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秋色斑斓 >

第22章

秋色斑斓-第22章

小说: 秋色斑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好,有空来玩儿啊。”

    走出琴行,王亚玲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王亚玲哪点比不上你汪霞,凭什么你过得那么滋润,我们在这为百八十块钱熬啊熬的。

    争强好胜的王亚玲脑子又开始转了起来。

    回到家中,王亚玲在李云刚面前添油加醋,绘声绘色地把姚伟他们的琴行夸奖了一番,末了,她问道:“云刚,看到姚伟他们发家致富了,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什么想法?”面对王亚玲的滔滔不绝,李云刚本来有些心不在焉,被她这么一问,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你不觉得,我们也应该做点什么生意啊。”

    “做生意,做什么生意啊,你以为生意就那么好做吗?”

    “你没做,怎么知道好不好做啊?人家姚伟他们是怎么做起来的?”

    “你就看见别人风光的时候,你不知道别人上班忙工作,下班忙教学,整整辛苦了两年呢。那可不是嘴一张,一句话的事。”

    “那你说,你究竟打不打算做?”王亚玲固执地问。

    “亚玲,这不是光打算的问题啊,项目呢?资金呢?还有,时间、精力。这一大堆的事情你想过没有?亚玲,我们现在不是过得挺好的吗?知足了吧,啊。”李云刚语重心长地说。

    “知什么足啊,我不管,反正我就是要做生意,我要做得比姚伟他们大,我不会输给他们的。”

    “那好,你要做你做吧”。

    “我做什么,我要你做。”

    “什么,我做?”

    “对啊”,

    “我哪有时间啊!”

    “你可以辞职啊,人家姚伟可以辞职,你有什么不可以?”

    “啊、、、、、、”李云刚没想到王亚玲会说出这样的话来,面对这个自以为是,想当然的女人,他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一字一顿地说:“我告诉你,不可能,我不会辞职。”

第五卷 第五十二章 骨肉团聚

    林晓秋这几天高兴极了,因为她收到了琳达妈妈的来信,说下月初将带“小晴天”来上海。

    算算离开“小晴天”已有半年多了,每天晚上,林晓秋都会对着宝贝儿子的照片看了又看,面对儿子稚嫩的小脸,林晓秋有时会潸然泪下,有时又会忍俊不住悄悄的笑。

    几个月前,在得到父母的谅解以后,林晓秋赶紧给C国的琳达写了信,琳达妈妈回信说,她马上着手办理“小晴天”回国的手续,尽快带“小晴天”回国,让他们母子早日相见。

    终于要和朝思暮想的儿子相聚了,作为母亲,林晓秋的内心充满了幸福和期待。她给远在北京的父母写了信,告诉了他们“小晴天”回国的消息和时间,并要求父母给她拍一封家有急事的电报,她好向领导请假。

    这天,她刚进办公室,刚分来的大学生卓越告诉她:“林姐,有你的电报,我给你放桌子上了。”

    “哦,谢谢。”林晓秋拿起桌上的电报看了看,直接来到总经济师办公室。

    “嗨,小林,来得正好,我正要找你。”总经济师周洪斌对刚进门的林晓秋说道。

    看到林晓秋手里的电报,周洪斌说:“哦,你有事啊,你先说。”

    “周总,我家里有急事,我想请几天假。”说完把电报交给了周洪斌。

    看了电报,周洪斌有些为难地说:“小林,真不凑巧,我们决定派你出差去一趟二分厂,你知道,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们这个军工厂面临着部分分厂和车间要向民用转向,这次派你去二分厂协助洽谈的这个项目,是一个和外商合作的项目,也是我们厂第一个军转民的项目,所以,一定要谈成功。”

    看林晓秋没吱声,周洪被接着说:“本来这事应该我去的,只是刚接到部里通知,要去学习一星期,不开身啊。这样吧,派卓越和你一起去,只要合同一签你就走,后面的事交给卓越就行了。”

    “好吧,那就请周总先给我批一星期的假。”林晓秋说。

    “嗨,你只要把这个项目谈下来,别说一星期,我给你十天假,怎么样?”

    “那好,就这样。”林晓秋爽快地答应了。

    有卓越的陪伴,两天的行程没有让林晓秋感到特别枯燥。

    卓越,这个新时代的大学生,阳光得不能再阳光了。他除了跑前跑后地为林晓秋打开水,买东西,做这做那。也很会聊天,从两伊战争、中东石油,到女人的高跟鞋、化妆品。他都能大侃一番,令林晓秋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嗨,我说卓越,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啊?”

    “有啊,你,我就不懂。”

    “什么,我?”

    “对,你为什么不恋爱不结婚啊?”

    “哦”有点意外,不过很快她就坦然了:“不为什么,就是不想结。”

    “没有理由啊,林姐。像你这么好的女人不结婚,那简直就是,就是、、、、、、”

    “就是什么?”林晓秋忍不住想笑。

    “就是,嗯,浪费资源,对,浪费资源。”

    “哈哈哈哈,哪儿跟哪儿啊,小毛孩,别乱说话。”

    “小毛孩?我只比你小四岁呃。”

    “哦,有对象没,要不要林姐帮忙介绍一个。”

    “还没有呢,就帮忙介绍一个像你这样的,要不,就把你介绍给我,行吗。”

    “开什么玩笑?”

    “林姐,我是认真的。”

    “啊!”林晓秋抬头看了看卓越,小伙子的脸不知什么时候变得严肃起来,还窘得通红通红的。

    “卓越,你人不错。只是我们不合适。我现在不想结婚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是不便对你说。再说我们的年龄、、、、、、”

    “年龄不是问题,你现在不想结婚,我可以等。”卓越急切地表明自己的心迹。

    “好了,到此为止,我们换个话题好吗?”

    列车到站,林晓秋万万没有想到,来接站的竟然是秦海光。当四目相对,两人都不一阵心悸。

    “晓秋,怎么是你?”秦海光的声音有些打颤。

    “周总要去部里学习,所以派我来。”林晓秋解释说,表情明显不自然。

    秦海光把手伸给卓越,自我介绍道:“秦海光。”

    “哦,是秦厂长啊,秦厂长你放心,我们林姐出马,一个顶俩。”卓越笑呵呵地说道。

    “当厂长了,很累吧,你的腿怎么样了,恢复得好吗?”

    “上个月才把钢条取了,慢慢恢复吧。”秦海光说完弯腰要帮林晓秋提行李。

    “不用,不用,我自己来。”想到他的腿还没完全恢复,林晓秋赶紧推辞。

    “我来吧,林姐。”卓越一伸手提起了行李包。

    分厂发展得很快,已从以前的一个分厂发展为两个分厂,秦海光现在是二分厂的厂长。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从做预算到签合同,不到半个月时间。双方都很满意,尤其是那位外资方的代表,对林晓秋很欣赏。几番邀请林晓秋出去吃饭,都被林晓秋婉言谢绝了。

    此时的林晓秋,哪有什么心思出去吃饭啊。算算就这两天,“小晴天”已经到上海了。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准备走吧。

    “怎么,晓秋,要走哪?”秦海光和小曼两人走了进来,看见林晓秋收拾行李,问道:“嗨,明天甲乙双方有个小聚会,要好好庆祝一下,你立了头功,你可不能走。”

    “海光、小曼,我必须得走,我家里、、、、、、”

    “晓秋,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秦海光关切地问。

    “我、、、、、、”,欲压,林晓秋在心里说道:“海光啊海光,我们的儿子回来了,我要赶着去接他,可我怎么对你说啊?”情急之下,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别急,晓秋,慢慢说。”文小曼赶紧安慰他。

    还是卓越进来解了围:“秦厂长,你们不知道,林姐来之前就收到家里的电报,说有急事,周总让她签完合同再走,这一耽搁就是半个月,你说她能不着急吗?”

    “是吗,晓秋,你怎么不早说啊?”秦海光也有些着急的说。

    “这样吧,卓越,你马上到财会科去请款,给你林姐买飞机票,赶紧走。”秦海光吩咐道。

    “这怎么行?海光。”林晓秋想阻止,她不够级别,显然超标了。

    “晓秋,你就别管了,费用由我们分厂报销。卓越,快去啊,还愣着干啥。”

    “好,我马上去。”卓越应道。

    “海光,谢谢你。卓越,要买去上海的机票,”林晓秋无暇顾及大家脸上的疑问,接着又说:“另外,回来时顺便帮我拍两份电报。”说完起草电文去了。

    下午三点,林晓秋坐上了开往上海的班机。她的心激动得不能自己:“小晴天,妈妈来了。我们骨肉终于团聚了,再有几个小时,妈妈就到你的身边了。”

第五卷 第五十三章 四面楚歌

    李云刚终于没有拗过王亚玲,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李云刚还是答应了她,下海做生意。不过他决定先不辞职,等生意做起来再说。

    经过一阵紧锣密鼓的筹备,几个月后,他们的建材门市部开张了。起名“凌云商行”

    开张那天,王亚玲没有听从李云刚“低调”“从简”的建议。她邀请了所有的亲朋好友,狠狠地热闹了一番。在众人的祝贺声中,她眉飞色舞,出尽风头。

    “亚玲,不简单嘛,吵吵了几个月,想当老板娘,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医院的同事羡慕地说。

    “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王亚玲有心要做的事,就没有做不成的。”王亚玲趾高气扬的说。

    “你瞧亚玲那个兴奋劲儿,她只知道当老板的风光,却不知道做生意的艰辛。”汪霞悄悄地对姚伟说。

    “是啊,重担都压在李云刚肩上,她知道什么。”姚伟说。

    “差不多了,我们琴行还有事,去跟他们告个辞吧。”汪消们过去向李云刚、王亚玲告辞,王亚玲一把拉住汪霞不让走:“嗨,急什么,我们在芙蓉餐厅订了座,待会一起过去吃饭。”

    “哦,不了,亚玲,来日方长,今天我们真的有事,先告辞了。”汪系完和姚伟走了。

    姚伟边走边说:“嗯,还请吃饭,够铺张的了,显摆呢。”

    商行开张后,请了一个营业员,有事处理不了就给李云刚打电话。李云刚则单位、店里两头跑。几个月下来,人瘦一圈。不过,生意倒还做得顺风顺水的,签了几笔大单,虽说不上日进斗金,但也收入可观。

    和李云刚忙得晕头转向相比,王亚玲这个“老板娘”倒是当得有滋有味。每天看着大笔大笔的钞票进进出出,王亚玲笑得合不拢嘴。

    然而,好景不长。生意做了不到半年,也就是当年年底,市面上刮起一股涨价抢购风,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木材、水泥、钢材,甚至一些食品、饮料,一天一个价地往上涨,钱似乎不再是钱,人们排着长队从银行里一沓一沓的取出,又大把大把地砸进商店,疯狂地抢购,抢购。管你商品怎么涨,人们的购买有增无减,许多商店连多年积压的存货都卖空了。

    李云刚的商行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当他准备再进货时,价格已经翻番。而先前签了购货合同的顾客,天天堵在门上要货,交不出货就要违约金。弄得李云刚焦头烂额。

    为了遏制这股涨价抢购风,国家实行了银根紧缩政策。于是发了货收不到钱的商家厂家比比皆是,三角债务弄得许多商店关门,工厂倒闭。

    李云刚整天在厂家、银行、店铺间拼命奔波都无济于事。他们的商行一步一步走入困境,李云刚再也撑不住了,他病倒了。

    因为忙生意,又因为生病,李云刚有好些天没去单位了。病愈后他去上班,刚到办公室还没坐稳,就被请到了局长办公室。

    “谢局,你找我?”

    “是啊,李科长,这几天忙啥呢?”

    “没忙啥,这几天身体不舒服。”

    “可是,有人举报你在外面办公司,做生意。做的那个什么建材生意,说说看,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啊?”谢局长的态度很严肃。

    李云刚想了想,如实说道:“谢局,有这回事,我是有个建材门市部。”

    “我说李科长啊李科长,中央三令五申,国家机关公职人员不许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你不是不知道啊。现在,造成影响了,上级要求调查核实,严肃处理,你说,怎么办?啊?”谢局长生气地大声说道。

    “谢局长,你不用喊,我辞职,行了吧。”李云刚瞪着双目,愤怒地说。

    “呵,火气挺大的,告诉你,你就是不辞职,也要被开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