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中日大决战 >

第4章

中日大决战-第4章

小说: 中日大决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率军打仗,与日本侵略军作战。

6

 日本近卫内阁认为,蒋介石要坚持长期抗战,主要依靠外国支援,在近卫首相宣布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同时,还制定了“国际施策”。其核心内容是:破坏第三国对蒋的支援,使各国外交使团脱离中华民国政府。特别要作好法、英、意、德,捷克等国的外交工作,使其停止从物质和道义上援蒋。

在希特勒德国及其伙伴意大利的全球战略中,远东是其重要一环。因此,他们既同日本又同中国建立比较密切的军事关系。特别是德国,大批的德军顾问,从1928年起就一直在蒋介石的军中供职。在许多部队中,德军顾问配到了营一级的单位,德国曾卖给蒋介石数量可观的枪械,以及飞机、坦克、装甲车这些现代化的军事装备。

日本外相广田为了破坏德、中关系,抓住希特勒与共产主义不共戴天之仇这一特点,到德国大肆游说,指责蒋介石政权跟斯大林打得火热,在希特勒的耳边吹“中国逐步接近共产党”;“国民政权将陷入共产党的谋略中”;“蒋介石的抗日行为是受了斯大体俄国的唆使;抗日路线是建立在容共、联共的基础上,是苏共的帮凶等等。

经广田外相这一出色外交挑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对中国抗战的看法有了明显转变,由最初的同情中国抗战,转向怂恿日本打中国。

1937年9月初。

蒋介石派孔祥熙去柏林活动。孔要求会见希特勒,希特勒拒不接见,并于10月下令中止向中国提供军用物资的协定。

德、意两国情况如此,而美、英等国又怕惹火烧身,采敢中立态度,不介入日、中冲突。

国际形势对中国十分不利。

1938年1月中旬。

蒋介石在汉口军委会驻地,召见军委会高等顾问,武将外交家蒋方震将军,分析讨论目前中国面临的外交困境和打开困境的办法,主要策划了对欧洲的外交谋略。会谈之后,蒋介石决定派蒋方震出使欧洲,同日本展开外交战,争取国际同情和援助。蒋介石指示蒋方震,要尽一切手段,破坏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合作,至少要说服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不要和日本槁得那么热乎,不要支持日本打中国,同时,使其不阻止和妨碍中国政府的自主抗战。

蒋方震,字百里,时年五十五岁。百里从小聪慧过人,被誉为神童,曾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成绩名列榜首,受到日本天皇亲赐指挥刀的奖赏。后又去德国军校深造,因才华横溢,深受德军最高统帅兴登堡元帅和著名军事家伯卢麦等人器重。百里在军事上造诣高深,精通英、日、德数国语言。百里此次以蒋介石的特使身份出使欧洲,深感成功的可能性极小,因为,日本外相已在中国之前,与德、意法西斯领袖说了中国许多亲苏通共的坏话,为了完成使命,这位外交家很是费了一番心思,才找到了一个巧妙的角度——以其人之技,治其人之身,干脆,我们也说日本人亲苏、亲共,以离间德、意、日之间的关系。

百里将军来到罗马,想了不少点子,费了许多周折,才争取到意大利独裁领袖墨索里尼的接见。

会谈开始,百里单刀直人,把话题扯到最近日、德、意三国成立防共协定问题上。他说:“尊敬的领袖,近来外间舆论纷纷传言,说贵国将参加德、日防共协定。敝国人士对此深为忧虑。”

法西斯领袖抬起肥硕的大脑袋,满腔杀气。

百里胸有成竹,不卑不亢他说。“日本只是在口头上高喊反苏反共,其目的是借德、意反共,而自己好从中渔利。”

墨索里尼脸上的杀气渐隐,变成了狐疑。  百里接着说:“日本高喊反苏反共,可是他们有一点反苏反共的实际行动吗?实际上日本在暗地里和苏联偷偷摸摸拉关系,在

中国问题上,就充分暴露了日、苏勾结的阴谋。苏俄一直想染指中国领土,策划外蒙分裂出中国;日本欲灭亡中国,继派兵强占中国东北之后,又向关内进攻,日本的战略企图是从我国东北,自北而南推进。他的关东军绝没向苏俄开一枪、射一弹,而是向南进攻。苏俄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动,早就与日达成默契,暗地支持。

墨索里尼十分惊愕。

百里进一步指出:“中国是德、意两国在远东忠诚的朋友。日本既和苏共搞在一起,就不可能是德、意两国的真正朋友。日本进攻中国,破坏中国独立统一,实际上是破坏德、意两国在远东的利益。”

百里的话,使墨索里尼的看法有很大转变。对德、日、意防共协定问题,感到尴尬。他结结巴巴地,极不自然他说:“关于意大利参加防共协定的事,我想,这是个无所谓的问题。德、日签订了防共协定,而中国与德国友好如初;假使意大利参加这个协己我断言,绝无伤害中国之意。”

意大利领袖表示“绝无伤害中国之意”,已达到了百里此行的目的。

接着,墨索里尼又安排他的女儿齐亚诺夫人会见百里。齐亚诺夫人秉承其父之意,力劝中国不要与日本再打了。因他们认为中国打不过日本,会在战争中被日本灭亡。

百里竭力向意方解释,“中日之战是由日本侵略中国引起,中国只是为了保土保民进行应战抵抗。日本不停止侵略中国,抵抗也就不可能停止。”

百里从罗马来到柏林,会见了纳粹党法定接班人、空军元帅戈林。百里仍像在意大利时那样,以狠狠揭露日本政府亲苏通共来展开外交。

戈林腆着个大肚子不相信中国特使的“揭发”。说日、苏两国有着很深的历史仇恨,现在又都在亚洲有着厉害关系(都欲称霸亚洲),因此,日本防共不是假的。

百里见在意大利利用的经验不灵,灵机一动,又冒出一个新点子。

他针对希特勒搞的打倒大资产阶级,扶持中产阶级,消灭无产阶级(贫困)这一纳粹党的国家社会主义路线,绕着圈子说:“日本是东方的工业国,其财富十之七八握在私人大企业家之手,而军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以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而言,日本早已具备。二十年前,马克思的资本论就在日本销行一百万册以上。”

照此说来,日本这个工业发达,无产阶级众多的国家,不但有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潜在危机,而且在二十年前,就有那么多人接受马克思的理论,说明那里共产党的势力已相当强大,随时有被共产党夺取天下的可能。你德国发誓要摧毁马克思主义,却又与这样的国家称兄道弟,结为盟友,不是很危险的吗?

戈林觉得很惊奇,不住地搓着胖乎乎的双手,睁大眼睛想插话。

百里却像放连珠炮似地无情揭露日本政府秉承天皇旨意通共的罪行。他说:“日本外相广田就是个亲苏亲共分子,他曾口出大言,说有我广田在位,日苏绝不会发生战争。日苏两国关于中东铁路的悬案,就是在广田一手操办下,得以‘友好’解决的。”

更使戈林吃惊的是,百里煞有其事地揭露出,“日本在同德国签订防共协定时,广田却瞒着德意两国,私下与苏俄结盟。广田还特地向苏联驻日大使悄悄声明,日本虽然签订防共协定,但日本绝不对苏联有不友好的行动。苏联报纸还曾公开报道过此事。日、苏暗地勾结已成为国际上一个半公开的秘密了,不知贵国有何感想。”

戈林听了中国特使的这些话,闪着狐疑又惊讶的目光,说“你的话倒是很新奇,”于是,这位希特勒的法定接班人,就转而担心中国打不赢日本了,他深表同情和关心的说:“中国军民的牺牲精神,全世界都已看得很清楚了,也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同情,不过,你们得充分注意自己的实际力量,我认为你们的力量到底还是不够呀!”

百里趁机说:“我们坚持自主抗战的原则。不过,我们也承认,我们的物质条件还比较落后,对贵国的经济互助和军事上的科学指导,不能不寄以厚望。”

戈林说:“可以再研究。”

 7

1938年1月。

日本军力其实外强中干。他们宣布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又接连发出战争恫吓,使尽各种手腕,从外交上孤立中国,其目的只有一个——威迫蒋介石承认战败,并主动向日本政府乞求停战议和。但是,当蒋介石至少在表面上表示出软硬不吃,以更加强硬的态度,宣布誓同侵略军血战到底时,他们一时也并不能把他怎么样。

此时,日军统帅部和内阁一些大臣,对中日战争有些泄气,不得不承认日军企图通过速战速决,在短期内解决中国的计划已经失败,而陷入痛苦的长期战。日中的这种长期战争到底要打多久?当时,最乐观的估计是:至少要打五、六年。

内阁和统帅部一些冷静的人看到:当时日本的军力:如同一快橡皮条,攻占华北一部和上海、南京之后。橡皮条已经绷得很紧了,若再贸然深入,就有将橡皮条绷断的危险。而中国的国土还空旷得很,后劲还强着呢,蒋介石现有的两百多个师,其中还有近百个是中央精锐师。

日军统帅部认真分析了日、中两国兵力、国力之后,提出在1938年8月以前,绝对不能发动新的作战。为了巩固已占领地区,必须增加新的兵力,整顿和整肃军纪、

1月30日。日军参谋本部决定,为了对付中国军队,“陆军军务方面,应建设以六十个正规师团,三十个临编师团,二百五十个飞行中队为基干之昭和军制。”

2月16日。

日军召开大本营御前会议。

天皇认为:武汉、广州肯定是要打的; 但现在却军力不支。因此,1938年着手整备,不扩大占据地域,储备机动兵力,至1939年彻底进行积极作战,一举导向解决中国事变。

显然,又企图来一个速战速决。

但是,在这速战速决之前,要有一个充分的准备时间,待力量储备到相当程度时,才来一次意想不到的狂扑,企图一下子把蒋介石的主力全部扑灭,达到灭亡中国之目的。

天皇决定:  1938年内绝对不发动新的进攻。

但是,他既然已经把一架可怕的战争机器启动,又放到遥远的中国大陆来,现在欲想让这架发疯般运转的机器有所收敛。就不是他们的主观意志能够转移的。

侵华日军在攻占了“敌国首都南京”后,其骄狂的气焰达到了极点,各路日军竞相争抢新的地盘,挥舞着战争的屠刀,在中国的土地上逞凶逞狂。

这些“得胜”的骄兵骄将猖狂到了何等程度,竟然为抢夺地盘而几乎互相火并起来……

1938年 1月10日。山东青岛。

还在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海军和陆军就有约在先,待陆、海军有关部队都准备好之后,再共同向山东半岛进攻,共同占领该地。当华中日军攻占南京后,华北日军一股(陆军)却“乘胜”向山东方向猛窜。海军一看急了,决定不再遵约,提前向山东进击,并决心在陆军到达之前在青岛登陆。

海军集中了大量陆战队。对陆军还保密打烟幕,以进行教育训练为名,从陆军运输部借来运输艇二十艘,加上第4舰队,不待陆军的海运据点建设队到来,即单独海运山东半岛,在青岛地区登陆。

1月29日。陆军第5师团按陆海军统帅机关约定计划的时间赶到青岛时,海军已经占领该地九天了。他们见港口码头,交通运输和该地区所有的警备,行政机关都被海军抢占了。陆军千里踏浪海运而来,吃尽苦头,却一点油水也没捞到,气得火冒万丈,大骂海军自私、无能、混蛋。海军则利用抢得的港口码头,交通运输大权卡陆军,两军自此闹得剑拔弩张,长期形成尖锐对立。

日军骄狂无忌地南北乱窜,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此时的中国军队,经过蒋介石杀韩复榘,以威镇军以后,确实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军纪、军令的执行程序。

韩复榘因不服从命令被判处死刑后,中国军队上自战区司令长官下至普通士兵无不受到极大震动。蒋介石的革命军人连坐法等军法军规得以一定程度的执行。从那以后,中国军队在长江方面的所有作战,都必须坚持战后检讨会,大战大检讨,小战小检讨。战区级的会战从战区司令长官开始检讨,师团级的战斗、由师团长检讨,军委会总部组织指挥的大会战,由实际指挥者检讨。陈诚、白崇禧、何应钦等总部长官亦在后来数年的战争中作过检讨,根据会战实际情况,有的受奖,有的受处分。薛岳等战区司令长官亦次次会战,次次检讨,功过成绩十分分明,有时受奖,有时受处分。

长江方面正面主战场之中国军队主力经八年而未被日军歼灭,较严明的纪律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韩复榘被枪毙后不几天,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命令原韩复榘的第3集团军,向运河以西出击,袭取济宁、汶上一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