉馨。张玉馨的母亲是彭清源和陈运达高中时的老师,尤其喜欢彭清源,多次表示要认彭清源为干儿子。那时有人和她开玩笑,说不如让他当你的女婿好了。张玉馨当时才只有五岁。高中毕业后,张玉馨没有考上大学,在社会上混了好几年,后来托彭清源的关系,安排在县房管局当打字员,不久转干。彭清源到地区后,又将她调到了地区房管局,职务也变成了副科长。许多人包括向梅芳在内,怀疑彭清源和张玉馨有特殊关系,只是一直未得到证实。彭清源在地区工作后期,张玉馨下海了,开起了房地产公司。最初,她主要承建地区各局的一些办公楼家属楼,积累了一定资本后,才开始囤地建住宅区。张玉馨的业务主要是在地级市和各县里,在那里,她总是能够拿到最好的地块,取得最佳容积率,并且在银行贷款诸事一番风顺。张玉馨从不涉足省城,有人说,这是因为彭清源在省城,他们之间,早已经达成了默契。房地产业跟众多的政府部门打交道,没有强大的权力支持,根本玩不转。麻烦在于,像张玉馨这样的堡垒,你能在短时间内攻得下来吗?
  第五方案,涉及彭清糠的秘书王宗平。王宗平大学毕业后便分到了市直机关,一直从事文秘工作,多年没有太大变化。他的父母属于较早下海经商的那一类人,开始是从南方倒腾服装到雍州来卖,后来发展到自己开服装厂。正因为家里有钱,在机关工作的王宗平,显得非常干净,不结帮不扎派,因此也一直都在官场边缘。王宗平的父亲有一位官场朋友,此人后来当上了雍州市委副书记,并且让王宗平成为自己的秘书。这名副书记在任的时间不长,便被安排去政协当副主席,实际却是将他调开查他的经济问题。王宗平受此案牵连,被调查了半年时间,结论是与这桩贪腐案没有丝毫关系。经历此案的王宗平,坐了好几年冷板凳,曾无数次想辞职下海,经营父亲的公司,可父亲坚决不同意。后来彭清源的秘书被外放,由唐小舟推荐,王宗平担任了当时的常务副省长彭清源的秘书。也就在王宗平担任彭清源秘书两个月后,省内一家企业高价收购了其父的服装企业。坊间有传闻说,其父的企业其实亏损严重,早已经入不敷出,这起收购,是王宗平一手促成,背后一定有权力运作。
  除此之外,还有两宗与贷款有关的案子,一宗与商业划地有关的案子,一宗港商投资案,三宗国有企业收购案,两宗高速公路建设案。
  也还有几桩过去的遗案,有可能牵涉彭清源。比如他担任地区行署专员的时候,曾主持建设过一条公路,由他亲自担任总指挥。后来这条公路成了典型的豆腐渣工程,三年不到,几乎整个路面,都重新整固了,尤其重要的是,其中一座桥坍塌,死了人。事后查明,实际负责这项工程担任副总指挥的交通局长收受了大量贿赂。当时也有很多人认为彭清源绝对不可能干净,可就是查不到丝毫证据。人们相信,是那位交通局长当了彭清源的替死鬼。
  再就是蒋雨珊案件,据说,彭清源也曾是蒋雨珊的裙下之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