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解密中国大案2006 >

第34章

解密中国大案2006-第34章

小说: 解密中国大案200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钪疚盎乩春螅欢ǜ嫠咚伊怠!备呓喟炎约旱牡缁昂怕肓粼诹司游帷�
  一个多月后,高洁见到了李志伟。几句简单的问候之后,李志伟告诉了高洁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高姐,前几天我刚好路过新世界商场,见到路边停着一辆义务献血车,就过去献了。也没别的想法,只是想,过去的二十年,我没为这个社会做过什么有益的事,连听爷爷奶奶的话都很少,这次献点血,也算是为社会做点贡献吧,心理上也算是一点补偿。”
  “不对呀?你不是没有身份证吗?没有身份证,人家怎么会接受你的献血呢?”
  “是。但当时我是真想献,出来后我暗下决心要重新开始生活,对工作人员说我出门时忘带了,但身份证号码可以留下,他们就同意了。”
  “你哪来的身份证号码?”
  “自己编的。”李志伟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拿出了一个红色的“无偿献血证”。看着那个小红本,再看看眼前这张身体本就单薄、营养状况不好而清瘦的脸,高洁对着李志伟笑了。可一瞬间宽慰的笑容之后,在高洁的心里又感到一丝酸楚。
  当她听说李志伟还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时,高洁安慰他:“别着急,慢慢来。我也帮你想想办法。”
  说也凑巧,高洁的一位朋友开了一家餐馆,本来不缺人手,但念及是多年的朋友,就答应了高洁。几天之后,李志伟上班了。
  就在那家餐馆,李志伟干得非常卖力,老板他很赏识。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老板问他与高洁法官到底是什么关系。李志伟只好道出了实情。这一说不打紧,老板就急了,马上打电话给高洁证实。
  老板对高洁说:“咱们认识多年了,是朋友,这没的说。可你真不该把他介绍到这里来。说实话,我也挺喜欢这孩子,能吃苦,肯干活。可你想想,我们干这行的,天天这个来查,那个来查的,他不但进去过,到现在连个身份证都没有,一旦让查出来,你说我”
  没等老板把话说完,高洁一下子便明白了:“既然话说到这份上,我也明白了你的意思。我今天就把他领走,但我还是要谢谢你。”
  “作为朋友我知道你是出于好心,可你当法官的,应该知道管这种事,可能会给自己添麻烦的。”朋友好言相劝。
  高洁笑了笑:“你说的是有道理,可像他这样,如果连法官都不管,他还会去找谁呀?”
  “找他父母呀!”
  “能找着不就好了吗?孩子是曾犯过错,可是谁能说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带着错来的呢?他现在真是没人疼没人爱呀。”
  李志伟本来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没想到这又一盆冷水几乎将他浇了个透心凉。那天,高洁对他苦苦相劝了大半天,让他暂时先稳定下来,至于工作的事,再想办法。一边这么劝着,高洁已经意识到,李志伟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户口问题,没有身份证,以后的路将会越来越难走。
  之后,李志伟自己也找过几份工作,也曾到许多单位应聘过,但试用期一过,别人都留下了,唯独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解除合同。原因只有一个:他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对一个身份不明的人,谁都怕出事。
  那段时间,因为打零工,李志伟手里攒了一点钱,他本想存到银行里,可没有身份证,人家根本就不给开户。他只好用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的身份证去开户存钱解决问题。这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实的无奈,让这个活到二十多岁了,却还没有身份的年轻人采用这样的无奈之举,来为自己存攒积蓄。
  屋漏偏遇连阴雨,就在这个当口,李建业与李志伟“父子俩”的关系也走到了尽头。多年来,李建业当初没把李志伟赶出门去,原因在于两位老人不舍得李志伟,而如今老人均已下世,不久后,李建业把父母留下的两间房子卖掉走了,李志伟从此也就真正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没有住处,没有收入,又找不到工作,为了生存,李志伟曾在极度艰难时想到了卖血。可这次,因为他提供的身份证号不存在,血站拒绝采他的血。
  这件事对李志伟的打击甚至比辞退他还要令他痛苦得多。他打电话给高洁:“高姐,你说为什么我无偿献血的时候就没人管我身份证号是真是假,可我生活无着,又不愿再做坏事,想卖血的时候就有人管了?我连卖血糊口的路都走不通呀!”手握听筒,高洁的心感到战栗!但除了安慰,她也一时说不出该怎么劝说他才好。
  就在李志伟被餐馆辞退以后,高洁就着手帮助李志伟解决户口,打电话向有关部门咨询,专门与居委会、民政局和派出所的同事进行商议,但得到的答复难尽人意。派出所也有苦衷:“我们没有过这种先例。关于户口,法律上有严格的规定,是可以随父,也可以随母,但他的父亲不承认他们的父子关系,只有找着他的亲生母亲,他的户口才能解决。”
  人海茫茫,要找一个二十多年都没有音讯的人,谈何容易?
  已经别无选择的李志伟,只好找到李建业:“你既然不承认我们是父子关系,那你必须告诉我,我究竟是谁的儿子?当初是你和我妈一起去的广州,你说她离开了你,那她到底去了哪里?”
  直到此时,李建业才告诉李志伟生身父母的情况,原来,李志伟的母亲李秋月出生在北京的海淀区,但因为“文革”期间家庭受到冲击,李秋月和姐姐随着父亲被遣送回原籍河北定州。但李秋月经常回北京,与在北京的男同学赵某见面。1980年10月李秋月与赵某发生性关系后,李秋月怀孕。此后李秋月与李建业相识,1981年7月4日,到了临产阶段的李秋月在李建业的帮助下被送到北京市妇产医院,产下了李志伟。之后,李建业把李秋月和李志伟从医院接出后送到了定州。后来李秋月和李建业确立恋爱关系,就把李志伟寄养在李建业父母家后,两人去了广州做生意。后发生口角,她赌气离我出走,至今下落不明。
  根据李建业所述,李志伟找到了北京市妇产医院。在那里,他查到了自己的出生证明,但其他情况均已无可考证。
  追寻一个普通生命的源头
  根据李建业提供的河北定州的线索,2005年年底,高洁与李志伟一道赶赴河北定州,希望能从李秋月的老家得到关于她的消息。
  通过定州市公安局,高洁和李志伟很快找到了李秋月的姐姐李月华,李月华现在定州市一个菜市场贩菜谋生,闻听是了解关于她妹妹李秋月的,话没开口便已泣不成声。她说:“我们家真的是受文革的害太深了,要不是文革,秋月也不会走这条路。秋月自小心气就高,我们又都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她哪里甘心回老家种地当农民?那几年,父母相继去世,谁都顾不上管她,她也整天没在家里待过,坐火车到处流浪。那一年,她突然从北京回来,就带着这么个孩子回来,可还没有等家人把这件事问清楚呢,她又走了。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李月华也见过李志伟这个所谓的“外甥”,那还是在他刚刚出生不久,妹妹秋月带着回来的。可是没几天,秋月就带着孩子又去了北京,一去再也没回头。虽说她与李志伟之间还有着一种血缘关系,但毕竟二十来年杳无音信,两人之间的情感隔膜显而易见。谁也不敢相认,谁也无法相认。
  李月华对于李志伟的了解,自从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次分别便中断了,她无法接受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外甥。她不停地落泪:“苦啊,这孩子命苦啊。”之外,除了落泪,她已经无法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线索。
  经过了解,李志伟还有一个舅舅在河北定州,当地的村委会主任也电话通知了他,但他最终没露面。
  李月华所在村的村委会主任,与李秋月是本家,高洁试探着问:“不管怎么着,孩子是无辜的,再说,他妈妈李秋月毕竟是这个村的人,咱们这边”
  话还没有说完,村委会主任便接过了话头:“按说我们是应该帮孩子一下,不冲别的,就冲你们与他不沾亲不带故的都还这么关心他,我们也该帮他。可是这毕竟是农村,添丁加户,不仅得分给他土地,还得给他批宅基地。这事,恐怕不好办。”说完,他坚定地摇了摇头。
  “我们是想,只帮他把户口解决了,其他的什么要求都没有。他总得有身份证呀,现在没身份证,干什么也不行呀。”
  “你们都是法院的,你们更应该知道这道理,办了身份证,上了户,又是男孩子,那他就是合法村民,我们不给他分地,他今天干,明天他还干吗?绝对不行,事情不大,可后遗症太大。谁都是好心,可是光有好心,也未必就能把事办好呀。”高洁点了点头,她知道无法去强求村委会主任做这些。
  离开定州时,高洁和李志伟在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拍下了一张照片,李志伟希望把母亲的故乡留在自己的记忆里。回北京的路上,李志伟一言不发,仰着脸闭着眼说是怕晕车。他在想些什么呢?他的生活刚刚走上正道,但这接踵而至的打击,他的内心是否会再次面临崩溃的边缘?
  李志伟曾经向高洁吐露心声说:我现在很怕寂寞,知道身边一起长大的伙伴一个个都工作、结婚,自己经常会深陷孤独。有时候,在街上看着身边走过的行人,我心里总在问自己“我是谁?我是谁呀?!”
  此时的高洁已经深感两难。她是法官,但她不是立法者,面对神圣的法律,她也束手无策;但她又是一个法律的救赎者,面对身世坎坷的李志伟,她更是无法放弃。一个法官如果眼睁睁看着被自己苦心拉上岸的当事人因岸上无立锥之地,迫使他再次落水,那是对法官职业的亵渎,是对正义之神的亵渎。
  高洁法官和李志伟依然没有放弃,他们还在为李志伟的户口奔波着。

  第五章 中国闪客第一案

  2006年6月15日,美国耐克公司在北京市高院终审打赢了一场长达两年半的著名知识产权案,北京市高级法院终审改判驳回了著名闪客朱志强的诉讼请求。曾经在一审获胜并获赔30万元的朱志强,败诉后还要承担一审二审的诉讼费4万余元。
  因为美国著名公司涉嫌侵权,加上又是中国闪客第一案,这起中美知识产权案件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而成为名案。北京法院采取了极其慎重的态度进行审理,但很少有人想到两个判决却截然不同。二审宣判后,朱志强的代理人称:“一审判决与二审判决的差距太大了。”而耐克公司方面则认为,二审的判决结果很公平。那么,这起由两个“小人”引发的中美知识产权名案,法院为什么会作出反差如此巨大的判决呢?
  创造“小小”,朱志强被誉为中国第一闪客
  在了解这个案件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闪客”的由来。
  所谓“闪”就是指Flash(英文单词本意是指闪光、闪现)。所谓“闪客”,也指经常使用和制作Flash的人。闪客这个词源起于“闪客帝国”个人网站,如今,闪客已经与黑客、博客等概念一起,构成了风起云涌的网络亚文化浪潮。
  一位研究者这样描述闪客:每当夜幕降临,他们选择了“闪”,用一种叫Flash的软件,把隐藏在心里那些若隐若现的感觉做成动画,也许是段MTV,也许是段伤感的故事,也许仅仅是一个幽默。这些作品传播到网上,博得大家开怀一笑,或是赚取几滴眼泪。
  1997年Flash开始出现在中国,Flash是一个技术门槛比较低的优秀软件。Flash这种网上新动画格式有了鲜活的动作、流动的色彩和音乐与声音的点缀。正如其名字一样,仿佛在一“闪”之间,就令浩瀚的互联网告别了图片的机械运动,整个互联网因为Flash而活了起来。它让不少业余爱好者很快加入到创作者的行列中来,因为其中曾经有不少人擅长图像、动画等的制作,他们慢慢成长为优秀的Flash的创作者,人们就把他们叫作闪客!
  闪客们大多对网络极为熟悉,是技术上的寂寞高手,他们中的许多人同时是执著于理想的艺术家。闪客一族自2000年来逐渐成形并迅速壮大,闪客原创作品蜂拥而起。比如一首名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歌,刚发行时,并没有引起公众的注意,后来有闪客用Flash重新演绎了它,使它迅速流行起来,歌手雪村也因此出名
  除了大家熟知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以外,内地的《小小系列》、《大话三国》,台湾的《阿贵》系列等Flash动画也已经成了网民喜闻乐见的招牌菜。至高极限的“小小系列”是其中最佳代表之一,创造“小小”的朱志强费了不少辛苦才把小小弄成了一个武打明星。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