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玉鸣九霄 >

第8章

玉鸣九霄-第8章

小说: 玉鸣九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赵万年的《襄阳守城录》中更详细的记录了金兵充分利用洞子攻襄阳城的情形
    木牛
    比较起来最简单的还是木牛,是以坚木厚板组成的攻城车,外层以生牛皮包裹,一样有四个路轮但是,它的车顶却不是尖的,可以想见对于炮石的防御力较低
    钩撞车
    上述几种车虽然设计精巧,但是对于冲出城的守军却缺乏攻击力,故还有一种钩撞车,它的形状和尖头木驴相仿,只是车子的顶部安装了一些长兵器,可以用以防御敌军,必要时,可以抽出使用,避免了车内狭小,无法携带长兵器的缺点
    木幔
    木幔是一种机动式的屏障,因《武经总要》并没有详细说明,我们只有透过其它的历史记载来了解它在《宋书.武帝本纪》中曾记载这种木幔的功效:「张纲治攻具成,设诸奇巧,飞楼木幔之属,莫不毕备.城上火石弓矢,无所用之」另据《通典.兵典.攻城战具》的记载:「以板为幔,立桔槔于四轮车上,悬幔逼城堞间,使趫捷者蚁附而上,矢石所不能及,谓之『木幔』」可见木幔是用来暂时抵御来自城堞的矢石攻击,使攀墙攻城者减少伤亡的一种设施
    3、攻坚--云梯
    云梯是士兵用来越过城墙进行攻击的器材,尤其在冷兵器时代,城墙的破坏极为困难,藉由云梯直接进行攻击往往是攻城战的重要手段
    018
    宋代的云梯有许多形式,如:飞梯、竹飞梯、蹑头飞梯、避檑木飞梯、杞车、行天桥、搭天车、行女墻和云梯等其中前四者的构造较为简单,飞梯和蹑头飞梯的前端都装有车轮,以便在推梯附城时较为迅速竹飞梯更只是以一支大竹为主干,在梯身上安装踏脚的横竿而已至于避檑木飞梯如何避檑?由于《武经总要》并没有说明,因而无法得知其作用
    至于在敌人矢石攻击当中,利用上述云梯攀附城墙往往死伤惨重,因此宋人又研发出一系列重型的云梯,以减少攻城部队在攻击发起至开始攀墙作业前的伤亡
    要减少伤亡就必须从几个方面下手:首先缩短自攻击发起至抵达城墙的时间为达到此目的,宋人将许多云梯都改成车型,根据《武经总要》**收录了五种:杞车、行天桥、搭天车、行女墻和云梯其次是加强车身对于攻城部队的防护,上述五种中的杞车并未配备任何防护,而行天桥则在梯子的顶端设有一段女墻,可以在与守城部队短兵相接时提供简单的防护,至于行女墻和云梯则更在车体部分增置了生牛皮作为乘员的防护,可以使乘员在攻城前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第三是缩短架梯的时间,关于这一方面,宋人发展了两种折叠式云梯这种重型云梯是以粗大的木头作为车座,梯子每段各长二丈(6。26公尺),以转轴相连接作战时乘员必须在车内以人力将云梯推至预备攀登的地点,然后以车后的辘轳将第二节梯放出,第二节梯的前端设有铁钩,可以迅速的固定梯位,武装乘员便可由梯攻入城内搭天车和云梯就是属于这种云梯值得注意的是,搭天车和云梯的折叠梯顶端都设有铁钩,可以钩住城墙,使得梯子较为稳固,在攀登高度较高的云梯时这种设备相形重要,也因此只配备在能架较高高度的云梯上
    值得注意的是,云梯的战术并非以单梯作战,否则极易为敌人所消灭,必须先集结大量的云梯于矢石的攻击范围外,然后由炮队先行攻击城墙,待减低敌人的防御力后,最后再由云梯部队冲锋,以使攻城部队的伤亡减到最低
    4、火攻
    有时守城者防御严密,无法直接进行攻城作业,这时就必须倚赖火攻攻城所用的火攻术主要是以引起敌军火灾,焚烧敌军兵器或是以烟熏敌军为目的在《武经总要》中所收录用于攻城的火攻器械有以下几种:
    ⑴雀杏
    雀杏是捕取来自城中的鸟雀,然后以中空的杏子装入燃烧的艾草(火种),等到黄昏时利用其返巢的行为,将火种带至敌人粮仓
    ⑵行烟
    根据《武经总要》的说法,如果攻城超过十天,则可以准备易燃的干草或薪束约一万束,一束以人力能够背负为准,然后至城的上风处,以干草为中心使其易燃,周围则置湿草,使其发烟鉴于引火发烟的地方不可以离城太远,必须注意准备皮笆或是傍牌以防敌人以矢石攻击这些草料因为带着湿气,所以会发出浓烟,可以熏逐城上的守军
    ⑶烟球和毒药烟球
    这两样武器都是利用投石车(炮车)投射至城外的烟球是以火药三斤外面敷上一斤黄蒿,要投弹时再以烧红的锥子刺入点燃包裹火药的厚纸层,放在炮车上发射,算好距离与燃烧速度,球落至敌军阵营时,刚好点着球火药引起爆炸毒药烟球的成分就复杂了,重量大概是五斤,可以使敌方士兵口鼻出血
    ⑷扬尘车
    扬尘车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驱赶敌人守城将士,其目的与今日的化学战有些相仿,但扬尘的目的并不是杀伤敌军,而是利用散播石灰使敌军口眼无法张开,或将毒烟吹至敌军阵中,攻城部队就利用此一守城部队离开防守岗位时,利用云梯蜂拥而上使用扬尘车也是必须二三十辆同时使用,等待风向合适,或是有鼓风的设备时,将车移至上风处,理论上应该先用炮车轰击数次,迨敌军的矢石稍弱,再将扬尘车推向城边进行扬尘作业
    另一方面,守城部队要是施放化学药剂进行作战的话,攻城部队也必须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此时亦可充分利用扬尘车以制敌
    ⑸皮漫
    《武经总要》一书也提到敌军若在地道上方掘翻身窟准备倾倒毒液的话,就必须以张开皮漫,固定于排沙柱上来阻挡毒液流入地道中造成伤害皮漫的大小为六尺五寸(2。03公尺)见方,材质是生牛皮
    5、水攻
    所谓水攻,主要是指利用水力来阻挡敌人的运输路线,冲毁敌人的城墙,或是浸泡敌军的资材粮秣等利用水攻的战术主要是在于水源必须高于城池的地方才行,只要水源高于城,就可以截断敌人水源,或是引水冲击城墙或交通线,最后还可以于水源中加入毒药自古以来便有许多水攻的战例如:韩信就曾利用潍水消灭龙沮是故,测量水源的高低是最重要的工作用来测定水的高低的器具有三种:水平、照版和度竿水平是一个小水槽,共有三个相通的小水池,三个小水池中都置有略比池小三分的浮木,浮木上有齿,若三齿一样高则代表水平
    照版的形状有点像方形的扇子,长四尺(1。25公尺)下二尺涂成黑色,上二尺白色,宽是三尺(0。94公尺),有一尺(0。31公尺)长的握把至于度竿,宽二寸(0。06公尺),刻成精度达到分的尺
    平、照版和度竿是如何测量相对高低的?一般而言,先将照版和度竿置于待测地点,用白绳测量待测地点和水平的距离,然后使照版上黑白相交的部分和水平的视觉延长线重合,再利用水平的高度减去度竿测量照版黑白相交线与地表的距离,此即为两地实际相差的高度
    只要一旦确定水源高于实施水攻的地区,就可以实施水攻,反之,则必须注意是否会被敌人有采取水攻的可能
    6、其他
    由于城墙的阻隔,攻城军队于守城部队的一举一动很难得知,因此必须利用高过于城墙的侦察设施来侦察敌情这类的车辆种类也不少,如巢车、望楼、橹、飞楼、云楼等《孙子.谋攻》中就有:「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之言,其中的「橹」就是指这种利用高度来进行侦察作业的武器又如《战国策》卷十二齐五〈苏秦说齐闵王〉:「故明君之攻战也,甲兵不出于军而敌国胜,冲橹不施而边城降,士民不知而王业至矣」可见橹对于攻城有绝对的重要性
    望楼
    宋代《武经总要》中就录有望楼图其说明文中记载望楼高八丈(25。4公尺),用坚木支撑,顶端建一座宽五尺的版屋,在屋底设一出入口,坚木上钉上钉子以便观测人员(望子)攀爬,底座是用两枝各长一丈五尺的鹿颊木先埋入土中,只露出八尺,以船只上绑桅杆的方法将坚木和鹿颊木固定,然后在坚木上绑上一百二十尺(37。56公尺)、一百尺(31。3公尺)和八十尺(25。04公尺)三种高度的固定绳以确保其安定性一般而言,望楼中只配属一名望子,由他手持白色旗,无敌情警戒时旗子是卷起来的,若敌来犯则将旗张开,敌人靠近则将旗杆横置,若敌人退走则慢慢将旗举起
    望楼车
    有些观测设备为了符合机动的需要也会发展成车的形式,如望楼车和巢车望楼车基本上和望楼的形制很接近,只是多了一个四轮车座而已,望楼车的车辕高度为一丈五尺(4。7公尺),轮子的直径为三尺五寸(1。1公尺),望竿的高度为四十五尺(14。08公尺),由于望竿上必须支撑观测室,所以必须用上直径八寸下直径一尺二寸(0。38公尺)的木料,若取材困难时也可以用多木接合的方式达到此一强度,和前面所提到的望楼一样,望楼车的固定方式也是由绳索固定于地面,所不同的是,因为高度的不同,望楼车所采用的固定绳较望楼少但一样是三层,绳索的长度也短的多,分别是七十尺(21。91公尺)、五十尺(15。65公尺)和四十尺(12。52公尺)
    巢车
    巢车的功能虽与望楼车相近,但车制有些不同,巢车的车座是采用八轮车座,而且是以双竿作为支撑机制的,竿的高度则视城池的高度而定一般而言,唐宋的城墙约五丈(15。65公尺),因之要侦察城内必须高过此数在双竿的顶上设置一个辘轳,以便将观测用的吊舱举起,因为举起吊舱需要很大的力道,所以和其他的观测车不同,他是以生牛皮为材质,可以防御敌人的矢炮攻击
    拒马鎗
    由于攻坚作业时,骑兵部队很难助攻,但守方随时有可能以骑兵迅速冲出城,快速消灭攻城部队,因之,防范城内骑兵的突袭只能仰赖一些障碍物,而拒马鎗就是其中一种,利用一支较粗的轴木,将鎗穿插其中,以防止马的冲击
    二、守城
    1、城防体系
    城池的构筑在中国历史上是渊远流长的周人以城立国,武装殖民,统一了中国东周时代列国相互交征,攻城往往成为战争的关键时刻,田单复国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攻城的情节里,讨论到攻守城技术最早的文献《墨子》也出现在此一时代
    现今所保存的古城以魏晋以后者较能反映城的规制,尤其以邺城、洛阳和匈奴王赫连勃勃于西元413年所兴建的统万城,已经可以略窥城防系统的演进尤其统万城虽为匈奴人所建,已可以见到墩台、马面、瓮城等设计的雏形唐代的城制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杜佑所着《通典》中,也特别列有〈守拒法〉一章,叙述了城墙、城壕、弩台、羊马墙等设施
    宋代的城制总和了历代的经验,将城池的防御系统发展成由城墙、城门、瓮城、马面、钟楼、鼓楼、望楼、弩台、敌楼等机制所构成的复杂体系且由于宋代外患频仍,面对敌人强大的骑兵,野战时常无法致胜,战争往往因而发展为旷日持久的城池攻防战,如北宋末年的汴京、南宋时的德安和襄阳城的攻防战都长达数月之久,更刺激了宋人对于城防的重视除了《武经总要》这样大部头的军事百科全书有《守城》和《攻城》的专章外,也出现了记录守城战术和经验的专书:如陈规等所着《守城录》和赵万年的《襄阳守城录》知识分子也在笔记中提到一些经验,此外士人也极为重视和城防相关的知识如沉括在《梦溪笔谈.官政门》即曾提及有关马面的资料
    一般而言,宋代城墙的高度约在11公尺左右城门外要构筑瓮城,一般是半圆形或方形的,厚度和城墙一样,在两侧设有门城外距离三十步(46。95公尺)的地方则掘壕沟,以吊桥交通往来靠近壕沟的内侧则在距离城墙十步(15。65公尺)的地方筑羊马城,羊马城高一丈至八尺(3。13-2。50公尺)之间,羊马城的城门要和瓮城的城门方向错开羊马城的女墙的高度为五尺(1。57公尺)
    城上都置有女墙,城上每十步(15。65公尺)就设有一个敌棚(楼),马面上也有四面设置有弩台,弩台的面积为宽一丈六尺(5公尺),长三步(4。67公尺),可以安置大型的床弩沉括在《梦溪笔谈.官政门》中曾强调马面的作用:「予曾亲见攻城,若马面长则可反射城下攻者,兼密则矢石相及,敌人至城下则四面矢石临之」
    《武经总要》一书曾归结了守城五项的失败原因来提醒守城者:一是壮大寡小弱众;二是城大而人少;三是粮寡而人众;四是蓄货积于外;五是豪强不用命如果再加上外水高而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