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顺威武 >

第90章

大顺威武-第90章

小说: 大顺威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衙役们明显也看出了这种趋势,因此更本不管老长官们还在后头看着,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扛起大包小包,点头哈腰的冲着周鲤的乡党们笑着,随后一道烟似的将东西扛了进去。

    武进作战第一步,周鲤完胜。

    初来乍到的,自然不可能第一天就上衙理事,将行李搬运完毕,周鲤简单的接待了一下衙门内的几个主要人物,好言安抚几句,也没留他们吃饭,便笑呵呵的都打发出去了。那几位此时也没心思留在这里,拱手作别之后便急匆匆出了衙门,直奔明月楼而去,周鲤看着几人背影微微冷笑,对侍立在旁的小五耳语道:“跟着他们,看看他们都去见什么人,最好能听到点有用的东西。”

    “属下遵命!”小五原本在虎威山寨,就是寨子里的哨探小头目,做这个再熟悉不过,悄莫声息的出了衙门,看着廖松等人远去的方向,便慢慢没入人群当中。

    廖松等人离去,衙门内自然还有伺候之人,比如说前任留下的一名张姓师爷,这会儿就颤颤巍巍的拿来了本县各色文牍,以及县库账册,等待这位大人一一查看。

    周鲤是个有文化的,这一点本县上下谁都没有想到,虽说都知道这位县太爷也考过杂科,但那杂科在北方还有些市场,在这江南文章锦绣之地,根本就没有人当回事,就好像本县的县保和县通,虽说也是杂科考出来的,但如今还不是要和驻军争夺四面城门,靠着讹诈赚些小钱,根本不足挂齿,这县太爷和他们一个出身,想必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所以那位张师爷留下账册等物之后,根本没指望他能看出什么东西,转身就要离开,谁知刚迈出两步,就听身后周鲤说道:“张师爷,这县库内的粮米,为何少了二十万斤啊?”

    “这个”张师爷笑呵呵的转过了头,带着几分神秘之色说道:“这是前任县尊陈大人治下的事情了,学生当时司职刑名,这粮谷师爷另有其人,不过已经跟着陈大人左迁了,学生实在是不知道。”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前任县太爷左迁了,现如今是你的上官,甭管他这二十万斤粮食干什么用了,这个哑巴亏您必须吃下去,大不了您再任上继续活动活动,填坑挖坑之后留给下一任县太爷就是。

    可周鲤分明记得,之前和府尊刘大人谈起时,刘大人曾经说过,这陈大人虽说喜欢揽权,甚至喜欢越权,不过本人乃是富豪大户出身,家中银子是不缺的,因此在这方面的操守倒是不错,没有什么劣迹传出。而江南稻米便宜,二十万斤粮食也就几百两银子,这放在江南富豪之家,也真不算什么事,这位大人既然是左迁了,没必要在任上还留这么个尾巴给人抓,八成和他没有多大关系,怕是有人借此敛财了。

    想到这里,周鲤顺势向下看去,在签押人那一栏里,看到了司库马敬的名字。

    本日晚更到,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进四大家

    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进四大家

    看来这新官上任以后的第一把火,就要从这位九品司库开始烧起了,虽说这位马敬马大人单从长相而言不似奸猾之人,可陈佩斯小品演的好,浓眉大眼照样也有背叛革命的,周鲤微微一笑,抬起头来,对那脸色不大好看的张师爷道:“师爷,你为何不和陈大人一起去上任啊?”

    “这个学生乃是本地人。”张师爷脸上没有半分尴尬,之所以停顿,只是因为没有想到周鲤会突然问出这么一句罢了,很快便恢复了正常,笑笑道:“再者说了,大人新到,必定有些地方不熟悉的,有学生在这里,早晚也能应答一二。”

    “这么说来的话,你还是为我着想了?”周鲤脸上似笑非笑,看不出是什么表情。

    那张师爷倒是很会来事儿,忙又谦逊了几句,这次倒也不急着离开了,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等待周鲤随时垂询,顺便介绍着本县的各类事务,也不知是故意炫耀还是随口谈起,慢慢的竟然讲起了这县内的几大家族。

    听他说起这个,周鲤也不忙着看账册了,叫下人上了壶茶,饶有兴致的听了起来,来到这边之前,他已经和刘大人打听了一些本县的情况,但刘大人毕竟公务繁忙,之前又被前任陈县令威逼甚急,也没闲情逸致过多关注这里,自然没有张师爷这本乡本土的老人了解透彻,正好趁这个机会好生了解一下,无论他说的是否句句属实,总比自己两眼一抹黑的好。

    这武进县内若论家世,首当其冲要数张家,这张家的老爷子张凌,早年间做过前明的官,闯军进了江南之后,老头子率众归降,之后也没有在新朝做官,干脆做起了生意,当起了富家翁。虽说这年头读书人依然不大看得起商人,但商人的地位在先帝扶持一下越来越高,却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加上老大张肃后来连续中了秀才和举人,虽说不能再进一步,但张家也恢复了往日的书本网威风,加上老头子当年的老部下也都在左近为官,家中又颇为豪富,很会花钱,因此这几年愈发的有财有势,堪称武进县第一家族,在常州府也能排进前几名去。

    之前那位陈大人,当初和张肃乃是同一年中的秀才,勉强也算是同年之宜,因此交情颇深,陈大人也正是仗了张家的势力,才能在与府尊大人的斗争中屡屡占据上风,在本县三年威风凛凛,而张家则同样借着这股势头蒸蒸日上,两下可谓是双赢之举,让本县其他家族看得十分炎热。

    张家再往下来,就要说是于家,这于家祖上没有读书人,属于商人世家,家中财富甚至比张家还要多些,只是因为不是书本网出身,所以在世人眼中当不上本县第一家,于老太公为此也是着力培养两个儿子读书,只是这两位公子不知为何,似乎总不是读书的材料,飞鹰走狗倒是一把好手,算是本县的一个定期笑料。

    于家也是支持陈大人的,只不过因为于老太公胆子不大,行事作风上没有张肃勇猛果敢,因此在陈大人那边总是不得任用,于家两位公子做起事来,也比不上张家那几位,只是在出钱上头不落人后,这才没有被落下,但三年时间下来,不要说被张家越甩越远,就连排名第三的何家,也快要追上他们了。

    排在第三位的何家家主叫做何景,家里也是做生意的,不过和于家只做比较讲究的生意不同,这位何景据说门路颇广,早年更是贩私盐起家,也算是个杀伐果断的人物,家中养着几十号亡命徒,算是本县地下势力的话事人了。

    何景两个儿子何腾何蛟,都是本县有名的纨绔少爷,论起读书来比起张家几位公子自然天差地远,可论起祸害来,却要比于家那两个小打小闹的强出百倍,若不是何景这些年已经逐渐将生意洗白,本人也装起了富态老员外,让两个儿子着意收敛一些,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

    也正因为如此,何景在前任陈大人面前,是最不得用,也最不招待见的一个,不过这厮却也并不在乎,在他看来县太爷三年一到就滚蛋了,他何家依然还得是这里的土霸王,因此对陈大人也没有其余三家那般热络。

    最后一家则是秀才李冲,这位李秀才年方二十有一,家中做的是客栈和货栈的生意,论买卖没有于家大,论身份没有张肃高,论在本乡本土的恶势力,更是比不得何景,但连带着前任陈大人都算上,却是没有任何人敢于小看他,只因为他有个同胞哥哥李绩,乃是在苏州府做推官的,堪称他们李家的定海神针。

    苏锡常本是一体,苏州府的推官虽说管不到常州,但大家乡里乡亲的,谁不要给些面子,何况即便管不到你,一位从六品的推官真要是铁了心和你为难,怕也不是那么好受的。加上这李冲虽说不大看得起于家,跟何景的关系也不怎么样,但却与张肃很谈得来,两家联手更是所向睥睨,连陈大人也要笑脸相迎。

    听这位张师爷介绍得如此详细,有些地方甚至用上了评书体,周鲤心中明镜一般,此人绝非是随意谈起,定然有自己的目的,他初来乍到的,也懒得和此人斗心思,便直截了当道:“张师爷,不知你算是哪一家啊?”

    他这么问自然有缘由,若是依照常理推断,没有被前任县太爷带走的师爷,要么是没能力的,要么是不和主公心意的,断然不会是什么本乡本土难离之类,而且这种人即便留在县内,也不会有什么地位,即便是被新任县令重新招在幕下,充其量也就是个跑腿的,除非你有过人的才能,能被新县令重视。

    但你若是真有这方面才能,前任又怎么会不带你走?

    这张师爷留在本地,定然有自己的目的,而且看衙门里的人对他的态度,虽然说不上恭敬,却也绝对不敢怠慢,若说此人只是个单纯的师爷,周鲤是打死都不相信的。

    果不其然,见周鲤问起,张师爷微微一笑,向前走了两步,低声道:“学生是牛塘镇张家之人,本县县通张汤,就是学生表弟。”

    “原来如此。”周鲤点点头表示明白,随即毫不客气的吩咐道:“你去将本县这三年的卷宗,以及府库账册全部整理出来,得空本县要看。”

    “学生遵命!”张师爷脸上带着一丝喜色,容光焕发的走出门去。

    三江再次失败,好吧,我继续努力,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第一百八十六章 张师爷

    第一百八十六章 张师爷

    张师爷的喜悦情绪是有迹可循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张家在县内算是个小土豪,和周家从前在宛平县中的地位差不多,这种可上可下而又不上不下的中等家族,面对本县目前突然出现的真空形势,以及这位新任县太爷似乎想要改变些什么的架势,他自然会有些想法。反正这种投资付出也不算大,只需要他老老实实配合县令,适当时候给点帮助而已,若是真让周鲤打开了局面,他张家自然跟着水涨船高,哪怕依然维持现状,和县太爷保持良好关系也不是坏事。

    作为一个伺候过两任县太爷的老师爷,老张同志是很会看人的,他自己也知道这个特点,所以通常都会在暗中观察那些极具个性,同时又能和自家扯上关系的人,就比如说现在的周鲤。

    一边整理着周鲤所要的卷宗和账册,心中一边想着这位县太爷究竟是个什么人性,由此也能推断出手中的材料究竟什么比较重要,又要弄成哪种规制,这是一个合格师爷的必修课程,玩不转的话就只有作几首歪诗没事拍拍马屁了。

    张师爷名叫张慈,今年已经四十有一,同样也是科举考试的牺牲品,在三十五岁那年终于断了念想,老老实实给当时的县太爷做了师爷,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六年,而且越来越有心得,也越来越爱上了这个职业,因为这里能够发挥他的全部特长和能力,也能够给家里带来足够的利益。

    所以,写歪诗拍县令马屁这种事情,张慈是很不屑为之的,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会用正当手段让县令重视,从而拿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

    之前和周鲤的一番对话,他敏感的察觉到,这个年轻县令有着和自己一样的想法,而且似乎心更大,手也更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已经不惑之年的老男人,突然生出一种兴奋的感觉,也许在一两年之后,张家真的能够成为本县数一数二的大家族呢,如今的四大家中,又有哪一个不是这么起来的,只要自己好生做事,一切都是未知数。

    在师爷位置上头混了这么久,再加上自己心思细腻,表弟张汤做了县通之后,整个武进县事无巨细,没有能够瞒过他眼睛的,所以整理起这些卷宗和账册来,并不需要费什么事情。按照周鲤之前隐约的表示,似乎对于那二十万斤粮食很感兴趣,所以县库的账册方面肯定是最重要的,至于那二十万斤粮食的事情,反倒不是重中之重,因为那粮食的确是追不回来了,只能作为一个借口,一个打开局面的借口。

    面带笑容的收拾好这些账册,张师爷看了看有些低沉的太阳,重重的吸了口气,向着后衙走去。

    这已经是周鲤到达武进县的第二天,他用了半天时间熟悉后衙,但并没有升堂理事,反正新官上任只要不超过三日,都在可以允许的范围之内,他也犯不上急急忙忙的跑去拉杆子。昨日晚间请县内乡老过来饮宴,通过闲谈中了解的情况,这武进县内的条条框框,怕是比自己之前所预料的还要复杂,若是摸不清状况就出去理事,到时候一脑门子官司砸过来,未免会被人打得措手不及。

    加上小五昨天去盯梢的廖县丞和孙县尉,据说离开县衙之后全都奔了明月楼,去见了几个衣饰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