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之贾瑚 >

第53章

红楼之贾瑚-第53章

小说: 红楼之贾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般被人下了面子之后,史氏终是不得不屈服,放手任王氏去游说贾政,定下了薛宝钗这么个孙儿媳妇。
想想周家一门进士两代尚书,柳家世袭勋贵,再看看薛家的门第,史氏抱着贾宝玉真真是老泪纵横。
偏王氏还在那厢喜不自胜,变着法子的宣扬自己亲家的富贵又不肯打赏下人们一个子儿,让贾瑚他们瞧够了笑话。
毕竟二房老爷在书房里呕了血这么大的事儿,二房太太爷们全不知情,倒是大房的爷们从来讨好的小厮嘴里听了个全的,岂不可笑?
贾瑚是懒怠管这些的,横竖二房已经是秋后的蚂蚱,再翻不了身的。
他这些日子虽说交了兵权赋闲在家,也要琢磨着如何革除组内积弊,不然日后若他们一房风光煊赫之时被那起子不成器的拖累了,岂不冤枉。
先要收拾的,便是烂到了根子上,只能误人子弟的家塾。
按贾瑚的意思,很该从江南文风鼎盛之地聘了饱学之士来,再用重典约束族中子弟。而这饱学之士,还是要赖林姑父帮忙推介。
谁知这信还没写,便接到了巡盐御史林海即将回京述职的消息。

 81章

巡盐御史已是从二品;林海近年屡受褒奖;加之此次平定南越之乱的粮饷多由江南盐税供给,朝中之人早已猜到林海必定高升。
这会子圣旨明发;各家都暗暗预备下了日后与林家走动时的表礼;更有那等脑子灵的,晓得林海一双儿女都养在了毅勇侯府里,便把主意打到了黛玉姐弟头上;意欲与林家多多交好。
毕竟林海再升,多半就是六部尚书;林家独子还是大殿下的伴读;如能平安长成;必定前途无量。
要知道,当今膝下空虚,长成的皇子仅大殿下一人,既是嫡又居长,余下一个吴妃宫里侍婢所出的不足周岁的二殿下压根儿做不了大殿下的对手。便是日后妃嫔采女们再有所出,光是年岁上就吃了大亏。圣人可是眼瞅着就到了不惑之年。
若不是圣人已经为林家大姑娘赐了婚,怕是现下想要相看黛玉的太太奶奶们就能踏破了毅勇侯府的门槛。
饶是黛玉已经名花有主,各家来给侯府老太太、太太、奶奶们请安的嬷嬷们也总记着给林家大姑娘问个好。
周婕妯娌本怕黛玉那般高洁之人会厌烦这些人情世故,不想黛玉倒应对的十分得体,面上并无半分不耐,背人处也不抱怨,只是不爱说笑打趣,看起来疏离严厉了些,周婕柳霞这才放下心来。
大家子出身的姑娘,父亲身居高位,又得天家赐婚,将来一出门子就是子爵府当家奶奶,小有傲慢才是平常,因此来请安的嬷嬷们归家后都将黛玉赞了又赞,直说林家姑娘好风骨。
黛玉得人看重,府中上下除了二太太王氏外俱都欢喜非常,只是王氏这会子可比不得以往那般清闲的能整日里觑着空子捏黛玉的不是,她现在只恨自个儿没个三头六臂。
先是贾政不知怎的看中了一处院落,舍了她百般央告娘家哥哥寻来的六进院落,定要那处有什么“古之先贤遗风”的破宅子。生生贵出了两千两银子不说,王氏一打听,才知道那宅子的旧主是犯过事儿的小官,不吉利的很。
只是任王氏说好说歹,贾政只是不听。京中空闲宅子虽多,奈何贾政旁的一概瞧不上,王氏也只能咬着牙掏私房银子,心里不免将不肯替他们出宅院钱的婆婆史氏咒了千百遍。
殊不知史氏真真是冤枉。
她何尝不想好生贴补二房,可眼瞅着便要分家了,贾赦那个不孝子和邢氏那个上不得高台盘的东西两双眼睛直盯着她院子内外,倘若真让他们看出什么,到时候她可怎么开口让大房点头,把公中的店铺田产多分些给二房一家子?
史氏这些日子只要一想到分家,真是睡不好吃不香。
府中两房,大房势大的连她都能忤逆,分家一事上欺压二房简直易如反掌。虽说到时还要族长并族中长辈做个见证,起个约束之意,史氏却万万不敢倚仗他们。
宁府的蓉哥儿空挂着族长的名儿,早就放出话来要让贤,瞎子都看出他是要让给瑚儿。族长领着头去讨好瑚儿,族中一起子墙头草还不都去趁热灶?不对贾政落井下石都算是有情义的。
史氏愁得夜不能寐,日渐清减,醉心于与清客们品评文章的贾政依旧无知无觉,日日到上房请安的王氏心里倒是痛快不已,只可惜没过几日就乐极生悲。
——忠顺王爷府上走失了一个戏子,王府长史直接从毅勇侯府角门进了梨香院,问贾宝玉那戏子的去向。
这些日子贾政郁郁不得志、王氏忙着算私房,都无心管束贾宝玉,他又是个孩子心性,在外走动时就有些忘形,这会儿王府长史寻到门上才晓得怕,当即就有些慌张。
心肝一样的儿子竟然与伶人有了牵扯,王氏心中亦是恼怒,可她更怕贾政得着消息以后暴怒,就想悄悄将事情了消。
贾瑚岂能让她如愿?
忠顺王府的长史一杯茶还没喝完,本该与清客们一道吃茶的贾政就紫胀着面皮回了梨香院,也没摁倒了打板子,直接抄起手边的东西劈头盖脸狠捶了贾宝玉一顿,王氏拦都拦不住,反倒被带累的鬓散钗斜,十分狼狈。
贾政打完了仍不解恨,毕恭毕敬的送走了长史后一甩袖子就回了书房,只留王氏一人守着贾宝玉百般心痛,还要被终于得着消息赶过来的史氏责骂训斥。
王氏又痛又怒,命根子似的宝玉也被他老子打得下不了床,一肚子的不甘愤懑要对人说,自然就想到了妹妹薛太太。
谁知三不五时就要套车过府寻她说话的薛太太这些日子却连门都没登过。
宝玉跟宝钗定亲前后还能说是避嫌,现在宝玉被打成那样,也不见薛家派嬷嬷媳妇子过来请安送药,王氏便恼了。
薛太太比她更恼。
原本薛太太是看宝钗进宫无望,娘家两位嫂子又不肯帮着宝钗说亲事,登门求亲的人家都十分不堪,才瞧中了贾宝玉。
那时毅勇侯府还叫荣国公府,贾宝玉好歹是国公嫡孙,国公夫人史氏爱若眼珠,宫里还有个美人姐姐,家世私房都配得上宝钗。
尤其是当初贾瑚出京,府里留了个举人出身的贾琏还不务正业,成日在外游走,薛太太不免也同她姐姐政二太太一道做起了贾宝玉袭爵的美梦。虽说有些痴人说梦,但刀剑无眼,万一贾瑚回不来,贾琏再扶不起,贾宝玉也不是一丝儿机会都没有的。
如今贾瑚军功封侯简在帝心也就罢了,偏偏满京城都晓得贾家二房是叫圣人撵出府去的,薛太太只恨当年自己怕贾家老太太阻拦婚事,与姐姐一起传出了金玉良缘的风声,害得自家连反悔的余地都没有。
她花朵儿一样的女儿,样样比人强,结果当初一处说笑的迎丫头成了天家妃子,林丫头成了子爵夫人,只有她的宝钗,竟要跟那么个扶不上墙的东西。
薛太太每每想起这桩亲事都是捶胸顿足,哪里还肯贴上脸对贾宝玉嘘寒问暖?不闻不问也是理所当然。
此事也可瞧出薛太太与政二太太不愧是亲姐妹,一样的顾前不顾后、鼠目寸光,只顾着一时爽快,却不想自家女儿日后是要在婆婆手底下过活的。
薛太太也没多少日子哀叹女儿的婚事。
贾宝玉挨打后没几日,王二老爷王子胜就升任九省都检点,奉旨出京巡边。这本是好事,偏生王二老爷走后不久就有人到衙门把薛蟠告了,说他仗势欺人,殴伤人命。
薛太太疼薛宝钗不假,可薛蟠才是她的命根子。薛蟠一出事,薛太太眼中便再没有别人,一心一意为他上下打点,银子淌水一般撒出去,连点浪花都没激起来,去求王家贾家出手相助,亦是无功而返。
王家并非不想保下外甥,可天子脚下,薛蟠犯的事桩桩件件人证物证俱全,哪个敢冒死放人?
至于贾家,大房诸人当然不会理会二房的亲戚,王氏倒是在史氏面前提过一次,史氏一皱眉,她便不再提了。
薛太太怎么也没想到,她眼巴巴拿了银子求姐姐帮她,王氏笑纳了银钱还要在心里拍手称快、算计薛家家财,而她眼里唯一能说动毅勇侯出马的老太太史氏更是萌生出了退亲的心思,不过是因为说不着更好的人家才隐忍不发罢了。
折腾了数月,在林海入京述职前夕,薛蟠到底是被定了罪,判了十年的徒徙。
薛太太几乎哭瞎了眼睛,强撑着送薛宝钗出门子之后就病倒在床,引得王大太太对她多了一份怜悯,送了些温补之物过来,又遣了婆子过来陪薛太太说话。
反倒是薛宝钗,三朝回门也不过是进门略坐了坐,就跟着懵懵懂懂的贾宝玉回去了,连顿饭都没陪薛太太用,平时更是连个请安的下人都没派回来过,任薛太太一人病卧在床,让王家下人直叹凉薄。
薛宝钗又岂是当真不挂念生母?只是被婆婆王夫人拘在身边立规矩,连陪嫁下人都被死死盯住出不得门,她实在是身不由己。
说起来,薛宝钗成亲后的日子当真是难过的紧。
贾宝玉是个不顶事的,她之前就晓得,也做好了打算,要想法子劝他上进的。谁知等真的嫁进来了,薛宝钗才察觉这个往日还有几分灵气的表弟言谈举止竟有些痴傻。五雷轰顶之下悄悄盘问了宝玉身边的麝月秋纹,才知道宝玉自从听说林姑娘要家去待嫁的消息后就糊涂了,等到了这府里之后更是愈发重了。
丈夫比从前更不堪,薛宝钗的心已经灰了大半,偏姨母加婆婆王氏还要百般磋磨她,连薛宝钗那样冷情的人都觉得有些熬不住。
王氏也是分家之后闲的。
叫人撵出了住了大半辈子的国公府邸,王氏恨得夜夜辗转反侧,贾政贾宝玉又都不问世事,她不在前倨后恭的薛家人面前抖威风,死劲儿揉搓薛宝钗摆婆婆的谱儿,又能如何?
她倒是想活撕了周婕,可惜连侄儿媳妇的一片衣角都捞不着。
又过一旬,升任户部尚书的林海便从毅勇侯府接回了黛玉姐弟,一家人得享天伦。

 82章

林海官拜一品后可谓宾客盈门;人情往来必不可免。只是内里终究少了个主持中馈的女主人;许多事情并不便利。这并非是黛玉不好,实是身份有别,一个未嫁的闺阁女儿;总有诸多事不好出面的。

还是黛玉忙里偷闲;坐车去毅勇侯府请了表嫂周婕过来帮衬着招待堂客们;才真正料理妥帖。

林海与贾瑚兄弟打了不少交道;当年便是由他们两个牵线暗地里投靠了当今;寄居也好为质也罢;一双儿女总在人家府里住了这许多年;明里贾家还是黛玉姐弟的正经外家;一入京就没少了联络往来;这会儿侯夫人亲自过来帮忙;尚书府与侯府自然愈发亲密。

纵是想起贾瑚当初仗当今之势的逼迫心中讪然,林海还是很乐意与亡妻的娘家侄儿多多交好。毕竟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除了争位之事一心为主,贾瑚为人确实无可指摘。

最不愿与贾家走动的人反而是林大爷林珹。

按理说,林珹一贯与茁哥儿交好,与贾兰交情亦不算差,提起贾瑚贾琏两个表兄一直赞不绝口,该是乐于回毅勇侯府说话顽笑的。偏偏管事们来请了几回,林珹不但自己琐事缠身回不去,连着姐姐黛玉都要拦下。

林海冷眼看了些日子,才觉出独子八成是对贾家内宅有些忌讳,不然他平日里在外头遇到贾瑚等男丁都热络的很,怎地老太太一说想外孙外孙女了,这臭小子就浑身不爽利?

直接将人拎到书房里,林珹觑着父亲的脸色,也不用催,竹筒倒豆子一般说了个清楚明白。

说起这些年在贾家的日子,除了二舅母王氏第一年还能仗着大房顶梁柱贾瑚羽翼未丰在家中横挑鼻子竖挑眼,话里话外挤兑他们姐弟,林珹与姐姐在贾家的日子可谓十分自在。

外祖母虽则心里有些盘算,待他们也确实是好,正经的孙女都要退一射之地,掌家的瑚大嫂子怜他们年幼失母又背离乡土,日常也颇多照拂。

林珹有侄儿们陪伴读书,琏二哥哥这样的正经举子解惑,黛玉有姊妹相伴玩耍,瑚大嫂子琏二嫂子那样的正经名门闺秀指点,即便二舅舅家的表哥宝玉时常弄痴,姐弟两个总不理会他就是了。

坏就坏在了外祖母史氏身上。

林珹幼时就觉得外祖母对宝玉偏疼太过,譬如明明是宝玉招惹的姐姐红了眼圈,外祖母不过嗔宝玉几句,就要来劝自己姐弟不要与宝玉计较,说宝玉不过是小孩子脾性,半点没坏心的,还要他们跟那个混账“更相和睦”,他跟姐姐可比宝玉还小呢。

这也就罢了,横竖宝玉才是外祖母的嫡亲孙子,他跟姐姐总是外姓人,总不能跟主人家置气。可外祖母几次三番惦记着让姐姐跟贾宝玉独处,林珹着实不能忍。

干脆也不再收敛自己的小孩子脾性,林珹很是闹了几次,直弄得凤凰蛋贾宝玉灰头土脸,即使他去宫里陪大殿下读书的时候也不敢太过放肆才罢休。

若不是此事实在于姐姐闺誉有妨碍,林珹担忧走了消息,早就要按捺不住,在与老父的信中大骂贾宝玉无耻下流。

等到了当今为姐姐赐婚那日,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