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二号首长最新章节 >

第54章

二号首长最新章节-第54章

小说: 二号首长最新章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唐小舟忐忑不安,三哥的板栗厂,在宁桥镇甚至在高岚县,都算是有一点规模,可就全省来看,算得了什么?一个麻雀小厂而已。当初,自己之所以提到这个厂,没想到引起赵德良的注意,只想消除一下市委书记市长兴师动众给自己造成的困扰。此次闹出这么大的事,赵德良如果觉得,这只不过一个破落的乡办企业,根本不值得如此关注,岂不是大麻烦了?

《二号首长》第二部 第003章

    就算唐小舟不通知,县里市里恐怕也会做相应的准备。既然车队北行,北部的三个镇,估计全都严阵以待。到了宁桥镇,镇党委和镇政府的干部们,早已经在此等候。唐小舟正想给赵德良打个电话解释一下,赵德良的电话先来了。他并没有问这些人是怎么知道的。赵德良的人生智慧,全部是关于官场的,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他对于官场,早已经洞明了吧?这类事,自然逃不过他的法眼,因此也就没有必要问。

    他对唐小舟说,别停,直接去板栗厂。

    因为是合并后的大镇,镇政府去板栗厂,还有些距离。镇里怎么准备,唐小舟就不管了,他最为好奇的是,赵德良怎么告诉他们此行的目的?

    后来,刘凤民才告诉唐小舟,坐上考斯特后,赵德良一直没有谈此行的目的,只是和钟绍基以及刘凤民谈雷江的一些情况。

    赵德良对刘凤民说,高岚是雷江最穷的县,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刘凤民说,主要是资源贫乏,民风又比较庸懒,几千年来形成的习惯,正像一首古老的歌谣唱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有何哉?高岚的民风,就是只求三餐,不思进取。

    赵德良立即转了一个话题,说,我听说,应平同志在雷江当书记的时候,天天打牌,是吗?

    这个问题问得大家目瞪口呆,谁都不敢轻易品评一位省委常委,每个人都三缄其口,不知赵德良是什么意思。

    赵德良接着对余丹鸿说,丹鸿同志,应平同志现在还天天打牌吗?

    余丹鸿也不明白赵德良的意思,同样不敢接,说,这个,我不太清楚哟。

    赵德良说,我听说,刚到省里的时候,他偶尔还打几次,现在也还打,已经非常少了。应平同志在雷江当书记,整个江南官场都说,他是个懒官,是个牌官。现在怎么样?还有人说他是懒官牌官吗?没有了。人是有惰性的,但也是有情怀有进取心的。没有人天生不思进取,关键要看他有没有希望。

    刘凤民知道,赵德良这是在批评他关于高岚民风的说法,颇觉得脸红。

    赵德良继续说,照我看,资源贫乏是客观,但不是主观。主观上如果想对办法,走对路子,弱势也可能变成优势。

    即使如此,大家仍然不清楚赵德良到底想说什么。直到剩下高岚北部最后一个镇,大家才知道他的真实地点,仍然猜不透他的目的。高岚已经是雷江最穷的县了,宁桥又是高岚最穷的镇,赵德良跑到这里来干什么?过了镇政府,赵德良给唐小舟打电话时,大家才将这个谜底彻底揭穿,甚至认定,一定是唐小舟在赵德良面前说了什么,才令赵德良如此兴师动众。大家心里有些恨唐小舟了,你吹自己的家乡,也要靠点谱吧,这样一个穷乡僻壤,你把赵书记弄来,现在如何收场?如果事前有些准备还好说,现在是什么准备都没有,临时动作,总难免露出马脚。赵德良如果认定这个镇代表的是高岚县是雷江市,麻烦就大了,这些官员,很可能因此倒霉吧。

    过了镇政府,赵德良终于彻底地揭开了谜底,他对坐在后排的刘凤民说,你把那只包递给我。刘凤民坐的位置,原是唐小舟坐的,赵德良的公文包,搁在旁边。他将包递给赵德良。赵德良打开,拿出一份文件,对钟绍基说,这是你们雷江上报的材料?

    钟绍基坐在赵德良身边,他认真地看了看,说,是,这是农业厅要的材料。

    赵德良翻了几页,指着其中一段说,这个材料,我认真看了,这里提到的兴唐板栗饮料厂,如果真像你们材料上所说,那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典型。我今天就是想去看看,看你们下面报上来的材料,到底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

    听了这话,无论是钟绍基还是刘凤民,亦惊亦喜。喜的是赵德良并不是来挑刺,或者说,不是冲着某些问题而来,是来总结先进经验的。惊的却是这个板栗厂,规模太小,对全县乃至全市经济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谁都没有引起重视。如果不是唐小舟成了省委书记秘书,别说唐小栗当副镇长以及上报这个材料,提都不会有人提到。这么个不起眼的小厂,赵德良却兴师动众,他们实在搞不清到底是这个材料引起了赵德良的重视,还是唐小舟对赵德良说过什么。赵德良如果觉得和自己预想不符,这个玩笑就开得大了。

    钟绍基担心出麻烦,对赵德良说,这个厂的规模不大,别说是在省里,就是在雷江市,它也只能算是一间很小的厂。我们之所以将它写进典型材料,有一个原因。

    赵德良问,什么原因?

    钟绍基说,高岚县的资源贫乏,在整个雷江市,名列倒数第一。宁桥又是高岚最北边的镇,除了山还是山。山上种什么都不行,只有种板栗。这个兴唐板栗厂,提高了当地板栗产品的附加值,解决了当地就业。

    赵德良问刘凤民,这个厂的年产值是多少?

    刘凤民其实并不清楚,却不能不答,说,一千多万。

    赵德良又问,这个镇有多少人口?

    刘凤民同样没有准确的数字,但知道个大概。他说,两万五千多人。

    赵德良说,那也就是说,这个板栗厂给全乡带来了人平五百元左右的年产值?

《二号首长》第二部 第004章

    刘凤民说,是的,应该还多一点,可能达到了六百。今年,板栗厂又上了一条生产线,产能将扩大一倍,投产后,人均年产值,将突破一千元,人均年收入,将增加一百多元。

    兴唐板栗厂只不过是山区乡的一家小厂,厂区很简陋,也很乱。因为事前接到了唐小舟的通知,唐小栗花时间精力和金钱整治了一番,即使如此,仍然显得破败,并没有现代化工厂的模样。厂里只有三排房子,全都是红砖结构的一层建筑,工厂的围墙是竹篱笆以及一圈板栗树。厂门也仅仅是立了两根红砖柱子。惟一让人欣慰的是,厂门口停了一溜汽车,看一看车牌,并不仅仅只是江南省的,还有江北省江西省福建省,甚至有广东省的。

    因为是偏远落后乡镇,本乡只有一条县级公路,离开县级公路到兴唐板栗饮料厂,直线距离并不远,但因为是山区,公路七弯八拐,便有了三里多路。这原本是一条乡村土石路,唐小栗建厂后,开始是自己用车将货往外送,后来规模渐渐扩大,便有很多经销商上门提货,他自掏腰包,在这条路上铺了水泥。毕竟是私人掏钱,水泥铺得薄,几年之后,已经千疮百孔,汽车一路走来,颠簸得厉害。余丹鸿比较胖,又从未受过这种颠簸之苦,下车时,脸色显得很难看。他小声地对池仁纲说,这个唐小舟真是胆大包天,竟然把赵书记骗到这么一个鬼地方来。

    赵德良一下车,雷江市、高岚县以及乡里的领导,全都围了过来。赵德良看了看厂房,说,好像不怎么样嘛。

    市里县里的领导显得很尴尬,不敢接腔。唐小舟心里却在暗自发抖。连赵德良都觉得不怎么样,余丹鸿会怎么看?其他领导会怎么看?唐小舟还不知道赵德良在车上说了那样一番话,他想,这件事,别人肯定往他头上扯,认为是他将赵德良拉来的。就算他听了赵德良在车上说的那番话,也没有人相信,赵德良会注意到雷江市呈报给农业厅的一份材料,除非唐小舟有意将这份材料送给赵德良,并在他耳边吹了风。为了这么一间破破烂烂的乡村民办工厂,而且是自己的哥哥开的厂,大年初一把省委书记和省委秘书长以及好几个市委书记拉到这偏僻的山沟里来,这个罪名可不小。就算某些人碍于赵德良的面子,暂时不说什么,将来,也可能来一次秋后算账。无论唐小舟具有怎样超前的思维,也不可能想到赵德良会来这么一手。这件事会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影响,唐小舟完全无法评估。

    进入官场两年,如果你问唐小舟,怎样才能当好官?他会告诉你,当官只做两件事,遭遇矛盾和解决矛盾。现在,唐小舟遭遇了难题,但怎样解决这个难题?至少在他目前看来,这道题无解,未来的岁月中,这件事很可能在他的仕途增加很多磕碰,却也只能留到那时去解了。

    刘延光想引起赵德良的注意,说,乡里的条件差一点。

    赵德良看了刘延光一眼,没有理他,而是问,谁是投资人?

    唐小舟连忙向三哥使眼色。站在最后面的唐小栗立即向前几步,说,赵书记您好,我代表兴唐板栗饮料厂三百六十三名员工,欢迎赵书记和省领导莅临指导。

    赵德良主动伸出手,与唐小栗相握,说,你就是这间厂的老板?

    唐小栗说,是的,规模很小,惨淡经营。没想到会惊动赵书记。

    赵德良说,你看起来不像是乡镇企业家,倒像个干部呀。你们别糊弄我。

    钟绍基连忙解释说,他是这里的能人,名叫唐小栗。厂确实是他办的,同时,他也确实是乡里的干部,副镇长。

    赵德良一听,脸色立即就变了。副镇长?

    谁都可能会想,一个副镇长,办这么一间厂,很可能利用手中的职权在搞权力变现。唐小舟看到赵德良的脸色变了,心中大急,连忙轻轻捅了捅身边的刘凤民。

    刘凤民也看到赵德良脸色变了,正不知如何应对,被唐小舟一捅,立即明白过来。他说,唐小栗这个干部比较特殊,五年前,他还是一个农民,因为办了一些私营企业,不仅自己致富,而且,带动了村里人致富,后来也带动了这一带的农民致富。村民就把他选为村长。他当了两年多村长,去年,村民又把他选为副镇长。

    钟绍基见赵德良的脸色有所缓和,补充说,唐小栗同志当副镇长的事确实比较特别,因为不是公务员,甚至不是城镇户口,市委常委会专门开会讨论过,争论很激烈。我是投了赞成票的,在我们的基层,缺的就是这样的能人。

    赵德良的脸色彻底缓和了,对唐小栗说,怎么样?小栗同志,带我去参观一下你的厂吧。

    唐小栗连忙做出一个请的动作。于是,整体格局改变了,赵德良和唐小栗走在最前面,唐小舟跟在两人后面,钟绍基又拉后一点,陪伴着余丹鸿,刘延光以及市县其他一些干部,陪着农业厅林业厅以及各市的领导。

    赵德良说,你这个厂,看上去不怎么样呀。

    唐小栗说,我们这里比较偏远,经济也不发达,只能因陋就简。

    赵德良说,厂门口外地的车子停了不少,看起来,生意还不错?

    唐小栗说,最近一两年,产品打开了销路,建立了一定的市场信誉,连广东福建的经销商,都来这里拉货。

《二号首长》第二部 第005章

    赵德良说,那你一定要把卫生搞好,做食品,千万不能在卫生方面出事。

    唐小栗说,我正在加强,以前只有一个卫生检测员,我准备专门建立一个卫生检测中心。对每一批次的产品,都要进行严格的卫生抽检。

    现在已经到了中午十一点,余丹鸿操心的是午餐的安排。大年初一呢,又这么多人,在这个偏远的地方,乡不是乡镇不是镇,怎么安排这些人的饭?他把钟绍基叫到一边,商量这件事。钟绍基也着急呀,大过年的,哪里有餐馆?以前是小乡的时候,还有几间餐馆,后来撤了小乡,只剩下一间餐馆了,别说人家回去过年,就算开业,也没法招待一两百人。钟绍基把县长冯海波和镇长叫到一起,问他们有没有安排好这件事。镇长说,大家刚才乱的,没顾上,现在想起这件事,心里正打鼓呢。看这情形,赵书记视察结束,大概要到一点了,赶回县城或者镇里,恐怕来不及,在这里又怎么安排?这件事,恐怕只有一个办法解决,去村里,还像去年一样,去唐家坳,那里比较富裕,各家各户应该有些准备。

    去村里吃饭,别说安全问题,卫生问题就是一大关键。余丹鸿不敢做主,先将唐小舟叫到一边,将情况向他说了,希望他征求一下赵德良的意见。唐小舟便过去和赵德良汇报。赵德良听说后,对唐小栗说,看来,这还真是个问题,不行的话,唐小栗同志,你这里能不能解决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