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春秋战国--中国权力游戏白皮书 >

第7章

春秋战国--中国权力游戏白皮书-第7章

小说: 春秋战国--中国权力游戏白皮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看的txt电子书
  赵氏恢复战力,而后再与韩、魏两氏合力,如此就能打倒势力强大的知氏?——韩康子摇头的原因是不认为事情如此简单。
  “知氏实力比想象还要大得多。赵氏战力稍微恢复,也还是无济于事的,除非有办法削减知氏军力……”
  韩康子站起来。这个动作表示无法接受赵氏之提案。张孟谈赶紧对他说:“请等一下。我正要说削减知氏军力的方法呀!”
  “是什么样的方法?”韩康子面露讶异之色。
  “这个方法是,将韩氏管辖区内的大堰之水,转个方向,向知氏军阵地大量放出……”张孟谈道。
  “什么?”韩康子不觉错愕地叫了一声。
  这的确是奇策。
  大堰是蓄水量巨大的水潭,水门设在面对晋阳城的方向。利用这个水潭对晋阳进行灌水作战,当然极其方便。但从相反方向放水,会遭灌水的是知氏阵地。只是,这一边并无水门。但堰水并不是要有水门才会流出,破坏堰堤也会使水决堤溢出。
  在韩氏军队管辖领域内的大堰,知氏当然派有警备士兵。不过只是小型部队,随时可以加以突袭,使之全灭。这件事的胜算很大,甚至可谓有绝对的把握。
  “我们就这样干吧!”韩康子大大点了一下头。
  赵氏另外也派密使到魏氏阵营。魏桓子满口答应参加此一阴谋。
  堰堤被破坏,被拦住的汾河之水以万马奔腾之势冲进知氏阵地。
  韩、魏两氏军队同时由左右双方发动突袭。
  由于做梦都未想到会有此事,知氏阵营顿时陷入极大混乱。
  这时候,正面晋阳城城门大开处,赵氏军队以猛虎扑羊之势攻打过来。
  在这之前,赵襄子将隐匿粮食全数分给全军将兵。
  “城内粮食至此告罄!我们今后只有在城外觅食了!”
  他于是对吃饱了的军队发下出击命令。
  胜败在顷刻后揭晓。
  结果,知氏军队一败涂地。原本不可一世的知伯不但被俘,后来甚至被斩。
  灭亡的是四氏中势力最强大的知氏。
  其余赵、韩、魏三氏将知氏领地瓜分为三,分别并吞,势力因而愈趋强大。由于三者势力均衡,共存局面达两百年。
  比起这三卿的如日中天,晋王室反而在摇摇欲坠状态之下,随着三名重臣羽翼愈丰,为主的晋相对地弱化,三卿不但没有觐见之事,晋公反而得定期轮流向三卿问好。
  晋王室之直辖领地只剩宗庙所在地的曲沃及首都绛。到静公二年(公元前376年),晋王室更被三卿攻灭,仅剩的领地也被瓜分。
  由于名义上的天下之主周王室已承认赵、韩、魏三氏为诸侯,所以,这三名晋国重臣,遂可以对等之诸侯身份攻灭旧主晋了。
  水攻晋阳城之战(公元前453年)代表春秋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揭开战国时代的序幕。
  这已是家系不管用、一切以实力为本位的时代。面子已扫地,人们重视的是里子。
  中国思想于这个时代开花。被称为诸子百家的中国学术思想,于战国时代跃登舞台。
  “混账东西!你竟然撒谎?庞将军说根本不认识你这个人,更否认聘请你当参谋这件事!你这不是诬告吗?”“啊!”孙膑不觉惊叫出声。
  山东省南部有一个叫临沂的城镇。临沂南方约一公里处有两座山丘,一座是金雀山,另一座是银雀山。1972年4月,在银雀山上挖掘出两座前汉时代古坟。这项调查报告于不久前发表。

()免费TXT小说下载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三部分(7)
据说,从这两座古坟挖出的东西中有《孙子兵法》及《孙膑兵法》之竹简。
  《史记》列传有孙武和孙膑之事迹记载。
  而于三国时代,由曹操加以注解而流传至今的兵书《孙子》却只有一本。这本书的作者是孙武抑或孙膑,是自古以来的疑问。由于两者之间相隔百余年,所以,有人持后者为前者之著作予以润笔之说。甚至有人持更极端的看法,认为孙膑为了提高自己的权威,因而虚构出以孙武为名的大兵法家。
  这次的考古研究证明:孙武和孙膑分别有其各自的著作,流传至今的《孙子》则为孙武所著。
  孙膑兵书在隋代之前散失。所以,这样的竹简被发现,是世纪性重大新闻。竹简已经整理出两百二十二枚之多,因此,《孙膑兵法》的轮廓,相信不久之后会被公之于世。
  孙武是春秋末期出仕于吴王阖闾之下的将军。
  复仇魔鬼伍子胥急欲攻打楚国时,屡次以“时机尚未成熟”为由,劝他少安毋躁的就是这个孙武。这是充分观察敌我人力而后提出的主张。此外,孙武对外交关系也非常留意,一直到发现楚为唐、蔡等诸国痛恨的事实后,才叫伍子胥采取行动。他绝不是暴虎冯河型的将军,由十三篇构成的《孙子》,蕴含了深邃的人生哲学。
  《史记》中有“孙武既死,后百余岁而有孙膑”之记载,孙武死于何时则至今不详。
  吴攻楚而伍子胥鞭尸泄恨时,孙武确实尚在人间。那是公元前506年之事。
  第二个孙姓兵法家孙膑扬名的马陵之役,发生于公元前341年。
  这两个确实的年份之间有一百六十五年间隔。因此,视孙膑为孙武之孙之说,似乎难以成立。假若对楚交战时的孙武将军年纪为二十五岁,而于四十年后的六十五岁得子,而其子也于六十五岁得子,马陵之役时的孙武之孙则年已六十。以常识判断,孙膑只有可能是孙武之曾孙。总之,孙武为春秋武将,而孙膑则为战国武将,这一点应该没有错。
  如前所述,春秋与战国之差异在于前者为尊重门阀之时代,后者则为实力本位之时代。这是由奴隶制度社会进入封建制度社会的转变期。
  在尊重家系的春秋时代,兵法曾经是家传秘法。但进入实力主义的战国时代后,兵法及其他各种学问和技术,都可以在私塾学到。
  孙膑虽然有位著作《孙子》的名兵法家祖先,但光靠祖宗名气生活是不可能的事情。
  实际上,当时的实力主义还不是十分彻底,家系和出身多少也还受到尊重。
  孙膑是自尊心极强的人,不欲借祖先显耀自己的身份。学兵法时,他为了不愿因家门关系而受到特别待遇,所以不在故乡齐(祖先孙武虽然出仕吴国,原本为齐国人)就读私塾,而特地到赵国去。
  赵乃晋分裂为三的其中一国,首都为邯郸。孙膑在邯郸一处兵法私塾就读。
  “哦!你姓孙?不是和一百年前的孙武同姓吗?你又是齐国人……你是不是和孙武有关系?”
  同窗学友相问时,他摇头回答:“在齐国,姓孙的人多的是。我和孙武无关。”
  “哦……也对,孙家在齐国设有兵法私塾,如果你是孙家子弟,就不必远道来赵国就学嘛!”这位学友有所领悟地说。
  孙膑的父亲在齐国设有一处兵法私塾。他由父亲亲自启蒙兵法教育,却从未在学塾上过课。之所以如此,为的是不愿被学友另眼看待。
  在邯郸兵法私塾的一群学友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孙膑的来历。这是被孙膑父亲之私塾勒令退学、后来到邯郸的庞涓。虽然塾主的儿子不到教室上课,但教室就在住宅院子里,孙膑当然有可能被其他学子见过。实际上,庞涓对孙膑有印象。
  ——竖子(小子)!
  庞涓内心里以此称呼对方。因为他迁怒于孙膑。
  他是被这个“小子”的父亲勒令退学的。退学的理由是偷窃。他曾经企图偷窃老师家传秘籍的兵法竹简,结果当场被逮。这当然是他自己不对。只是,孙膑的父亲当时当着他的面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贱骨头就是贱骨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三部分(8)
出生于中原的庞涓,是稍有名气的名门子弟。不过,他是妾所生。这一点,说起家名,人们都知道。因此,他是不能提起家名的。

()免费TXT小说下载
  在庞涓的观念中,“身为名门嫡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实际上,虽然他生于名门,却非嫡子,而是庶子,这是他最懊恼的一点。
  庞涓之所以看不惯少年孙膑,对方身为名门嫡子却隐瞒家世也是原因之一。
  ——实在太做作了!
  庞涓有此想法。
  羡慕往往会带来憎恶。
  这个小子未免太做作,非好好整他一下不可!他开始有了这个念头。
  庞涓毕竟是有志于兵法的人,所以一旦有了目标,便立刻着手研究战术。
  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以前辈身份接近孙膑。不怀好意之事,他当然不会让对方察觉。
  孙膑对庞涓一点也没有印象。这是因为父亲的学生为数众多,而他也尽量不接近教室的缘故。因此,在邯郸兵法私塾就读期间,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对自己格外亲切的庞涓有所企图。
  庞涓原本是以“好好整他一下”为目的而接近孙膑的,这个念头后来修正了。这个家伙不是整一下就可以,非彻底扳倒不可!
  对方不只是名门出身而已,课业之优秀更是令人赞叹!有这个家伙在,自己日后绝无希望成为天下第一兵法家!现在,他对对方的羡慕不仅是出身,而是连才华也包括在内!
  学业完成后,庞涓到魏国就职。魏国首都梁,是现在的开封市。当时的魏国国君为惠王。
  春秋时代,南方楚、吴、越诸侯都以“王”自称,中原诸侯则碍于周王室之情面,仅以“公”自称。到战国时代,中原诸侯才先后公然自称为“王”。
  “天无二日,地无二王”之语,此时已不适用,地上之王不止两个,更到了俯拾皆是的地步!正因如此,“王”这个称号的价值贬低许多。后来,秦取得天下,就不再以贬值了的“王”自称,而使用“皇帝”这个新称号,将皇子及功臣封为“王”。
  在北方系诸侯中,第一个以王自称的是孙膑故乡的齐国威王,第二个就是这位魏国惠王。
  庞涓爬升得很快,成了魏国将军。他于是悄悄派人拜访还在邯郸兵法私塾的孙膑。
  ——我想聘请你当魏国参谋。
  使者带来这个口信。
  这时候的孙膑,在兵法私塾担任相当于今日大学助教之职务。而庞涓表示要聘请他为魏国军事参谋。
  ——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呢?
  遇到这种情形时,身为兵法家的人应该有所怀疑才是。
  而孙膑却不疑有诈。派人来的是向来对他友善的庞涓。这个人最了解他的才华,所以派人来招请,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本来应该派地位较高的使者,带着厚礼,备豪华队伍前来迎驾。只是,庞将军刚晋升就职,国内一些旧家臣心存不平,招聘之事宣扬出去,怕会受到阻挠,所以我才悄悄前来。希望您体察庞将军苦衷,悄悄前来魏都。
  使者又说出这样的话。
  爬升速度快的人受到旧人的嫉妒和排斥,是常有的事情。何况社会形态已大大转变,进入实力主义时期,所以,这种情形屡见不鲜。
  “这一点我了解。这就是你没有携带派令、只以口信传达的理由吧?其实,这样做是合乎兵法原则的。我很快就会悄悄前往魏都,请你先回去向庞将军报告吧!”
  孙膑欣然允诺受聘之事,打理身边事宜后悄悄离开邯郸,出发前往梁。
  这个样子好像间谍嘛!抵达梁后,他静静待在一家客栈,在等待庞涓派人来接的期间,以这句话消遣自己。
  事情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第三天,十数名捕吏闯进他的房间。

()免费电子书下载
  “有人密告,说你是间谍。你乖乖就缚受审吧!”捕头说完这句话,就叫捕吏绑缚孙膑。
  这个嫌疑很快就会洗清的。孙膑还持着乐观态度。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三部分(9)
实际上,自己的行径确实有招致怀疑之处。连自己都认为自己像间谍,被人检举应该不是荒唐的事情。
  被逮捕时,他没有说出庞涓的名字。这是他以兵法家立场考虑的结果。
  有意起用自己的庞涓很可能是受到旧臣的反对。如果此时说出受他聘请之事,搞不好会把事情弄砸。抵达梁后,已照密使指示有所联络,所以庞涓应该知道他所投宿的客栈。庞涓知晓误捕之事后,一定会下令放人——孙膑作如是想。
  然而,被投狱三天,迟迟未见庞涓出现。孙膑到这时候才发觉事有蹊跷。
  “齐国出身的你,过去隐姓埋名在邯郸待过一段时日,现在又潜入魏国,这一切我们都知道的!”负责审问的官员大声喝道。
  孙膑咬紧牙关不说实情。
  对方说的话一点没有错。他由于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