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寡人有疾 >

第50章

寡人有疾-第50章

小说: 寡人有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没有喜欢上你呢?你这么多年的等待岂不是白忙一场?”
  
  “我没有考虑过这个可能性,我所考虑的,只是等你长大,让你在合适的时候接受我的感情,这只是个时间问题,不是成败问题。”
  
  他为什么总是能那么自信,好像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哪怕现在命系他人之手,依然谈笑风生。
  
  这样的自信,我没有,苏昀也没有,或许正是这样的缺憾,让两个人的感情经不起一点风浪,侥幸躲过了这一次,还会有下一次。
  
  同舟共济,至少要有一个能掌舵的人,把握住前进的方向,才不至于迷失。
  
  选择裴铮,我已不知道这是自己理智,抑或是感情的选择。
  
  天快亮的时候,裴铮把药瓶交给我,许是夜深露重,他的手和瓶子一样冰冷。
  
  “拿去吧。”
  
  我握紧了瓶子,抬头问他:“怎么只有一瓶?”
  
  他眼底泛起温暖的笑意。“时间仓促,只能做一份。我有刘绫送来的那瓶撑着,无事。”
  
  我这才稍微放心,站起身向门外走去。
  
  “豆豆。”
  
  裴铮忽地开口喊住我,我停下脚步,回头看他。
  
  他目光沉沉看着我,许久之后,才微笑着问道:“我那么对你,在你心里可曾有恨?”
  
  我咬了咬下唇,说:“你明知道我中的是情蛊,无论你做什么,我都无法恨你。”
  
  他唇畔挂起一抹微妙的笑意,说:“是嘛……我明白了。”






    五二

    这一回,我没有叫上小路子,而是只身一人去了苏府,敲开了苏家后门。

    苏昀书房里的灯似乎总是帝都最后一盏熄灭的,就像案上烛火一点点燃烧着生命,在天亮的时候化为烛泪。

    他好像早就料到我会来一样,在灯下等候了许久,暖色的烛光让他的脸色看起来没有那么苍白。

    我进屋的时候,他正挑着灯花,发出“啪”的一声,烛火瞬间亮了一下。

    他从书案后站了起来,绕过桌子站到我面前,行了半礼。

    “其实陛下本不必亲自前来。”他说。

    瓷瓶被我紧紧握在掌心,早已捂热。我伸出手,将药瓶放在他的掌心。

    “但你却知道,我一定会亲自来。”我望着他温润的眸子,轻声说。

    他收起药瓶,淡淡微笑:“陛下是来替微臣送行的。”

    我心口一震,别过脸去掩饰自己的狼狈,低声说了两个字:“抱歉。”

    他转过身,走到茶几边上,伸手在茶壶上一碰,说:“茶凉了,你等一会,我去给你冲壶热的。”

    他说着便出了门去,我坐在椅子上等他,举目四望,目光最后落在屏风上。

    那是一幅岁寒三友图,前朝名家手笔,苏昀弱冠之年国师所赠,本是他极珍视的一份礼物,上面却被泼了点点墨迹,墨迹之间被曲折相连,缀以几瓣粉色,寒冬腊月里,忽地添了一枝桃花,三分春色。

    那墨迹原是我不小心泼上去的。

    那时他教我练字,我抓起毛笔沾满了墨汁,意气风发地挥毫落笔,却不慎将墨汁甩了出去,落在了屏风上。我手足无措,挡在屏风前不敢让苏昀发现,许是慌张得太明显,掩饰得太拙劣,让他一眼瞧出了破绽,他拉开我,看着屏风上的墨迹眉头一皱,我咽了咽口水仰头看他的侧脸,小小声说:“我赔你一幅更好的……”

    虽那么说,自己心里也有明白,有些东西不是轻易可以被替代的。

    他却也没有多气恼,抬手揉了揉我的发心,低头微笑道:“想赔罪吗?”

    我点点头。

    他说:“那帮我一个忙。”

    所谓的帮忙,也不过是我捧着砚台,看他提笔补救,妙笔生花,将散落的墨点串起,横生一枝春秀,桃花半开,虽有霜寒,已近春暖。

    那时我说了什么,自己已然记不清,但苏昀说过的一句话,却让我记到了如今。

    他说:“若不是相信终有春暖,又怎么经得住岁寒。”

    他说这话时,漆黑的双眸带着温润的笑意。当时年纪小,懵懵懂懂,他说的话,我大多听不懂,便是懂了,也不过自以为是的懂。

    我们本就是不同的人,我知道他做了什么,却不能理解他为什么那么做。

    苏昀回来的时候,我仍站在屏风前,触摸那朵桃花。

    他冲了一杯热茶,说道:“这是祖父送给我的弱冠之礼。”

    我收回手,回到他对面坐下,说:“我知道。”

    他递了一杯茶给我。

    “微臣不能饮酒,就以茶代酒吧。”

    “无妨。”热意透过茶杯传来,温暖了我的五指。

    空气中有脉脉茶香,他抿了口茶,叹息道:“微臣做天子伴读十年了。”

    从我八岁与他结缘,到如今,正是整十年。

    “陛下慈悲宽厚,勤政爱民,是万民之福。”

    “寡人软弱无能,心胸狭窄,无容人之量,待人苛刻,识人不清,刚愎自用……”

    “陛下!”苏昀厉声打断我,我手微颤,几滴茶水溅到手背上。他放柔了声音,说,“陛下心里难过。”

    我低头看着杯中氤氲的热气,眼眶酸涩,默然不语。

    “人无完人,陛下自有陛下的优点,不宜妄自菲薄。”

    “你何必安慰我……”我放下茶杯,垂下眼睑道,“我不过是个庸碌无为的君主,连一个刘绫都能将我们玩弄于鼓掌之中。”

    “陛下的时代,才刚要开始。刘绫不过是负隅顽抗,陛下受她牵制,皆因心有不忍。有不忍之心,才能察民间之苦。诸侯王势力清除后,陛下的仁政便可通行四海了。乱世霸道,治世王道,总有一天,百姓会明白陛下的苦心。”

    我苦涩笑道:“你果真是在安慰我。”

    苏昀微笑着说:“若不是也抱有同样的信仰,易道临怎么会追随陛下?他也相信,陛下会是个明君,受后世敬仰。”

    “当明君,太辛苦了……我本就不是那样的良材美质,不如几位父亲,也不如你们……”

    “高祖不识字,出身市井,论文论武皆不如萧何、张良、韩信,却成开国之君,民心所向,天命所归,即成王业。”苏昀为我满上茶,“陛下今夜太多忧思。”

    “可能是……离别在即。”我怅然一笑,“你要走了。”

    “朝中有易道临和裴铮已然足够,易道临有一根宁折不弯的忠骨,是陛下可以信任重用的人,裴铮待陛下一往情深,是陛下可以深爱依赖的人。微臣留在朝中无大作为,不如游历四方,为陛下巡视疆界,宣扬君威。”他望着我的眼睛,微笑说着,字字发自真心,却不知怎的,让我心口一阵悸疼。

    “你还会回来吗?”我轻声问。

    “会。”他肯定地说,“若有一日,陛下需要微臣效命,微臣定会回来。”

    “只有我需要你才会回来吗?”

    他淡淡一笑,转头看向屏风,轻声说:“或许也有一天,走着走着,刚好就绕了回来。”

    那天夜里,他说过的话我每个字都记得。

    他曾说,他喜欢仓央嘉措的一句诗——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然而无奈到了极处,却成就了另一句——第一最好不相欠,如此便可不相念。

    仔细数来,我似乎不曾为他做过什么,所谓的喜欢,也只是成了他的负担,到最后我能为他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让他走得毫无负担。

    他放过我,我也放过他。

    我垂下眼睑,一滴眼泪夺眶而出。我忙狼狈地抬手擦去,假装没有流过泪,他也假装没有看到,只是指着屏风说:“这面屏风,是祖父送给微臣的弱冠之礼,寄托了祖父对微臣的期望,是微臣最珍视的礼物。微臣离开帝都之后,苏家在白衣巷的宅邸便由朝廷收回,只这幅屏风,微臣想留下。”

    我声音微哑,说:“这是自然。”

    “陛下……”他回过头来,含笑凝视我,“请陛下宽恕微臣僭越。微臣的父亲早年殉国,不久母亲便也抑郁而终,多年来,偌大苏家,只有祖父与微臣相依为命,从未有过玩伴。自当陛下伴读,微臣便始终将陛下当做自己的亲妹妹一般疼爱,明日分别,今日微臣才敢说出心中感情,还望陛下恕罪。”

    “妹妹……”我咬着唇,哽咽着笑道,“我……也是一般……将你当做兄长……”

    这就是他给我最后的解脱。

    焕卿……

    他宠溺地望着我,抬手揉了揉我的发心,如小时候一般。

    “陛下还和小时候一样,动不动就哭鼻子讨怜,躲避祖父和丞相的责罚,让小路子帮你抄书罚跪。”

    我紧紧抓着他的衣袖,眼泪一滴滴落在他的袖口,说不出话来,怕一出口,就求他留下。可是我有什么立场去留他,我已经给了裴铮全部,从此生死羁绊都与他一起,感情就如沧海上的一叶扁舟,一个人已是沉重,更容不下第三个人。

    他轻声说:“陛下,茶凉了。”

    人走了,茶也该凉了。

    我紧紧抓着他的袖子,不知何时哭到睡着,醒来之时,已身在寝宫,小路子拨了帘子进来说:“陛下,苏大人已经离开了。”

    我抱着膝盖,说:“我知道了。”

    ————————————《念念不忘》————————————————

    听人说,苏家祖上是当大官的,但我记事起,父亲便已辞官了,直到他老去,也不再任过一官半职。他游历四方,开坛授业,来听他讲课的人总是很多。

    父亲是个很温柔的人,对谁都是和和气气的模样,来听课的人里甚至有贩夫走卒,父亲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曾瞧不起过什么人,别人不懂的问题一问再问,他也一答再答,不见有过一丝不耐烦。

    我跟着父亲从北方走到南方,凉国的千里冰封,闽越的春、光烂漫,不只是陈国,我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神州。

    父亲受人敬仰,百姓称他为当世第一鸿儒,也不乏女子投怀送抱,但他总以悼念亡妻为名,不近女色,深情若此,只为他博得更多美名和女子的青睐,只希望那隽秀温润的男子,能把所有的深情都转移到自己身上来。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记忆是从四五岁时候开始,父亲说,母亲得了重病,去了很远的地方治病。小时候我不明白,长大了才知道,母亲是很早就过世了。我不知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但一定是个美好的女子,才能让父亲念了一辈子,终不再娶。

    有时候看着父亲孤零零一人,我心里也很是难受,媒婆吃了几次闭门羹,我也忍不住开口问他:“父亲,你真的忘不了母亲吗?”

    他揉揉我的脑袋,笑着说:“小孩子,问这种问题做什么?”

    “为什么不试一下呢?”我说,“我是说,为什么不努力一下和其他的女子相处,母亲再好,也已经不在了,或许有了其他人的陪伴,父亲就会忘了母亲了。”

    “真是个傻孩子。”父亲无奈叹了口气,眼里含着笑意,“真正的忘记,本不需要刻意的努力。每一次努力,都不过是加深了记忆。其实我仍记得她,却早已忘了那种感觉,无论是对她,还是对其他人。”

    “不明白……”他说的话,比孔夫子说的还难以理解。

    “经历过了,也就明白了。”他含笑望着我,说,“姑娘长大了,动了春心了吗?”

    我一阵窘迫,忙说:“才不是!”

    那时,我刚认识了一位画师,他性子和父亲有些像,只是比父亲还要沉默寡言,但他的画笔告诉我,他的内心是一幅炫丽的画。

    我十八了,父亲也已过了不惑之年。

    崇光二十六年的时候,我在闽越和那画师成了亲,父亲那天很高兴,多喝了两杯酒,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穿上红衣,他走遍天涯,两鬓已有了风霜,如青松傲雪,卓然却又隽永。

    父亲送了我们四个字——百年好合。

    收笔之时,眼底闪过一丝怅然与悲伤,转瞬即逝。

    我想,他一定是想起了母亲。

    又过三年,我的第一个孩子两岁时,父亲突然说要回帝都,我们走遍了神州每一个角落,却还从未到过帝都。我仍记得那一年雪下得极大,水路不行,大雪又封了山,我们滞留在半途,天寒地冻,父亲终于病倒了。

    漫天漫地的素白中,只见青松一抹苍色的绿。

    那一日父亲的精神好了许多,推开窗户凝视着那一抹绿,我想关上窗,却被他制止住了。

    “父亲,您还病着,外面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