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城市边缘人的生活 >

第62章

城市边缘人的生活-第62章

小说: 城市边缘人的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蒯无根说:“我们杂志,以前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在文革期间我们被迫    停刊了,后经过我们的努力,不久前我们开始复刊,它是以宣传科普知识为主的科普类杂志,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一本杂志。”说着便从桌子上的文件架上拿了一本《科人》杂志给叶光军看。接着又说:“为了扩大发行量,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我们的杂志,现由省教育厅主办,我们杂志协办,而举办一届中小学科普知识竞赛活动,活动分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试题卷分别都刊登在我们杂志上,不再另外印发试卷给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都将在高考,中考和小考中可获得不同分数的奖励的,也就是说到时这些获奖的学生,可获得升学考试成绩加分的。我们这个活动在全省展开,由省教育厅统一发文件下到各个中小学校。当然外地我们已经统一安排了,你的工作主要是在南京,到各个学校去,把我们的杂志发行到各个学校去,要他们征订我们的杂志,特别是刊登试题的九、十、十一三期的杂志,征订得越多越好,你的待遇是征订杂志拿提成,没有基本工资。你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叶光军心想,没有基本工资,那也没有试用期吧,试用期过后,合格了,该给我发基本工资吧?不能一直是这样吧?一直没有基本工资?但也没提出一个不字,又觉得自己还不知道能不能适合这个工作呢?刚才与社长谈发行也是自己的胡吹滥侃,其实自己以前也并没有做过发行工作的,于是也就答应同意干了。
蒯无根说:“叶光军,明上午八点钟来上班,我们还有几个搞发行的工作人员,明天我们共同开个小会,安排一下各个人的分工,划分一下工作范围,不要迟到,今天就到这里,你先回去吧。”
走的时候叶光军心想,在这里干,基本工资没有,那午饭总得提供一餐盒饭吧?要不然没成绩岂不是白工作了啊?否则跟私人小老板又有什么区别呢?    又想,连基本工资都没有,哪里来还有午餐盒饭?还是先干一段时间再说吧。
在第二天的工作范围肯定会上,叶光军被安排到大厂、江浦,两个区的各中小学校征订,南京市内主  各中小学校都被老员工应天、潭虹艳、炅羽荷、曲因、匡正分得。这样极不公正的安排,令叶光军非常不满,大厂、江浦两个区很远,不在主城区内,是要过江的,是很远的郊区了,离主城区有六七十公里开外,工作起来很不方便,自己除了一辆破自行车外没有其他任何先进一点的个人交通工具了,但还是克制着自己,因为毕竟自己是一个刚来的新员工,是没法与他们老员工争的,心想即使提出来了,也没有用的。其实这样的工作区域划分,是蒯主任有意安排的。这样定了,这下叶光军就得每天过长江大桥行几十公里外的两个区的学校去搞征订,晚上还得要赶回来。散会后,叶光军向蒯无根提出要印一盒名片,这样便于工作。
没想到蒯无根不同意给叶光军印名片,   理由是叶光军还没有正式被录用,只是试用,还不能算作杂志社的工作人员,只能给他开介绍信去征订。叶光军也只得认了,心想要是不干这个工作,目前没有工作做,在这里说不定还有一顿午餐供应呢?
接下来的工作时,叶光军每天都要去大厂或江浦,早出晚归路费来回就要花去十多块钱,还不包括买中饭钱,有时天晚了,赶回来来不及煮晚饭,于是也在外面买晚饭吃,有时为省钱,口喝,一天都忍着不喝水,又因为天气热,路跑得远,汗淌得多,实在忍不住了,就买瓶矿泉水喝,一瓶不解渴就买两瓶,这样算下来,一天的费用是一二十块钱,半个月后,叶光军为省下庞大的路费这一块,决定每天都骑自行车到大厂和江浦各中小学去。
叶光军在单位里也没有个人办公桌,单位有什么事情,也不通知他开会,他也不用汇报工作,只是订新杂志,负责只要把钱拿回来了,交给财务就行了。
有时骑着自行车,驮着几百本杂志,送到上百公里的大厂和江浦两个区的学校去。虽然很辛苦,在杂志社又得不到礼遇,但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意力,做到了一定的业绩,心里还是非常开心的,因为这毕竟是自己劳动的结果,即使不再在这里工作了,对以后从事其他工作也有好处,能够锻炼自己。
一天詹伦承社长,问叶光军工作进展如何,叶光军一股恼地将自己的每天的辛苦、奔波和业绩全部讲述了一翻。
詹伦承似乎对叶光军很认可,立马通知财务的席会计,给叶光军提前发业绩提成,并告诉席会计说,以后只要叶光军交来一笔 杂志款,不管多少,都要给他当即结算,发给他,他很辛苦,没有基本工资,每天都是骑自行车到大厂和江浦那边去的,这种精神我们要学习和提倡的,你们财务以后不要拖延和耽误他,我告诉你们,这位小伙子叫叶光军,你们都认识一下。
正在财务的时候,这时蒯无根走了进来,是找詹社长签字的。詹社长在蒯无根面前夸奖了叶光军一翻,说这小伙子能力还可以,能干,不怕吃苦,又问蒯无根南京城区内有没有别人没跑过的学校,让叶光军在市区内搞征订工作,你不能光照顾老员工啊,小叶骑自行车跑那么远的路去工作怎么行呢?
蒯无根说南京市区内的各学校,都被他们扫过了,现在没有办法让叶光军再去跑了,这样会影响其他人的工作的,会埋了其他人的工作成绩的。蒯无根停顿看了一下詹社长,见詹社长表情严肃,停顿了一下,最后说这样吧,明下午我会安排他去市区内征订的。詹社长哼了一声,似乎对蒯无根的犹豫不满。
詹社长对叶光军说:“小叶,今年那你辛苦了,明年,安排你在市区内征订,如果明年还在大厂和江浦征订,我们也想办法为你配一辆摩托车,这样也好工作。”说着转头问蒯无根:“老蒯 ,你说好不好?”
蒯无根一脸的无赖,说:“好,好。”其实心里对詹伦承不满,心想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说我的,叶光军不就是你的亲戚吗?不就是你介绍来的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你的人难道就应该得到照顾吗?
叶光军非常感激这位詹伦承社长,这么能理解和关心他。
现在工作时相对轻松了,因为在主城区内,不用跑上百公里的路了。叶光军都是以省教育厅的名意下去到各个学校谈杂志的发行,特别重点推荐刊登试题的九、十、十一三期的杂志,他总结了经验,因为开始以杂志社的名义下去工作,学校不买他的账,不订杂志,有的甚至理也不理叶光军的,根本不接待,后来以省教育厅的名义下去工作,带有行政性的口吻谈征订,每次得到了热情接待,积极参与这次“中小学科普知识竞赛”活动,得到很好的效果,叶光军为此成功地征订出了一部分杂志。
<;八十三>;缘份相逢
    两个多月下来,“中小学科普知识竞赛”活动快要截止了,征订推销活动也跟着到了尾声。现在虽然在主城区内工作发行工作,叶光军每天仍要走上近百公里的路程,也实在感到很累,不想再跑那么远去搞征订了,辛苦也没有基本工资,虽然提过几次工作性质转正的要求,但被答复的都是要等等,叶光军感觉转正的期望值很小,还遥遥无期的,于是想重找一份工作,心想如果找到好的工作就辞掉杂志社的征订发行 工作,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暂时不辞,可以当兼职的。
叶光军开始留意报纸上的各种招聘信息,遇到周六就到人才市场去兜一圈,寻找工作机会。
一天叶光军在报纸上的分类拦看到新百纵横美食城招钟点工,对象以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工作时间限周五、周六、周日三天,四块五毛钱一个小时,包一顿饭。叶光军看后蠢蠢欲动,可又想自己现在已不是大学生了,怎么去应聘这个钟点工呢?可又不想失去这个钟点工的机会,于是打算冒充在校研究生去到该美食城应聘当钟点工。
纵横美食城接待叶光军的是一位年轻小伙子,他叫叶光军出示学生证,叶光军说自己忘了带学生证,他看叶光军像研究生的气质,再说现在也没招到几个钟点工,于是也就相信叶光军了,让叶光军登记了一下个人简 历  ,然后告诉叶光军做钟点工的时间和有关规定,说这里钟点工的主要工作是拖地,如果生意繁忙时,服务员来不及收拾桌子上的盘子和抹桌子,同时也要帮着拾桌子,工作有点辛苦,问叶光军有没有什么疑问和其他要求。
叶光军微笑,表示没有疑问,自己可以接受。
这位小伙子听叶光军没什么其他要求,当即表示录用他了,然后带着叶光军到新百的六楼纵横美食城熟悉工作环境,向叶光军介绍了一下工作范围。整个美食城的经营面积有近三千个平方米,集各种美食小吃为一体各种特色的快餐。大概地介绍完后,小伙子对叶光军说,工作上有什么问题就直接去办公室找他,他名字叫孟然,工资一个月结一次,上班时不能迟到,每次上班时都要到当班的领班那里报到,否则会扣工资的。叶光军点头表示明白。
就这样叶光军得到了一个钟点工的机会,做钟点工是一天白班,一天晚班,轮流转,工作从本周五就开始。
做钟点工叶光军第一天上班的是晚班。
晚班是从下午四点钟开始,叶光军在领班那里报了到后,便拿到一个拖把拧个半干,就到餐厅服务的范围区域内拖地。地面是白色地砖铺的,确有一点潮湿,鞋子走在上面,就脏,看到脏就要拖干净它,否则领班看到了就会罚款。
五点钟以后,客人就渐渐多起来,因为五点钟刚好是人们下班的时间,大多数是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地来休闲用餐,因为这里小吃品种多,中西都有,特色风味小吃传达各地民俗风情,价格适中,环境又好,非常适合大众消费,情侣们在吃过饭后,还可以下楼牵着手逛商场。新百商场是南京最大的商场,通常要经营到晚上十点钟才关门打烊。一般五点至八点是用餐的高峰期,人多拥挤地面更容易脏,有的还将汤汁、果汁、饮料和茶水碰撞泼撒在地上,人群都你一脚我一脚地踏踩地上面,有的差点溜摔倒在地上,地面一遍脏兮兮的,叶光军于是用拖把不停地来回地弯着腰拖着地面,真是挥汗如雨。
有的客人的米饭被碰撒在地上来不及扫,被人踩在脚底,又粘又脏,用干拖把又拖擦不掉,只好用湿拖把来回地拖擦,直到干净为止,可前面拖干净了,后面又有人踩在潮湿的地方,又脏了,叶光军只好跟着擦。
直到九点钟以后,客人才渐渐稀少了下来,叶光军才松了一口气,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直了直腰,感觉到背上全被汗浸湿了,可手有点痛,伸开一看,都起了个水泡。
在这里拾盘子,抹桌子和扫地的服务员,基本上是下岗女职工,年龄都在五十岁左右,见叶光军吃力的样子,一看便知这个小伙子没怎么干 过拖地这个活,用的是蛮力,抱着同情和友善,有的主动帮助叶光军,教叶光军怎么拖省力。这些下岗阿姨们像对待自家小孩一样,亲和地对待叶光军,这使叶光军内心感到一股温暖,在这里他并没有遭到想象中的那样轻视,他勉励自己,今后无论自己高低,都到平等友善地对待别人,不要瞧不起他人,要尊重他人,因为不论是穷或是富,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尊重别人,也是在尊重自己。由于周围的同事的帮助和鼓励,增加了叶光军的工作信心,本以为会遭到别人的嘲笑的,开始时间不长,心里以为自己就会不适应这里的人和事而离开的,现在情况相反,到觉得在这儿工作,能和周围同事打成一片,相融得很好,压在心里头的顾虑顿时释放了。
当叶光军拖地拖到“淮扬风味馆”柜台前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一位姑娘在轻轻叫着他的名字。
叶光军心觉奇怪,刚来第一天,我也没有跟别人讲过自己的名字,只是告诉了孟然和那个领班他们的自己的姓名,而孟然他们也不会向这里的人宣布我叫什么名字的,怎么会有人知道我的名字的呢?奇怪。
“你是叫叶光军吧?”嫩白的脸上泛着红晕,为了肯定自己的判断,没有认错人,扒在柜台上的收银员女孩探出身子,问叶光军。
“是的,我叫叶光军”叶光军仔细看了这个姑娘的面孔,觉得有点面熟,是好像在哪儿见过,问道:“你是谁?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的?”
“你不认识我啦?”姑娘得到肯定答复后,脸上顿时激动得笑成一朵花,高兴得声音有一点颤抖,说:“叶大哥,你想想?”
“叶大哥?”叶光军自言自语寻着声音回忆,想找到曾叫过他叶大哥的人,记忆中好像是有一个人称他叶大哥的,那已经是快三年没见面了,难道是她?不可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