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澳洲史 >

第46章

澳洲史-第46章

小说: 澳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防政策是追随英国的政策的,即奉行“集体安全”的政策和姑息政策,直
到张伯伦下台,建立起以丘吉尔为首的战时联合内阁,孟席斯才改变了澳政
府的政策。因此孟席斯在澳大利亚,就像张伯伦在英国一样威信扫地,失去
了党内外的信任。
战前,澳大利亚对德国纳粹党和日本法西斯的政策,也是模棱两可的。
澳大利亚统一党一方面对德国大肆迫害犹太人和战争狂热而愤慨,另一方面
又对德国反共而高兴。工党内大部分人认为德意法西斯主义会危害工人阶级
和工会,但党内那些保守分子和天主教徒却害怕因反对纳粹,而落入共产党
的怀抱。
对日本法西斯的认识,澳大利亚政界在战前也持浅薄之见。早在1905 
年日本战胜俄国时,澳大利亚就有人预言,日本有可能南侵澳洲。然而那时
澳大利亚政治家认为日本南侵澳洲大陆是遥远之事,只要鼓动日本西侵中
国,就会使澳洲免遭日军侵扰。1927 年,“田中奏折”明确指出了日本南侵
的动向,把澳洲列为日本“待征服地区”。澳大利亚人只是模糊地认识到了
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未采取什么重大的措施,只在1935 年对日采取了贸易的
歧视政策。各党对日政策也不一致。澳大利亚统一党认为光靠澳大利亚一国
抗日是不可能的,主要依靠英国在新加坡的海军。乡村党支持这种观点。乡

村党的主张是反映了牧场主的希望与要求。当时,澳大利亚出口到日本的羊
毛和其他初级产品数额在增长,不希望澳日关系紧张化。工党虽然主张反对
一切帝国主义,其中包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但直到1941 年日军大规模南侵
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并没有制定出明确和有力的防日南侵的方针和政策。
纵观1939 年9 月1 日以前的澳大利亚整个政局,可以断言,它没有独立
的外交政策和国防政策,充其量只是在严峻的国际局势面前开始思考这两个
有关澳大利亚生死存亡的问题,而且认识是肤浅的,正因为如此,采取的措
施是软弱无力的。这种状况是很容易被卷入国际战争,尤其易于被裹入世界
性战争。
二、二战初期的战争措施
1939 年9 月1 日凌晨,德国侵略者出动了150 多万军队,2500 辆坦克和
2000 架战斗机,从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侵入了波兰。波兰是追随英法大搞反
苏的绥靖政策的国家。按道理来说,英法立即在德国西部用重兵进攻德国,
开辟新战场,以缓和对波兰的军事压力。但是英法在向德国提出停止军事行
动要求遭到拒绝后并没有这样做,只是在9 月3 日被迫对德宣战,没有采取
任何实际重大的军事行动。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40 年4 月初德军大规模地
进攻西欧为止。美国人称之为“虚假战争”(The‘Phoneywar ’)时期。1940 
年4 月9 日德军进攻丹麦和挪威,5 月10 日进攻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与
此同时大规模进攻法国,从而打碎了英法的“虚假战争”。“虚假战争”破
灭之时也是张伯伦内阁灭亡之日。1940 年5 月10 日,英国保守党主战派丘
吉尔组织了战时联合内阁,取代了一贯推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内阁。
欧洲局势和英国政局的大变动必然影响澳大利亚的局势。1939 年9 月3 
日英国对德宣战,澳大利亚和其他英联邦国家一样也立即对德宣战。总理孟
席斯向全国正式宣布,由于希特勒德国侵入波兰英国已向德国宣战,对德战
争已开始,澳大利亚因而处于战争状态。工党领袖柯亭立即表示支持澳大利
亚和英联邦成员国一起为保卫英联邦而斗争。
参战后,孟席斯政府立即做出了下列决策:向英国输送粮食和军需品;
招募军队,建立远征师团;着手进行军火和军需生产;准备让国会通过镇压
共产党人的法案。这后一项决策显然是违背民心的,甚至连丘吉尔都不同意
他的这一决策。
决策之后,孟席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施上述决策。总检察长休
斯是澳大利亚政界著名的老政治家,他利用自己的职权和丰富经验首先为澳
大利亚国家的安全制定了两个国家安全法案,并在国会得以通过。国会还重
申了一战时的国防法案和同敌国贸易法案仍具有法律效力。国防法案规定进
行强制性军事训练,所不同的是这种军训人员服役范围扩大到新几内亚和巴
布亚。根据同敌国贸易法案规定,禁止同敌国进行贸易,为实现这一法案,
政府接管了小麦和羊毛交易市场。国会还通过了关于物资供给与生产的法
案。为此,政府建立了战时物资生产与供给部和军需部,并委派澳大利亚著
名的实业家布洛肯·希尔钢铁公司总经理埃星顿·刘易斯主持这方面的工作。
澳大利亚宣布进入战备状态后,孟席斯深感过去追随张伯伦对法西斯推
行绥靖政策不得人心,多次邀请工党参加政府,组成类似英国那样战时联合
内阁,甚至他在1941 年8 月辞职前答应由工党领袖出任总理,他甘愿作一名
部长,但都被柯亭一一拒绝。为此于1940 年成立了一个军事咨询委员会,吸

收在野党人士参加,其名额政府与在野党相等,以便讨论有关军事政策的重
大问题。工党参加委员会的除柯亭外还有伊瓦特和比斯莱。这个委员会在二
战中起了巨大作用。
参战初期,执政党和在野党关于战争争执的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关
于澳军重点是保卫澳国自身还是保卫英帝国的问题,换言之,是要不要派重
兵去北非和中东作战的问题。工党主张应以保卫澳大利亚沿海安全为重点。
不过那时澳大利亚人还未看清日本南侵的企图,也未看清英国在太平洋地区
的防卫能力是十分薄弱的。第二是关于强制性兵役问题。这是澳大利亚的一
个老大难的问题。工党仍坚持其反对强制性兵役制的立场。后来双方都做了
退让,采取了双重兵役制:海外服役采取志愿兵役制;国内服役采取强制性
征兵制。1942 年,日本进攻日益逼近,这时工党已执政,柯亭劝说工党修改
国防法案,允许强制性服役的军人到西太平洋地区服役一定期间。这是澳大
利亚兵役政策的一个不小的进步。
澳政府的另一项重要参战措施就是组建远征军。首先建立了澳军第6 
师,并任命陆军中将布莱梅为师长,1939 年末被派往巴勒斯坦接受进一步训
练。1940 年4 月又组建了第7 师,亦被派往中东,后来相继建了几个师,如
第8 师和第9 师。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澳大利亚陆海空军作为英联邦军
队的一部分,由英国最高军事当局统一指挥。
当时澳大利亚的空军力量薄弱,仅拥有164 架战斗机,大部分是旧式的。
澳大利亚人深知在这次战争中空军的重要战略地位,故十分重视空军的发
展。早在1939 年9 月初,澳驻伦敦高级专员S。M。 布鲁斯就已向英国政府提
出关于制定帝国空军培训方案的建议。经商定以加拿大作为培训空军人员的
中心,各国所要培训的人员均送往该国集中培训。因而,澳大利亚空军在二
战期间得到了巨大发展。
1940 年,孟席斯在做了上述参战的种种准备之后重申澳对英要提供更多
的军援,并声称他的政府已经武装起23 万陆军和海军,其中18 万人以及澳
大利亚的空军可以到世界任何地方服军役。
三、党派斗争与孟席斯政府下台
但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澳大利亚几乎没有战争紧迫感,因而党派
斗争仍十分激烈。乡村党领袖佩季强烈反对孟席斯任总理,甚至孟席斯领导
的统一党内也有不少人反对他任该党领袖。澳大利亚工党在1940 年4 月也发
生了分裂。这时党内出现了一个自称反共产主义的澳大利亚工党,其中大部
分人是新南威尔士的兰格的追随着。此外,在工人运动中还出现了一个“新
南威尔士党”,其中大部分人是倾向进步的分子,其领袖为W。J。 麦克凯尔。
工人运动的分裂,对工党十分不利。
1940 年是澳大利亚大选年,并确定大选在9 月21 日举行。经过一番明
争暗斗,大选结果对执政党不利,但工党也未获胜。在众议院,统一党得23 
席,乡村党得13 席,工党得32 席,兰格工党4 席,无党派2 席。这样,统
一党和乡村党在议会中为36 席,而工党和兰格工党合起来也是36 席。无党
派的2 席:科尔斯通常是支持统一党的,威尔逊是支持乡村党的。在参议院
中,联合党(统一党和乡村党)为19 席,①工党为17 席。在新政府尚末正式
① 联合党是指乡村党和统一党,因它们长期联合执政,故名。

组成前,联合党分别召开了决策会议。乡村党决策会议斗争十分激烈,斗争
结果,法登取代卡麦隆而为该党“临时领袖”。
两党决策会议后,10 月28 日,新的孟席斯政府宣誓就职,新内阁主要
成员是:财政部长法登、总检察长兼海军部长休斯、航空部长麦克伊文、内
政部长H。S。 佛尔、陆军部长皮尔西·斯宾德(无党派人士)。这几位部长是
战时内阁的核心。令孟席斯十分棘手的是佩季仍是内阁成员,出任商业部长。
新政府建立后不久采取的重大措施有三项:一项是建立了上文提到的军
事顾问委员会,参加该委员会内阁成员有孟席斯、法登、休斯和斯宾德,工
党有柯亭、福特、马金和比斯莱(实际上他是兰格工党的代表)。第二项措
施是在1941 年元月开始相继向美国、中国和日本派遣使节。这是澳大利亚历
史上的空前创举。孟席斯委派澳著名政治家R。G。 凯西为首任驻美大使,同年
委派约翰·莱萨姆为驻日公使和委派弗里德利希·埃格莱斯顿为驻中国公使。
第三项措施通过禁止共产党合法存在的法律,宣布共产党非法,为了打击澳
共,把澳共和法西斯党相提并论。
四、战争初期亚非战场上的澳军
正当澳大利亚国内党派斗争激烈和进行大选时,国际形势进一步恶化。
1940 年9 月30 日,德日意签订为期十年的经济和军事条约。与此同时,向
北非进攻的意军到达埃及沿海重镇西迪巴腊尼。澳海军配合英海军与意海军
在地中海展开了激烈的海战。澳军舰“悉尼号”击沉意军舰“巴特罗米欧·考
利奥尼号”。澳陆军和英军一起在尼维尔将军指挥下对进犯意军发起猛攻,
把意军赶出了埃及和昔兰尼加。澳军乘胜追击,到1941 年2 月占领了班加西。
在这次战役中,意军损失惨重,10 个意大利师和1/6 的空军被消灭,俘意军
达12。5 万人。希特勒为了挽救在北非惨败的意军,立即派隆美尔将军率德军
进攻北非。英澳军队顽强抗击处于极大优势的德军。
1941 年4 月,德军进攻希腊,目的是阻止英军楔入巴尔干半岛,以免妨
碍它进攻苏联。澳军担任阻击任务,由于英军指挥部错误估计希腊战局形势,
虽经顽强阻击,但终未能阻止德军占领希腊。德军在希腊得手后便向克利特
岛进攻。当时岛上驻有英军、澳军、新西兰军和希腊军,仅英军就有28600 
人。德军采用空降伞兵袭占该岛,5 月20 日上午8 时,德军向克里特岛一次
空降3000 名伞兵,接着陆续空降,岛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英澳军伤亡很大,
被迫于28 日开始撤退,到31 日撤退结束,仅撤出1。6 万人,其中包括希腊
军2000 人,其余或战死,或被俘。此次战役,英澳希军均损失惨重,仅英海
军死2000 人,损失各种舰只22 艘,包括一艘航空母舰。澳军死伤亦十分惨
重,不少士兵活活淹死在大海中。德军死伤虽只有8000 人,但系精锐的伞兵
师,故希特勒对此次战役十分不快。
1941 年6 月22 日,德军背信弃义地进攻苏联和日军大举南下更加加重
了国际局势的恶化,而国际局势的恶化则加剧了澳大利亚国内党派的斗争,
尤其加剧了联合政府内部反对总理孟席斯的斗争。一些人批评他无能力领导
政府,不少的人以他的绰号“生铁鲍勃”为口实说他象张伯伦在英国一样不
适合领导一个民族进行反对法西斯的战争。他的同党和同僚都说他长期追随
张伯伦大搞绥靖政策,不宜再居党魁高位。甚至一位年轻的议员比尔·麦克
考尔在统一党内外进行反对孟席斯的活动。在压力下,孟席斯呼吁各党组成
联合战时内阁,并且表示愿当一名部长。但这亦未能减弱反对的势头。1941 

年8月,孟席斯被迫辞职。8月29日乡村党领袖法登出任总理。在新内阁中,
孟席斯任国防合作部长。
1941年10月1日,新政府向国会提出预算案。这项法案规定强制性贷
款和对低收入者征收所得税。这项提案不仅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