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形而上学 >

第35章

形而上学-第35章

小说: 形而上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232

    。

    032。形而上学

    几何图解可由实现发见;我们用分划造成这些图解。图意原只潜在地内含着;倘使分划先也画上,这就解明了。三角形的诸内角何以等于两直角?因为在一点上所划诸角等于两直角。假如那些与三角一边的平行线划出来,凡见到图的人就会明白。

    ①何以半圆形内的角无论在何处均成一直角?假如两线为底线与中心垂直的一线,三线相等——人们倘已知前项几何定例,结论就可以一瞥而知了。

    ②所以明显地,潜在的图解因实行分划而发见;理由是几何学者的思想是一个“实现”

    ,由实现酝成为潜能;迨进行绘划而大家得以明晓图意,虽则这末一实现是后于相应的潜能;但这潜能却是由那个几何学者的前一实现发展起来的。

    ③

    章 十“是”与“非是”这两名词最先应用于有关范畴,其次有关这些范畴的潜能或实现,或是它们的无潜能与非实现,第

    ①在C点上划CE线与AB平行。

    ABC=ECD,T g hBAC=ACE,h               hACB+BAC+ABCe    h              h                h=ACB+ACE+ECDh               h                h=两直角②ED垂直线与BD及DC相等。

    ACE=ABET g hACB+ABCh=EBC+ECB,hBEC=BAC=直角。

    e h③几何图解例这一节似可移属第八章(二)1049b18—1050a2。

…… 233

    形而上学。

    132。

    三则应用于真实与虚假。真假的问题依事物对象的是否联合或分离而定,若对象相合者认为相合,相离者认为相离就得其真实;反之,以相离者为合,以相合者为离,那就弄错了。

    这样,所谓真假何时存在,何时又不存在呢?我们必需考虑这些名词的实义。

    并不因为我们说你脸是白,所以你脸才白;只因为你脸是白,所以我们这样说才算说得对。于是,假如有些事物常合而不能离,另些事物常离而不能合,再有些事物是可离亦可合,则合而为一者便成为“是”

    ,多而不合者为“非是”。

    关于未定事件,同一意见或一说明可成为真实也可成为虚假,一时说对了,又一时这却说错了;但于有定事件,意见就不会一时为真,又一时为假,同一意见要就是常对,要就是常错。

    但在非组合事物,又如何谓之是或非是与真或假呢?这样一类的事物既无组合,那就不能以合为“是”

    ,以离为“非是”

    ,(如说木料是白的或说对角线是不可计量的;)

    这里的真假方式当异于上述各例。实际,真假既不同于前例,是非也当不同。

    (甲)真假可由这样来鉴定——真实是接触①与证实(证实与肯定并不相同)

    ,不接触就是不认识。有如“这是何物”一类问题,除了属性偶然之例外,就不会发生错误;②非组合本体亦然如此。这些都不是潜在而是实现的存在;如其不然,它们将有生灭与成坏;可是这些自身均无生灭;它们

    ①亚氏用“接触”

    (θι)指直接而确切的认识,类于“真觉”之意。

    E F②“这是何物?”一问题并没有甲与乙结合方为存在的情况。这里就不会有离合联系之错误;要是甲存在,这就只是甲存在。

…… 234

    。

    232。形而上学

    若有创生过程则它们就得由另一些事物来造成。因此,凡怎是与实现均不可能有假的,问题只在于我们认识或不认识它们而已。但是我们还得实际加以研究以求明了它们是否确乎具有如此或如彼的性质。

    (乙)关于符合真实的所谓“是”与符合虚假的所谓“非是”

    ,其一例为:〈主题与属性〉两项确乎结合为一者真,不合一者假,另一例为:事物只是个别地存在,如果没有这样个别性,它就全不存在。

    真实就在认识这些事物;在这里,虚假是没有的,错误也不会有,所有的只是无知〈不认识〉——这无知与目盲并不相似;因为目盲全无视觉,类于全无思想机能,〈无知则是有思想机能而不能认识可认识的事物。

    〉这也是明显的,关于不因时而变化的事物也是不会有错误的。例如我们若假定三角没有变化,则我们就不该设想它们的三内角有时等于,有时又不等于两直角(因为这样就承认了变化)。可是,这可能设想在同一级事物中,有的具有某一属性,而有的没有这属性;例如我们“可以”设想所有偶数均非素数,也“可以”设想有些偶数非素数而有些则是素数。

    但是碰到单独一个数目,这样类型的错误就不可能发生;这里我不能说这一属性或有或无;我们的判断可以或对或错,事实确总是那一个事实。

…… 235

    形而上学。

    32。

    卷(Ⅰ)十①

    章 一我们前在词类集释中②曾说明“一”有数义;元一虽为义甚广,凡事物之直接由于本性,不由属性而为一者,可综归为四类。

    (一)延续的事物,其所为延续或是一般的或以专指“那”出于本性的生长,非由接触,或被捆紮,而成一者;在这一类中,其活动较单纯而一致的,应是更严格更优先地合乎“一”的命意。

    (二)成为整体而具有一定形式者为较高级的“一”

    ,在这类中,其延续之原因当以出于自性,不以胶粘或搭钉而合成者为重。这一类事物的活动在空间与时间上均属一致而不可区分;因此,明显地,如一事物具有基本运动(即空间运动)中的基本型式(即圆运动)

    ,这事物基本上就是一个空间量体。于是,有些事物就因其延续或整体而成“一”

    ,另有些则因其公式为一而成“一”。这类事物在思想上是一,是不可区分的;所谓不可区分就是说这事物在形式或数上不可区分。

    (三)于是,个体之在数上为不可区分的,与

    ①本卷论涉哲学主题,可次于卷(N)十四之后,为本书之结束。前数章由元一主题转到对反,再由对反转到第八章至第十章论品种之别,进而揭出通式之不能独立为不灭坏事物,其间思绪可以延接。但末三章行文与前后不甚贯串,第十章所用(类级)与ιδ(形式)两字与它卷各章所用两字字义不一致。似H E F H I E H I此章与其它各章非同时所作,而为在后增补者。

    ②见于卷,章六释“一”。

    B

…… 236

    。

    432。形而上学

    (四)在形式上,其理解与认识为不可区分的,所有这些足使本体成为一者,便当是基本命意上的“一”。这些就是“元一”的四义——自然延续之事物,整体,个别与普遍。所有这些,有的是在活动上,有的是在思想或公式上不可区分,因而都成为“一”。

    但,“那一类事物称为一”

    ,“何以成一”

    ,“其定义如何”

    ,我们应注意到这些都是不同的问题。

    “元一”具有这些命意,每一事物得有元一诸义之一者,就可称为一;但“成为一”

    ,有时是成为具有上述各义的诸事物,有时则另指①一些事物,那些事物较近于一之通义,而具有上述各义的诸事物则较近于一之实旨。这于“元素”或“原因”亦复如此,人们可用以实指事物,也可用以表征这名词的通义。火之一义是一种元素(“未定事物”或其它相似事物之因其本性而为元素者亦然)

    ,但另一义则不是元素;作为火与作为一元素并不是同一回事。火只在火的本性上作为一特殊事物时,此火乃为元素,“元素”这名词则指事物之有如此属性者:即构造实物的基本组成。

    “原因”与“一”以及类此的诸名词亦复如此。

    也为此故,“成为一”就是成为不可区分,而主要的是成为一“这个”

    ,可得在空间或在形式或思想上隔离开来;也许可说是成为不可区分的“整体”

    ;但特为重要的还应是成为各类事物的基本计度,而最严格的说来则是在量上成为计度;由量引伸,然后及于其它范畴。量必因计度而后明;量之为量或以“一”

    ,或以某一数为计,而一切数又必因单位之“一”

    ①参看下文1052b16—19。

…… 237

    形而上学。

    532。

    而后知。是以一切量之为量,皆因“一”而得知,量之最初被认识必由“本一”。这样“一”是数之为数的起点。在其它各级事物也悉凭“计量”而最先为大家所认识;各级计量各为一单位——于长度,宽度,深度,速度均各有其单位。

    (重度与速度这类名词包括轻重与快慢各对成的两端,——重度指锱铢之微,也指万钧之钜,速度指蜗步徐移,也指迅若马驰;运动虽慢必具速度,称量①虽轻,必具重度。)

    于是,所有这一切,计度与起点总是那不可区分的一,譬以线论,我们说一脚②长,即是以一脚作为不可区分的单位。

    我们到处寻求某些“不可区分的一”

    ,以为各级事物的计度,这计度当是在质上为纯质,或在量上为纯量。凡精确的计度不能增一分亦不能减一分,(所以数之为量是精确的;我们制定“单位”使之无论在那一方面均不可区分;)在其它一切事例上,我们都仿效这类计量。于一斯丹第或一泰伦③或为量较大的其它任何单位,比之较小单位,其微增微减吾人较易疏忽;所以无论于液体或固体,为重度或容积,在作计量时,吾人必竭视觉之所能及,使所计量数绝无可为增减;人们得

    ①ρπη(称量)原义为天平上因重量所引起之“偏倾”

    ,假作物理上的“重H I量”。

    ②“脚”(πι)

    ,古希腊人以脚及肘等为长度之计量。

    “脚”(略当中国一H I尺)

    ,不列颠度量沿用至今。

    ③σαδι“斯丹第”

    ,希腊长度,用以计量跑道,订为125步,实当现行625G H K英尺(约190公尺)。αα“泰伦”

    ,原义为一个天平,以后转为重量单位。古G M F G H K时希腊或希伯来各城市于商业上应用这重量单位各有不同,或当今日之720英两,或当2,00英两。此重量单位用以称金银,即作为货币单位。

…… 238

    。

    632。形而上学

    知如此计量所得之量度或容积等,便自谓已得知事物之量。

    自然哲学家于运动亦以简单而短促的移转为运动之计量;这些运动单位就是占时间最短的运动。在天文学上这样的“一”

    〈运动单位〉也是研究与计量之起点(他们假定天体运动最快速而均匀有规律,故用以为一切运动之比照)。

    在音乐上则以四分之一音程为单位(因为这是最短音程)

    ,在言语上则为字母〈音注〉。所有这些计量单位在这里的含义都是“一”——而这“一”就只是顷所陈述的各事物之计量,并不通指所有以一为云谓之事物。

    但计量单位并不常限于一个——有时可以有几个;例如四分之一音程有二①(这是耳所难辨而是凭乐律来为之调节的)

    ;我们计量言语的单位也不止一个字母;以及正方的对角线需用两种计量来测度,②一切类此的空间量体亦然。

    因为我们将本体于量或类上作成区分,由此区分得知本体的要素,所以“一”是一切事物的计量。正因为各级事物之基本组成是不可区分物,“一”

    〈单位〉亦不可区分。但每个“一”

    ,例如“一脚”与一之为不可区分物,不尽相同,“一”是各方面都

    ①δισιδ,“四分一音程有二”。亚里斯托克色奴(Aristoxenus)音乐著作I K HⅠ,21与Ⅱ,51两节论及希腊乐器调合有全音程即濎濜音程,变体半音程,以及半音程以下的变调,一个半全音程等各种乐律。一个半全音程即濐濣音程,其比律为125:128,在和乐中,目可见乐器上之键移,耳不能辨其异调,如现代和声中Ab代换G。

    i②对角线分为两部分计量。一部分以其一边为单位作计量。超过一边所余的部分只能用另一单位计量,同一单位就没法计量。

…… 239

    形而上学。

    732。

    不可区分,而“一脚”只是象我们上面所涉及的,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