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官路商途未删节+续集 >

第771章

重生之官路商途未删节+续集-第771章

小说: 重生之官路商途未删节+续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油巨头去冲锋陷阵。此时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所谓的国内三巨头都还没有去国际原油市场冲锋陷阵的这个实力,时间又很紧迫,怎么办?中央财政也紧张,不能无限制地对其进行巨额财政补贴,一时之计只能咬着牙坚持石油能源的垄断专营,让这三家企业去垄断市场里去吸血……比较起石油产业,我相信国内资源充足的煤炭产业有可能对民营资本放开。”
  崔国恒微微轻叹,心里想不明白张恪整天的还在东大校里耗着做什么,或许是在享受生活吧。
  “虽然已经决定对中海油进行财务投资,中心这边出于尽职,还是要给出一份报告——中海油的规模虽然比中石油、中石化要小得多,但是中国海洋石油专营权与中国市场第三大垄断石油商的身份应该能保证这次地财务投资会得到可靠的收益。”崔国恒说道。
  张恪笑着说道:“在国家垄断主义的庇护下,十三亿人口地庞大石油消费市场就给三家公司分,要不能赚钱还真要三家公司的高层愚蠢到相当的程度才行——另外,许多国企在沪深两市喜欢搞幕后交易,但在外国友人面前却又表现十分的干净跟规矩,国家经贸委与中海石油将刘成卫推出来负责上市公司,也是要改善海外投资人对中国石油工业地看法。”
  “诚然,你对国内产业政策的理解之深刻,少有人能及,中海油这次香港上市融资的最大卖点就是对海洋石油能源的垄断专营,”崔国恒看到柚木矮几上放着的香港报刊《明报》,说道,“不过眼下媒体与一些投行发布的负面报道与报告却集中火力攻击这点,这点有些头疼。”
  张恪点点头,承认他对此也很头疼。
  媒体地负面报道也是要说中国政府对石油产业的垄断专营政策罪大恶极。中央九九年初正式地放开民营资本、外资进入成品油销售的限制。像广州等最早试点的地方,港资与民营的加油站规模已经超过控制南方市场地中石化,这些媒体与投行都大胆预测中国政府会进一步的放开对原油开采与炼制产业领域的限制——这将对中海油最重要的一项无形资产即对海洋石油的垄断专营权造成破坏性的冲击。
  中海油还是缺乏经验。一方面,中海油拼命跟投资者解释对海洋石油能源的垄断专营是上市公司最大的财富,另一方面,媒体与投行却判断说中海油对海洋石油能源的垄断专营权会受到冲击,未来中石油、中石化的石油能源垄断专营权也会收到冲击——九九年,刚刚进入成品油销售领域的民营资本都相信国家会陆续放开对石油产业的限制,国内媒体也在煽风点火的进行这方面的报道,中海油却一味的强调垄断专营权,在投资人看来有些色厉内荏的感觉,疑虑更深。
  另外,就算原油开采与炼化领域,也不是就一点口子都没有打开。
  前天的香港明报就以整版篇幅报道了西宁地区民营资本进入原油开采、炼油产业的状况。
  早在九四年,中国石油天燃气总公司(中石油)因为西宁地区原油开采效率极低(赚不到钱)的原因,与西宁政府签订地区资源开发协议,将一些油田交给市县地方政府组织开发,地方政府由于缺乏资金与技术,纷纷采用招商引资、出让井位的方式,引进联营单位参与石油开发,其中也包括民营资本,导致西宁地区前先涌向出一千多家民营采油及炼油企业(民营采油倒是很赚钱、环境破坏也大),此时已经成为西宁地区的支柱产业。
  虽然在国内石油开采领域,这只是很微小的一部分,也没有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承认,但是也被认为在原油开采以及成品油炼化上打开了一小道口子,九九年年初中央又正式放开对民营资本进入成品油销售的限制,许多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在原油开采及成品油炼化上的管制会进一步的放开。
  这种政策预期对中海油的海外上市是极为不利的。
  张恪在记忆里对中海油的印象是模糊的,只记得中海油首次香港上市融资就遭到重挫,对细节不是很了解,但是他这段时间通过对国内石油产业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再与模糊的印象想比对,前尘往世里发生过、但不存在他记忆里的内容,也就不难推演出来。
  不管是背后有黑手在推动也好,还是真实的媒体舆论就是如此,就是这种政策预期加上当时香港资本市场元气未复与原油价格大幅下降等多种因素,最终导致中海油首次海外上市计划夭折。恰恰是中海油的海外上市计划失利直接促使中央做出坚决取缔西宁地区的民营采油业的决定,堵上民资进入石油开采领域的口子,造成当时轰动一时的西宁石油群体事件——中央的石油垄断政策决心帮助中石油、中石化的海外上市化解最大的阻力。只可惜,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家公司很没有骨气,也可以说是给中海油的失败极大的刺激到了,中海油九九年首度海外上市将市盈率定在9倍左右,中石油零零年为保证海外上市成功,市盈率一下子降掉一半(4。6倍)。以中石油后来的盈利能力,零零年的海外上市几乎就是在往海外投资者嘴里塞肥肉,包括以后的国内金融资产海外上市,都犯了这个严重的软骨病。
  中海油首次上市失败的影响如此之大,张恪能看得清楚,却是其他人无法预测的,至少在经研中心提前的报告里也只对中国海洋石油工业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一旦上市失败,分界油气田的开发注定要拖延下去,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至少被延缓两到三年,对江南省的经济发展也有不利,最大的不利就是之后海外上市的国企们都纷纷的从中海油首次上市失败里吸取了错误的教训,之后国企海外上市融资主要依据净资产,而不再根据国际惯例依靠市盈率来计算股价,这里面损失的国家利益已经很难用具体多少亿的数字来计算了。
  张恪想了想,问翟丹青:“我们有没有必要去一趟香港,我想与刘成卫、叶哥还有孙先生谈一次……”
  翟丹青犹豫了一下,说道:“那我陪你去一趟香港。”她还是有些怕与唐婧见面,总是做贼心虚。
  张恪问崔国恒:“崔院长有没有时间走一趟?”
  “我去香港的作用不大,不如留在建邺写两篇文章。”崔国恒说道。
  张恪摇头而笑,说道:“这时候为国家垄断辩护,可是要挨砖头的。”
  “我在想中央此时也许有些动摇,”崔国恒沉吟的说道,转而又自嘲的笑道,“能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些巨头穿同一条裤子,挨些砖头也算不了什么。”
  张恪想想也对,首先要将国内舆论给扳过来,不能自己给自己拆台,也需要中央在石油能源产业的垄断政策上再一次表明立场,最大限度的化解海外投资者的疑惑。
  崔国恒离开办公室,翟丹青走过去将办公室门关上,坐到沙发扶手上,笑着说道:“是中海油在海外上市,主承销商也是别人,结果倒是我们锦湖在背后使最大的力气。”
  若是只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锦湖应该痛打落水狗,使中海油的海外上市计划受到更大的挫折,布下一个大局,然而参与明年中石油的海外证券市场股票发行计划,收益会有数倍的增涨——只是不能看到中国强大,锦湖旗下的资产再多,又有何益?也缺乏足够的保障与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第1022章 预防万一的替代方案
  五月中旬的香港天气炎热。作为海岛城市。空气里也浸透着海的微腥气味。站在空旷的接机大厅里。透过人群以及玻璃门看着大厅外正下起微雨。室外水汽氤氲飘忽朦胧。走到门前看着一群黑色的鸟在雨里掠着低空而过。翟丹青吸了一口气。心想香港还真让人觉得闷湿。突然见挽着张恪胳膊的唐婧探过来看着自己。
  “啊。你在跟我说话?”翟丹青恍过神来。问道。
  “香港。你有没有什么地方特别想去的。张恪这家伙也提不出什么让人心动的建议来。”唐婧说道。
  翟丹青伸出一根尾指。姿势优雅的挠了挠耳鬓。笑着说:“建邺今年的春天比较干燥。都没怎么有雨天。找一处地方坐下来。看着窗外的雨。对我来说已相当不错的享受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想去的地方。”
  “那就去海边吧。听天气预报。这雨还要大起来。”唐婧说道。
  张恪他们没有去酒店。直接到酒店附近的码头找一家咖啡店坐下来。空气里弥漫着咖啡的浓香。在线昏暗的店里看着窗外声势渐大的雨。会感觉一丝奢华与颓废并存的意味。
  张恪可没心情去体味雨中的小资情调。叶建斌、孙尚义等会儿要与刘成卫以及中海油上市工作组一些官员到咖啡店来跟他见面。
  在国内石油三巨头里。中海石油总公司排老小。但是规模也不容小视。这次拟在香港上市的石油勘探、开发、生产以及销售业务资产总规模将近二百四十亿。净资产超过一百一十亿。这也是中海石油总公司旗下的核心资产。都置入拟上市公司中海油旗下。
  中海油这次计划在香港联合证交易所发行24%的股份募集10亿美元的资金。10亿美元说多也不多,此时的锦湖商事也能勉强拿出10亿美元来。
  锦湖商事成立以来通过各种手段在东南亚融资金资高达十六亿美元。这时候才陆续投出去六亿美元。东山岛建港工程以及千万吨级的钢铁产业基地等项目还没有迎来建设高峰期,目前虽然承担下东山钢铁的铁矿石进口业务。一方面东山钢铁消耗的铁矿石相对有限。另一方面锦湖商事的资本实力如此的雄厚。有更多的财务手段来减少对现金的占用。锦湖暂时是没有资金压力的。
  只不过锦湖真要将中海油24%的股权包圆,那就不是普通的财务投资了。而是战略投资。控制中海油24%的股权。就能直接影响中海油的发展方向。对中海油的管理层进行渗透。
  中海油以及中海油背后的中海石油总公司是中国发展海洋石油能源战略的唯一力量。也可以说是此时全部的力量,怎么可能允许其他资本势力在发展战略层面对其施加影响与渗透?就算中央高层犯迷糊开了这口子。那些海外石油巨头与其他的资本势力闻着肉腥味也会垂延三尺,蜂拥过来。将锦湖挤开。
  即使是通过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公开市场参与的财务投资。锦湖也不能太出风头。直接出三亿美元出来参与新股发行、持股比例达到7。2%也差不多是极限了——融资顺利的话。持股比例控制在5…6%对锦湖商事的财务结构最为有利。
  □□□□□□□□□□□□□□□□□□□□□□□□□□□□□□
  叶建斌、孙尚义与刘成卫等一行人走进来。加上随行人员与司机。将不大的咖啡厅挤的满满当当。还有就是中海油的股票发行主承销商代表。
  刘成卫也不介意张恪选在这样的场合见面。他这段时间来整天都在会议室之间辗转奔波。再看到会议室那种长长的会议桌都会有厌恶的感觉。还是这种小店里浓郁的咖啡浓香让人心情舒畅。
  虽然锦湖承诺4亿美元的融资份额。剩下6亿美发行额压力也不少。特别香港媒体最近以来对中海油的负面报道颇多。刘成卫以及其他中石油总公司高层对这些问题没有处置经验,依旧非常的被动。
  张恪请刘成卫等人坐下,开门见山的说道:“局势比我们先前预料还要不乐观。经济形势也有些动荡,北美气温转暖。北美地区的原油消费也渐疲弱。六月油价很可能进一步的下滑。我们还是讨论一下发行失败的替代方案吧。”
  刘成卫不清楚张恪还能提出什么替代方案。直了直腰。注视着张恪。期待他继续说下去。
  “不能发行新股。也可以在通过联合证券交易所发行债券。锦湖对债券的直接认购比例可以提到更高。确保中海油的融资计划能够顺利。”张恪说道。
  刘成卫听张恪这么说。心情颇为复杂。习惯性的思维不得不让他对锦湖的热枕抱有一些疑虑。看了张恪一眼。又迅速的将这丝疑虑从眼睛里敛去。心里还有些羞愧。锦湖卯足劲帮中海油。这种疑虑来的真是莫名其妙。除非中海油破产清算。不然的话。通过公开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权对中海油的影响力比直接持股要弱的多。
  刘成卫知道锦湖商事手里能握有巨资。也是通过向东南亚华商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而来。要向投资人支付债息。若是锦湖再中海油购买债券。动用的这部分资金所能获得的债息不会比所要支付的债息高多少。可以说几乎是不赚钱的买卖。至少比股权投资预期的收益要低的多。而且动用的这部分资金又将格外的巨大。会严重影响到锦湖商事的发展规划。刘成卫沉吟片刻。看着张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