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1875我来自未来 >

第67章

1875我来自未来-第67章

小说: 1875我来自未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排长名额你们报给我,我明天上午亲自当面任命。”

    “是!”

    “是!”

    “刘进宝,现在跑来打短工的人越来越多,你一定要管好他们,伙食不许克扣,但是要教他们懂规矩,平时除了工地干活,不许到处乱跑,更不许进围墙里的内庄库区和操场!”

    “是,东家。”

    “现在咱们说说眼下的扫盲情况,每天五个单字的学习不能耽搁,虽然现在有放贷和收税的任务,但越是工作安排紧张,越是能考验人的素质,大家都是排长和班长,千万要督促各排乡勇和各个工作班的伙计们抓紧学习……”

    “今晚我来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社会财富,社会财富到底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还是由资本创造的。还有,之前我已经大致讲解了什么是唯物主义世界观,今晚我们要用唯物主义世界观,分析一下神仙到底存在与否。”

    次日姚梵又找到贺万年。

    “万年,现在海边那块地我已经平整出来了,正在挖船坞,回头要有贱人打听,千万别说是船坞,就说是修理渔船的避风水槽,他们爱信不信吧,你嘴要把好门……”

    “姚兄,眼下折叠伞好卖的不得了,来胶州批发货品的商人,把青岛口的城门都踩高了三分。”

    “那钢笔呢?”姚梵问道。

    “钢笔内销不大好,不过洋商很喜欢,英国谦大洋行就定了三千支去,只是不要我们的墨水。好说歹说才买了三百瓶。”

    “不买别逼人家,求人买的话,价钱上不去,还跌份。”姚梵嘱咐。

    “是,兄弟说得对!前几天那个法商皮门来胶州进货,看中咱们商号的缝纫机,居然百般挑刺!我理都没理他,最后这孙子还不是厚着脸皮来买了么,嘿嘿!不二价!我一个大子都没给他便宜!叫他装逼!”贺万年现在被姚梵带出了很多时髦的口头禅。

    “干得好!”

    “铁壳保温瓶现在大卖,汉口、宁波、无锡、桐城、天津,到处是咱们的保温瓶,简直卖疯了,眼下青岛口的船只,来来往往的都在往船上装保温瓶!好些个洋商为了买保温瓶,把猪鬃都卸在了上海,专门跑来咱们胶州进货装船!我听说海关刘子铭那边,这阵子肥的流油。”

    “行,有你盯着,我很放心。码头的搬运工不闹事了吧?”

    “我已经和他们把头谈妥,每一担两头满的货搬上船,给他们另加两个大子。”

    “货运繁忙他们趁机加价,这也正常,只要不太过分,可以满足。”

    “姚兄说的是,眼下货运这样繁忙,码头的力夫一个个可是赚到了不少,眼下整个码头有力工400多人,简直跟盐埠码头有一比了,当然,比起盐埠码头那里的一千多号人还差点。”

    “这些人住哪?”

    “说来滑稽,这些南边来的力子们学了姚兄庄子的板房模样,在码头南边搭了各种破木屋和草席棚子,住的是一片狼藉。听说孙大人大发雷霆,说是今日就要去课税。”

    “孙茂文这家伙……丫除了钱还知道个屁……”

    ……………………

    这个秋天,胶州各个村庄,一派这个收获季节少有的宁静和安乐,没有破家的痛哭,没有骨肉分离的嚎啕,没有流浪四方逃荒的难民。

    一个名字正在静悄悄地用一种病毒式传播方式口耳相告。

    遇春商号!遇春农业信用社!姚梵姚东家!胶州仁义郎!胶州及时雨!仁义传天下!信用满齐鲁!

    至于士绅之间,则有传说此人是傻子的,拿着丁宝桢给的鸡毛当棒槌,早晚有一天收不回贷款,要亏得满地找牙。

    还有的士绅说姚梵是天才,不动声色的把一群穷鬼的地卡在了手里,今后尽可以高价卖给其余乡绅,或者租给佃农,至于那些签了合同的短工,肯定是要卖去南洋当猪仔,听说那些猪仔都是在海外的矿里当畜生用,干到死为止。一来一去,这姚梵赚大了。

    有的士绅则觉得不必太危言耸听,此人这样行善,不过是想要做个样子给丁军门看,在胶州亏小钱打名声。这贷款的信用社只可能在胶州这样小县搞一搞,若是扩到州府那般大小的治域,非把他姚梵活活亏死不可,更别提全省了。
第84章 安徽会馆
    【84】安徽会馆

    姚梵算了算,这次秋捐,胶州接到的各种滚单一共3300两,其中一大半,约有2100两是实收了上来,剩下一小半1200两是靠了自己贷款垫上的。

    实收的2100两中,仅仅即墨五大家在胶州的田庄就交了1100两。其余则是从小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处收来。

    这还只是一个秋捐罢了,大清国一年四季滚单不断,如果有了什么特事特办的情况,就要另外开捐,仅仅一个小小胶州,一年少说也得收他个一万两,这其中七成要从农业里来。这些捐派并不是国税,也就是说,并不计入国库的,只是用于维持山东本地的各个衙门运作罢了。

    至于其他的乱收费,则是各个地方看着办,收多收少都靠各官员本事了,有能力强的官吏,一年能从一个县搜刮三五万银子的,当然,那也得是富县,若是摊上小地方和穷县就要少一些。”

    山东一共96县,平均一年上交270万两地丁银,最多时曾经上缴400万两地丁银。

    就按270万两计算,仅仅这地丁皇税摊到山东96县的每个县头上,已经是两万八千多两。另外还有各种槽银、皇庄官地的租课、杂税等等,这些是国税,要进国库的,胶州自然跑不掉。

    姚梵粗略估计,即使不算胶州本地衙门的苛捐杂税,光是收皇粮和上级单位下发的滚单,胶州一县一年就要上交大约四到五万两银子。如果按照三分之一贷款的话,自己一年要垫上一万多两,如果明年开始进入旱灾高峰期,百姓颗粒无收,那自己起码要垫上一大半。

    青岛口城中,姚梵坐在院子里的树荫下,闭目想到:“这还只是胶州一个县罢了,要是全省96县我都把信用社开起来,一年就要垫进去一百万到二百万两,这会把我拖垮的。再说了,整个北方大灾,只救一省一地毫无意义。”

    “这次借着帮孙茂文收税的名义,好好串联起胶州的贫农,迅速扩大乡勇团的规模,并为将来扩军打下基础,这才是眼下信用社的主要作用。”

    姚梵打定主意,睁开眼,从竹凉椅上站起来。连日的下乡奔波,让他身体有些疲惫。

    ……………………

    北京,后孙胡同安徽会馆,外面白墙黑瓦,内里雕梁画栋,既内秀又闷骚,很符合中国人不事张扬的性格。

    当初李鸿章建议淮军将领出资建设一个安徽籍官绅商贾的驻京办事处,于是就有了安徽会馆。

    李鸿章眼下正住在此处。

    院子里的大槐树遮蔽了阳光,树荫下的这排气派瓦房看上去幽静凉爽。

    朱漆的雕花窗上贴着雪花纸大大的敞着,在引入院落中凉风的同时,也带来了外面树上呱噪的蝉鸣。

    “爹,湿毛巾。”一个女声说道。

    一双保养得当而遒劲有力的大手伸了出来,接过一块蓝白相间的寻常毛巾,这块毛巾在2011的价格不会超过10元,超市里常见价格是9块9。

    随着那块凉凉的湿毛巾在脸上擦拭,暑热和油腻一扫而空。

    李鸿章把已经擦的温吞的毛巾交还给女儿,道:“这毛巾真不错,拿来擦脸,去油解腻,上面一个个棉线环,不知是什么织工。”

    “爹,洋人的机器真厉害,能织出这样的布料,叫做毛巾,专门擦脸用。

    姚大哥说,洋人不比咱中国人聪明,只是因为想钱想疯了,所以拼命的钻研这些机巧物事,以求奇货可居。

    姚大哥说贪财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姚大哥还说,天下财富并无定数,社会财富的多少取决于生产力的大小,生产力的三要素是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者素质越是良好,生产力就越高。”

    “菊耦你去吧,你母亲刚刚到京,你去问问她,身上可好些了。”李鸿章轻捋了下胡须。

    女儿李经璹点头退下。

    李鸿章望着走进院中的女儿背影,轻叹:“女大不中留啊……”

    说罢,他低下头继续伏案,原来是看一本彩页插图的书籍,那赫然是一本姚梵赠与李家三个小子的“姚氏藏书”。

    “一变就乱,乱罢则变成,变成则反复,再乱再变,这英国人原来是这样走到今天的……”李鸿章若有所思,拿起边上一支银光闪闪的不锈钢钢笔,在一张纸上记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这支女儿送给他的钢笔很受李鸿章的喜爱,虽然初用时觉得笔尖太硬,没有摁捺的粗细变化,可是用惯了之后,却觉得方便异常。

    “姚梵……姚早帆……经述、经方、经璹三人都说他有才……看来此人倒是肚里有点货色……若是能入我幕府历练,让我调教几年,未尝不可委以大用……山东机器局这次设备安装,我要亲自去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

    “李璐,这是东家送的精白米,一共二斤,你要是吃着觉得好,可以去我家商号买,吃着觉得不好,不买就是了。东家说了,这是咱们信用社送给客户的中秋礼。你赶紧签个名收下,我还要去下一家。”周第四道。

    “哎呀,这怎么使得!我借了姚老爷的银子,如今反叫姚老爷给俺送中秋礼,这怎么说的呢?”李璐惊讶不已,一头雾水。

    他老婆徐氏出来,打开那个白色塑料马夹袋一看,吓了一跳,大惊小怪地嚷道:“李璐,是精白米!不是稻谷!噢哟!一点沙子糠皮都没掺!真是良心啊!”

    徐氏死死抓住装米的白色马夹袋:“李璐!这年头糙米都涨到76文一斤了,里面还掺了好些糠皮砂石呢!像这样成色的精白米,那还不得卖一百文一斤啊!偶哟,油亮亮的哩……”

    “哎呀,别啰嗦了,赶紧收下吧,这中秋礼,所有贷款的农户都有份,东家说了,今后大家和我家信用社要长相往来,同舟共济。”

    李璐老婆徐氏紧紧握住塑料袋,欠着腰连连点头道:“是!是!是!一定长相往来,一定同舟共济!姚老爷是大善人呢!下次姚老爷来俺们村,俺们一家给姚老爷磕头!”

    看见媳妇这样高兴,李璐却有些糊涂了,他一共抵押了一亩水浇地,得了40两银子,划扣了7两五钱的捐税,这样算来,一年大概要六钱银子的利息。如今这两斤精白米一收,等于赚了两钱的银子。姚老爷若不是行善,一定是疯了。

    “姚老爷果然仁义!真是大善人!”李璐捧着白米,满脸都是感谢的笑容。

    村里有些人家没有贷款的,如今见了这样的场面,心里都酸不滋的。

    “唉!真懊悔!当初俺为什么不多少借上一点,也不至于眼下手头窘迫了,这次也能得到姚老爷送的精白米啊!”一个村民围上来问明乡勇们的来意之后,后悔不已。

    村民们一个个全知道了消息,看稀奇般的围着乡勇们问东问西,明白之后,于是纷纷都称赞。

    “哎!真是精白米,一粒粒的都没留皮呢!连背沟皮都磨掉了!这得费多大功夫才能碾成这样!奇的是,还都没把米碾碎!乖乖!这样好的米,如今一百文一斤都难买啊!”一个村民抓了一把米在手中称赞不已。

    “这姚老爷真是个大善人!这信用社果然是做善事的好社!但盼姚老爷能长久的在胶州把这农业信用社办下去!”一名老者赞道。

    “听说这信用社只给咱胶州本地贷款,即墨、胶西等县,一概不受理,想贷都不给呢!”边上一个村民捧着米,满脸的喜悦和骄傲。

    “那是啊!姚老爷是咱胶州人,凭啥便宜了外县?这贷款的银子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真金白银,姚老爷自己垫上的!这利息这么低,合下来一年才八分,姚老爷若是拿这钱出去放印子,一年最少也有个两成利啊!”一个黑瘦的农民精明的给大伙算账道。

    “姚老爷真是好人!是咱胶州的福气啊!咱们盼这遇春农业信用社长长久久得一直办下去,那以后咱老百姓遇着灾年,日子可就好过多啦!”村民们纷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