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歌唱的种子 >

第2章

歌唱的种子-第2章

小说: 歌唱的种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去换装准备参加晚宴。会面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凯瑟琳发现自己仍沉浸其中,不,是沉浸在他身上。独自一人站在花园里,她回忆朱里尼曾告诉自己的关于她哥哥的事情。她记得他结了婚,有两个女儿,她还知道他曾在哈佛读大学,并获得牛津大学的博士学位。和斯坦福家族的先人一样,迈克尔在波尼奥、新几内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进行了大量的人类学和建筑学研究。他将是新几内亚探索行动的向导。
  凯瑟琳回到主楼,穿过书房。那里陈放着新几内亚和南方诸岛的艺术品:面具、雕刻、羽毛服饰。她驻足观看桌上的家族肖像和照片,找到一张迈克尔8岁的相片,穿着西装,表情严肃。但直到14、15岁的时候,他才再次出现在家族的相片中。她很奇怪,唯一的解释是他曾经离开过家庭又回来了。但朱里尼从未提到过。凯瑟琳看了一会相片,转身加入客人的行列中,准备参加宴会。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歌唱的种子》第三章(1)
国王的时代结束了,真正的国王,尊贵而大权在握。但即使马塔普拉的苏丹承认这一事实,他也不会表现出来。他还是用拥有者的轻蔑神态看世界,同600年前的祖先一样。他正襟危坐在查尔斯爵士身边,作为人民心中的神,他本不应和客人一起出现在鸡尾酒会上。当他大驾光临时,晚宴正式开始。因为是一场庆祝,传统的印尼美食也摆上了。头盘是一大盘米饭,接着有辣肉球、禽肉,野猪肉,腌鱼腌虾,海龟蛋,面条、炸香蕉,拍黄瓜,辣竹笋,八大碗辣椒和咖喱。
  数百支蜡烛在水晶、银器和陶瓷的餐具中摇曳生辉,一大束热带鲜花摆在桌子中间,绽吐芬芳。但无论布置得多么精妙都及不上苏丹本人的出现。他大约五十来岁,相貌英俊,身材匀称,眼皮很厚,继承了古印度帝国阿拉拉曼家族的长相特征。他穿着一件短袖蜡染的外衣和一条金丝长裙,卷到大腿中央,下面是真丝马裤,蓝色的穆斯林头巾上镶着一朵花,花瓣是珍贵的宝石,而叶子则是镂金的。一颗硕大的名为“惊讶的微笑”的蓝宝石镶在食指的戒指上。他赤着脚,踩在一块金丝地毯上。苏丹旁边坐着拉图,他最爱的妻子和皇后。她是法国人,五十岁左右,依然风韵迷人。黑色的长发挽成一个髻,戴着由白色小花和钻石做成的皇冠,穿着绿色丝绸土风围裙,和她的眼睛、钻石、翡翠恰好搭配。
  每年两次,苏丹会乘坐皇家游艇沿河作为期几个月的巡游。他会视察下属,到古老的印度教神庙和丛林中的纪念碑废墟处献上祭礼。和大多数印度尼西亚人一样,苏丹信奉###教,但这只是一层搀杂了印度神秘主义和早期神明信仰的宗教外衣。这一次的出访,苏丹精心设计得与朱里尼的归家不期而遇,以显示他对斯坦福家族的尊敬。苏丹比查尔斯爵士小十岁,和他们建立起深厚友谊的儿辈不同,他们俩的联系是建立在历史和传统,而非个人情谊之上。在十九世纪时,詹姆斯?斯坦福爵士,带着自己的私人武装部队,帮助马塔普拉苏丹赶跑了沿岸的布吉尼斯海盗。作为回报,苏丹册封詹姆斯爵士为“拉杰”——地方的郡王。很快,那里便成为繁华的独立英属殖民地。椰子、蔗糖、茶叶种植商、马来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阿拉伯商人和掮客、中国的矿业主和土著迪雅克人在这块尚未被荷兰人控制(至少目前还没有)的印尼土地上奋斗发展。
  荷兰人对印尼的征服起自十六世纪晚期,一群荷兰海盗试图垄断香料的贸易权。到1858年,在巩固了对印尼其余各地的控制后,荷兰人把目光投向了南波尼奥。几次小规模战斗后,英国人被打败。查尔斯爵士的曾祖父和其他英国种植园主尽管得以保留土地,但“拉杰”的称号被移交给了荷兰政府,殖民地也成了荷属印尼的一部分。马塔普拉的苏丹与英国人并肩作战,也被收归荷兰人管治之下,但他得以保留王国的一部分边远地区的半自治权。
  今晚麦提亚晚宴上没有荷兰人在场,确实让苏丹松了口气,他一直认为荷兰人不可理喻,毫无教养。他当然不希望任何荷兰官员出现,查尔斯爵士正和他们吵得不可开交:查尔斯爵士的两个印尼朋友最近在巴塔维亚(注 )半夜被捕,并被遣送到新几内亚臭名昭著的波文?迪高营牢。没有经过审问,他们便被判刑,罪名是散布和宣传“印尼人民平等权利诉求”和“脱离荷属联邦独立”言论。由于世界经济萧条和欧洲战事的威胁,荷兰人对印尼境内挑战其统治威权的人群采取高压手段,甚至连“印尼人”也成为会引发叛乱的政治禁语。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歌唱的种子》第三章(2)
查尔斯爵士在沃斯拉德——殖民顾问团中享有高位,他强烈抗议此次逮捕行动,但无济于事。尽管在沃斯拉德发言不至于获罪,但政府控制的媒体开始大肆攻击查尔斯爵士,影射他心怀叛国异志,要求免除他一切有政治影响的职务。这种歇斯底里或许在查尔斯爵士本人的品质问题上会平息无痕,但针对他本人支持印尼独立运动的立场来说,却蕴含着极大的危机。
  除了美国来的人类学家和日本来的贸易团外,斯坦福家族的客人还有当地的英国种植园主和印尼的当地领袖。这些人苏丹都很熟悉。日本人的到场令苏丹有些不悦,尤其明明是军事派遣团,却穿着平民的服装。他们大概是过来在当地人中雇佣间谍的。苏丹很清楚在近来战争中日本军队对中国平民的暴行,他找不到相信日本人或把他们当成解放者的理由,但他的许多同胞却不以为然。
  由于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议对日本实施禁运以抗议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本人开始加强在印尼群岛搜罗石油和原材料的力度。尽管英国首相张伯伦拒绝了罗斯福总统的提案,但查尔斯爵士和罗斯福总统一样相信如果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将会最终把各方拖入战争泥潭。因此,他组织了自己的禁运方案,最近刚刚拒绝和日本人续签供应橡胶的合同,还劝服巴列图河沿岸的种植园主和他联手抵制日本。为了保存日本人的颜面和避免冲突,拒签合同的对外理由归结为生产问题。今晚,查尔斯爵士看得出日本人还是挺尽兴的。尽管对拒签合同很恼火,他们对晚宴的优雅表示欣赏,宴会也得以和谐顺利地进行。
  犬养上将,日本贸易团的领袖,端坐在拉图的对面。从这个角度,他能仔细端详马塔普拉的苏丹,他的王国覆盖了波尼奥最肥沃的土地。上将对天皇无限忠诚,打心眼里看不起其他亚洲的君主,认为这些人都软弱可欺,娇奢无度,腐朽不堪,任由自己的人民被殖民者欺凌而毫无反抗的心思。将军本人也是艰难克服了软弱娇惯的童年,几经辛苦才爬上高位。尽管内心残酷无情,他的外表却彬彬有礼,大方得体,是一个老到的谈判高手。他在美国担任过多年的海军专使,操一口流利英文,也深知美国的力量。和山本五十六将军一样,他强烈反对与美国在陆战中交锋,知道日本必败无疑。但他却热衷于日本在亚洲的圣战,据说是要解放亚洲于殖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水火之中。排开立场差异,将军本人很钦佩查尔斯爵士,因为爵士在日本自由主义界享誉颇高,被认为是同情亚洲自由运动的无偏见的政治家。将军视爵士为同道中人:身为贵族,却从心中赞同社会主义。乘这个机会,犬养侧身闪过坐在父亲身边的朱里尼,直接传达了自己的警告:“作为朋友,我必须告诉你们,拒签合同除了蒙受经济损失和得罪日本政府外,毫无好处。如果我们不能从你们这买到橡胶,你们马来西亚的同胞一样会供应给我们。”
  查尔斯爵士被这种直白的表达吓了一跳,但他很快回复了平静,不卑不亢地回答:“如果贵国能同中国达成和平协议,撤出侵华军队,自然可以从我这得到橡胶。否则,恐怕贵国还得另谋他就。你我都清楚,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别处都无法和我这相比。”
  凯瑟琳坐在桌子的另一端,对屋子里的紧张气氛毫不知情。她对苏丹的出现很着迷,对身边的对话根本没有留意。苏丹带来了皇家木琴乐队,他们盘膝坐在屋子角落的地板上,用铜锣、鼙鼓和木琴,弹奏出和缓悦耳的乐章。斯坦福家族的仆人,也是苏丹的臣民,毕恭毕敬地匍匐在地板上,虔诚地服伺着苏丹。他们如灵活的螃蟹一样游走,没有人敢抬起身子,高过苏丹尊贵的头颅。 。。

《歌唱的种子》第三章(3)
迈克尔?斯坦福迟到了宴席,眼里只看到苏丹,凯瑟琳都把他给忘了。当迈克尔经过她身边时,她惊讶地抬起头,看了看他,一时间心神不定,几乎把杯里的酒洒在地上。
  她对自己的反应十分尴尬,赶快扶稳杯子,却发现别处一双比自己眼眸还黑的陌生眼睛正盯着自己。那是一个年纪和迈克尔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和迈克尔一同进来,正坐在拉图的旁边。他眉清目秀,肤色很黑,不象是欧洲人,却穿着正统的欧式晚礼服,十分优雅与得体。他的眼睛仔细地端详着凯瑟琳一会儿后,突然撇下她,转向别处。凯瑟琳对竟然不是她中止这一眼神接触感到很恼火。但他却是一个让别人很难转移兴趣的男人。
  “他是谁?”她问旁边一个留时髦金色短卷发的女性,她正坐在桌子主位的另一端,与查尔斯爵士相对。
  “阿玛德?阿拉拉曼王子。”卡拉?斯坦福回答道:“苏丹的继承人。”
  卡拉是迈克尔的妻子,由于查尔斯爵士已丧偶14年,因此卡拉将有朝一日成为麦提亚的女主人,她热情、优雅、漂亮得过分精致,爵士把卡拉当成了自己的女儿看待。今晚唯一没有出席的斯坦福家庭直系成员只有玛吉特,朱里尼的姐姐。她还在首都巴塔维亚。玛吉特的丈夫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荷兰高官,在这种风头火势下,为了官场的位子,自然是明智地选择了缺席老丈人的宴席。玛吉特没有和他争吵,她同父亲一样,宁可维持没有幸福的婚姻,也不肯离婚。她向朱里尼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但没有解释什么,因为无须解释。
  晚宴突然中断了:苏丹起身离开,其他客人纷纷送行。苏丹由贴身侍卫护送着,个个都是彪形大汉,赤裸着精壮上身,腰间系着条纹短裙。中间一个侍卫扛着皇族象征的金边阳伞,其他人都在宽大的腰带上系着一把锋利的曲边弯刀。他们戴着高高的金色锥形帽,帽底都扎着一条马尾辫。行列在河边又与其他侍臣、村民和孩童会合。在这里,每一个苏丹的臣民都可以进出宫殿,享受食物,取暖休息,领略苏丹的荣耀。如果说宫殿是马塔普拉文化的中心,是剧目和艺术的保存者,那么苏丹本人就是马塔普拉人的精神领袖。
  苏丹只乘坐轿子或舟船。马塔普拉有的是豪华轿车、飞机和游艇,但那些是苏丹的大臣们穷尽奢华购买的,他本人从没用过。年轻时,苏丹也曾周游世界。1917年,他参观了巴黎,顺便探访了凡尔登 的战壕。自此以后,回到波尼奥,他拒绝了现代世界。他认为文明是不能用技术进步来衡量的,而是看一个国家如何做到老有所养,少有所恤,敬奉神明,达到天人合一。
  当苏丹达到河边时,臣民们纷纷顶礼膜拜,然后护卫部队登上王船两边,保卫苏丹。日本人已经走了,乘飞机飞往马辰,然后再到巴塔维亚,希望能游说荷兰总督同意出售石油。苏丹的儿子也走了,去参加印尼社会主义党的秘密会议。苏丹并不认同儿子的政治主张,他心目中的乌托邦只存在于精神上,但他认为马塔普拉已俨然是一个现实的天堂,但非常脆弱。他闭关锁国,为的就是杜绝外界影响,保存这片天堂乐土。荷兰人只要求能在这块富饶土地上从事殖民活动,也乐得对苏丹不闻不问。
  苏丹登上自己的王船,船的外观很不起眼,唯一华丽的装饰是一张作为王座的黄金坐登。苏丹坐了下来,回首遥望麦提亚,在火把闪烁的光芒中,他只看到聚集在河堤边那些欧洲人的面孔。无论今晚是多么愉悦,苏丹内心深知,今晚也只是过去无数夜晚的其中之一,终将消逝无痕。在他来到麦提亚前,从犀鸟的飞行和森林的呜咽中,他感到今晚的异样。但即使他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他的警告也无法引起别人的关注。作为研究古代史的学生,苏丹清楚大限已经降临,对于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踏上了不归路。
  他阖上双眼,不去看那些面孔,示意起程离开。客人们也回到屋里,继续开怀畅饮。
  

《歌唱的种子》第四章(1)
哈利耶?丹斯顿,特拉蒙特伯爵夫人,晚宴后正坐在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