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回乡小农民 >

第79章

回乡小农民-第79章

小说: 回乡小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幕看的三个长辈哈哈大笑,看着王勇在哪尴尬的出丑,就是不帮忙说句话。弄得王勇翻了个白眼,转身就进了厨房。

    “爸,叔,你们这是去干什么啦?怎么弄的一个个都灰头土脸的?”媛媛看着几人浑身是土诧异的问道。

    没等田宇凡说话,王大海就接口道:“还不是你老公压榨我们几个老家伙!我们这么大岁数了还要给他干活!”

    这句话一出口,就弄了媛媛一个大红脸,害羞地低着头不说话。

    谁知道王大海这个老不休还不想放过她,紧接着又说道:“害啥臊啊,过了年给你们把婚事办了,那到时候就一个被窝睡觉了。”

    “你个老不休的,瞎逗什么?不知道女娃脸皮薄啊!”曹伟笑骂道。

    倒是田宇凡嘿嘿笑着看着自己的闺女没说话。其实在他心里倒是挺赞同王大海的话,对于王勇这个女婿那是一百二十个满意。不过毕竟自己的闺女自己清楚,这个时候自己还是想法给自己闺女解围的好。

    “哎!亲家公,你说这竹子真的能在这里扎根生长?”田宇凡这话问的一下就转移了几人的注意力。

    “要说在北方这竹子也不是不能生长,不过那跟南方的竹子可不一样。关键时过冬的问题。北方冬天太冷了,一般竹子根本成活不了!”曹伟解释道。

    “恩,我倒是见过一些。长的还没手指头粗,就那么一丛。”王大海插了一句。

    “对,就是那种。今天咱们种的这些我看了一下。有绿竹,楠竹,斑竹。这可都是正八经的南方亚热带植物,要说一定能活那还真不好说。毕竟咱这里只是温度条件适合了它们的生长,其他的条件可就都不好说了。”

    “那这玩意多久才能确定它们活了?”王大海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竹子的生长是非常快的,生长最快的时候,一晚上能长个二十厘米。我想如果这两三天这些竹子能重新发芽估计就说明它们可以在咱们这里生长,倒是倒是可以引进一些。”

    “嘿!就是这话,想想,在北方这么个地方冒出一大片竹林,那还不得全国出名啊!到时候全国的有钱人都跑咱村里看稀罕。嘿嘿!”王大海被自己描绘出来的未来景象给弄得都流出了口水。

    不过屋里的几人倒是没人注意到,大家都沉浸到了王大海述说的那种大片的竹海之中游玩的景象中。特别是媛媛,放佛已经看到了大片的竹林就在眼前,就像《卧虎藏龙》里面的那样。

    想想家门口一推开门就能看到大片的竹海,里面不仅有各种鲜嫩的竹笋,还有各式各样的小动物。恩。到时候可以把宝宝贝贝俩个调皮的小家伙给扔到里面,话说好像这家伙应该跟大熊猫一样吃竹子吧?

    正跟小可怜一起将两只懒猴摁在盆里洗澡的宝宝贝贝没想到这个主人已经想到了将来要把它们放生到竹林里了。不过小熊猫确实和大熊猫一样吃竹子的,将它们放到竹林里倒是个绝对好法子。

    “竹子种哪了?”媛媛急切地问了一句。

    不明白她要干什么的曹伟回了一句:“就在屋后呢。”

    听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媛媛毫不停留地风风火火的冲出了屋子。

    媛媛一路急跑的跑到屋后,看到了那明显三排刚挖出来,并浇过水的小沟。

    她蹲下身子,仔细地查看起来。这一看就惊得她一下子站了起来。晃晃脑袋,不敢相信的又蹲下身子看了起来。不仅如此,看完这一处她又跑到另一处查看。

    直到三处栽种竹鞭处都看完了,确定了自己的眼睛确实没看错才慌慌张张地向屋里跑去。

    跑回客厅的媛媛没等把气喘匀就说出了一个让大家震惊无比的消息。

    “竹子发芽了,都从土里窜出来了。”

    “什么?”

    “不可能,这可是刚种下去的呀!”

    “去看看。”

    “对,走。去看看去。”

    几个人一窝蜂地跑出去,等来到屋后栽种竹子的地方。看到那明显已经钻出地表的竹芽,大家都惊呆了。

    特别是本身就是这方面的专家的曹伟。这不科学呀!怎么可能刚种上就发芽了呢!难道是竹子在袋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发芽了。只是自己没注意?

    刚刚栽种的竹子,这还没过半小时就发芽破土而出。这得是什么生长速度啊!绝对的妖孽啊!不是成精了吧?

    曹伟蹲下身子挨个的仔细观察,将二十八株竹子都看了一个遍之后。最终确定这些刚种下去的竹子的确是都发芽成活了。最大的一个芽已经离地面有一公分多高了,这竹子的确是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生长着,似乎耳边都能听到这些竹子破土而出的声音。

    “怎么样?老曹。”大伯凑到跟前问道。

    “没错,这些竹子都活了,而且看来很是适应这里的环境。刚种下就应经开始迫不及待地生长了。估计用不了俩月,这里就的出现一片小竹林了。”

    “啊!这么快?”媛媛爸惊讶地看着干爹问。

    “好啊!我这就找王勇再多弄一些竹根,过不了多久咱村里就能有一片竹海了!”王大海说完就转身跑向屋里找王勇去了。

    ps:

    上传一章,晚上还有一章,敬请期待!

 第九十八章涮火锅

    王大海跑回屋里在厨房找到正忙活着准备晚上大餐的王勇,将大家看到的竹子的生长情况一股脑的告诉了王勇。最后直接一句话:

    “赶紧的找人多弄一些竹,竹鞭过来,我要把咱村里弄出一片林海来。”

    王勇看都没看大伯,他能不知道吗?那可是二十几桶灵泉水,还有一滴宝贵的生命之水,要是没这个效果那才是奇怪了!

    “行啊,我明天给yn的朋友打个电话,让他帮忙弄一批过来。”

    “什么明天呀,今天就打,就现在打!快点,别磨蹭了!”王大海急不可耐地催促道。

    看到大伯急得脸红脖子粗的,害怕自己再耽搁下去大伯就该发飙了。赶紧拿出手机给赵志军打了过去。

    “二哥,我王勇。”

    “我知道,你小子到家了没?”

    “到了,这不打个电话给你报个平安吗?”

    “行了,可别睁眼说瞎话了。说吧,找我有什么事?”

    “嘿嘿,不愧是当将军的,这脑袋瓜就是好使!”

    “你小子有完没完,赶紧的,我这正忙呢?”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让你给我弄点竹鞭,我想在老家这里弄片竹林。”

    “成,就这点事吧,回头我找人给你弄了送过去。就这样吧,我这还要开会去。”

    听着手机里传来的一阵阵盲音,王勇无语的拿着手机吐槽道:真的假的,有这么忙吗?

    “怎么样?”大伯在一旁问道。

    “成了,他说找人给弄。放心吧,这家伙是个武警的将军。这点小事对他来说太简单了。”

    “那就好,成了,没你事了,做你的饭吧!对了,我喜欢涮火锅的时候涮腊肠,你多弄点。”说完,转身就走。一点留下来帮忙的意思都没有。

    看到大伯就这么不负责任地走了,王勇是一点也不意外。自己这个大伯虽然长了一张好吃的嘴,但是却根本不会做饭,连煮个粥都能煮成米饭还是夹生的。指望着他帮忙做饭,还不如让他一边待会儿,省的添乱。

    晚上的火锅,王勇准备弄两个锅,一个

 第九十九章忆苦思甜

    ps:

    现在的日子是真的富裕了,连肉都不愿意吃,吃够了的有多少?房子心有所感,写出了这一章。

    有同感的朋友,把票票给房子投两张呗!

    接着二奶拉着媛媛的手给她详细地讲起白薯粥的做法。

    要先将白薯清晰干净,然后切成成颗粒状。不过也有人就切成片状,等晾晒干后再磨成颗粒或者粉状。

    吃的时候就跟大量的高粱米(不是现在吃的那种粘的高粱米,房子小时候还吃过,我们这边一般都叫song米,本地叫法是笨song米,和黏米是两种不一样的高粱米。)混在一起煮成粥。

    谈到高粱米二奶有来了兴致,多说了一点:“话说高粱米这玩意是真心的不好吃,主要是拉嗓子很难咽,现在估计已经绝迹了。很多年没见过了,不过在当时那可是好东西,养活了一代人啊。”

    “恩,我小时候还吃过几年这东西,不仅煮粥,还做米饭,是比大米难吃多了,主要是不好咽。现在还有卖的,据说这玩意和其他的粗粮一样,很有营养。”王勇跟着说道。

    “那时候能一直有白薯粥吃就算是过的相当不错了,这东西甜的很,比其它的那些吃食好吃多了。就这玩意也不能吃到年底,很多人家到年底那都是连一斤肉都割不起。我那时候看见肉两眼能冒绿光,见到老鼠洞那都大挖特挖。”还没等大伯说完,大妈就开口接过话茬。

    “能挖到老鼠洞那全家都得高兴至少一个星期。尤其是冬天的时候。不仅能吃到肉,一般的老鼠洞里都会有老鼠储存的粮食什么的。运气好能挖到半袋子,够一家人吃一个月了。”

    “啊!吃老鼠?”媛媛捂着嘴强忍着呕吐地*。

    “好吃吗?”王勇倒是挺感兴趣。因为小时候有一段时间,集上卖耗子药的说是回收耗子筋。一斤要十几块钱。

    十几块啊?当是王勇记得一根冰棍五分钱,酸梅粉五分,糖块一分一个或者二分一个。当是就跟几个小伙伴疯了似地满世界抓耗子。

    大伟那家伙说是听他爸说耗子肉可香了,到时候咱们烧着吃尝尝。结果王强和王斌俩人一听这嘴也馋了,干脆就准备抓到了之后大吃一顿再说。还特意让两个熊孩子去找干柴火,就等抓到老鼠以后解解馋。

    可是也不知道是不是以前人们抓的太厉害还是我们这帮人太笨,忙了大半天一只耗子也没有抓到。最后有运气好的逮了一只野鸡烤了。大家伙儿一人分了一块肉,吃的那个香啊!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呢。

    不过从那之后,一群小伙伴就惦记上了,都想尝尝着耗子肉是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好吃。

    “有啥好吃不好吃的?那时候只要是肉,都好吃。”二爷来了这么一句。

    “是啊!那时候是真穷啊,不仅没吃的,穿的也没有。都是大孩子做一件,穿不了了给老二,接着老三。然后老四,一直往下排,实在是家里没孩子了就给亲戚朋友家。”刘慧兰的话让远远瞪大了眼睛。

    生在城市里的她根本就没有受过这些罪,她出生时,父母都已经到市里教书了。虽然当时的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但绝对不会缺衣少食了。甚至手里还能有零花钱。这一点可比生在村里的王勇幸福多了。

    “都一样,那时候都是分布票的,一年就给那么一点。这么可能够?“

    “谁说不是,那时候困难到啥程度了?连总理的衬衣都是打折补丁的,就这都舍不得换。最后不得已了,才特意做了一个新领子换上。这样看起来好像跟新的一样,其实里面都是补丁。“二奶的这番话让年轻人想起了小时候的那片课文。

    真的无法想象一个大国总理竟然还穿不起一件新衬衣!不过真实情况应该就是那样。八十年代初的那几年出生的农村人,有几个没穿过补丁衣服,补丁袜子的?

    “我记得我小时候到上了小学还穿补丁衣服,补丁袜子呢!好像那时候我们同学都那样。唯一的新衣服或者说没有补丁的那是过年的时候才能穿的。”王勇很是感慨的说道。

    “你们那个时候应该算是好多了,也就赶上了凭票供应的尾子,比以前可强多了。我们那会什么都得要票。小到一盒火材。大到“三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就没有不要票的?”

    “连买火材都要票?”|

    “那可不,我记得刚到城里参加工作的时候。学校发福利一人给了二斤的鱼票。我高兴的放了学就去副食品店里跑。当时想着买了鱼拿回去给你姥姥他们改善改善。”刘慧兰说到这里停了一下。

    媛媛正听得津津有味呢。就问道:“那你给我姥姥他们买的什么鱼呀?”

    王勇发现几个长辈听到媛媛这话都露出了一丝苦笑。怎么回事?要知道港城可是滨海旅游城市,这靠着海边还能买不到鱼吗?

    就听刘慧兰接着说道:“我到了商店立着老远就看见店门口挤了一堆的人。一打听,说是新到了一批冷冻的鲢鱼和带鱼。当时我那个高兴啊!可是等快要排到我时,我就看见人家售货员直接的就拿起秤转身就走了。”

    “不是吧?还真卖光啦?”王勇可是真的给惊住了,难道那时候的人都那么爱吃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