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骁骑 >

第727章

骁骑-第727章

小说: 骁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嗳唬祷坝锲写排ㄓ舻倪裥旮锌椤
说到这儿,荀彧语气一顿,轻声叹息道:“事到如今,有一点我等纵然不愿意承认,却也不能不面对,这便是西凉军的情报封锁和细作组织远比我等严密得多。其细作几乎遍布各州各郡,乃至各县,无论何时何地发生的任何情况,都能第一时间传到李利手里,使其对天下局势了如指掌。而我等则被他蒙在鼓里,浑然不察,对西凉军的动向却一无所知。
这是极其危险的,无异于我等在明,而李利及其麾下西凉军则在暗处。这一明一暗之间就造成了我等处于被动境地,必须时刻提防西凉军的一举一动,否则始终被李利牵着鼻子走,处于绝对劣势,凶多吉少。”
这就是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的荀彧荀文若。他往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一反三,从连续两次被延误的情报上面看到事情背后潜在的威胁。其目光之犀利、思绪之敏捷,见识之长远,着实令人赞叹。
值得提的是,自从讨袁联盟成立之后,整个曹军自曹操以下都不再将李利称之为“李贼”,而是直呼其名。如果有外人在场的话,则称其官讳“大将军”或“盟主”。由此可见,整个曹军包括曹操在内,对李利及其麾下的西凉军甚为忌惮,讳莫如深,轻易不敢落人口实,惟恐被李利抓到把柄,继而借机滋事,挑起战端。
反之,只要曹操不被李利抓住把柄,彼此便是讨袁联盟的盟友。纵然李利实力强大,却也不能无故挑起战端,奈何不得曹操。否则,擅动刀兵、肆意挑起战端,势必难掩悠悠众口,必被世人唾弃。这便是自古征战讲究出师有名的由来。归根结底还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荀彧的一番话无疑是说中了曹操的心思,道出了他的心声,点破了他最深切的忧虑。
数月以来,曹操之所以按兵不动,不仅仅是为了平定青州后方,更多的是为了坐壁观望,静等幽州战事分出胜负。而他最希望看到的情形是,李利麾下西凉军与蛮军打得两败俱伤,亦或是西凉军战败,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以他对李利及其麾下西凉军的了解,他知道李利即使败给了乌桓和鲜卑联军,也能打得蛮军伤筋动骨、元气大伤,数年之内无力南下劫掠。
而这恰恰他曹操最愿意看到的局面,李利战败之后即使仍然占据着幽州,也无法弥补大败之后的亏损,兵锋受挫,实力必然大损。这就给曹操留下迎头赶上的机会,让他在河北战场上可以攫取最大的利益,继而迅速发展壮大,然后再与李利一较高下,决定中原的最终归属。
这幅完美的蓝图和定鼎中原的长远战略,是曹操和荀彧以及众多谋士共同谋划的成果。而制约整个计划的最大阻碍便是西凉李利。
或许之前各镇诸侯还未察觉西凉李利强大到何等程度,因为不管李利如何强大,可他始终偏居西凉一隅,就像是藏在深山里的亿万富家翁一样,充其量就是个暴发户、守财奴,不足为惧。但是司隶大战之后,李利的触角开始伸进中原,等到各路诸侯争夺汉帝刘协之时,李利则趁机出兵收取司隶全境,并在司隶屯集重兵。此举可谓是锋芒乍现,令各镇诸侯忌惮不已。
然而李利真正展现实力的时机,却是在讨袁联盟成立之后。联盟成立初期,李利不动声色,迟迟按兵不动,等到各路诸侯兵马相继投入战场,李利方才显现出无以伦比的强大实力。
去岁九月,李利调集十万大军东征幽州,得知这一消息后各路诸侯不禁心头一松,误以为李利舍近求远,把主力军队全部派往幽州战场。殊不知时隔数月之后,当荆州刘表突然率部撤离淮南战场之际,李利再度调集五万大军一举攻占南阳,随后屯兵武关的徐荣又率领五万步军开赴豫州战场,与占领的南阳的波才大军合兵一处,共计十万兵马攻打豫州。
相继出动二十万大军之后,屯兵司隶的周瑜大军再度出击,率领七万战骑北上冀州。短短月余之间,西凉军竟然在三个战场上同时开战,共计出动二十七万大军,阵势空前,声势滔天。更让人吃惊的是,在三个战场上同时开战的西凉军极其稳健,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战绩不俗,鏖战数月下来居然无一败绩,斩获颇丰。如此强盛的兵马,加上不俗的战绩,着实让各镇诸侯胆战心惊,百感交集。
倘若仅是如此,各镇诸侯虽然颇受惊吓,却也不感到意外。毕竟他们早就知道李利拥兵数十万,兵锋强劲,实力强大。可是先后调动将近三十万大军之后的西凉各州各郡竟然一切如常,没有丝毫动乱的迹象,这才是最让诸侯们震惊的事情。
出动三十万大军,李利治下的四州之地依然平静如常,这意味着什么?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想到答案。这意味着李利麾下大军远不止三十万,传闻西凉军多达五十万之众竟然不是谣传,而是确有其事!
既然李利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单凭他一己之力就能消灭袁绍、袁术兄弟,却为何还要联络各镇诸侯成立讨袁联盟呢?难道联盟本身这是个巨大的阴谋?
这便是曹操得知幽州战事早已结束后,瞬间浮现在脑海里的念头,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充斥在心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遂将满腔的苦恼与忧愁一股脑地发泄在曹仁身上。谁让曹仁是他最信任的嫡系部将呢?
(备注:鹧鸪,一种鸣叫声沉滞、哀怨的飞禽,听之给人一种苍凉孤寂之感。本章取原意,并非词牌名。)


第993章 关山月,魑魅魍魉
出动三十万大军,李利治下的四州之地依然平静如常,这意味着什么?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想到答案。这意味着李利麾下大军远不止三十万,传闻西凉军多达五十万之众竟然不是谣传,而是确有其事!
更有甚者,睿智如曹操,已然从西凉军兵马调动之中看出,除了已经出动的三十万大军之外,李利手中还有可用之兵。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试想,李利治下四州之地,每个州郡至少也要留下五万兵马驻守,这样一来,四个州郡便是二十万兵马。守军二十万,再加上出征的三十万,便是五十万大军,这已是李利手中的全部兵马了。可是李利竟然还有可用之兵,这岂不是说李利所拥有的兵马早已超过五十万?
既然李利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单凭他一己之力就能消灭袁绍、袁术兄弟,却为何还要联络各镇诸侯成立讨袁联盟呢?难道联盟本身这是个巨大的阴谋?
这便是曹操得知幽州战事早已结束后,瞬间浮现在脑海里的念头,从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然而,越是看得透彻,曹操越是忧虑苦恼,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充斥在心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遂将满腔的忧愁和烦恼化作滔天怒火,一股脑地发泄在曹仁身上。
谁让曹仁是他最信任的嫡系部将呢?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可谁又知道统筹全局者所要承受的巨大压力和有苦难言的苦恼?曹操便是如此。
他太聪明了。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长期蒙住他的眼睛,即使一时不明其里,事后稍加反思。便能明察秋毫。但是越是聪明人,烦恼就越多。很多事情明明想到了却无能为力,这种痛苦最是折磨人。随之烦躁、忧虑、懊恼等纷乱复杂的情绪全都聚集在一起,致使他脑袋都要炸了,却偏偏无人倾诉,只能独自承受一切。
于是跟他最亲近的人往往会遭受无妄之灾,无辜被殃及。甚至会为此丢掉性命。眼前的曹仁便是无辜被迁怒之人。
细作不得力,其实与曹仁没有直接关系,因为细作并不是他挑选和训练的。他只是负责接收情报而已。然而曹操心中烦躁忧郁,怒火必须发泄出来,否则他会憋疯的。可是堂下只有五个人,除了草曹仁之外其他四人都是他颇为倚重的文士。而文士心思重、脸皮薄。不比武将豪爽洒脱,于是曹仁便是曹操发泄情绪的不二人选。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荀彧并不能完全猜透曹操的全部心思,可他却知道曹操绝对不是刻意针对曹仁,他之所以雷霆大怒,完全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惶恐和对未来局势的忧虑。因此荀彧的一番劝说虽未完全说中曹操的心事,却也摸准了脉搏,起到了替曹仁说项开脱的效果。
荀彧说完话后,曹操仰头盯着正堂凝视很久。一直沉思不语,但他脸上阴云密布的神色却渐渐舒缓开来。
伫立半晌。曹操身形微动,目光深邃地与荀彧对视一眼,遂轻轻摆手,示意曹仁起身。随即他矢口不提方才之事,语气低沉地对荀彧及程昱等人说道:“短短半年时间,李利以区区十万兵马便将乌桓、鲜卑两大蛮夷部落夷为平地,使其俯首归顺,不远千里迁入西凉境内。这份能耐确实令我辈汗颜呐!”语气中不免带着唏嘘感叹之情,显示出曹操心里极不平静,喜忧参半,五味杂陈。
身为汉人,曹操同样也有镇守边疆,抵御蛮夷入侵或直接将其征服的远大抱负。这是他年轻时的最大愿望,甘愿手持三尺剑,出征边塞,为大汉民族抛头颅、洒热血,不胜不还,马革裹尸亦无怨无悔。为此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平生最大的志向便是死后能在自己的墓碑上篆刻“汉镇北将军曹操之墓”。
由此可见曹操对待蛮夷番邦的态度与李利十分相似,唯一欠缺的是世事不由人,很多时候总是身不由己,造化弄人。原本有望实现平生夙愿的曹操,眼下却被李利抢先一步,拔得头筹,并且一举平定了为祸百年的乌桓、鲜卑和南匈奴等蛮夷边患。
正因如此,曹操对李利率军平定塞外蛮夷部落之举是颇为敬佩的。但是李利平定蛮夷的速度和收服两大蛮夷部落愈发壮大的实力,却让曹操越发忌惮,感到惶恐不安,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忧思满怀。而他的那句“令我辈汗颜”的感叹,便是他内心深处喜忧参半的真实写照,真真切切的有感而发。
荀彧敏锐察觉到曹操心里的忧虑,本想劝慰一番,但话到嘴边他忽然改变主意了。有些事情一味躲避不是办法,反正已是既定事实,早晚都会遇到,惟有坦然面对才是正途。
一念至此,荀彧思量着说道:“主公所言甚是。抛开过去的恩恩怨怨不谈,李利大将军确实是我大汉建国以来百年不遇的第一将帅,战绩之显赫,功勋之彪炳,足可堪比卫大将军和霍骠骑(卫青、霍去病),甚至犹有过之。姑且不说此前的平定西凉羌乱和南匈奴,单说此次一举征服乌桓和鲜卑两大部落,便足以名载史册,被世人敬仰。
据在下所知,乌桓部落拥有不下于十二万控弦之士,鲜卑部落更胜一筹,至少拥有十五万铁骑;而这两个部落的部族民众更是多达数十万之多,加在一起将近百万之众。然则这些蛮夷内讧不止,徒有百万之众却四分五裂,将近三十万蛮夷铁骑却分属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致使原本极其强悍的战力被分割成几十个小块,多则两三万战骑,少则几百上千骑兵,实力极其分散。正是因为这样,才会被李利率领大军各个击破,先后两次大决战彻底歼灭蛮夷的精锐战骑,从而以十余万兵马硬生生逼降了拥有百万之众的两大部落,创下前所未有的骄人战绩。”
荀彧这番话表面上是赞叹李利的显赫战绩,实际却是给曹操分析李利取胜的原因。既正面肯定了李利的功勋,又间接指出李利在幽州战场上胜得侥幸;若不是乌桓和鲜卑部落四分五裂、内讧不断,最终胜负犹未可知。如此一番详细的分析,其用意便是为了让曹操宽心,藉此打消他心中的恐慌和忧虑。
话音稍顿,看到曹操若有所思的神情,荀彧颇感欣慰地暗自点头,既而话锋陡转,神情肃然地道:“尽管李利东征塞外有着颇多侥幸,或者运气使然,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他打赢了,而且是大获全胜,一举平定漠南草原。现如今,数十万蛮夷部落已然臣服于他,并被他强行迁入西凉,假以时日这些蛮夷部众就将真正成为大汉子民。此举看似平常,实则意义重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但这些眼下与我等无关,真正对我等影响巨大的是,随着幽州和漠南草原相继落入李利手里,整个大汉盛产优良战马的州郡和牧区全都在李利的控制之下。这意味着什么,想必不用我多说,诸位都明白。自此以后,我等与其他诸侯将彻底失去优良战马的供应,即便愿意花费重金购买也不可得,唯一的途径便是从李利手中购买战马,除此再无它途。”直接点明厉害之后,荀彧再不多言。
话音落下许久,正堂内一片沉寂,静得堂内众人都能清楚地听到对方刻意压制的呼吸声。
很显然,荀彧提出的战马问题暂时没有解决的办法,最终如何解决还得看曹操的手段。
就在程昱、刘晔等人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之时,曹操背着手踱步到上阶,在主位上缓缓坐下。随即他淡然一笑,毫不在乎地笑道:“诸位不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