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当官是一门技术活:二号首长 >

第321章

当官是一门技术活:二号首长-第321章

小说: 当官是一门技术活:二号首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能够认清势并且顺应势的人,少之又少。

    徐易江说,我有一点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拥有最高政治智慧的人是王者

    。其次,是智者。智者在运用政治智慧的时候,更多的采用外交手段。

    唐小舟说,这里所说的交,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可以是外交,也可以是社

    交,还可以是交易,置换,或者可以更简单地理解,是平等的交往、交流,是一

    种权力力学上的平衡。不仅官场需要平衡,整个世界,都需要平衡。平衡一旦打

    破,招致的必然是灾难。至于武者伐谋,相信你已经理解了,武者只是一个泛泛

    的概念,只是智者之下的一个层次,也可以认为是有勇者或者武将。对于这一部

    分人,最高的政治智慧,就是运用谋略。而谋略,又分为两个部分,阳谋和阴谋

    。可见。阴谋不仅是政治智慧的末流。而且。最多也只占政治智慧的六分之一。

    徐易江说,如果用你这种观点,就能很好地理解诸葛亮如此善于谋略,却不

    能令三分天下归于一统。 husuu首发

    唐小舟说,是的,所以我说,三国演义这本书误国误民。我们把诸葛亮推为

    天下第一智慧,却又无法解释,这天下第一智慧,为什么不能一统天下?根本原

    因在于,所谓的第一智慧,其实是第三智慧,其实只是末流。诸葛亮之所以不能

    一统天下,在于他缺乏第一智慧,鲜有第二智慧,惯于第三智慧。与之相比,我

    们会发现,曹操更善于王道。但因为我们极度推崇诸葛亮的智慧,刻意抹黑王道

    ,贬低平衡。这其实是一种文人手法,为了写作的需要所进行的营造。史记和三

    国演义都只是小说,却被我们当作历史、文化甚至哲学教科书来读,以至于成了

    民族文化的血液,这是中国文化最大的悲剧。

    晚上,赵德良设宴款待客人,吃饭之前,有一点小小的空余时间,这是留给

    双方做一些饭前准备工作或略作休憩的。趁着这个机会,身边一圈人向赵德良汇

    报工作。江育奇早已经在这里等着,他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汇报,等他汇报完,留

    给唐小舟和徐易江的时间,不多了。徐易江要向赵德良汇报的还有几件事,有关

    温瑞隆和陈运达冲突的事,仅仅只是说明温省长打电话求见,多余的话,完全没

    机会说。

《二号首长》第三部 第四卷 二号首长第三部 第100章

    二号首长第三部 第100章

    赵德良也没有问温瑞隆求见的目的,只是说,晚上有时间没有?

    徐易江说,晚上的节目,估计会很晚结束。

    赵德良晚上参加的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性活动。六一儿童节期间,全国有一个

    少儿汇演,其中有一个舞台剧,反响极大,广受少年儿童欢迎,团中央少工委将

    此剧定为全国青少年德育教育样板,巡回演出,今晚到了雍州。赵德良和省委其

    他领导一起观看这场演出,还要接见演职人员。

    赵德良说,那就安排在明天早上吧。明天早上可以早一点,挤出一点时间。

    唐小舟很想知道,对于陈运达和温瑞隆之间的矛盾,赵德良到底采取什么态

    度。赵德良对于此事的处理,一定充满政治智慧,唐小舟自然不想错过。前往省

    委途中,唐小舟一直在想,假若有什么意外,自己得提前想好办法留下来。很快

    ,他发现所有的借口都不需要,温瑞隆已经早早地等在赵德良的办公室门口。

    赵德良加快脚步迎上去,主动伸出手,和温瑞隆相握。

    赵德良说,瑞隆省长久等了。

    温瑞隆说,没有,我刚到。

    赵德良将温瑞隆让进办公室,又对徐易江说,小徐,给温省长倒杯茶来。

    徐易江去倒茶,唐小舟留在赵德良的办公室。赵德良请温瑞隆坐下,自己也

    在旁边坐下来,见唐小舟还站着,说,小舟你站着干嘛?坐下坐下。唐小舟心中

    狂喜,立即坐下来。

    赵德良先泛泛地问了几句温瑞隆的工作情况,随后转入正题。

    唐小舟知道温瑞隆是来告状的,更知道告状是一门学问。古语有云,来说是

    非者,便是是非人。你开门见山要告某人的状,听者一定打醒十二分精神,避免

    着你的道。

    温瑞隆早已经想好了怎么说,向赵德良汇报的时候,显得十分审慎,并不说

    他和陈运达的冲突,只说陵丘挪用专款的情况,以及他拒绝第二次拨付的情况。

    赵德良始终认真地听,一句话都没说。等他说完拒绝拨付,唐小舟以为,他会涉

    及和陈运达那次谈话了,没料到,他跳过了这一节,直接说,实际上,这笔钱在

    昨天已经付出了。 husuu 首发

    赵德良显得有点惊讶,问,拨付了?你没有签字,怎么会拨付?

    温瑞隆仅仅说了一句,在运达同志的坚持下拨付的。

    这句话之后,有好一段,两位首长都没有再说话。唐小舟在那一瞬间心跳加

    快,他知道,温瑞隆已经将难题抛出,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他和陈运达之间的矛盾

    和冲突,却因为一句话,暗示了这种冲突的存在。赵德良是个洞明世事的人,一

    笔温瑞隆拒付的款子,陈运达却坚持拨付,显然有越权之嫌。联想到上次赵德良

    强调的程序正义,唐小舟意识到,陈运达这种做法,显然是破坏了程序正义。在

    赵德良的意识里,破坏程序正义是大错,而不是小节。既然有了这一大错,赵德

    良应该怎么表态?这是所有一切的关键。

    最后,赵德良的表态,让唐小舟大跌了一回眼镜。

    赵德良说,专款专用,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任何人任何机构都不能例外。

    陵丘如果挪用了专款,你作为常务副省长,自然应该过问这件事,怎么过问,你

    自己去掌握。你明知道他们挪用了那笔专款,又没有过问,只是在他们申请第二

    笔拨付的时候拒付,恐怕工作方法方面,存在一点问题。

    赵德良此话一出,温瑞隆立即自我检讨,说,是,这件事我确实有错误,事

    前没有很好地监督,事后也没有及时地纠正。虽然有一定客观原因,但都不是关

    键。这一点,我要向赵书记检讨。

    赵德良说,你也别忙着检讨了。既然第二笔款子已经付了,毕竟是按照省长

    办公会的决议执行的,我们肯定不能追回来。你接下来的工作,恐怕要督促这笔

    款子的使用,同时,还要想法把第一笔款子追回来。对于陵丘市挪用专款这件事

    怎么处理,政府方面,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意见。

    温瑞隆说,我一定按照赵书记的意见处理。

    赵德良说,至于财政厅违反相关规定拨付这件事,我找个机会,和财政厅长

    沟通一下。 husuu 首发

    唐小舟暗叫,赵德良这样做,岂不是在和稀泥?温瑞隆来找他,显然是想他

    对陈温矛盾表态,寻求支持。可他却避而不谈,只谈具体事情,回避焦点。陈温

    矛盾不解决,对于政府工作,会起到相当大的阻碍作用。赵德良难道没有看清这

    一点?或者他明知这个情况,却又采取了一种不直接面对的办法?用意何在?

    温瑞隆离开,唐小舟也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坐下来后,他开始沉思。

    他不相信赵德良不清廷陈温之间的矛盾。他甚至有一种感觉,赵德良其实是

    在有意回避这件事。在这一矛盾中,他既不支持陈运达,也不支持温瑞隆。想到

    这一点,他的脑子突然灵光一现,难道说,赵德良其实是在纵容?

    大陆长期有一种认识,觉得蒋介石是个阴谋家,他最大的阴谋手段,就是在

    属下之间制造矛盾,并且推波助澜。他之所以要制造矛盾,就是为了掌握权力平

    衡。手下那些人,每一个人都握有重权,他们之间,如果不出现争斗,斗争的矛

    头,便可能指向自己。不仅仅是蒋介石,历来的帝王将相,也都如此。中国的历

    史剧中,历来有忠奸之分,其实在一个朝廷之中,是无所谓忠奸的,任何一个人

    ,都是皇帝的臣子。阵线分明的根本原因,只不过在于皇帝需要他们之间的矛盾

    ,利用这种矛盾,才能达成权力平衡。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曾国藩,拥有绝对实力推翻清朝

    的统治,然后取而代之。但曾国藩这个人是个死脑筋,受家文化影响至深,没

    有丝毫反皇权思想。所以,他杀太平天国的时候,被人称为鬼剃头,但对待满清

    皇室,他却不敢有半步越距此外,历史学家还认为,曾国藩和左宗棠,是最应

    该成为联盟的,就因为左宗棠以问鼎为暗示,希望曾国藩造反,曾国藩同样以问

    鼎作答,拒绝了左宗棠,两人此后便渐渐疏远,甚至有成为政敌之嫌。

    这些认识,显然只是文人之论学者之论,而不是政治家之论。曾国藩虽然也

    是一介文人,但首先他更是博通古今的大政治家,他考虑问题,肯定是从政治的

    角度而不是从文化的角度。他肯定早已经看清,自己如果起来造清朝的反,清朝

    确实可以被推翻,但最终是不是由他曾家坐天下,就难说了。且不说清朝当时还

    很强大,单是战端一开,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到底会站在哪一边,实在是一

    件无法预料的事。至少,他看清了一点,左宗棠和李鸿章是绝对不肯对他俯首称

    臣的。这两股力量和任何一股力量联合,自己就可能死无葬身之地。如果他不造

    反,那么,就势必涉及同左宗棠以及李鸿章的关系处理问题,尤其是左宗棠。他

    如果和左宗棠走得很近,满清朝廷的那些官员们,就会睡不着觉,一定会想办法

    将他和左宗棠置之死地。他要拥有既得利益,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和左宗棠

    闹矛盾。他们的矛盾越深,满清朝廷心理上就越舒坦。

    如果从这种阴谋论来理解赵德良,似乎也说得过去。但唐小舟觉得,赵德良

    是一个大器的人,是一个几事以工作为重的人,他不至于也不屑于玩这种小手段

    如果不是玩这种手段,那他为什么在陈温矛盾中和稀泥?

    更进一步深入思考,唐小舟想到了一种可能,赵德良不能有任何动作,同样

    是出于平衡的需要。

    如果说官场是海,所有的官员,就是海里游动的鱼。那些科级干部处级干部

    ,只不过是这个海里游动的小鱼小虾,大鱼只有那么几条,赵德良是最大的那条

    ,陈运达和温瑞隆都是大鱼。两条大鱼发生矛盾,哪怕是冲突,只要目标不是最

    大的那条,那也只是矛盾和冲突,也是可以调和的,可以平衡的。一旦最大的那

    条鱼加入其中,就没有平衡可言,一定会出现大的混乱,并且最终导致权力倾斜。

    赵德良在江南省建立平衡的政治生态不容易,无论如何,他不肯亲手打破这

    种政治生态,相反,他会采取一切办法,维护这种平衡,哪怕别人觉得他在玩弄

    权谋,他也不会退缩。 husuu 首发

    天下人竟然将这种权力平衡误读成政治阴谋,深入其中,才能知道,这竟然

    是阳谋,是维护稳定必须的。

    想通了这一点,唐小舟觉得自己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

    于是,他开始处理公务。他的公务有两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常委办的工作是

    事务性的,看上去简单,却极其琐碎繁杂。大的事务,工作人员会处理得很好,

    难的恰恰是一些极其细微的部分,比如某次会议常委座次的排名,出席某次较大

    型活动时,每一个常委的着装等。在这方面,唐小舟不敢有任何差错,每一个细

    节,都要无数次思考,并且反复核对。这些工作,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信访办

    的工作,更是一个大麻烦,关键点全被钟绍基说了,这是个一把手部门,又不是

    一把手负责,信访办的工作力度,便难以发挥。

    正因为如此,信访办就成了一个最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部门。在省级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