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裸女 >

第6章

裸女-第6章

小说: 裸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对于那些在最好不要体现性别差异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的女性,她们往往需要保持眉毛的天然状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伦敦的一家医院曾经发生过一起强烈的争论,起因是一位护士长坚持己见,驳回了手下的一名护士所提出的修剪眉毛的请求。护士长随即被扣上了侵犯个人自由的罪名,但她的做法得到了伦敦市议会的支持,也幸亏如此,这家医院的病人们得以免除苦恼,设想一下,如果天天看着一群眉毛修剪得出神入化的女护士在边上晃悠,躺在病床上的那些患者们,能好受得了吗?(先知穆罕默德肯定会对这次争端的结果感到满意,要知道在他的语录当中曾经有过这么一句话,“愿上帝诅咒那些拔掉眉毛的女人。”)
  最后,我们必须要谈谈“一字眉”。所谓的一字眉就是两条眉毛连到了一起,结成了一道长长的眉毛,有些女人就不幸生有一字眉。一字眉的出现概率很低,而在那些生就了一字眉的女人当中,不对眉毛做修饰的人所占的比率更低。基本上每一个生就一字眉的女人,都会去忍受巨大的痛苦,把印堂部位的眉毛通通拔掉。这么做的原因有好几个,首先,眉间的这些多余的眉毛是过于男性化的;其次,在应该没有毛发的地方生有毛发,总会被认为是“返祖现象”;第三,如果不去掉印堂的眉毛,看上去就如同是永远在皱着眉头,让人很不舒服;第四,有一种迷信的说法已经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任何生有一字眉的女人,都一定是吸血鬼。
  以上这几种原因联合作用的结果,是让所有的时尚女性都和镊子结成了“联盟”。只有极个别的“超脱于时尚之外”的女性,才会乐于继续保留着她那极其险恶的一字眉。二十世纪确实有一位女性是这么做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墨西哥双性恋画家弗里达,对她来说,印堂部位额外生出的那些眉毛变成了她个人的独特标记,她在自己所有的自画像当中都真实地再现了这一特征。弗里达的一字眉被崇拜她的人比做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并被形容为“如同一只飞鸟,盘旋在她犀利的深色眼睛之上”。但也有批评家这样写道,“弗里达或许算得上一位很有趣、同时也很有创造力的女人,但她只有一条眉毛,它就像中国的长城一样,从弗里达脸庞的这一边一直伸展到了另一边,而且,与长城一样,弗里达的这条眉毛估计从月亮上也能看得见。”
  有趣的是,这些激烈的批评都只是因为在弗里达的鼻子上方多生出了那些眉毛,就是那么一小块眉毛居然招致了外界如此强烈的反应。对于眉毛,我们平时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它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所以,直到有某些看起来很奇怪的事情发生,我们才会坐下来,并认真地注意它。
  除了“弗里达们”浓重的一字眉之外,近些年来只有一个短暂的阶段,女性的浓重眉毛比较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甚至一度有颇为流行的趋势。那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时的男女平等主义运动已经到达了特定的历史阶段,女人们相信在外观上更男性化一些将是更好地与男人们竞争的一种方式。在这个历史时期,年轻的好莱坞电影女星布鲁克·希尔斯(或称波姬·小斯)在拍摄电影时,就是以浓重的眉毛而出名,她的眉毛浓密得活像两条毛毛虫爬在前额上。布鲁克·希尔斯的眉毛没有像弗里达那样连成一线,但它们确实像男人们的眉毛一般粗重,让她拥有了一副非常坚定、极度自信的外貌。从那以后,女人们已经发现,她们更希望以女人的身份获得成功,那会让她们更加满足,而不是以假男人的方式去争取整理。因此,她们又走回了修剪眉毛的道路,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备受欣赏的弯弯的眉毛又重新开始流行。正像莎士比亚在其作品《冬天的故事》所写下的,“黑色的眉毛,像他们所说,成为了一些女人的最爱,实际上那里无须有太多的眉毛,只要用笔画出一个半圆形或者半月形就够了。”
  书包 网 。com 想看书来
第四章 耳朵(1)
女性的耳朵从来就没有得到应有的良好对待。它们不是被忽略了,就是被过度地损伤了。当女士们钟情于往脸上扑各种粉、这里那里地涂涂抹抹时,耳朵总是被淡忘了的。小心翼翼地装扮自己的面庞,这对于女人们是最最要紧的事情,但由于头发经常会被掩盖在头发下面,导致它们没有受到应得的重视。而一旦耳朵从隐藏状态中“浮现”出来时,它们总是会遭受被钻孔、打眼儿的折磨,因为太多的人认为,耳朵的首要作用就是拿来陈设各种饰品的。只有在极其偶然的情形下,耳朵才会成为整容手术的对象,但手术的目的却是为了让它们变得更加不引人注目——略微招风的耳朵会被整得贴紧头皮,毕竟让姑娘生就一双招风耳总显得有那么点不体面。在详细陈述长久以来耳朵所经受的各种虐待之前,让我们先转换角度,从生物学和解剖学的立场对女性的耳朵做一番探察。
  人类耳朵的可见部分(外在部分)平凡无奇,在进化的道路上,它们失去了长长的的耳朵尖,也丧失了灵活转动的能力,原本拥有的反应敏锐的耳朵边缘也消失不见,代之以一个稍微卷起的边缘,但千万别就此小看了它们,以为它们是毫无用处的进化“遗迹”。
  人类外耳的首要功能仍然是声音的收集器——等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专门服务于耳朵的喇叭。我们虽然不能像其他动物那样把耳朵竖起来,也不能把它们任意弯曲、转向,像动物们突然听到某种声音时所做的那样,但我们还是有能力准确地判断出声音的来源,并把它确定在不超过三度的范围内。人类耳朵的灵活转动能力确实丧失了,但人类通过头部的灵活转动能力做出了补偿,当一只鹿或者羚羊听到某些令它们担忧的声音时,它们会抬起头来,把耳朵朝着不同的方向转来转去,而当我们人类听到这类声音时,我们会转动头部侦测声音来源,这种做法的效用同样非常之高。
  虽然看起来我们的耳朵是硬硬地待在头部的两侧,但实际上它们还是保留了些许曾经拥有的移动能力。如果我们在照镜子时努力拉紧耳朵附近的肌肉,我们能够发现耳朵会朝着更贴近头部的方向略微转动,这正是人类的耳朵所遗留下来的一点点自我保护的能力。那些耳朵又大又灵活的动物,它们在打仗时会把耳朵紧紧地抿起来,以尽量避免耳朵遭到伤害,人类也会自然地产生这一动作,一旦遇到恐慌事件,他们的头皮会下意识地拉紧,从而导致耳朵越发贴近头皮,虽然我们人类的耳朵在正常的情况下已经很贴近头皮了。

()
  我们外耳的造型很重要,它可以确保把不失真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鼓。如果有人不幸失去了外耳,他会发现自己的听觉会比正常人差出很多。结构特别的耳孔和耳鼓组成了一个共鸣系统,可以将某些声音放大,同时也过滤掉其他的某些声音。我们耳朵的形状看似偶然生成的,实际上却通过耳朵内的褶皱以及“地形起伏”,形成了一个特别的系统,能够有效地避免声音的各种失真。
  我们的耳朵还有着控制温度的小功能。当大象感到过热时,它们会扇动自己巨大的耳朵,这能帮助它们降降体温。动物的耳朵皮肤表面往往有着大量的血管,它们通过这种方式散热,这对于很多物种是极其重要的。对人类来说,耳朵在散热方面的功用并不大,但它会起到特别的标记作用。如果一位女性在情感发生波动的时候头脑发热,她的耳朵可能会变成明亮的红色。自古以来,这种耳朵发红的情形一直被人们看在眼里,并有过种种的分析和揣测,生活在距今将近两千年前的罗马学者普罗尼就曾写道:“如果我们的耳朵发红或者发麻,一定是有人背地里在念叨我们。”而莎士比亚也让他笔下的比阿特丽斯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耳朵里有火焰在燃烧”——当时正有人在私下谈论着她。
  此外,我们的耳朵还获得了一个独特的与性相关的功能,这仰赖于人类在进化的历程中发展出来的、肉肉的耳垂。在我们最近的亲戚们(类人猿)的身上,我们是看不到这种肉乎乎的耳垂的,它显然是人类的特有标记,是随着人类不断增加的性行为而演进出来的。早期的解剖学家认为耳垂完全是没有任何功用的,“是一个新出现的、显然没有任何正当用途的人体部分,除非把它们穿了孔,佩带上各种饰物”,但新近对人类性行为的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在Xing爱过程中,耳垂会随着情欲的提升而觉醒,它们会变得充血、肿胀,这使得它们对任何触碰都极其敏感。在两情相悦时,对耳垂的爱抚、吮吸和亲吻都是强烈的性刺激,绝大多数女性都是如此。根据印第安纳性行为研究学会的肯西和他的同事们所做的分析研究,有些女性甚至在耳垂被连续刺激的情况下就能达到性高潮。
  外耳的中央,是“阴凉”的耳洞,它连接着一条大约一英寸(折合厘米)的狭窄隧道。隧道里有轻微的弯曲,这一设计是为了帮助耳朵保持内部的温暖。足够的温暖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隧道末端的耳鼓(鼓膜)发挥正常的作用。耳鼓本身是一个相当精巧的器官,耳洞所连接的隧道不仅能让耳鼓保持适宜的温度,同时也能避免它们遭受物理损害。这种保护是需要我们付出代价的,因为耳鼓隐藏的部位太深了,人类已经无法用自己的手指对其进行清洁。我们能够相当容易地清洁人体的各个部位,并避免微小的寄生虫的伤害,对于另一个与耳洞近似的、开放的人体器官——鼻腔,我们也能够通过适当的方法加以清理,然而耳道的情况就不同了,如果有侵略者进入了我们的耳道,我们的麻烦就大了。尝试着用一根细棍了结入侵者很可能会损伤我们的耳鼓,很显然,我们需要未雨绸缪,以适当的方式免遭这类侵略。长久的进化已经给出了解答,头发的存在能够帮助我们抵御体型较大的昆虫,而体型很小的动物则会成为耳垢的手下败将。橙色的耳垢味道是苦的,能起到驱虫的作用,这种分泌物是由大约四千个微小的分泌腺产生的,后者与分布在腋窝、荫部的能制造强烈气味汗水的分泌腺同属同源,只是为了切合新的职能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第四章 耳朵(2)
在这里我们不打算全面地介绍耳朵的内部结构,简单一句话,耳鼓感受到的所有的声音震动都被转化为神经脉冲,以便传递给大脑。人类的耳鼓超乎想象的敏感,能够侦测到极其微弱的声音震动,哪怕它只能让鼓面产生十亿分之一厘米的震颤。声音震动随即被分布在中耳的三块形状奇特的骨头(一块像锤子、一块像砧子、一块像马蹄)所放大,它们的放大效果可达二十二倍。放大后的信号被传递到内耳,那里的一个蜗牛形状、充满液体的器官因此被激活,在这些液体里,声音震动开始撞击外观酷似头发的神经细胞,数以千计的神经细胞各具功效,每一个都对应着不同频率的声音震动,它们收集到的信息会经过听觉神经的传递,为大脑所知晓。
  在耳朵内部还存在着让人体保持平衡的至关重要的器官,它们是三个半圆形的导管,其中一个负责上下运动,一个负责向前的运动,另一个则负责让身体在转动中保持平衡。当我们的祖先第一次尝试着用后腿站立,并开始直立行走时,这三个很小的平衡器官发挥了难以想象的重大作用。四足站立的动物当然是很稳定的,但直立生活就意味着对身体平衡的精细调整几乎是不间断的。我们通常总是对平衡器官的作用不以为意,但实际上,它们对我们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意义远远超过了其他那些负责侦测声音的耳朵结构,一个耳聋的人仍然能够较容易地生存下去,而一个全然失去了平衡能力的人,他的生存状况就很成问题了。
  关于听觉的一个很不幸的因素在于,从我们降生的那一刻起,它就处于不断衰退的状态。人类婴儿能够侦测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十六赫兹到三万赫兹,到了青春期,能够侦测到的声音频率的上限就已经降到了两万赫兹,等到了六十岁,这一上限已经低至一万两千赫兹,而随着人类的日渐苍老,他们的听觉范围还会持续不断地缩小。对于那些很是上了年纪的人,在人声嘈杂的环境里与人对话就成了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尽管他们在安静的房间里还能够愉快地应付与单个声音的交流。这是因为随着听觉范围的极大缩小,当几种声音同时响起,上了年纪的人将难以对不同的声音进行有效的区分。
  现代的高保真音响能够逼真地重现频率高达两万赫兹的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