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玉鸣九霄 >

第6章

玉鸣九霄-第6章

小说: 玉鸣九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嘧胍徊磕谌莨惴旱木陆炭剖樵恋纫晕迥甑氖奔浔喑伞段渚芤罚首诨实矍鬃院硕ê螅治耸樾戳诵蜓
    《武经总要》分前、后两集,每集二十卷其中前集的二十卷详细反映了宋代军事制度,包括选将用兵、教育训练、部队编成、行军宿营、古今阵法、通信侦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战、武器装备等,特别是在营阵、兵器、器械部分,每件都配有详细的插图,这些精致的图像使得当时各种兵器装备具体形象地层现在我们面前,是研究中国古代兵器史的极宝贵资料后集二十卷辑录有历代用兵故事,保存了不少古代战例资料,分析品评了历代战役战例和用兵得失
    作者:浣雪2006-6-2522:13回复此发言
    --------------------------------------------------------------------------------
    4回复:选自《武经总要·后集卷十三·假托安众》
    《武经总要》反映了宋仁宗时期宋王朝军事思想上的某些积极变化本来,北宋初以来为防止地方割据,将帅专权,将将帅的统兵权和作战计划的制定权都收归皇帝直接制辖,但矫枉过正,结果弄得将不知兵,兵不识将,导致仗仗失利,节节败退而《武经总要》中则重新重视和强调古代《孙子》等兵书中用兵“贵知变”、“不以冥冥决事”的思想,这在宋代军事史上是难能可贵的,只是北宋后来的统治者并没有遵循和实践这种用兵思想书中还十分注重人在战争中的作用,主张“兵家用人,贵随其长短用之”,注重军队的训练,认为并没有胆怯的士兵和疲惰的战马,只是因训练不严而使其然
    《武经总要》详尽记述和介绍了北宋时期军队使用的各种冷兵器、火器、战船等器械,并附有兵器和营阵方面的大量图像特别是第十至第十三卷,如《攻城法》、《水攻》、《水战》、《守城》等攻战篇,不但记录了与这几种战法有关的兵器装备,还有防御工事和战舰的情况第十三卷《器图》,集中了当时军队的各种武器装备,每一件都有清晰的插图,仅第十至第十三卷的四卷中,就附有各式插图二百五十幅以上,图上还以楷书注有详尽的器物名称、使用方法等文字说明,是研究我国古代兵器史的极为重要的资料这里还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指明:一是宋代的兵器是承继着汉唐以来的传统,所以《总要》中记录的许多兵器类型,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从汉代以后,经过唐、五代的发展变化,由这部书作了总结后,又影响到北宋以后的兵器类型,可以说《总要》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自唐、五代以来,中央王朝的军队吸收了不少北部和西北部少数民族的优秀兵器如《器图》中的“铁链夹棒”,书中明白地注明是从“西戎”处学来的,是北方少数民族骑兵用来攻击宋代步兵的兵器,被北宋部队吸收过来,经过改造,成为更适用的兵器因此,北宋兵器装备的种类比以前增多了,锐利程度也有所加强
    《武经总要》的内容极为丰富,我们在下面的几节中还要有针对性地具体加以介绍
    (二)冷兵器集成
    中国古代的冷兵器,主要是步兵兵器,在宋代达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所谓“十八般兵器”,到此时已基本全部出现,且趋于定型,这些兵器在《武经总要》中几乎都有记录
    北宋的军队仍以步兵为主,所以《武经总要》中记录的各种冷兵器,也是以步兵兵器为重点主要包括远射兵器、格斗兵器和防护装具三类
    1.远射兵器,一般还是弓和弩
    关于弓的情况,《武经总要》里记录了四种:黄桦弓、黑漆弓、白桦弓和麻背弓,从所附图像看,它们都是复合弓《总要》中记录的弩有黑漆弩、雌黄桦梢弩、白桦弩、黄桦弩、跳镫弩和木弩六种,前四种是较强的弩,由士兵自己踏张;后两种弩是较小的,由士兵用臂力开弩弓和弩所用的箭,有点钢箭、铁骨丽锥箭、木扑头箭、三停箭、飞羽箭等以上的弓和弩,都是利用一个士兵的力量就可以发射的,便于行军野战,是部队中大量配备的兵器
    2.格斗兵器
    《武经总要》里讲到北宋军队装备的格斗兵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格斗兵器,另一类是北宋时期新出现的兵器类型前一类主要是刀和枪;后一类主要是各种棒类以及骨朵(蒜头)、铁链夹棒等
    刀有八种名目:手刀、掉刀、屈刀、掩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和笔刀其中只有手刀是短柄的,其余七种都是装有长柄的手刀的样子已经和汉唐以来的传统形制不同了,刃口弧曲,刀头较宽,厚脊薄刃,坚重有力,比汉代的环首直刃铁刀更适于劈砍,是部队中常用的兵器长柄的刀可以泛称为陌刀,其中又有直刃尖锋的掉刀以及类似偃月状的掩月刀、凤嘴刀、屈刀、笔刀等以上列举的是当时军队里最常用的刀
    《武经总要》中记录的枪有九种名目: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素木枪、鵶颈枪、锥枪、梭枪、槌枪和大宁笔枪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安有长的木杆,上装刃,下装鐏这些枪有些是供骑兵用的,有些是供步兵用的骑兵用的枪常在枪首侧面加有双倒钩、单倒钩,或是在杆上装环,被称为“环子枪”步兵使用的多是素木枪、鵶颈枪等梭枪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兵器,它的柄较短,只有几尺长,是北宋时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那里汲取来的新品种它是和盾牌配合使用的,战士一手举着盾牌保护自己,另一只手拿着梭枪,它可以用来与敌人格斗拼刺,还可以投掷,以击中几十步以外的敌人在当时,又可以叫标枪
    除了有锋刃的刀枪以外,北宋的步兵还常常使用没有锋刃,专门用来砸击敌人的兵器,其中最常用的是棒类棒,北宋时又叫“棍”、“杵”或“杆”,是用粗重坚硬的木料制成的,一般长一点五米左右,其中有在表面包一层铁皮的诃藜棒、前端装有带双倒钩尖刃的钩棒,以及没有尖刃只有倒钩的抓子棒还有更厉害的一类,是在棒端安粗头,上面密密麻麻地安着尖钉,叫做狼牙棒还有一种铁链夹棒,它的形状很像农村打麦场上使用的连枷,在棒的前端用链环连着另一个较短的铁棒,用来自上而下打击敌人,这是向西北的少数民族学来的一种兵器另有一种连珠双铁鞭,即后世被俗称为“三截棍”的兵器,直到今天还能在武术器材中看到它的形象骨朵是这时期出现的新兵器,是在一根棒的顶部装一个圆球形的锤头,锤头呈多瓣球状的叫“蒜头”;制成带刺的蒺藜形状的叫“蒺藜”从前旧京戏有一出戏名叫“八大锤”,说的就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由于岳飞的儿子岳云和另外三名将领都双手使锤,因此戏名定为“八大锤”,实际上当时的锤并不是戏台上的样子,而就是北宋兵器中的“骨朵”在宋辽、宋金战斗中,主力是步兵的宋军要面对铁骑上的辽金骑兵,抡起大棒和锤去砸击敌人的兵马,当然比用单薄的刀枪直射更为有力也许这就是宋辽金时期宋军大量使用棒类砸击兵器的直接原因
    3.防护装具
    北宋军队使用的防护装具,仍旧是传统的盾牌和铠甲《武经总要》里记载的盾牌只有步兵和骑兵使用的各一种,都是木制胎骨,外蒙皮革步兵盾牌较长,平底尖首,可以倚立在地上,使步兵的整个身躯都蔽隐在牌后骑兵盾牌是正圆形的,前面画着兽面图案,面积不大,作战时套在骑兵的左臂上,以抵御飞来的敌箭
    北宋的铠甲,是在唐代铠甲的基础上形成了较完整的形制北宋初年,南北作坊制造了大量的铠甲;品种很多,有涂金脊铁甲、素甲、浑铜甲、墨漆皮甲、铁身皮副甲、金钱朱漆皮马具装、铁钢朱漆皮甲具装等甲胄的质料有铁、皮、纸三种,铁铠最为贵重北宋步兵使用的叫“步人甲”,甲身是一整片,由十二列小长方形甲片组成,上面是保护胸、背的部分,用带子从肩上系连,腰部又用带子向前束扎,下垂左右两片膝裙身甲上缀披膊,左右两片披膊在颈背后联成一体,用带子结系在颈下头部的兜鍪是圆形的覆钵状,后面垂缀着较长的颊项,顶上中央插着三朵漂亮的缨球北宋初年宋军的马甲有皮质和铁质两种,到北宋中期则主要应用皮质的马甲马甲结构合理而完整,包括面帘、鸡颈、荡胸(即当胸)、马身甲和搭后五部分,披裹在战马身上,可有效地护住战马的头、颈和躯干,只有眼睛、嘴、耳朵、四肢和尾巴露在外面这种皮马甲外还涂漆,最初涂黑色,以后逐渐改成了朱红色
    (三)床弩和炮
    北宋时期,步兵的远射兵器除了一般的弓弩以外,还进一步发展了两种重型远射兵器,即利用复合弓的床弩和原始的炮
    床弩,又称床子弩,它是在唐代绞车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将两张或三张弓结合在一起,大大加强了弩的张力和强度张弩时用粗壮的绳索把弩弦扣连在绞车上,战士们摇转绞车,张开弩弦,安好巨箭,放射时,要由士兵用大锤猛击扳机,机发弦弹,把箭射向远方《武经总要》里记录的这种使用复合弓的床弩有八种,可以依弩的强弱和射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双弓床子弩,上面装有两张弓,分别置于粗大的弩臂前端和后部,两张弓相对安置,发射时,先用一条两端带钩的粗大绳索,一端钩住弩弦,另一端勾住绞车的轴,然后用五、七个或十余个战士合力绞动绞车,把弩弦张开,扣在机牙上,专管装箭的弩手安好弩箭,并瞄准目标放射时,用人手的力量是扳不动扳机的,要由专管发射的弩手高举起一柄大锤,以全身力气锤击板机,于是巨大的弩箭便呼啸着飞向敌方这些箭很粗大,箭镞是扁凿形的,所以叫“凿子箭”,射程约为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五步
    另一类是三弓床弩,较前一类更强大,射程也远一倍弩臂上的三张弩弓,前端安两张,后面装一张,也是前后相对安装由于这类床子弩力量更强,所以又叫“八牛弩”,表示用八头老牛的力量才能拉开它用人力开弩,一般需二十至一百人,一般射程在二百至三百步,即三百七十至五百六十米左右三弓床子弩使用的弩箭更为巨大,有粗壮的箭杆和铁制的箭羽,前端装有巨大的三棱刃铁镞,因为它的大小和一般士兵使用的长枪差不多,所以又叫“一枪三剑箭”它还有另一个名称叫“踏橛箭”,那是因为它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在攻打敌方城堡时,将粗大的三弓弩箭射向敌方城墙,使弩箭的前端深深插入墙内,只留半截粗大的箭杆和尾羽露在墙外,攻城的士兵在己方的掩护下可攀着这些射插在墙上的巨大箭杆登上城墙,攻陷城池于是,这种巨大的弩箭又成了攻城者攀登的踏橛,因此这些箭又有了“踏橛箭”的名称
    北宋军队装备的另一种比床弩威力更大的远射兵器,就是各种类型的原始炮——发石机在火炮发明以前,这种发石机就是最重型的远射武器发石机,即原始的炮,是利用杠杆的原理制造的把一根长长的炮梢,也就是巨大的杠杆装在可以转动的横轴上,再把横轴架在用粗大的木材构成的炮架上在炮梢的一端用绳索连着一个用来兜装石弹的皮窝,另一端系上几十根长长的拽索放射时,由一个战士负责把石弹安置在皮窝里,另外几十个战士猛地拽动拽索,梢杆一下子反转过来,把安在皮窝中的石弹抛射出去巨大的石弹可以摧毁敌方的防御工事,也可以摧毁敌人的攻城器械,也可以杀伤敌人,击乱敌人的阵线
    据考证,“炮”字的出现是比较晚的,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还找不到它,大约是在晋朝才开始出现与此有关的一个字,写作“?(石马交)”字但将发石机用于战争,则是很早以前的事,据说在春秋末期的越国,就已经使用了可以把十二斤重的石头抛掷到二百步远钓原始“炮兵”兵器后来,曹操也使用过发石机,在“官渡之战”中用来打击袁绍营垒的“霹雳车”,就是发射时有巨大声响的发石机唐代也有不少使用发石机作战的记载,例如李勋攻辽东时,使用的发石机可以把很重的石球抛掷到一里以外宋代的发石机炮,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唐以前的发石机,虽有零星的记载,但没有留下任何形象的材料,只有在《武经总要》中,我们才清楚地看到了发石机——炮的形象这也是我们将炮这种武器放在宋代才加以叙述的原因
    《武经总要》中一共记录了十几种不同式样的炮,有单梢炮、双梢炮、五梢炮、七梢炮、虎蹲炮、柱腹炮、旋风炮、合炮、卧车炮、车行炮和行炮车等,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