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大能 >

第322章

民国大能-第322章

小说: 民国大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人则在想,也不差蒙古和俄国境内那点石油了,东南亚菲律宾等国石油,橡胶有的是,我们去抢他们的多好,何苦和实力强大的北极熊一般见识。

再说了,虽然日本极端仇视红色俄国,可是红色俄国是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敌人,又不是他们日本一个国家的,凭什么让日本一个国家去对付俄国呀?

于是经过短暂的几天谈判之后,双方皆承认现在满洲国与蒙古的边界线,四国互相承认对方的军事存在,大家互不相扰继续睦邻友好下去才是王道。

停战协议一签完,朱可夫上将就坐着专机离开了诺门罕,他要去莫斯科接受斯大林同志的嘉奖。

无论真实的战果如何,从外界的宣传来看,诺门罕战役俄国人是取得到了大胜的,毕竟是日本人最先支持不下去而主动求和的。而且算上满洲国伪军的死伤,日方的伤亡人数还是大于俄国的。

所以对于指挥诺门罕战役胜利的有功之臣朱可夫上将必须得嘉奖。

飞往莫斯科的专机刚刚离开跑道,站在诺门罕俄**用机场的跑道旁,李铁和向左目送朱可夫离开,当所有前来送行的人都陆续离开之后。

李铁看了看身边不远处警戒的匪军将领,语气深沉的说道:“向大哥,未来两年,诺门罕和满洲里这一片地区就要交给你了。”

向左听到李铁如此说同样眉头深锁:“姑爷,我还是不明白,这里离中原那样远,如今咱们在东北的匪军再加上马占山的队伍,足有二十万人。

而且我们还有几十万的东北边民在蒙古和俄国这一侧开荒种地。以我们的实力完本可以与东北的日军一较长短。为什么您就是不让我们进攻日军呢?

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东北的乡亲们活在日本人的铁蹄之下呀。如今好多的弟兄虽然吃的饱,穿得暖,可是大家天天不是训练就是种地,大家心头都憋着一团火,希望杀回东北去。

如果不是我向大家保证咱们很快就会杀回东北,赶走日本人,大家也都抱着一颗报国的赤子之心,兄弟们的军心早就散了。”

“向大哥,你们的心思我明白,可是我还是那句话,时机不到。时机一到自然有你们为国出力的时候。”李铁小声的解释道。

“时机不到?那大概什么时候能到呀?现在我手下的兵可是越来越多了,如果不是腾大当家的全力支持我,这么多的土匪哪能安心的受我管束。”黑杀埋怨道。

“快了,最多再有两年时间,就是咱们出手的时候了。”望着天空的白云,李铁悠悠的说道。

“还得两年?我这几年在东北都快闷死了。姑爷,我知道你脑瓜子好使,师父在海南做的风声水起,也是托了你的福。

可是您能不能给我透个底,您到底想干什么?说你想拥兵自重吧,你有这么多的兵又不急着抢地盘。

说您只想当个老百姓吧,你说,你又偏偏养了这么多的兵。再说了,两年后才会用到我们,那你能不能透露一下,两年后我们要打谁?也好让我提前做点准备。”黑杀还是头一次在李铁的面前问出这样的问题,可见这几年黑杀的压力有多大了。

李铁微笑着说道:“天机不可泄露,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需要很多很多的士兵,我也不管你用什么方法。

总之,这两年你要大力从东北往蒙俄边境增兵,另外你还要趁着这两年周边环境相对安定的机会,在蒙古内部扶持几个支持我们的人。将来我们的计划能否顺利实施蒙古是重要的一环。”

“啊,还增兵呀,咱们都有十万人了,还要增兵。”听到李铁嫌十万的匪军数量还少,黑杀向左有些震惊了。

“对,不但要增,还要大增。至少再增加四十万人才够用。”李铁信誓旦旦的说道。

“多少?还要增加四十万人?再加上咱们这十万匪军,那我们启不是要装备五十万士兵,那得多少钱呀?就算姑爷你有的是钱,可是好像也不可能养得起这么多的兵吧?

据我所知,您在香港和海南还有四川可是还养着不下十万人的精兵。如今我们满洲里这一个小小的地方就要养五十万兵,这是不可能的。”向左觉得李铁养的兵够多了,不能再增加兵力了。

“我没说要养五十万兵,我的意思是你要大力宣传在蒙俄边境种地的好处,多多的吸引伪满洲国和内地的中国农民投向这里。

只要咱们像征性的收取点粮食当租金,相信还会有大量的难民涌入到满洲里。只要来的人越多,青壮就越多。

我没有别的要求,无论来多少青壮,14岁到50岁的成年男子必须进行军训。我只提供你们训练所用的最少量的武器装备和弹药。

至于那几十万人的武器装备,不用我们操心,到时自然会有人送给我们。”李铁自认满满的说道。

“谁这么大方?几十万人的武器装备说送就送了?”向左觉得自己有点跟不上李铁的思路,心中想着,这才几年呀?

李铁已经从当年那个稚嫩的少年变成了随手就可以搅动天下大势的一方诸候了。而自己好像越来越看不懂眼前的姑爷了。话说这小子才二十八岁呀,这也太妖孽了吧?

“哈哈!还是那句话,天机不可泄露。”李铁拉着向左的手,慢慢的向机场外离去。

“啊,姑爷呀,总之我现在是对你越来越佩服了,啥也不说了,既然我师父都听你的,我这一百多斤也算是交给你了。”向杀无奈着跟着李铁的脚步。

“向大哥,瞧你这话说得,放心吧,只要你好好的活着,将来享福的日子还在后面呢。唉!说到这我倒是想起来了,你和腾大姐也成亲有几年了,为什么还不见你们有孩子呀?

是你的问题还是嫂子的问题?我认识几位美国的名医,要不要我安排一下给你们检查一下,看看到底是谁的问题。”李铁关心的问道。

“呸呸!你才有问题呢,这种事情是看缘份的,我和腾师妹都不着急。你着个什么急呀?”向左虽然是个七尺的汉子,可是谈到这男女之事,又如何是来自后世的见多识广的李铁的对手。

“这就不对了,你要知道,你们向家可就你和向右兄弟两,向右大哥如今是我大舅哥的护卫营营长,可是他到现在连个媳妇也没有呢。

他如今天天就知道喝酒,也不知道优生优育的事情,所以为老向家传宗接代的重任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怎么能还不急呢?”李铁认真的说道。

“这有什么关系,我们还有几个堂兄弟,传宗接代的事有他们就行了。”向左不以为然的说道。

“哦,你还有堂兄弟呀?不会叫什么向前,向后,向上,向下之类的吧?”李铁故意逗黑杀。

“哎,要不说姑爷你就是聪明,我二叔家的两位堂弟可不就是叫做向前和向后。”谁知道向左还真有兄弟叫这种不伦不类的名字。

“哎呦,瞧你们向家这老祖宗真是太奇葩了,给孩子起个名真是省事呀。”李铁笑话起向左的祖宗来。

“姑爷你可别笑话我家长辈,你现在也是好几个孩子的爹了,可是你给孩子起的名字就不好听,你看徐美琪给你生了两个女儿,分别叫做李琪和李楠。

而千师姑给你生了个儿子,叫什么李大海,你说你这么有文化为什么不干脆给你的孩子们起名叫李长江,李黄河呢。

听说你的三夫人唐梦雪在美国也给你生了个儿子,叫什么麦克李。瞧瞧这些洋鬼子,把你们老李家的姓都给弄倒了,你还一点不生气。”黑杀对李铁的事情知道的很多,必竟两人亲如兄弟一样的感情摆在那里。

“唉,黑杀大哥,咱俩是不是跑题了,咱们两现在谈的是未来两年满洲里匪军的发展,可不是你我两人的孩子姓名问题。”李铁突然转移话题。

“姑爷,这你可不能怪我,是你先跑题的。不过话说过来,你出来也有几个月了,如今这里的战事已经结束了,你是不是也要快点返回海南去看看千师姑了。

师姑前几天可是来信了,说汪精卫不但正式叛变投靠了日本人,还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在上海另立了国民政府。听说咱们的蒋司令因此把办公室里的桌子都掀了。

而且蒋司令也给海南发了电报,说马上就要进入九月份了,湖南的防御工事已经基本建成。可是国民军现在急需各类轻重武器。

最近日军在长沙一线频繁调动,如果所料不差日军将会在九月中旬进行进攻湖南的准备。可是这几年由于日本封锁了几乎所有中国的海上运输,蒋司令只能从香港转运一些战略物资。

可是由于日军的封锁,各国的物资最终能到达内陆的少之又少,根本就无法满足国内的消耗。

如今国民政府缺少各类轻重武器,美国和国民政府购买的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支撑整个国民战场。

所以蒋司令说了,只要你能弄到大量的武器和弹药,海南从此就是你个人的了。同时为了表彰你在半年前大胜日本二十一军,蒋司令已经升您为国民政府军陆军中将了。”向左向李铁汇报一下这几个月在中国大地发生的几件大事。

“这蒋司令真会送人情,海南本来就是我的,他又拿不走。还升我为中将,他还好意思送,我手下中将,上将一大把,他要是真想升我的官,怎么得也能送我个元帅当当才行。”

李铁也是大言不惭,也不想想凭他那两把军事刷子,蒋司令给他当个团长都是抬举他。可是向左也认为李铁是个极有军事天赋之人。

不说别的,只说他这几年在中俄边境的布局,虽然向左看不明白,可是他知道,姑爷是个有想法的人,李铁一定是有着天大的计划在准备实施,而一想到整个计划的实施人是他向左,向左突然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第四百三十一章李铁的阴谋

李铁和向左带领着几十名匪军大将从欢送朱可夫上将的机场回到诺门罕俄**事基地,浑身充满力量的向左独自返回满洲里调兵遣将去了,李铁则坐上自己的专机返回海南了。

回到满洲里的向左虽然并不明白李铁安排给他的任务到底有什么作用。可是李铁说的好,作为军人,对于上级下达的命令不明白也要立即去执行,可以在执行的过程中去理解去体会。

向左现在就是这么干的,他先将满洲里地区的十万匪军调走五万来到诺门罕地区,由于诺门罕本来就有俄国人建好的现成的可供十几万士兵居住的军营,所以五万匪军进入诺门罕之后,立即控制了诺门罕周边几百公里的地界。

而默认将这片土地送给李铁的蒙古各位亲王们则是再多退了几百里,他们都不想与李铁对上,毕竟匪军与日军交战时所展现出来的强大的战斗力蒙古国的亲王们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不是匪军最后营救了被困的俄国57军,整个诺门罕战役的结果就要改写,而一但俄国战败从而退出蒙古,那么以蒙古国那孱弱的军队是不可能抵挡住虎狼一样的日军的。

如果事情真的向最坏的方向发展,那么他们这些蒙古亲王们恐怕全部要成为日本人的奴隶了。所以对于战斗力强大的匪军入驻与满洲国交界的诺门罕地区,蒙古国上下还是一致欢迎的。

而驻守在蒙古内陆地区的57军,也乐得轻闲,有匪军充当炮灰,实在是最美妙不过的事情了。

就这样,向左带领的匪军哪怕将诺门罕地区折腾个天翻地覆,俄国和蒙古国也不会有任何意见。

而向左带领着匪军在占领诺门罕地区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伪满洲国及周边的百姓宣布了开发诺门罕地区的开发令。

开发令中宣布凡是前来诺门罕地区种地的农民,不论出身,凡是举家来投的,每家每户白送十亩地,至于草原上的无人荒地,你能种多少就种多少,总之是多种多得,不种不得。

而种地的农户,除了每年要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军事训练,再上剿十分之一的收成,其余的一切所得全归农户自己所有。

至于农户所得的多余的粮食可以自卖自销,也可以由匪军收购,绝对是有多少收多少,价格只比市场价低一成。

听到了如此优厚条件的开发令,整个东北的农民欢呼雀跃了起来,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十几万户不肯在日军占领区生活的东北百姓托家带口的逃向了诺门罕地区。

而此时的满洲国内,由于日军刚刚战败,伪军又被匪军打怕了,所以哪怕明知道这些奔向边境的农户是去投奔向左的匪军了,也没有人敢出面拦阻。

在日本人看来,这些心怀异志的人走了更好,留下来甘心当顺民的人才更加的好管理,而且随着这些农户的离开,他们又可以白白得到大片的土地和房屋。

向左没有想到前来投奔的人有这样多,看着十几万户托家带口的农户涌进诺门罕地区,向左头一次觉得想要治理好一个拥有几亿人口的国家得有多么的难。

因为仅仅为了安顿这十几万户的住处就已经将他累的脚打后脑勺了。如果不是匪军里的能人颇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