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官路商途未删节+续集 >

第230章

重生之官路商途未删节+续集-第230章

小说: 重生之官路商途未删节+续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得志的人,江涛也没有少听说过,只是亲眼看到,张恪是第一个,不能不令他诧异万分。不清楚徐学平有没有跟陶晋书记提起这事,想必陶晋书记也会诧异万分的。
  “咳咳……”江涛清咳了两声来掩饰刚才的失态,“张……总,年少有为,我跟贵公司的周游谈过几次,周游可对你赞不绝口,周游还说张总一定会让我大吃一惊的,还真是大吃一惊了。”
  张恪笑了笑,没必要互相吹捧,陶晋这时候将江涛推到省林业系统的旋涡里,要么江涛的能力出众,要么陶晋很不待见江涛才把他往火坑里推,答案显然是前者,他说道:“新光纸业的前身,想必江厅长也清楚,即使在小江中上游大面积的营林,对各方面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徐省长也不方便直接站出来支持,所以海裕公司这次才会完全撤出新光纸业……”张恪将锦湖、爱达电子、新光纸业与海裕公司之间的关系介绍给江涛听,免得日后合作时江涛有什么顾忌,破坏既有的工作步骤。
  这些事情会向省纪检部门说明情况,自然没有必要瞒着江涛,到省政府才二十多分钟的车程,不过对江涛来说,这短短二十多分钟的车路里知道的事情却让他瞠目结舌。


第332章 重大事项报备
  到九八年才会启用新的省政府办公大楼,九六年的东海省政府办公大楼还是五十年代建起的会堂式建筑,过道里光线晦暗,有着年深日久的沉腐气味,张恪走过无数的政府部门,似乎都有这种感觉,即使是新建的政府机关大楼里,也摆脱不出这种感觉,这大概是国内官场给人特有的感觉吧。
  省政府秘书长陆文夫也不喜欢这里的气味,感觉时间久了人都会发霉,他喜欢将办公室的门留一道缝,这样能看见有没有人进出徐学平的办公室。
  跟所有的领导干部一样,徐学平也更信任他从省政法委带过来的秘书李义江,与陆文夫始终隔着一层。这一点,对陆文夫最致命了,他在省直机关里慢慢爬到省政府秘书长的位置上,只在升副秘书长之前到新芜市挂了两年的职,他在省直机关里差不多是到头了,上不能上,下不能下,最理想的出路就是下去做一任市委书记,他跟陶晋书记不熟悉,徐学平不帮他说话,等下一任省长,他就错过下去的时机了,过几年说不定会给踢到省政协、省人大去。
  陆文夫看到李义江从徐学平的办公室走出去又领着几个人走进去,从门缝里没有看清楚是谁,他推出门,看见一处的朱小军在过道里张望。三星与香雪海合资一事,最初就是给这个朱小军在经贸委捅出来的。徐学平后来做了批示打回重新谈判,合资谈判重启了四个月,还没有谈出新的结果。朱小军是李义江说进省政府办公厅地,陆文夫起初以为朱小军与徐学平有什么关系,后来发现徐学平并不认识他。只是李义江对他有些照顾,也仅此而已。
  上回张恪到省政府办公大楼来。朱小军恰巧给遣到外面去办事,没机会凑巧赶上张恪与徐学平会面的机会,刚刚看见李义江领着几个人进徐学平的办公室,张恪在里面,新任的林业厅厅长江涛也在里面,另外一个中年人。看相貌与张恪很像,想着莫不是张恪的长辈。
  张恪地背景神秘得很。朱小军、令小燕他们都在猜测他的家庭背景,只是他们接触地层次很低,张恪不跟他们明说,他们哪里能猜得到?
  朱小军便想着时不时到过道里转一转,想着等李义江跟张恪他们出徐学平的办公室。装作凑巧碰上。没想到在过道里晃荡的样子给陆文夫看在眼里,心里一虚,低头想躲回办公室去。
  陆文夫招呼唤住他。说道:“小朱,我这里有份文件,你帮我转给法制办……”省政府办公厅也挂省法制办的牌子,法制办几个处室就在过道的那头,难得陆文夫不责备他,还开口唤他做事,朱小军神情一振,跟着进了陆夫文的办公室。
  “看到李处长领着谁进徐省长地办公室了?”陆文夫将文件递给朱小军,看似无意的问了一句。
  朱小军心里一惊,不管哪个机关,最是讨厌下面人私下里偷窥、揣测领导地事情,让陆文夫看似无意的一问,朱小军手心都吓出汗,还以为他往徐学平办公室方向张望的样子都让陆文夫看了去,他忙解释道:“与李处长,还有林业厅江厅长进徐省长办公室的人里,有一个是我认识的,我还以为看错了,所以到过道里来看看,他们都已经进去了……”
  “哦……”陆文夫轻轻应了一声,又问了一句,“也是林业厅地干部?”
  “不是,是一个朋友,他年纪轻着呢,还在读书。”
  “哦,你是说张恪啊,你认识张恪?”
  上回张恪陪徐学平乘直升飞机视察小江中上游的天然林现状,陆文夫心里一直很奇怪,那次视察之后,林业厅的头头脑脑都换了一个遍,只不过后来地事情,徐学平都交给李义江去办,新光纸业还没有出现在正式的文件里,陆文夫对具体的情况不是很清楚。
  “认识,两年前就认识了,幸亏张恪介绍,我才认识李处长的。”
  陆文夫点点头,没有再跟朱小军多说什么,让他将文件拿出去。
  他坐在办公桌前的沙发上想了一会儿,看来去年冬天香雪海、三星合资案被徐学平驳回的那件事也不是那么简单。这个想法,他只会藏在心里。
  办公桌上电话响起,是徐学平的电话,唤他过去一下。
  陆文夫整了整衣襟,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一些,走出徐学平的办公室,他第一次见张知行,但是看到张知行就知道是他,九四年唐学谦案得以纠正的关键人物,不过省检察院里传言张知行的儿子张恪在那次审案中起了关键作用。
  “徐省长,您找我什么事?”
  陆文夫又跟江涛、张知行点头示意。
  “我刚刚跟陈益新书记通过电话,知行与张恪有些材料要跟陈益新书记当面汇报,麻烦你领他们去找陈益新书记……”
  陈益新是省纪委书记,陆文夫还以为海州又出什么大案了,劳张知行父子再次到省里直接举报。
  徐学平将陆文夫眼里的疑惑看在眼里,笑着说:“还有一份同样的材料,还要麻烦你找人送到组织部去,这份材料要交给龚部长……”
  这是关于张恪名下所有关联公司的详细资料,张知行就算想平级调出海州,甚至想往上走一步,都要过这道审查、报备手续。
  往组织部送材料还好理解一些,海州市委今天上午刚刚推荐张知行到省委党校春季县处级干部进修班插班学习,插班推荐比较罕见,但是也见怪不怪,只是到进修班学习而已,县处级干部的岗位安排,最终还是要看各个市里自己的安排,只是张知行的身份,对省政府办公厅的人来说,有些敏感,往组织部送材料,说不定是要往上跳一级,才会接受某种程序上的审查。但是为什么这份材料同时送一份给陈益新?
  □□□□□□□□□□□□□□□□□□□□□□□□□□□□□□
  1995年,出台党政机关县(处)级只是强调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个人收入,并没有将家庭收入界定在内,但是像张知行、张恪这种情况,是属于领导干部个人相关的重大事项,虽然九六年还没有强制报备的规定,但是张知行想在仕途有所进步,主动向有关部门报备是必需的,因为没有强制报备的要求,所以没有海州市组织部门申报,而是直接向省组织部、纪检部门报备。
  陆文夫心里纠结想不透彻,心痒痒挠着直难受,看来自己虽然整日在徐学平身上转悠,其实并没有融入进徐学平的圈子里去,想想也真是失败。
  待陆文夫领着张知行、张恪离开办公室,徐学平对李义江说道:“你问问看,陶晋书记在不在家?”
  李义江打电话联系陶晋的秘书,省委书记陶晋人就在大楼里。
  徐学平对江涛说道:“新光纸业的情况,你比我清楚,有些问题,你跟我一起向陶晋书记汇报一下。”
  具体的资料,江涛就是刚刚在这里才看到,他总不能说自己起初把新光纸业给忽视掉了,徐学平这么急切的要向陶晋汇报清楚,一方面是这些事情跟海裕公司有些纠葛,徐学平想清者自清不是那么容易,国人都习惯把事情往坏的方面考虑,有必要解释,最主要的大概是帮张知行说话吧。这种情况下,张知行马上脱离海州市最好的方法就是进省委党校学习,然后另行安排职务,一个正处级官员的职务安排在哪里需要省里一二把手煞有介事的讨论?
  难道是想再次破格提拨张知行?
  张知行参加完进修班,也算在正处级的位子干满两年,距离正式提拔的年限还差那么一点,破格提拔也不是多大事情。现在省部级官员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有破格提拔的经历,享受两次、三次破格待遇的也大有人在。
  海州控股颇有声色,省委党报也正式刊专题讨论过海州控股的模式,从唐学谦案以来,张知行在省里的暴光率比一般的县处级干部要高多了,至少陶晋书记知道这个人。
  要真指望新光纸业帮着弥补省林业系统的篓子,哪能不给一点糖吃?不给个副厅、副市的位置,倒显得省里太吝啬了。江涛这么想着,有些羡慕张知行的好运气,也实在想不明白张恪这么个少年,怎么能做出这大的事情来?


第333章 许思的存在
  省纪委书记陈益新是去年年初从外省调过来的,跟省内各方面都没有太深的纠缠,张知行与张恪由陆文夫领着过来送材料之时,徐学平就跟他通过电话简单的介绍了一些情况。
  关于海裕公司的匿名材料,陈益新也看到过一些,因为涉及到徐学平,匿名材料是不会正式立案调查的,不过处在他的位置上,永远比一般知道更多的内幕。在海裕公司的问题上,他知道徐学平是节制的,这一点,徐学平比其他党政领导干部要好得多。徐学平之子创办海裕公司是在徐学平到东海省就任之前的事情,也不能完全拿回避原则去套这件事。
  倒是锦湖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所创造的商业奇迹更能引起他的兴趣。
  有一个很敏感的人物,陈益新对她也很感兴趣,许思的存在本来就容易引起很多的联想。作为唐学谦案、丁向山案的关键人物,她最终免于刑事起诉,跟徐学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先后担任锦湖、越秀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之后又移民香港。
  陈益新是个怀疑主义者,发现这个疑点,但是因为涉及到徐学平这样的省部级干部,他也无权私下里调查,倒是张知行、张恪这次递上来的材料满足他的好奇心,既然张知行主动报备,他对报备的材料有什么疑问的话,就有权派人调查。
  陈益新处理经济案件非常有经验,他很快的将材料翻了一遍,除了许思这个疑点之外,他实在找不到可以质疑的地方。锦湖与海州市政府最大的关联。就是承包经营海州市大小国有造纸厂十二家,承包期间对这十二家造纸厂进行技术改造……所有地交易都是合乎国家政策,就是附录还没有实施的一揽子并购案,也完全找不到质疑的地方;至于爱达电子的成功,那完全是商业上的奇迹。陈益新也注意到一点,许思之所以能移民香港。与叶家又有密切地关系,他决定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听说这个女人是个很迷倒众生的绝色,只要不违法乱纪,诡异一点,又有什么不可以?十八岁地少年手握亿万财富。这本身就是很难消化的事实。
  陈益新翻了翻材料,说道:“材料准备得很齐全。看来也没有纪检部门什么事做,这边便算报备过了……”
  张恪说道:“这份材料,我们没有向海州市申报,而是直接到省里来报备,只是不想公司的财务情况给太多的人知道。所以也希望省纪检部门核查时,也能绕过海州市……”
  又不是立案调查,当然不需要大动干戈。只要核实材料里一些文件的真实性就可以了,对于张恪的要求,陈益新自然无法拒绝,答应作为密级材料报备归档。
  天色已暝,陈益新是轻易不接受别人宴请地,张知行客气了几句,给陈益新婉拒,便跟张恪从陈益新办公室出来;陆文夫一直在外面等他们。
  “徐省长跟义江晚上要宴请三井物产的官员,让我陪知行你父子吃晚饭……”陆文夫说道,“张恪,省政府办公厅地小朱,朱小军,你认识?”
  “认识……”
  “我让小朱先去订了一桌菜,心想他应该知道你们的口味……”张知行父子在陈益新办公室里,陆文夫从组织部部长龚智荣那里知道张知行同时向省组织部报备的材料内容,他在陈益新办公室外发了好一会儿愣,对于省级领导来说,频繁的异地调任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