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都市奇人录 >

第326章

都市奇人录-第326章

小说: 都市奇人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一个同时说起此事,同事说,现在的语文跟你读不读课外有毛关系,什么中心思想分析,什么段落分析,什么修辞手法分析,什么什么表达了什么什么的分析,好复杂啊,就看你的孩子能不能琢磨出老师的想法了。

    过去科举,据说有些赶考的,只找几百篇好文章背熟,考场看题目,能套一个就行,套不下次继续,中举的甚至连史记之类的都没看过是一点都不奇怪的。我们的语文教育,若干年之后,是不是也会进化到这个高度?

    也不想太过埋怨老师了,毕竟大家混口饭吃都不容易,为了中考能考出好成绩,争取多点的重点考中入学率,为了学校要根据成绩发奖金,只能这样压榨孩子了。这是指挥棒的问题。

    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当其冲应该从取消重点高中入手。

    西门神聊先生逮着机会就吼两嗓子,中国需要取消这个没有任何意义的重点高中,十二年义务教育势在必行。虽然知道人微言轻,吼了也没什么效果,但吼的人多了,相信再聋的聋人都能听到了。

    唉,等女儿高中时,是不是会有“开学一个月摧毁十五年教育观”的感慨呢,等孩子大学时,是不是会有“开学一个月摧毁十八年教育观”的感慨呢,这些真不好说,还没到那一天,候着。

    这是网一篇家长的感叹。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被学校一个月给摧毁了。初一一个月,就把孩子逼到了考试成绩排名的绝境。明明孩子知识渊博,但是语文成绩经常最差?请问这样的考试有何意义?语文这门的考试科目不但衡量不出学生真正的语言文字水平,反而让孩子的思维僵化。把学生变成只会考试的僵尸,然后互相对着咬,这就是现在的学校教育。这是现实版的僵尸电影,请问本质有什么区别?

    很多读者不理解,我为什么抨击应试教育。可能还有很多人觉得应试教育不错呢。其实目前应试教育都不算真正的应试教育,应该叫城市保护主义的应试教育。大城市的学生分数低,比如北京海。考试分数根本不是一个起跑线。北京的学生550可以北大的话,那么山东的学生550分连本科都不了,只能去专科学校。这个算应试教育么?这种最起码的公平性都没有,是不是地区还要划分低等或者高等僵尸呢?

    学生的创造性被应试教育抹杀,成为了考试机器。这就是僵尸教育。

524章 勇士

    随着很多人关注我的小说。一些现实中从事命理工作的读者也找我聊天,我觉得我没白写。术数其实缺乏真正的交流的,往往都藏私,或者胡乱编造一套理论,就出书,这是相当不负责任的作法。我八字的格局法并不是我发明创造的,而是滴天髓中的。其实我讲的这些,并非代表我自身的观点,而是我读经典之后的思考,我最讨厌凭空发明个什么理论,什么派别,好像不这样做就不叫大师。古人的东西都没有继承下来,还自创理论是自欺自人的表现。自己创造的理论好像给人一种自立门户,更能给人一种信任感,因为人们往往觉得有自己一套理论的人水平很高。其实恰恰相反的,古人的思想太深奥,以至于就算是绝世天才也难领悟到几分。正因为太过于精深博大,普通人很难接受,更不用说领悟了,所以认为能够创新的人才是水平高的。

    什么叫做创新?那是在精通原有基础的情况下,做出的举动。但是传统这个基础,世上没有人敢说的精通的,只能去慢慢的一点点学习,去接近古人思维的高度,去进入到这个跟现实世界的世界观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当中来。看我这本书的读者,好多人说,自己最大的收获并非从中学到了中医或者八字方面的知识,而是更多的是世界观的转变,领悟,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去看待这个社会,我觉得这就足够了。其实正确跟错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的。只是不同的法则对应不同的规律罢了。我们所需要去探索古代的思想,古代的真正精华的东西,而不是像看历史教科书一样看待古人的那段历史。很多研究历史的教授,其实内心并非真正的认同古人的思想。也并不一定真正的能够懂得古人的智慧。他只是拿现代社会的观点去看待古人的社会,这样写出来的书,其实是对古代文化的蔑视。研究古文化的,有几个能够真正的弄明白古人的智慧,而不用现代的所谓优越感来看待古人呢?我觉得关键是思想上的转变,必须要把我们所谓的现代人的优越感去除。对待传统文化要怀着一种敬畏的心。

    目前的情形,大家都清楚。传统文化已经没落,虽然偶尔有人提起。也很快淹没在浮躁的社会里,折腾起几个浪花罢了。被人遗忘的,落寞的,跟时代格格不入的传统文化。这方面的作者也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什么经济价值,所以网络文学这一块,真正写这个的很少。就算写,都是打着幌子去写。作者本人并不懂,只是给大家编一个故事罢了。但是这种描写,把本来就没落的传统文化,打入更深的深渊。不了解还最快文字更新。shumilou。无弹窗无广告不算。反而还要误解。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叹息一声。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误解太深。笔者虽然称不上精通,但是每每看到人们那种对于传统的误解。那种鄙夷的眼神,那种自以为是的评价,感到心中隐隐刺痛。所以,我的小说在一些读者眼里可能看起来有些愤世嫉俗,这个也许是我小说中唯一比较明显的情绪了。

    所以本书试图从根本源头上寻找答案,寻求被人们误解的,忽视的,鄙视的,甚至唾弃的传统文化的真相,但是笔者能力有限,只能在有限几个方面探讨。

    很多读者问我,该如何学习传统文化呢?总是感觉不能投入进去,古书也看不懂。其实可以从兴趣入手,比如你对小说感兴趣,可以看古人写的小说,四大名著之类的都算入此列,你能说四大名著不精彩么?而一些文人的笔记尤其有意思,比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身为一个大学士,他的笔记都是描写一些奇奇怪怪的事,非常引人入胜。也可见纪晓岚的修养高深,志趣风雅。

    当然学习传统文化,有几个忌讳。第一个忌讳就是以己度人,尤其是一些圣贤写的书籍,其中的道理非常高深,但是你凭你有限的知识就加以否定。认为天大地大我最大,古人不如自己多多。抱着这种心理学习的人,还不如不学。这种傲慢心是最大的忌讳。还有一些人,学了几天的传统文化,就认为自己完全掌握了古人的东西,非常的自高自大,认为古人不过如此,太小儿科了。这种人不在少数,傲慢心是一个人自我毁灭的开始,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我说过,即使是绝世天才,学习传统文化也很难能掌握到几分,里面的水太深,牵扯到各种学科,各种规则。比如中医,八字这两个学科吧,有几个人能真正掌握?我说的掌握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要应用于实践当中的。恐怕这其中一个都需要去学习一生了,真正能够熟练掌握,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的。所以学习传统文化,第一个就忌讳傲慢。

    第二个就是忌讳就是浮躁。浮躁的心是无法解读传统文化隐藏的宝库的。内心浮躁,静不下来,不用说传统方面的,就算是别的方面的,也很难学会。很多人都坐不住的,坐一会就想出去,这类人适合跑业务,不适合搞学问。所以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前,要自问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去学。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深入不进去,说明没找到兴趣所在。现在整个社会都充满着浮躁,十个人九个半都在想着如何赚更多的钱,哪有心思去学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的世界观跟目前的社会潮流格格不入,所以目前能做出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基本都是逆水行舟,感觉阻力很大。但是这份阻力确实宝贵的。只有在阻力跟磨难中才能真正的学成,世界上没有轻轻松松就能学会的道理。因为从学到实践,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会遭受非常多的非议,你还需要能够承担失败的勇气。

    最后总结一句话,目前还在坚持学习传统文化的人,都是勇士

525章 何谓圣贤

    顾飞回到家里,看到婉如正在看书。

    顾飞刚进门,婉如就喊道:“你选的什么书啊,全是繁体字,我都看不懂。”顾飞说道:“怎么了?有问题么?我买的都是正版的,字错了?”婉如说道:“字没错,我看不懂繁体字,你说你是不是故意的?”顾飞说道:“看这类书最好看繁体版的,有助于理解。现在简化字跟繁体相差甚远,已经不能见字而知其意了。用简体字看经典很多深藏的意义看不明白的。简化字的提出正是社会浮躁的开端,把一切都简单化,适应环境的需要。因为追求物质的文明来说,效率是第一位,繁体字那么多笔画,会影响交易的效率。加上当时对传统文化持反对意见,所以就把字给简化了。1909年,陆费逢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1922年,陆费遣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并把其它笔画多的字也简化。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得到陆基、黎锦熙、杨树达的联署。这是历史上有关简体字的第一个具体方案,主张把过去只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作为正体字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它提出的八种简化汉字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从1922年到1956年,简体字正式开始适应,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当时的时代背景,正是学习国外先进科学的主导思想当中所以国内的一切落后的东西都要进行改革,文字自然首当其冲。”婉如说道:“字简化了不好么,也好写,看着也简单,交流起来不费劲。”

    ~~。shushuw…更新首发~~顾飞笑道:“要说简单,还是英语简单,因为只有二十六个字母。

    就算简化后,汉字也不算简单的文字的系统。其实文字反应不同文明的底蕴。文字的意义就是文明的交流跟传遍,也是一个文明的根基所在。我们国家属于象形字每个字都有不同的含义,每个字都不是凭空随意造的这个是几千年来的思想的结晶,也是文化的根基所在。

    一个民族的文字越复杂,那么其中的思想内涵也复杂,也越代表更高层的精神类文明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字越简单,越倾向于物质文明社会。而〖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社会精神占首位,虽然很多朝代的物质文明当时也是世界领先的,但是我们一直还是在抑制物质的发展。很多学者分析〖中〗国古代,都从物质上去分析,都从经济上去分析。其实〖中〗国如果重视物质文明的话,早就扩张侵略全世界了,并且也不会持续几千年时间而不变,甚至会四分五裂。只有在高度统一的精神文明控制下,朝代才能长存,才能存在几千年。古代先贤早就看到了这个所以一直不让物质文明过度发展。所以我们的文字能够传承几千年,并且文字复杂,也不利于跟国外交流。而简化汉字的目的,恰恰是为了物质文明铺路,跟外界交流简单化,效率化这样就抛弃了繁体深刻的传统含义,只保留了简单的文化烙印。也就是目前的简体字,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烙印已经降低到了极点。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简化有简化的优势而繁体自然有繁体的优势。

    简化了好学易懂,输入方便辨认起来也简单,但是在简单便利化的同时,我们失去传统的灵魂,失去了传统的传承。我们这些年一直企图跟老祖宗划清界限,而简体字正是最彻底的做法。”婉如说道“香港,台湾那边也一直用繁体字,没见他们经济落后啊,我认为你说的有些道理,繁体字肯定有好处的,不然台湾不会一直保持繁体字了。而我们现在用的简体字,看起古书来,障碍很多,很多意思都不明白。根本不知道这个字原本意思到底是什么,简字体我觉得都不是象形字了,应该类似英文字母了。”

    顾飞笑道:“我举个例子,你看看圣人的圣字,繁体怎么写的?上边一个耳一个口,下面是一撇加一个土字。而我们简化后,就根本不知道圣本身的含义了。什么叫圣?一个为耳朵,就是听的意思。一个人广听〖言〗论,不自负,能把别人的〖言〗论真正的听进心里去。一个是口,那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