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

第38章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第38章

小说: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起之先,强调要审敌强弱,选准正确的进攻方向,确定正确的战略部署。他认为,战争往往在瞬间决定胜败;优柔寡断,进攻方向不明,注定要失败。明确进攻方向以后,一要〃进取〃、〃疾速〃,〃兵贵进取,贵疾速。进取则势张,疾速则机得。〃(卷一自序)二要避实击虚,〃敌弱或可直冲其腹;敌强断宜旁剪其支。〃〃乘势而趋利。〃(卷一自序)这样,就能使敌惊骇万状,而我则军威大振。
  兵进之时,强调奇正之变,主张以奇道取胜。他认为,作战〃不得奇道以佐之则不能取胜〃,〃一阵有一阵之奇道,一国有一国之奇道,天下有天下之奇道。即有时正可为奇,奇亦可为正。〃〃夫兵进而不识奇道者,愚主也,黯将也。〃(卷二自序)
  重视初战,主张要尽全力争取初战胜利。他认为,初起之兵〃不得已而与敌遇,非战无以却之。盖兵即深入,则敌必并力倾国以图蹂荡我,恐我声势之成,此而不猛战疾斗,一为所乘,鱼散鸟惊,无可救矣。诚能出其不意,一战以挫其锐,则敌众丧胆,我军气倍,志定威立,而后可攻取以图敌。〃(卷三自序)
  作战之时,强调出奇设伏。他指出,战争的情况很复杂,古有百战之说(如《孙子》的〃百战不殆〃,宋代的《百战奇法》等),其实远不止百战。但无论何种战争,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善于出奇设伏。所谓善于出奇设伏,就是能〃用众以覆众,因弱而为强。〃(卷四自序)
  乘胜略地,主张用招降之法。一场战争取得胜利,便成〃破竹之势〃,乘胜略地,扩张战果,无需继续用兵,〃不烦兵也〃(卷五自序),而以安抚招降为上。但招降之法,必须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对敌造成强大威势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因为,〃胜则人慑吾威,而庇吾势,利害迫于前,祸福怵其心,故说易行而从者顺;若在我无可恃之形,而徒以虚言嬲众,是犹梦者之堕井,无怪乎疾呼而人不闻也。〃(卷五自序)
  进攻战,强调要首先攻取要害之地,扫清进退障碍。他认为,〃要害之地,我不得此,则进退不能如意,而形相制,势相禁。〃(卷六自序)敌若凭险反击,〃霍然如探喉骨而拔胸块也〃(卷六自序),必置我于死地。他并总结历史教训说,〃古恒有军既全胜,而一城扼险,制吾首尾,几覆大业者。〃(卷六自序)进一步强调攻取要害之地的重要性。
  防御战,强调要固守住对战争胜负有决定意义的战略目标。他指出:〃能取非难,取而能守之为难;汛守非难,守而能得其要之为难。昔项羽委敖仓而不守,弃关中而不居,而卒使汉资之以收天下,此最彰明较著者也。他如陈豨之不知据邯郸而阻漳水,董卓之不知依旧京而守洛阳,自古及今坐此患者,不可胜数,而独南宋君臣守江失策尤为可笑。〃(卷七自序)
  在国防后备建设方面,一是强调立国要有正确的方略和宏大的规模,改革旧制,创立新法,〃朝廷之上置中书以总机务,疆场之外,建专阃以总征伐;经理度支,抚驭军民,适宽严之宜,得缓急之序;崇大体,立宏纲,破因循之旧格,布简快之新条,使人人辑志,处处向风。〃(卷八自序)二是主张屯田,减轻民众负担,解决军队粮饷。他认为〃百万之众,无食不可一日支。〃(卷九自序)如李密以霸王之才徒以用粟不节,卒致米尽人散;而刘帮却以能食敖仓之粟,得以亡楚兴汉。〃屯田一著,所谓以人力而补天工也。〃(卷九自序)
  本书在最后一卷,论述了用兵全胜之术,主张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待机而动;反对死打硬拼,鲁莽从事。他以与虎搏斗作比喻,指出,斗虎〃当设网罗,掘陷井,围绕其出路旁,睨而伺之,久将自困,若奋不顾身,径进而与之斗,鲜不伤人矣。〃(卷十自序)斗敌与斗虎理同,〃故欲克敌者,强其势,厚其力,谨其制,利其器,然后堂堂阵,正正旗,声罪致讨,而施戎索,乃全胜之术也。〃(卷十自序)
  《乾坤大略》初以抄本行世。辰州秦聚奎在为本书写的序中说:他在任职肃水时看到的抄本,往往事不归类,踳驳颇多。他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任职饶川时,王余佑之裔孙王懋亭茂才来饶,携其先人藏书数种,内有此书原本,因重校一遍,始知篇中错杂重复之处,为后人所窜入,而原书本来是融会贯通的。当时筹防吃紧,到处戒严,韬钤攻守之术,尤为救时良剂。于是,他据原本重录一份,与旧本相校,将后人窜入的十三条,删其重复,另记于后,以资参览。这就是所谓的秦校本。本书被收入《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宝兴堂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翻刻、山西育才馆于民国9年(1920年)翻印。这些不同的版本,或以秦校本为底本,将窜入的十三条附于书后,如山西育才馆铅印本;或以旧抄本为底本,但在后人窜入的内容后面一一注明〃秦校原本无此条〃,如《畿辅丛书》本即如此。

  第四节兵谋与兵法

  《兵谋》一卷,清初魏禧撰。魏禧事略见本书中编第十三章第八节。
  《兵谋》是一部辑录《左传》用兵谋略的兵书。魏禧认为:〃凡兵有可见,有不可见,可见曰法,不可见曰谋。法而弗谋,犹搏虎以挺刃而不设阱也;谋而弗法,犹察脉观色而亡方剂也。〃所以,他很重视用兵之谋和用兵之法,便把《左传》中的有关〃谋〃和〃法〃的史实进行剖析梳理,综合归纳,编成《兵谋》和《兵法》二书。
  《兵谋》概括出了《左传》中的三十二条用兵谋略:(1)和,上下礼让,同心和睦;(2)息,息民养战;(3)量,度量敌我;(4)忍,忍辱含垢,以图大谋;(5)弱,示弱骄敌;(6)弱而示之强,以震慑敌人;(7)致,调动敌人,迫于就范;(8)畏,敬畏,优而不恃,胜而不骄;(9)防,防敌谋我;(10)需,迟缓以老其师;(11)疾,急速乘敌之隙;(12)久,持久固守要冲;(13)激,抑制自己冲动,激怒敌人,使其暴躁,失去常态;(14)断,果断不疑;(15)听,倾听部众贤能的意见;(16)诡,诡诈,知人之诡,我以诡人;(17)信,信用礼节;(18)谍,间谍;(19)间,离间,间而挠之,间而离之;(20)内,内奸;(21)衅,间隙,乘敌之隙;(22)逼,以势逼敌投降,不战而胜;(23)与,与国,国家之间结盟共同抗敌;(24)胁,胁从,逼迫敌人听从我调动;(25)假,假借占卜、神鬼、物象等蒙骗敌人;(26)名,师出有名,执义循礼;(27)辞,辞令,以辞令赢得战争胜利;(28)备,戒备,未战备战,未败备败,有备无患;(29)法,赏罚之法制;(30)同,与士卒同甘共苦;(31)本,以民为本,修其本以胜敌;(32)保,保障胜而不败,保卫胜利果实。
  每条谋略之后辑录《左传》中有关战例若干条,每条战列都一一注明了《左传》上的年份,便于查找。如〃弱〃条下辑录了〃文公退三舍以骄子玉(夹注:僖廿八。即《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等十全条战例故事。从全书看,里面也夹有辑录者的观点,如〃听〃条下指出:〃或听于众,或听于贤,或听于能,或听于尊;不听则败,听于私则败。〃等等。
  本书既是读《左传》的札记,又是讲谋略的兵书,对研究《左传》中的谋略思想有一定参考价值。《昭代丛书丁集新编补》收录有此书,书后有吴江沈茂德《兵谋跋》。
  《兵法》一卷,魏禧撰。《兵法》是一部辑录《左传》用兵之法的兵书,其体例同《兵谋》,每法之后辑录《左传》中的有关战例故事,并注明《左传》中的年份。本书将《左传》中的用兵之法归纳概括为二十二条,即:(1)先,先声夺人,先发制敌;(2)潜,隐蔽袭敌;(3)覆,埋伏乘敌;(4)诱,示弱诱敌;(5)乘,乘敌不意,攻其无备,如乘于未阵,乘于半济等;(6)衷,分割包围;(7)误,多方误敌;(8)瑕,罅隙,攻敌簿弱之处;(9)援,声援,兵必置援以备不虞,且张其声;(10)分,兵必分道,以攻则奇,以守则固,以罢人则逸,以息民则不劳,以备不虞则不败;(11)尝,尝试,试探;(12)险,战必知地之险阻;(13)整,军容严整;(14)暇,示闲暇造成敌人判断失误;(15)众,示众慑敌;(16)简,简选精锐;(17)一,统一进退号令;(18)劝,激励士气,劝道有四,曰恩,曰威,曰忿,曰身;(19)死,拼死作战;(20)物,以物助战,兵之变无所不有,故物无所不备;(21)变,权变,因敌制变;(22)将,统率将领的方法。
  该书把《左传》中的用兵之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类,为研究《左传》的军事思想提供了一些方便。此书收录在《昭代丛书丁集新编补》中,书后有吴江沈茂德《兵法跋》。

  第五节读史兵略

  题清胡林翼撰。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一作润之或咏之),湖南益阳人。清道光进士,曾授编修。道光三十年(1850年)署贵州镇远知府,镇压苗民和李元发起义,制定保甲团练条约。第二年补黎平知府。咸丰三年(1853年)镇压瓮安榔军斗争。咸丰四年(1854年)补贵东道员,率地主团练赴湖北、湖南等地镇压太平军。同年迁四川按察使,调任湖北。咸丰五年(1855年)配合曾国藩湘军攻江西九江、湖口。旋为湖北布政使,率部援武汉。后以其破武昌有〃功〃升任湖北巡抚。咸丰七年(1857年)与湖广总督官文派兵援安徽庐州(今合肥)。次年复同官文派兵犯安庆,图庐州。
  咸丰九年(1859年)元月出驻黄州,整理军务。咸丰十一年(1861年)元月,驻太湖,分兵济饷。接着因太平军入鄂,急忙派兵回援武汉,又遣军助攻安庆。同年6月,太平军抵武昌县,他亲自率部返救武昌。9月5日所遣之军攻陷安庆,清廷赏胡林翼太子太保,30日在武昌呵血而死。
  胡林翼的军事生涯就是镇压农民起义的生涯。他自1854年始,一直到死,始终在镇压太平军的第一线,何暇编纂《读史兵略》这样大部头的兵书呢?实际上,《读支兵略》是胡林翼召集幕僚汪士铎等编纂的。汪士铎,原名鏊,字振庵,别字晋侯、梅村,号悔翁、芝生、无不悔翁,江苏江宁(今南京)人。清道光举人。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后,逃至皖南绩溪,居山间五年,讲读不辍。胡林翼遣使将其迎入湖北,研究政事得失,从《左传》、《通鉴》中辑录有关兵略的内容,编纂《读史兵略》。汪士铎为总编辑者,还有分辑者胡兆春、张裕钊、莫友芝、丁取忠、张华理。这在胡林翼的序言中有所交待:〃林翼造时多故,过蒙殊恩,畀以疆事,与使相襄平官公同修兵戎于江汉。受任既重,深惟负乘之惧,顾才不副志,略不称心,私窃忧之。戎幕相与从容风议者,辄及二书(引者注:指《左传》、《资治通鉴》),因条取其言兵者,汇而编之,以朝夕循览。〃〃编辑者及门江宁汪孝廉士铎;分辑者,汉阳孝廉胡君兆春,武昌孝廉张君裕钊,独山孝廉莫君友芝,长沙明经丁君取忠,长沙布衣张君华理也。〃编纂《读史兵略》始于咸丰九年(1859年)二月一日,完成于咸丰十年(1860年)十二月十二日。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由武昌官署刊行。此刊本所记战史终于五代。《续编》宋元明三代战史于咸丰十年也已编出初稿,准备分卷删定后刊行,〃其宋元明三史亦皆告成,将俟续刊之〃(胡林翼序)。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出版,胡林翼已死。此搞交付给了当时参加编辑的莫友芝。八年之后,即同治戊辰(1868年)莫友芝将旧稿从箱底翻出,并专门写了跋语(见《藏园群书经眼录·兵家类》,中华书局1983年版)。后又进行详细校理分卷,编为十卷,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刊行。
  《读史兵略》四十六卷(一作十二卷),卷一又分上下卷,其资料辑自《左传》;卷二至卷四十六,其资料辑自《资治通鉴》。
其卷目如下:
  卷一上:左传。
  卷一下:左传。
  卷二:通鉴:周纪、秦纪。
  卷三:汉纪。
  卷四至卷十一:汉纪。
  卷十二至卷十七:晋纪。
  卷十八至卷十九:宋纪。
  卷二十:齐纪。
  卷二十一至卷二十四:梁纪。
  卷二十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