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激情电子书 > 蛟龙出海 >

第48章

蛟龙出海-第48章

小说: 蛟龙出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克长看见了这样的情况清楚地明白自己的飞机无论在速度还是机动上都不是倭人的对手,因此冯克长不得不命令所有的飞机都散开以躲避敌人的锋芒,从而减轻自己的损失。尽管如此临阵分兵就是兵家大忌,之后的十多分钟时间里,倭人也确实展现了其凶悍的一面,如同凶禽扑入鸟群一般两架飞机为单位开始了追杀。东北军将士由于武器装备上的劣势不得不四处躲避作着各种高过载的难度动作。冯克长的僚机已经被击中,好在飞行员跳伞了,而倭人也没有心思去追杀飞行员,他们要取得空战的胜利必须在数量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尽量先消灭东北军的能战力量。但是东北军现任是在用一种消耗的战术,谁动清楚飞机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机动性需要大量的油料,而这正是倭人所缺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15分钟后终于有倭人的飞机因为油料耗尽而飞行员不得不跳伞。东北空军清楚不久他们也将和倭人一样离开自己心爱的飞机。但是在任务之前上面就下达的命令,不要放过任何的倭人飞行员。因此一直到战斗的最后能够安全降落的只有中村和其他一共6个飞行员。而在这次惨烈的搏杀之后我东北空军战斗机飞行员驾着北极北飞到达己仿控制区域都跳伞安全降落了。
  东北军的计划完整地实现了,东北军将在至少3天时间保持空中优势,给东北军的地面作战创造的有利条件。然而代价是巨大的为了拖住倭人的中村大队我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最后只有50%能够安全回来。大部分的人不是战死就是在战场跳伞后被倭人发现。只有抵抗不屈而死的,却没有一个俘虏。也许胜利带来的民族荣誉感要远比宣传有效,而中国人再一次歼灭了倭人空军,还创造了轰炸机打战斗机的神话。
  

84。抚顺功略(1)
早上空战歼灭倭人战斗机飞行大队的消息已经被东北方面用最快的速度传遍的军中,而中午上海南京和北京的一些报纸都发出了特别刊物,用以评论和宣传这一事件。那些得到消息的世界列强大部分都觉得不可思议,倭人新型战斗机的技术数据和性能虽然不能全面公开但是好歹也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研发多年的王牌飞机。因此那些不明白整个战斗过程人都开始怀疑倭人对飞机放出的种种宣传的真实性。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国人因为这次空战的胜利更是有了空前的自信,认为倭人支不过是一只虚张声势装做狼型的狗。
  这样的世界舆论叫倭人和下不来面子,倭人在大部分的时候确实是虚张声势,可是对于中国来说每次都能恐吓成功。然而不巧的是“0-1”战斗机确实是倭人用来装门面的王牌飞机。对于重视海军和航母的倭人“0-1”是他们少数几种不吝惜资源的武器,并不是那种连步枪都能射穿装甲的坦克可比。因此死要面子的倭人为了能够保留住其“威严”已经对东北战争进行了“全民动员”之外的最大力度政策倾斜。在宣传方面倭人和东北军一样只说自己的部队击落了多少敌机,却对自己的损失只字不提。另外倭人已经开始将预备役人员正式编入军队,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赤裸裸侵略中国的步伐。
  就在全世界将口水喷洒在空战中的时候,包汉文率领的数万大军已经出现在了抚顺城下。
  清晨当夏日的第一屡阳光照射在抚顺城墙的时候,在抚顺西南无名土坡上观察地形的。周围已经不时有零乱的炮弹爆炸声,轰鸣的爆炸声炸起的东北夏天特有的潮湿、粘稠的黑色泥土在感官上并没有沈阳城市外那种漫天烟尘的气势。火炮在这种耕地上爆炸产生的杀伤力并不大,不过让包汉文觉得可惜的是城外那些可以作为屏障的高粱被倭人的指挥官下令焚烧一空。战争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杀伤力的摧毁者,原本就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国人不知道又有多少要因为这次战争而回归黄土。
  虽然前天下了阵雨,但是抚顺城里和城外的气候截然不同,抚顺市区已经能够感觉到炎炎夏日的气息,知了也在这个令人烦躁的中午出来捣乱。直元真大概是倭国最年轻的旅团长了,虽然他所率领的是帝国关东军一个编制之外的零时地方性编制,在旅团里甚至有很多朝鲜人在军中服役。直元真是一个倭国新兴资本主义家族的孩子,这样的人在倭国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批人中的一员,新兴的资本主义家族在倭国并没有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这些人有的是冷静和学识。直元真清楚地知道现在的帝国已经陷入的疯狂,就拿这次东北的战场的爆发的大战来说,其实倭人国内政府机构虽然决定了要针对满州采取军事行动的策略,但是无论哪个国家政府从老成谋国的角度来说准备一个吞并相当于本国面积的地区的时候,特别是这个地区还属于一个庞大的国家的时候都需要经过周密和细致的部署。但是由于倭人自“明治”以来屡屡在对外战争的赌博中获得巨大的利益让很多人都忘记了,倭国实际上还是一个底子很薄的国家并经过周密细致的部署看似强大的国家机器在受到损失之后并不具备快速恢复的能力。而直元真这样的稳健派在倭国国内并没有市场,特别是在倭国军中没有市场。但是他之所以成为倭国最年轻的将领自然是因为其出类拔萃的指挥才能,而这样的人通常不能带领王牌去建功立业,但是却经常有把炮灰变成磐石的本事。换句话说直元真就是倭国军中的“杨白劳”,光干粗活没有收获。但是作为一个冷静的爱国者尽管他是个倭人也具备了同世界所有爱国者一样的大度,直元真知道自己既然不能左右国家的大方向也决定在这个时候为帝国挺身而出。
  也正是如此虽然外面的治疗叫得令人烦躁,干燥的地面因为部队的调动而扬起浓密的烟尘。直元真却一幅东方特有的深沉尊容出现在自己的指挥部,品着茶,扇着蒲扇凝者眉头考虑如今的对策。如果一定要说什么能够打断他的思绪也许就只有那时不时的流弹爆炸声了。
  包汉文从南华带来的几个参谋和特种小队的战士在东北军工兵的配合下,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在这个土坡的有利位置建造了一个零时指挥所让一行的东北军各级军官交口称赞,中国人对于那些前途光明的人从来就不会吝惜溢美之辞。在这个指挥所里所有的旅以上军官以及各个技术兵种的主官都围在了一张地图边探讨对抚顺的攻击策略。包汉文在东北军发动了对倭人的突然袭击之后的庆功会上被张学亮介绍给了东北军界,军人所崇拜的就是战功和英雄,对于这个外来人所有的人都因为其卓越的战功藏起了反对的声音。而这次进攻行动前,包汉文就拜访过各个主要军官,用其先进的多兵种合成配合作战理论征服了每一个人,而这些东北军的高级军官们大部分都是那种跟着老帅的两朝之臣,他们更多的是忠心和热血,却从来没有指挥过这种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所以这个名义为商讨对策、征求意见的会议变成了包汉文个人的表演舞台。包汉文制订的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配合这次战役的精神集中了东北军2/3的精华部队和技术兵种,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击溃敌人。因为原本攻坚作战就不会有什么花巧可言,城市攻坚战比的更多的是战斗的精神和意志,而历史上那些在一座城下久功不果的战役多半是要以失败告终。功城打的就是气势,要的就是一鼓作气,具全军锐气于一时一点,倾力一战。就算不能一股而下也决不能有丝毫的停歇和懈怠,因为大家都知道再鼓而衰的道理。当然要斗的是力却也不是不能使巧,通常的攻坚战都是先软磨硬泡地拿掉一个一个难啃的骨头,以兵力和火力的优势夺取有利的地形和态势,再抓住机会竭力一战。
  所以从散会后的半个小时后开始,也就是中午13点,东北军开始了进攻。这次进攻东北军设置了多处的观察点,为炮兵指引火力进行精确炮击。而城墙边上让各个部队挑选出最出色的射击手对城墙上的倭人士兵进行精确的点射,而我军并不发动冲锋。这样的战斗倭人即使兵员素质再好也难以一杆枪对数杆枪对射,而在城墙和城楼上与隐藏在草丛的敌人对射本身就是愚蠢的行为,毕竟城墙上虽然有人造的掩体,但是却不能探出头来进行射击,毕竟那位置太高太显眼了,更可怕的是外面有几千双眼睛盯着。在我军绝对的火力和人数优势下,几小时后倭人的在城墙上几乎就没有了敢于探头的士兵,就算有不怕死的也大部分被爆了头。由于兵力不足倭人在一触即溃地丢掉了西北面的缓坡高地之后放弃了所有的城外防守龟缩在抚顺城内,依托城市建筑隐蔽抵抗。
  谁都知道在热兵器时代这样的战斗已经没有了悬念,如果以10倍于敌的兵力和东北军最强悍的炮火和装甲部队都不能拿下小小的抚顺那些包汉文真的可以找块豆腐撞死了。
  直元真已经得知了城墙上的消息,说实在的直元真确实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能够守住抚顺。对方的将领打的很聪明,利用火力和利于隐蔽的优势硬是将冷兵器时不可逾越的高墙变成了活棺材。而早早利用装甲冲锋占领了城外高地东北军,让倭人的火炮哪怕是敢喊上一声就会立刻招来数十枚炮弹的报复。形势已经严重到了极点,但是直元真是一个冷静的军官,尽管他没有办法但是他依然悠闲地品茶、随手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蒲扇。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是听着东北军的炮声偶尔摇头苦笑,似乎难以分辨究竟哪边是发达国家的军队,怎么中国人的炮弹造价比帝国还便宜吗?
  尽管东北是世界上肥沃出了名的黑土地平原,但是血色的夕阳和纯洁的云彩一样将天地间映衬的火红一片。看着指挥部外灰白色水泥地被映衬的着了火一样,夜晚就要来临了,直元真很清楚夜间进攻由于视线的限制有进攻部队是太有利了,中国军队历来就是擅长野战和近战的,帝国花了大力气训练出来的士兵在这样的战斗中和敌人拼伤亡不是好的选择。直元真的大脑在实在找不到守住抚顺的办法之后,开始了撤退的计划。之所以是撤退而不是突围是因为东北军并没有将抚顺包围,东面的长白山就是留给倭人的去处,只不过他们不能携带重武器只能带些枪支弹药上路,至于粮草嘛倭人从来都是“就地征集”。
  包汉文的打法再简单不过,那就是围三缺一。这样的计谋虽然简单,但是在生存面前又有谁能够把持得住能,对于倭人来说守则必死,撤退还有一线生机。
  

85。抚顺功略(2)
抚顺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东北最有名气的城市之一。今天抚顺的意思大部分人都理解为“一福百顺”,这正是淳朴的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祝福。而历史上抚顺早在公元前82年中原西汉政权即在把东北军事行政管理机构玄菟郡设在这里,这里就成为了汉族和中国北方牧猎民族的交流场所。也就是从那个时代起抚顺在中国的政治版图上一直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明代朱元璋在努力恢复汉唐故土的时候,在东北的共略就写在的抚顺的名字的起源上,就是“顺之者以德服,逆之者以兵临”。就中国来说历史上国土最大的三个汉人政权对于其他民族的态度来说都和抚顺其名字的含义有着空前的吻合。但是自倭人窥伺东北以来,素以煤矿文明天下的抚顺和其西北交界的铁岭自然就成了倭人在东北第一批重点控制的资源要地。
  “顺之者以德服,逆之者以兵临”,多少年后东北军再次以一个中国人的王道姿态兵临抚顺城下。经过一个白天的试探和对敌人有利火力点的拔除,看着带着日晕的血色夕阳包汉文的心里有些郁闷,以为稍微熟悉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晚上很可能要下雨。
  包汉文很清楚原本围三缺一的方式在晴朗的天气以东北军在抚顺的兵力,和那些奔腾咆哮的装甲车辆根本就不可能让倭人从眼皮底下逃走,可是下雨就不一样了。正因为如此包汉文下达了让各部队挖战壕修建路障和防御工事的命令。于是乎数万大军有一半多的官兵成为了建筑工人,而抚顺城外也不时地出现炮火的轰鸣声。大家不要误会这并不是倭人火炮的破坏活动,事实上倭人在抚顺的炮火早已经被压制的名存实亡,这些炮火是东北军自己为了夜间炮击的准确和完全,将倭人最容易突围的东面划分为近百个区域进行试探性的炮击以取得标尺数据。
  由于长白山的缘故抚顺的地形是东南高西北低,所以倭人的突围方向很可能是东面。这也正是当时包汉文为什么把围三缺一留在东边的原因,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从其他方向走根本就不可能有逃出的机会,而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