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乱弹水浒 >

第1章

乱弹水浒-第1章

小说: 乱弹水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填下乌贼
序言 
青梅煮酒,笑谈水浒英雄 
窦可阳 
四大古典名著之中,最为亲近读者的,也最为读者所亲近的,莫过于《水浒传》了。《三国演义》文白相杂,虽然这种简练而不失流畅的语言给小说带来了浓重的历史感,比之《水浒传》那生动纯熟的白话,在表现力上到底差了一层;《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在实质上颇多重复(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故事所塑造的各种仙佛鬼怪的形象比之“水浒”故事中一个个鲜灵活现的好汉,距离现实生活则又远了很多;《红楼梦》有着让读者手不释卷的强大魅力,问世不久就已经“家家喜闻,处处争购”(梦痴学人《梦痴说梦》),却因为书中众多难解的谜题和浓重的书墨气息,阻隔了普通读者们对小说的更进一步的鉴赏。 
《水浒传》,或者说《水浒全传》之所以如此为人所喜爱,书中的众多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如此为人耳熟能详,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它十分贴近市民生活。“水浒”故事早在南宋时便有人讲了,“青面兽”、“武行者”、“花和尚”的故事在宋末已经成形,而《双献头》、《李逵负荆》等“水浒戏”在元代也已经十分盛行,几百年来不断地加工、积累,使得这部小说竟能把一个个人物描写得“情状逼真,笑语欲活”,一个个英雄好汉从性格作风到理想志趣,常能反映出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它的语言极为流畅纯熟而又通俗易了,它的叙事极为跌宕老道而又章法绝奇,无怪乎金圣叹要将这《水浒传》与庄骚杜诗并称为古今“才子书”了。 
《水浒传》是精彩的,历代评论家也为这部奇书作了精彩独到的点评,从李卓吾到金圣叹,从王国维到鲁迅,一代又一代的才子学人各倾陆海,或金笔点评,或纵览全构,或序跋论传,或赋曲诗词,纷纷以其独到的“具眼”为《水浒传》作了极富个性的诠释。不过,古人评点《水浒传》,多站在传统文化立场之上,引经据典,举类连譬,走的还都是文史研究的路子。到了清末民初,这条路子又有了新变。 
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曾戏称自己的《水浒与中国社会》的写法是“姨太太”式的。可是,用易中天的话讲:“当‘姨太太’并不怎么体面,但萨先生抗战前为《中央日报》副刊写的这些文章,却着实比那些‘太太式’的比如《中央日报》的社论要好看得多。” 
这部书为什么好看?首先是因为轻松。萨先生这本小册子是我所见到的最早采用“漫说”或“乱弹”方式解读《水浒传》的专著,书中语调轻松,所论所讲很多都是前人很少关注的,而同时在结构上又不失严整,对细节的体察又不失缜密,更援引了很多深受西方影响的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使人眼界大开,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发出了如此的感叹:“噢――,原来是这样的!” 
建国后,《水浒》研究曾经统一于对“投降派宋江”的论评和对“农民起义”以及“农民战争”的联想和剖析,尤其是《红旗》杂志的几片短评,更是当时学者们的“交通灯”。到了新时期,不论是正统的学术研究,还是“歪批漫谈”的评论路数,才又有了一大变。学术圈的大调整自不待言,在新时期我们又看到了那轻松的萨式“水评”,如牧惠的《歪批水浒》,姚有志的《说水浒,话权谋》,汪远平的《水浒拾趣》,更有结构视角极为特异的《水浒的酒店》、《大话水浒财经篇》等小书问世。 
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我平时很少读这类歪批之作,直到去年我读到了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孙勇进先生的《水浒的历史》。这部小书的语言一如萨先生那样轻松,很多观点见解却也颇具专业性,只是这种很有学术分量的论评之平易之顺畅,比起那些周详缜密的专业论文来,显得更为好读,又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最近我又读了填下乌贼兄的《乱弹水浒》,更是击节称叹,二十几万字的文稿,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 
我与填下乌贼兄在网络上结识,在网络上交流,乌贼兄读书甚多,对小说尤其是武侠小说十分钟爱,又颇富才情,兴之所至,律排词赋常常是挥笔立就。乌贼兄的才情逸趣,正代表了当今悠游于因特网的板油们的真正水平。因此,乌贼兄的新作甫一贴出便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是一点也不让人惊讶的。 
乌贼兄的《乱弹水浒》写作时间不长,很多篇章都是在数旬之间写作出来的,可是读起来却丝毫没有那种“急就”的感觉,全书章法井然,先分论众多梁山好汉,其顺序以好汉们的出场顺序为主;再对《水浒传》作综合性的分析,先讲排名,次论招安,细到小说中的诗词情性,广到“战争与和平”、“爱情与友谊”的宏阔之论,真真是有张有弛,运斤于刀笔而显得游刃有余。虽为“乱弹”,但乌贼兄的思路却丝毫不乱,既深入体察小说中那些不为人所关注的细节,又适时地跳出圈来进行总结归纳,所援引的知识见解竟贯于中西,既有西方哲学戏剧的经典名著,也有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背景,还时不时地把当今的影视文化油盐醋茶拿过来对比借鉴,让读者们看得目旷神驰,读毕全书之后,都不约而同地为乌贼兄的博学和才力而折服。乌贼兄本是个严肃认真的板油,最近几年融入网络之中,竟也越发地风趣活泼,从这部《乱弹水浒》便能体会到。乌贼兄的语言轻松而顺畅,用词精当却又常有幽默打趣。乌贼兄的大作如此意趣盎然而又见解独到,无怪乎此书一现身于网络便招来“粉丝”无数了。 
“轻松”不等同于“稀松”。没有多年的勤学和苦思,乌贼兄是不会在短时间内便作出这样一部《乱弹水浒》的。就在此序草成之时,乌贼兄还在谦逊地征询朋友们的意见,对别人提出的每一个质疑都认真地接受和推敲,这样严肃的态度正是这样一部为网友所喜爱的小书的基石。 
《乱弹水浒》到底是如何“乱弹”《水浒》的?请您翻过这一页,让填下乌贼同学亲自为您讲解吧。 
于吉林大学寓所 

一 
                  九纹龙史进
九纹龙史进 
最传统的演义小说类人物:九纹龙史进 
我一直很疑惑的是,水浒一百零八人,为什么单单要将九纹龙史进当作排头兵来描写?金圣叹曾点评:以名为引,盖因史进寓意“历史在前进”之意。但不论从哪一点来讲,他都不是一个像林冲、武松一样光芒四射的人物,唯一或许说得出的理由:他是个帅哥! 
抛开开篇第一回宣扬封建迷信的《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不提,小说正文其实是从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开宗明义。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流年不利,大约是本命年没有系红腰带的缘故,顶头上司换作颇有足球天分的大流氓混混高俅。更为要命的是,这高太尉曾经被王进之父王升一棍打翻,三四个月下不来床――此一时彼一时,如今高俅大权在握,焉能不大肆打击压迫一番? 
王进能怎么做?得,惹不起咱躲得起!只能远逃延安府,到边疆地区投奔抗击西夏名将种谔――即文中的“老种经略相公”。于是连夜收拾细软,带着老母出了西华门,直奔延安而来。 
一路逃到陕西华阴县,王进母子在史家庄借宿,由此而来结识了史进史大郎,从而引出波澜壮阔的英雄之旅。小说里是这么描写史进给人第一印象的: 
只见空地上一个后生,脱膊着,刺着一身青龙,银盘也似一个面皮,约有十八九岁,拿条棒在那里使。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史进皮肤不错,脸若银盘,说明至少不比浪里白跳张顺、浪子燕青逊色多少。二,年轻有活力,当时也就约摸二十岁不到,正是血气方刚的少年小伙。三,有漂亮的纹身。借其父史太公之口是这么描述的: 
太公道:“教头在上,老汉祖居在这华阴县界,前面便是少华山。这村便唤做史家村,村中总有三四百家都姓史。老汉的儿子从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使棒。母亲说他不得,一气死了。老汉只得随他性子,不知使了多少钱财投师父教他;又请高手匠人与他刺了这身花绣,肩膀胸膛总有九条龙。满县人口顺,都叫他做九纹龙史进。”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以当时的审美观点来看,史进确实是一个帅哥,因为宋代以有花绣为美,远如五代周太祖郭威,由于他脖子上刺了一只飞雀,所以人们又叫他郭雀儿。再比如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丐帮帮主乔峰胸口,便刺着一个青郁郁的狼头,而且丐帮弟子身上有刺青的也大有人在。 
说得再远一点,第八十一回宋江曲线救国,想从皇家二奶李师师那里作为突破口,派遣燕青作为特使。李师师当然美女爱英雄,借口看燕青一身漂亮的花绣来暗示,当然燕青不可能为了区区美色而犯原则错误――不是不想,而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其实,梁山好汉里面身上有刺青的大有人在,除了史进燕青,还有鲁智深、阮小五、解宝等人。宋江不派鲁智深等人去是有道理的,只要是正常人都能想象:一个浑身花绣的大和尚去窑子里,估计不是什么好事;阮小五胸口豹子头固然威武,但是一身鱼腥味就难免差池了;解宝腿上绣两只飞天夜叉,总不能看见李师师就扯开裤管露出多毛的小腿罢? 
燕青比史进出色的地方在于他的吹拉弹唱本领,这些都是史进匮乏的,宋代歌妓不比如今,是要讲究身份和修养的,因此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到了燕青的头上。 
言归正传,由于史进家不仅留宿王进母子,而且治好了王进老母的心疼病,因此感恩图报,王进在一棍搠倒史进之后,正式成为史进的师傅――史进之前的七八位“有名师傅”,尽是吹牛之徒,教的招式都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这里面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打虎将李忠――史进的启蒙武术老师,一个走江湖卖狗皮膏药的汉子,后文详述。 
历时大半年,史进十八般武艺一一学得精熟,多得王进尽心指教,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王进见他已经颇有小成,于是提出继续投军,史进父子苦留不住,只能送别老师。 
书里写到“只说史进回到庄上,每日只是打熬气力;亦且壮年,又没老小,半夜三更起来演习武艺,白日里只在庄射弓走马。” 
由此可见,不爱女色,或者说当时他还少不更事,是史进的特点。又过了半年,史太公病逝,留下好大一份遗产,再也没人管束史进,这九纹龙还不有天天在家练武游戏之理? 
而这时候,又引出了三个好汉: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 
这三人本是少华山占山为王的强盗,和史进是属于两个不同的阵营――史进老父不仅是大地主,而且是当地里正,就是如今的村长兼支部书记的位置。史进也曾经号令全村人团结起来对付强人,大约是如今的联防队队长的角色。 
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陈达不顾朱武和杨春的劝告,执意和史进火并。现在的史进已经不是昔日吴下阿蒙,结果三下五除二地将他生擒活捉。 
朱武杨春失去左膀右臂,按照杨春的意思,就要和史进死掐――要说领导就是领导,不是靠匹夫之勇能够做到的。且看朱武的表现: 
朱武道:“亦是不可。他尚自输了,你如何并得他过?我有一条苦计,若救他不得,我和你都休。”杨春问道:“如何苦计?” 
这条效仿桃园结义的苦肉计,就是上门哭哭啼啼:“你要抓就把我们兄弟三人全抓去吧!我们生死都在一起。” 
要说这史进也是从小武打小说看多了,一言一行完全照抄最传统的演义小说主人公,深中“义气至上”之毒,脑子一热,不仅没将朱杨二人捆起来,反而大手一挥将他们全放了,更进一步,还和他们结成好友,多次私下联系。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由于手下的疏忽和叛徒的告密,中秋佳节之晚,华阴县县尉大人率领两位都头、三四百捕快将史进住宅包围了。这个时候,朱武不愧是神机军师,且看: 
话说当时史进道:“却怎生是好?”朱武等三个头领跪下道:“哥哥,你是干净的人,休为我等连累了。大郎可把索来绑缚我三个出去请赏,免得负累了你不好看。” 
史进道:“如何使得!恁地时,是我赚你们来,捉你请赏,枉惹天下人笑。若是死时,我与你们同死;活时同活。你等起来,放心,别作缘便。且等我问个来历情由。” 
由此而来,史进算是彻底和政府决裂了。四人打开房门,且战且退,一起回到少华山。这时候的史进,已经落到有家不能回的境地,但是却毅然拒绝朱武三人的加盟要求: 
朱武道:“哥哥便在此间做个寨主,却不快活?只恐寨小不堪歇马。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