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灵魂的舞蹈 >

第20章

灵魂的舞蹈-第20章

小说: 灵魂的舞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说:“生活即思想”。如果女人思想,一定不会比男人差。女人的生活是纤细的、可感、可触的。只是女人历来与“弱”字联系在一起。“弱不禁风”“柔弱无骨”,一个著名的剧本叫做《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所以在男权社会里,女人要成就一番事业比男人艰难得多。但有哲理思索的女人,女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希腊神话中的女人,她们不把希望寄托在侥幸身上。她们不甘寂寞、亲自出马,披挂上阵,参与到男人的厮杀当中。她们靠的是智慧、勇敢和哲理的思辩。而中国女人比起外国女人来,就要含蓄得多。她们不太会亲自冲锋陷阵。在众多的情况下,她们更善于利用男人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从妲己到褒姒,都是女人智慧和力量的成功显示。这种曲线释放,当然也是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原因。 
中国的庄子和西方的苏格拉底,他们一生身体力行,把哲学的注意力转移到生活上。庄子与学生出去时,看到一山民伐树,高大笔直的树都被砍倒,而歪扭的小树则幸存下来,庄子对学生说:“无用乃大用”。而苏格拉底却验证了“哲学家一生都在准备死亡”那句话,他在饮鸩而死之前还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只有神知道。” 
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却无法转让。尊敬哲学,就是尊敬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作为女人,凯瑞觉得女人与哲学很重要。哲学虽然不是可感可触的东西,但它却能让人变得智慧。哲学是寂寞的。所以哲学不是诡辩,智慧也不是知识。真正的哲学无论哪一方面,它都会告诉你一种方法。 
凯瑞回到家里,连绵不绝的秋雨依然下个不停。在一股微酸的湿气中,雨水将少许梧桐树的落叶,飘落后紧吸在玻璃窗上。凯瑞望着吸着树叶的玻璃窗,仿佛觉得自己居住在山顶木屋似的。她忽然想起歌德的《流浪者之夜歌》: 
一切的峰顶 
沉静, 
一切的树尖 
全不见 
丝儿风影。 
小鸟们在林间无声。 
等着吧:俄顷 
你也要安静。 
这是歌德1783年9月1日,在伊尔美瑙的吉息尔汗山顶小屋上题壁的诗。1831年8月底,快到82岁生日的歌德,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在某一天,他乘着马车前往伊尔美瑙的吉息尔汗群山,去看望很久以前居住过的一栋山顶木屋。其实他不是真正去看木屋,而是看早年题在木壁上的这首《流浪者之歌》。 
重读旧作,歌德思绪万千不禁泪流满面。是的,“等着吧,俄顷/你也要安静。”这世界“一切的峰顶”便是安静。安静之后,便可以安然地向世界告别了。所以歌德当时的心境,决不是出于感伤而潸然泪下。而是对如梦的人生,有一种彻底的醒悟。那醒悟使他全身颤栗。因为,他正在一天天走近死亡。面对死亡,他已经可以无憾了。   
流动哲学书1(19)   
##流动哲学书13 
凯瑞的母亲自从丈夫去世后,除了热衷于对艾滋病的研究外,还喜欢上了服装设计。服装设计在凯瑞的印象中,不仅要与时尚挂上钩,还要颇有新潮意识。母亲这个已经年过花甲的老妇人,能设计出什么独特新颖的款式来呢?凯瑞曾经劝母亲,不要去做这种不服老的事情。可母亲固执地抗拒着自己的年龄。她十分幽默地说她的心理年龄,只有28岁。她对28岁这个年龄,总是情有独钟。凯瑞已经无数次听到她骄傲地夸自己28岁那年,是一个美丽、高贵、大方的女人。家里的箱笼装满了她的红旗袍花旗袍,那五颜六色的旗袍,足可证明她是一个讲究服装艺术的人。 
现在,母亲经过几年努力后,居然获得了一个服装设计金奖。这让凯瑞十分惊讶。凯瑞在强大的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母亲抗拒年龄的成果。这是一款“秋水伊人”的作品,它如音乐般长吟低回的旋律及层次分明的布局结构,正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一个现代女性所追求的精神面貌。 
凯瑞已经失眠很久了。母亲获奖后的那天晚上,她忽然地醒悟了些什么。原来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在于自我的开发和行动。凯瑞不知道自己能开发些什么潜力来?她静静地躺在床上,让自己久久地沉浸在开发潜力的想象里。这时候,一缕淡淡的阳光透过百叶窗,用它柔情的舌尖舔噬着她的身体和灵魂。她觉得自己的灵魂在舞蹈。舞蹈着的她,痛苦地追求美的事物。这是她的理想。然而现实生活中,理想的、美好的事物总是不多。战争、疾病、欺凌和掠夺使世界陷入痛苦的呼喊中。凯瑞每天都能从报纸杂志上看到天灾、人祸。生命是多么脆弱啊!但这并没有使她停止人生道路上的追寻。她在追寻什么?与生俱来的虚无感,只有不停地迈动双腿,才能使自己保持头脑清醒。 
这个秋季,凯瑞与母亲来到周庄。踩在周庄的石板路上,仿佛人就在水中央了。周庄的白天,是旅游者纵情的世界。谁不访迷楼,探绣阁,登临桥上楼,欣赏船从家中过的景象?母亲已经很久没有出门旅游了。她看什么都新鲜。周庄河汊上,泊着可以租用的乌篷船。船儿款款地贴着水镇人家的窗根儿摇,穿过一个桥洞,又穿过一个桥洞,咿咿呀呀地赶着湖鸭。 
母亲一边与凯瑞观光周庄,一边鼓动凯瑞去法国巴黎。母亲知道巴黎是西方时装的中心,香榭丽舍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犹如时装表演的模特儿。五光十色、千奇百怪、各种风格特点的服装,一股恼儿地拥到你眼前。那些巴黎的时装设计大师,他们对生活深刻的观察、敏感的体悟又独具匠心的大胆设计,便是法国时装独霸西方的原因。母亲很想去巴黎,她想去那里看看时装,看看香榭丽舍大街。 
现在,凯瑞与母亲进入周庄某户人家的院子和厅堂。那是一座不小的私家宅第。“沈厅”二字赫然入目。据说“沈厅”,为江南巨富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乾隆七年(1742)建成。它大小百余间房屋,分布在百米长的中轴线两侧。沈本仁的祖先沈万三,是个富得连皇帝朱元璋也红了眼的人。《明史—马后传》有记载,大意是说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要修筑高城伟墙,各方集资,沈万三慷慨资助筑造从洪武门到水西门高达两万多两白银的费用。此举惊动了朝野,皇帝于是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然而沈万三毕竟是个没有政治头脑的商人,他见皇帝高兴便又拿出一笔巨款想表示亲善,犒赏三军。这就犯了大忌。一个商人哪能凭着有钱到朕的应天府摆阔气、耍威风?皇帝当然是要勃然大怒了。后来有人说情,才免沈万三一诛。不过还是被流放到云南,最后客死他乡。 
母亲虽然年过花甲,游兴却是很浓的。她说她每到一地,都想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民俗风情。她说年老不要紧,关键是要活出精神来,有一颗年轻的心。母亲进入老年后,似乎比年轻时更可爱了。她有时候会天真地说:“我的身体跟不上我灵魂的飞翔。我的灵魂就像舞蹈一样有形有质。” 
凯瑞与母亲从“沈厅”出来,走在粉墙乌瓦和小桥流水构成的周庄石板路上,不时地有人要为她们算命看相。这纠缠令人生厌,又大煞风景。不过周庄仍然在凯瑞的视野中,有一种禅境。那不是古佛青灯下的“禅”,而是一种“平安家园”的感觉。凡俗、自足,像水做的骨肉,不把沧桑写在脸上,甚至不挂在心上。如此不动声色的面对沧桑和历尽沧桑的不动声色,让凯瑞和母亲都感悟到了一种历尽艰难之后的大气。 
母亲是从艰难岁月中走过来的人。在那个特殊的“史无前例”的年代,母亲每天都要挂牌,低头认罪。那样的场景持续了半年左右,那半年母亲内心压根儿没有低头认罪。她衣着整齐、面色鲜艳,而且精神饱满地挂着牌站在那里,像展览她年轻漂亮的容貌。母亲是超然的、豁出去的,是痛苦而坦然地面对了那场劫难的人。她的孤傲,她的不肯低头认罪的头颅,在经过无数次挨打之后,才终究低了下去。但那是她极不情愿的事情。 
凯瑞回想母亲当年低头认罪的形象,时常会有许多新的思考。她思考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所产生的生活本身的魅力。也思考一种更为广阔的东西。那便是因为广阔而使许多事物,变得渺小的东西。因为广阔而使人们变得崇高的东西。当然,凯瑞所指的不是母亲低头认罪的那些苦难日子,而是指一种人的存在方式。凯瑞从当年母亲的身上,看到了作为人的本质的力量、抗拒的力量、升华的力量和自尊的力量。如今具有这样力量的人,似乎不多。和平时代,物欲膨胀,为了物欲和金钱,某些人甚至都可以没有良心和道德地做出杀死亲人的事。凯瑞的老邻居,她家对门的牙科医生,去年春节前突然去世了。当时除养母外,谁也不知道他是被他的养子杀死的。直到数月后,他的养子偷盗被捕,养母才有胆量状告她的养子杀死养父的事实。   
流动哲学书1(20)   
凯瑞和母亲,当然都认识牙科医生的养子。这个养子叫黄小凡。黄小凡五岁时被牙科医生领养。长到七岁时,牙科医生夫妇自己生了一个女儿。女儿有先天性心脏病,作为父母自然是要多关心和照顾女儿的。然而在黄小凡敏感的神经里,却有一种失宠和被遗弃的感觉。他每当看到养父母呵护妹妹,心里便充满仇恨。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条件都不理想。牙科医生为了给女儿治病,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黄小凡长大后,吃喝嫖赌偷样样不缺。牙科医生对这个养子十分无奈。每次教训他,他就耍无赖,砸坏家里的东西。到后来,牙科医生夫妇心里都害怕这个养子。为了求安耽,牙科医生夫妇总是尽量满足黄小凡的要求。然而这就使黄小凡得寸进尺,从砸坏家里的东西发展到殴打养父母。而养父母被打之后,又都忍气吞声,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心态,一次次地宽容这个不肖的孽子。 
“家丑不外扬”,牙科医生是个要面子的人。他从不与外人说养子的不肖和不好。因此,邻居们并不很清楚他家的情况。尤其是凯瑞,虽然住在对门,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那一天晚上,黄小凡赌搏赌输了,债务累累,回家来向养父要钱。他的理由是养父为妹妹治病花去多少钱,就要给他多少钱。他认为这样才算公平。养父说没有钱,黄小凡不信。他觉得养父退休后,开着牙科疹所,不会没有钱。于是这晚养父与黄小凡发生了争论。养父心里明白,他的钱是要给女儿治病的,决不能落到这个不肖的孽子手里。养父心一急,又气又恼地给了这个孽子一巴掌。 
“你打我?”黄小凡说。 
“我要打死你这个孽子。” 
养父这晚是豁出去了。他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然而养父不是黄小凡的对手。黄小凡狠命一推,就把养父推倒在地。养父用手抓破了黄小凡的脸。黄小凡便死死地掐住了养父的脖子。没几分钟,养父就被黄小凡掐死了。 
养父死后,黄小凡不准养母道出真相。于是养父的死亡理由:高血压中风。所以,邻居们只知道牙科医生突然高血压中风死了。等到数月后真相大白,邻居们都感到毛骨悚然。这时候凯瑞的脑海里,窜出的第一个语词便是:拯救人性、良知和道德。 
如今在这个纷乱热闹的世界,人们已经被太多的欲望所裹挟,被太多烦躁的声音所围困,被那些纠缠不清的诱惑所干扰。那些无耻攫取国家和众人财富的人,那些贪婪地挥霍浪费和享受奢靡淫荡的人,那些因妒嫉而背地里拔刀伤人的人,他们能宁静和沉默地反省一下自己的灵魂吗? 
##流动哲学书14 
转眼,阿芒在巴黎已生活半年多了。这半年多他与凯瑞鸿雁传情,万种柔肠尽付于玉笺尺素之中。他们不喜欢电邮,书信就像手稿一样,闲暇时翻阅,那温馨连同纸香,让人浮想联翩。你不得不承认,书信是任何高科技通讯设备都不能替代的,一种保持距离的艺术美。距离,能让心灵更贴近。它比花前月下,耳厮鬓磨,喁喁私语,又多了一层尺素之上,脉脉含情的倾诉与闪烁其辞的表白。那种浪漫和温柔,为阿芒与凯瑞平添了姿彩,又让他们的情感更加韵味隽永。因此,发信的日子就是等待的日子。也是计算信件往返的日子。阿芒与凯瑞,仿佛生活在一个信的世界里,内心有着给予和期待,有着生命的充实与快乐。 
那天凯瑞读完阿芒的来信后,在日记中记下了这样一些文字: 
很多年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安静地坐到书桌前,用一支既纯朴又本色的笔,慢慢梳理那些心灵深处一闪即灭,稍纵即逝的思想。然后把它们流淌到井田一样的稿纸上。这样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就是我生命存在的方式。如果我不选择这样的方式,那我的激情就无从释放。 
人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