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北汉燕王 >

第362章

三国之北汉燕王-第362章

小说: 三国之北汉燕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弃士族特权的,敖烈便会接纳他们,否则的话,敖烈也不介意以血腥的手段,镇服这些自以为是的家伙。在北汉,是绝对不允许再出现士族这个特殊的存在的。
    脸上露出会意的笑容,敖烈轻声说道:“那边让我们安心等待伯符的到来吧……”
    正如周瑜所言,四天之后,孙策率领五百铁骑,风尘仆仆的赶到了襄阳。在孙策赶来襄阳的当日,他便下令将荆州完完整整的交还到了汉军将士手中,江东军在汉军到来之后,将只带随身武器、铠甲,毫无条件的撤回江东。敖烈也没有客气,传令镇守益州的徐庶和关中地区的朱皓,分别抽调五万汉军过来,接管荆州。同时,敖烈还正式任命庞统为北汉第一任的荆州牧,率领荆襄旧有官员,和原本就是荆襄上将,后来跟随刘备去了益州的陈应等人,留下来辅助庞统。以庞统在荆襄的人气和人脉,敖烈相信庞统一定会把荆州治理的井井有条,毕竟,庞统是在这一方水土中长大的,对荆州的风土人情再熟悉不过了,没有谁还能比庞统更适合掌管荆州了。
    当天夜里,敖烈和孙策独处一室,进行了一番密谈。孙策毫无保留的把江东内部支持归顺敖烈和反对归顺敖烈的派系划分,一清二楚的说给了敖烈知晓。孙策并不是一位懦弱的君主,正相反,他的脾气极为刚烈,敖烈为此没少规劝于他。像孙策这样刚烈的人,之所以会心甘情愿的归顺北汉,除了他对敖烈的私人情感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孙策清楚的看到,北汉已经占据了天下的一大半儿,而且敖烈的统治深得民心,北汉的政权就像是铁板一块,只会越来越坚固,而绝不会半路崩盘,毫不夸张的讲,当今天下的局势,隐隐间有着顺北汉者昌,逆北汉者亡的迹象,在生存和灭亡之间,孙策当然会选择前者了。
    归顺北汉,正式投效自己的师父敖烈,也是孙策在和胞弟孙权经过共同商议后做出的决定,这两位敖烈的得意门生,深知敖烈胸中所学胜过天人,他们相信,在敖烈的带领下,江东乃至整个天下,只会越来越好,老百姓们也能过上太平安定的好日子。尽早结束四分五裂的局面,让天下完成大一统,也是他们的志向,是深受敖烈影响,秉承敖烈思维的志向。
    孙策陪着敖烈在襄阳呆了近一个月之后,益州的汉军率先来到了荆州,这五万汉军的到来,再加上旧有的荆州军,已经足够维持荆州的正常秩序了,为了防止中原的曹操出兵南下来侵袭荆州,敖烈命甘宁率领两万麒麟水军暂时留了下来,协助庞统镇守荆州,同时,孙策也把部下的丁奉、凌统两员大将留在了荆州,并一同留下了三万江东军,帮助庞统稳定局面,以应对曹操可能的南侵。等关中的五万汉军到来之后,丁奉和凌统自会率领着三万江东军撤回江东。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敖烈亲自勘察了荆州北部临江的地形,在十几处险要之地亲手布置了防线,并责令庞统尽快构筑防御工事,安置红衣弩炮和霹雳车等大型杀伤性武器,还让甘宁即日率部进驻这些防御工事之内,既可以抵抗曹操的南侵,同时也为日后兵分两路,对曹操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安排好了大方向之后,敖烈便把荆州的一切事宜全部甩给了庞统,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不再过问荆州的事情,而是和孙策率部向建业进发。接下来,敖烈便要在孙策、孙权兄弟的帮助下,实现将江东地区划入北汉版图、对中原的曹操形成大包围局势的伟业了。



第四百六十一章 双雄归附(二)
    水陆并进,敖烈和孙策带着各自的部下,经过十数日的奔波,来到了江东的政治、军事中心——建业。
    和敖烈到达襄阳时一样,江东的文武百官们摆出了最高规格的礼仪来迎接敖烈。不管在内心中是愿意归顺北汉的,还是不愿意归顺北汉的,至少在接待的礼仪上而言,他们都对敖烈显示出了足够的尊敬之意。毕竟,如果没有当初敖烈的借兵,是不会有江东如今这番局面的。
    站在近百位文武官员首列的,自然是代替孙策留守江东的孙权了,现在的孙权已经快二十岁了,比之前些年更显得稳重、老练了很多,江东地区内政上的绝大部分事宜和协调江东各个大家族之间的平衡,孙策早已是放心的交给了孙权,由孙权来全权处理。可以说,孙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称作是江东的半个主人,擅长带兵打仗且性格刚烈的孙策主外,擅长处理内政,性格沉稳的孙权主内,兄弟二人形成了完美的互补,一外一内之间,将江东打理的井井有条。这兄弟二人联手,共同构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将整个江东很好的保护了起来,久而久之,他们便被江东子弟冠以“江东双雄”的称号。
    一个军事集团内存在两位主宰,除了孙策和孙权之间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外,江东地区特有的人文气息,也是促成这个局面的重要原因。在江东,世家林立,而世家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就是人丁兴旺,家族中往往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以血亲为集体,才能组成一个庞大的世家。为了迎合江东的地域特色,孙氏兄弟便形成了分政而治的管理模式。当然了。一应国家大事,最后拿主意的还是孙策,毕竟他才是江东真正的领袖。
    向前踏出一步,孙权向着敖烈的方向纳头便拜:“弟子权,拜见师尊。”站在孙权身后的一众文武官员们自然不敢怠慢,一边拱手施礼,一边齐声说道:“臣等拜见摄政王。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和在襄阳时,对周瑜的态度完全不同,敖烈没有翻身下马,而是笔直的坐在马背上。沉声说道:“诸位平身。”语气中,透着不可侵犯的威严,神圣不容抗拒之意,若有若无的通过话语传递到了每一名江东文武大臣的心中。
    敖烈之所以会用这样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语气说话,是有原因的。在江东,大部分人都愿意归顺北汉,但还是有极少数人出于保护家族的目的,而暂时处于观望的态度,敖烈采用这样的语气。是为了能对江东的众人起到震慑的作用,让观望的人群感受到敖烈收复江东的决心,不配合那就等于是向北汉宣战!同时,敖烈也不能确定那些愿意归顺的人。究竟是怀着几分真诚的,必要的敲打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在江东众人投效之初树立自己的威严,远比以怀柔的手段收复江东。却在日后让江东出现变乱要强得多。
    人的名,树的影。敖烈小霸王的威名早已是名扬天下,就连被江东子弟推崇备至的孙策。都被敖烈一招击败,从而心甘情愿的拜敖烈为师,那么可想而知敖烈的本事肯定是远在孙策之上的。江东的建立,和孙策的武勇、韬略分不开关系,没有孙策就不会有江东今日的局面。作为弟子的孙策都已经如此厉害了,那么作为师尊的敖烈,其本领已经远远超出了江东众人的想象。在敖烈如此威严的口吻之下,除了孙策、孙权兄弟之外,江东其余人等,莫不噤若寒蝉,整个迎接的队列中,立刻变得鸦雀无声,没有人再敢发出丝毫的声音来,只是默默地遵照敖烈的命令,缓缓地直起了身体,然后肃立在孙权的身后。
    见到自己一句话便震慑住了江东众人,敖烈缓缓地继续说道:“孤今日前来,无他,只是想问诸位一句,可愿回到大汉的怀抱,真心归附于孤吗?如有不愿者,请站立到孤的右手边,只要说出足够能说服孤的理由,孤便绝不会故意刁难。但若是没有站到孤右手边,在表面上重归大汉,可私下却做出阳奉阴违之事者,一旦查出,必将严惩不贷!孤给诸位三十息的时间考虑,现在开始计时!”
    本来,像这样的国家大事,是要放在朝堂之上商议的,而且还要做好充分地保密工作,在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一般来说是不会被公诸于众的。可是现在敖烈却一反常态,不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了出来,而且还给江东的众人限定了时间,没有留给江东众人任何回转的余地,言语如刀锋般直来直往,在给与了他们巨大的心里压迫感的同时,也将自己内心中对收回江东的决心凸显无遗。
    沉默,沉默,还是沉默。江东众人站在原地陷入了短暂却又像永恒一样的沉默中,直到二十息的时间过去了,还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跨出自己的脚步。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在快速的天人交战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敖烈只是要在形式上收回江东,而江东的实际权力,还是会操控在孙策、孙权兄弟手中,可是现在从敖烈强硬的语气来判断,显然不是那么一回事,敖烈这是要真的收回江东,将江东重新划归到大汉,或者说是划归到北汉的统治之下了。
    尽管敖烈的强硬,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但却并没有引起江东众人心中的不满。不管怎么说,是敖烈在江东内忧外患之际,伸出援手挽救了江东;更是敖烈在击败袁术之后,力荐代表着江东集团利益的孙策坐上了扬州牧的位置,成为了江东的最高统治者;还是敖烈帮助江东击破了荆州军,让江东军的声望达到了顶峰。敖烈可以说是江东军事集团的半个缔造者,现在,他要收回江东,于情于理,于公于私,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只是,对江东众人而言,他们在江东崛起的过程中,也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的,现在敖烈如此强硬的要收回江东,他们虽然找不到辩驳的理由,但心中终归还是有一丝不甘的,仿佛他们辛苦获得的胜利果实,最后却被敖烈轻易地摘走了一般。不过谁的心中都清楚,江东是绝不可能站到北汉的对立面的,首先孙策、孙权兄弟这两位江东的最高统治者,就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其次,以江东军目前的实力,远远不是强大的北汉的对手,即便是联合盘踞中原的曹操,胜算也并不显著;再者,如果江东真的反对北汉的话,那就等于是忘恩负义了,恐怕整个江东上上下下都会成为天下人口诛笔伐的对象了。
    在赵云数到第二十五息的时候,孙策第一个迈出了脚步,从中间的队列中坚定地站到了敖烈的左手边,表示愿意真心的归附于北汉,归附于敖烈。在孙策之后,孙权也动了,他和孙策的步调一致,同样站到了敖烈的左手边位置上。
    随着孙策、孙权兄弟的移动,在江东众人中,几乎是所有的武将都同时迈动脚步,向着左侧横跨而出,站到了孙策兄弟的身后。对于这些率直的武将来说,他们没有太多的顾忌,也不需要考虑家族的利益,他们的心中只秉承着武人特有的理念:追随强者,去获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二十六……”赵云的计数距离结束越来越接近的时候,江东剩余的文官人群中,老臣张昭第一个站了出来,走到了敖烈的左手边站定。张昭可谓是三朝元老了,在孙坚还活着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江东出仕了,他在江东文官的体系中,一直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对江东的文官们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张昭之所以会站出来,是因为他心里清楚的很,这个天下,迟早是要被北汉一统的,与其等北汉在敖烈的统治下,将中原的曹操消灭之后在归顺北汉,还不如趁早归顺的好,这样的话,还能在以后对曹操的讨伐中立下一些功勋,既能保住自己家族的利益,还能博得一份名留青史的美誉。
    和张昭同出一个家族的张纮,显然和张昭的想法是一致的,几乎是在张昭刚刚迈出脚步的时候,他的脚步也动了,紧随张昭身后,一起站到了敖烈的左侧,
    张昭和张纮是兄弟,他们被江东人称为“江东二张”,同时他们也是辅助孙权处理内政的左膀右臂。他们二人的态度一明朗,立刻带动了大部分文官做出了抉择。数十名文官停止了内心中的天人交战,打消了一切的疑虑,跟着江东二张的脚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他们看来,江东二张是江东大家族的代表性家族之一,就连他们都已经愿意归顺北汉了,那么自己这些人也就不必再多做考量了。
    当赵云数到三十的时候,江东众人已经清楚地分出了派系,十成中有八成的人,都站到了敖烈的左手边;还有一成的人站在原地没有动,既没有向左跨出脚步,也没有走向反对归顺北汉的右侧;剩余的一成左右的官员,则是站到了敖烈右手边,用行动来显示着他们内心不愿归顺北汉的心思。(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二章 治理江东第一诏
    脸上带着微笑,语气中却透露着几许锋芒,敖烈对站到右手边的十几位江东大臣们说道:“说出你们的理由。如果能让孤接受,孤绝不会为难你们。”
    在站到反对这一边的江东众人中,步骘是最有才能,也是最出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