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陷世 >

第24章

陷世-第24章

小说: 陷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自从听了许二多说的事,见了许书记,心里一阵阵地想吐。许主任才当选上村委会主任不久,看起来还没有多深的心思,目光坚定,不随便游移,但在不涉及他个人利益和小集体利益的时候,他还是顺从大流,不和许书记做过多的争锋,得过且过了。许主任在村里好歹还是个老高中生,属于有文化的干部,正因为如此,许书记反而不太看好他,但是又不得不用他,毕竟他是老住户,几代人都住在这个坪村,亲戚们相互照应,加上县里某些科室也有一些远房亲戚故旧,对许主任还是有些照顾。村里有人,县里有人,加上自己稍微有点文化,年龄也适合,当选村主任也就不在话下了。

    谭主任安排完坪村的事,基本上算是启动了该项目,但具体到实施的细节,还需要商量,究竟使用哪里的水做为水源,现在还没决定,需要县里来人对水进行化验后,再决定取用哪里的水源水,然后再决定水源池的修建地址。看起来有些繁琐,但是,必须要这样去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打通了路径,然后后面的人可以跟进行走,给大家方便,另外,山区的人基本上还比较淳朴,不会有歪心思,横竖就这些人,算计来算计去,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好人不用说自己是好人,就能用行为来证明;坏人再说自己是好人,也是坏人。会做人,才会做事,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这是相辅相成的。有些工作一个人能完成,有些事不能独立做成,这些工作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得了的。

    许二多来了,他给姚德志使个颜色,姚会意,马上出来,到了学校的厕所里,他对他说:“刚才许红波对我说,让我闭口不说他的事,给50元封口费,每户都是,如果谁说出来,谁就倒霉。”他说:“那你收了钱没有?”他说:“收了,如果不要,他就一定会起疑心,认定这话就是我说出去的了。”他说:“也对。看来,你说的很有道理,许红波的确干过不法的勾当。”许二多说:“现在有所收敛了,偶尔有些老主顾找他,他才做上一两笔交易,可能跟‘严打’有关。”他说:“是的。”

    从厕所出来,他看到许红波迎面走来,笑着对他说:“杨先生,你亲自来啊!”我笑着说:“这个的确不能找人代替。”许红波真会拍马屁。如果是领导来上厕所,难道见面打招呼:“领导,你吃了吗?”不成?这个小子油嘴滑舌惯了,一时想改正,恐怕很难。

    姚德志心想,这个小子竟然给村民封口费,很有一套。祸从口出,一点没错,封口费不是在电影电视里才出现的,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出现。他们机构不插手地方事务,只做好项目,对于分外的事,被告知坚决不能做。许二多告诉他的事,他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反映情况了。这些被害的女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脱离苦海火坑,让她们和亲人团圆。

    谭主任很聪明,他也只管项目,除此之外的事情,他问都不问,村干部也省了一头事。只要大家相安无事,肯定就合作愉快,把项目顺利实施完毕,让村民早日吃上自来水。

    在村委会下面,许书记上面,是一口没有盖子的大水池,里面的水只能盖住脚面,一只青蛙在一只旧拖鞋上趴着,见到有人过来,“噗通”一声,跳进浅水坑里。过了一会儿,它又露出头来,伏在水面上,观察周围的动静。许书记带他们看到这个大池子,他们惊讶不已。谭主任说:“这口大水池,如果能装住水,差不多可以供一百多户吃水用水。

    许书记准备把新水池建在这里,也就是说,紧挨着他的家。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坪村就着手解决长期困扰村民生产生活的饮水用水问题。这个大水池就是明证。大水池占了一块好地,方便上级领导来参观,但是,在技术上不过关,材料也不扎实,水池没有盖子,是因为水泥不够,也没有钢筋,凭着热情来做,可惜,只能热五分钟,没过多久,那大水池就成了太阳和月亮星星的家,村民把这大水池当成反面教材,嘴上不说,心里早就骂遍了许书记的八辈子祖宗,恨他不死,只顾讨上级的好,自己得到一些好处,不管村民的死活,只想为自己的捞好处,没想到别人,不为别人谋福利。久而久之,他也就没有了人缘,没有人支持,现任的主任,也和他貌合神离,恨不得取而代之,彻底当上村支书,让许书记彻底退出村里的历史舞台。只可惜,当初表态顾大局的许书记,大水池建在他家屋后,虽然没装住水,那是技术原因,也是政治因素,当时的人们,热情高涨,心情可以理解,巴不得早日吃上自来水,心甘情愿,不计报酬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园的建设当中去,技术人员的建议也许被群众的呼声埋没了,结果没有按照技术要求来做,白费了一场力气。问题在于,新水池的选址仍在这里,就让人匪夷所思了。村书记的言语和行动如此不协调,不知道他要做何解释?

    许书记说:“这口大水池没能装住水,浪费了政府的钱,群众的力气,这还不算,这块地很好,被长期占据,没有发挥作用,也实在可惜。只是,我当时没权,只是村里的文书,没权事难办,位卑言轻,人家不听。”这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矛头直指老书记。许红波说:“这就是书记您的不是了,死人的功过莫多说。人已经死了,说了有什么用。我不用你们这口池子的水,只是打抱不平。”说完,眼睛朝许书记一横,书记就哑口无声了。书记显然在这件事上比较被动,也曾害过人,良心也受过煎熬,看起来并不快乐,反而陷入深深的自责。对于红波的作法,他敢怒不敢言,现在虽还是挂名书记,但是,实权已经渐渐旁落,要说谁更有实权,或者说,谁更有前途,他心里明镜儿一般。知道自己将要退休,就忍气吞声,让一些无名小卒、跳梁小丑来粉墨登场吧,他也懒得管,也管不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知道现在的风头有多么紧,虽没有血风腥雨,但也足以让人难以应付。他明显有些跟不上时代了,变化了不少,包括书记没有那么多特权了,也没有威信了。没有权力收取各种提留款,口袋里没有余钱;粮食直补直接到村民的账户,也不经过他,他也不能从中截留一点,哪怕是暂时保管一下村民的存折,故意拖延时间,推迟发放直补款,也能赚取一点利息,这也很好,但是,想法很好,无法办到。

    许红波的封口行动仍在继续,这个工作十分艰巨,因为人心隔肚皮,没办法准确猜到各个人的心事,只能算个大概,然后尽量做到让人满意,不再想办法背地里告状或者使坏,让他好过些,不至于得罪了太多的人。在村里,他还是有些势力,一些小混混,那帮子兄弟,都还听话,从他那,多少可以得到一些烟酒,在一起也可以吃喝,大家快活。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他不方便办的事上,他可以吩咐其他人去做,他不亲自出马,可以产生神秘感,也能让别人产生敬畏之心。封口行动,不是他本人去做。他让许三多去挨家逐户地跑,每家都送钱,大家都乐开了怀,也有说坏话的,但只是关起门来说,不敢在村头人多的地方发牢骚。

    看来,许红波的作法起到了作用,姚德志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听到说许红波的好话,没有任何坏消息。想来既可悲又可怕,可悲的是人们集体沉默,不敢说真话;可怕的是,人们喜欢遮盖真相,拒绝真理,甚至不惜撒谎,昧着良心骗人,而脸不红心不跳,如此麻木不仁,的确让人感到万分恐怖。

    水质化验报告结果出来了,姚德志拿过来,迫不及待地看起来。
第034章 贻笑大方
    水质化验报告上面写着,大肠杆菌超标。姚德志问伊妹:“怎么办?”伊妹说:“这次算是准的了。向机构报告了再说吧。”

    这次化验是第二次化验,第一次是在美国做的。做化验的钱也是美国人出的,其实,为了让村民饮用到好水,宁愿多花钱,让人放心。美国人的有钱人,对待遗产的处理,和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一般把钱留给儿孙,但中国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这是怎么回事?美国人把钱捐给慈善机构,捐赠人也平安度过,没有遇到多大的问题。这可能是好人有好报的写照。另外,美国人对生活的态度,也是简单的,有吃有穿,都很知足。很多美国富人,都是慈善家,他们做的事大都比较符合人的需要,因为他们会站在人的角度思考需要,来自底层,不是来自高层,不是在家里闭门造车,靠想象的。到最后,他们虽没有留给后代多少钱,但是,他们的后代都很棒,并且又是一代富翁,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这说明,真有一位上帝,在祝福乐意捐献的人;而中国人,为了家,为了家人,宁愿刻苦自己,为了家人儿女奉献一生,赚取钱财,给了自己的儿女,实际上,儿女得了钱,这些钱来自父母祖宗,自己不费力,不知道赚钱的辛苦,吃老本,坐吃山空立地吃陷,然后,没有了就完全没有了生存的办法,更别提赚钱了。还有一些人争气,利用祖宗的钱,再赚钱,还能维持几代人。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出现败类,败家子不知道在哪一代出现,祖宗眼睛一闭,啥都管不了,让后代子孙或者为钱,或者为利争抢,弄得家务宁日,倒还不如将家财散尽给穷人,要好得多。外国的慈善事业会一直持续下去的,这个不会错。有钱,就要有好项目,这个水的项目,是能满足人的最起码的需要的。但是,能维持多久,现在还不知道。

    这个水利项目的资金有一些是美国民间慈善机构支持的,他们想帮助中国贫困山区的人解决吃水困难,不仅仅是有水吃就够了,还要让村民吃上干净水。在项目的开始前,那边就派来专家对实地进行考察。考察是对捐款人负责,不能在家闭门造车,凭着想象去做项目,必须要到实地去查看,到了实地一看,就会发现,有很多不同,完全超出了人的想象。不要听官方的,不要信传说的,需要到实地去,听山里人怎样说,看山里到底是怎样的。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楚他们生存情况,有针对性地拿出方案来,让捐款人放心,这才是专业的慈善机构要做的事。

    这里是山区,很少看到外国人,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开放,如果想要开放,必须要建立旅游区,发展好、建设好旅游产品,让老外还有国内的有钱人,到处游山玩水,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为和旅游业配套的住宿、饮食、交通、还有旅游产品的销售,都和游客的多少有关,开发越早,名声越大,游客越多,进行良性循环。在景区,例如神农溪漂流以及配套的文化活动除外,那里的人见到老外,简直跟见到邻居一样,太习以为常了,甚至有些景区的村民还会说几句外语呢。倒是景区之外的村民,包括村干,能见到老外的还算稀少,对他们来说,也算稀奇。当然,政府对老外来访,也很重视,上次是道格先生来了,贾局长亲自陪同下乡。当然,贾局长以前曾担任过官渡乡的党委书记,这次项目又在官渡乡实施,现任的党委书记以及乡长当然责无旁贷要陪同下乡,另外还需要水利技术人员参加,加上他们机构的领导和省里来的领导,他们前线的工作人员。一个老外,竟然有着一大群有关人士陪同,这个队伍可谓不小,车子就有七八辆。在盘山路上走起来,浩浩荡荡蔚为壮观。政府喜欢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好像是为了当地政府的面子和形象问题,也显得政府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实际上,村民到达喜不喜欢当官的到村里,还是一个未知的东西。也许是为了村干,毕竟村干是村里的村民,只不过是政府觉得听话,安排他当村干,给村干一些权力,让村民对村干刮目相看吧。

    到了村里更是热闹,村民夹道欢迎,场面更是让人心跳加速,倍感自豪。喜欢安静的道格先生可能一辈子都难以忘记这个场面。他们大打人海战术,在道格先生看来的确开了眼界,他所在的国家远没有我国人丁兴旺。

    到村后,不是开座谈会,道格先生马上要去水源处查看。当时,省里来的领导面露难色,贾局长不愧是久做文章的人,善于察言观色,对省领导说:“您从省城来,风尘仆仆,车马劳顿的,干脆在村委会休息休息,看水源的事就交给他们县乡村干部做好了。”说着,他瞟了一眼他所说的三级干部,大家点头不已,马上答应。省领导说:“那,就辛苦各位了。”省领导倒不客气,对机构领导说:“请翻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