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大能 >

第267章

民国大能-第267章

小说: 民国大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北平共存亡。

当天上午当郑大章的部队刚刚进入北平城的时候,刚刚占领的南苑机场的日军再次派出几十架飞机轰炸了北平。

同时宛平县城的二十九军守军也因为南苑机场失守,而主动撤离军队回防北平。可惜他们的回归之路同样充满艰辛,很多原来设计好的路线都有日军的埋伏,到了此时,二十九军上下都己经可以肯定,他们二十九军有内奸,而且地位还不低。

此时的北平有二十九军大部分军队近三万人。可是腾出手来的日军也有三万精锐正在向北平城三面运动,企图合围北平城。

二十九日上午,当赵登禹将军与佟麟阁将军牺牲的消息传至南京时,南京蒋司令也是痛哭,赵,佟两位将军为中日开战来第一个牺牲的中将师长,也是目前阵亡将士军衔最高之人,蒋司令追授赵登禹中将师长与佟麟阁中将军长同为陆军上将军衔。

同时蒋司令再次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军。同时蒋司令知道平津地区,日军的优势太大,已不可久守。

于是他秘密下令宋哲元,暂时撤退至河北保定,等待中央军北上的援军到达以期再战。

看着眼前让他撤退的电报,宋元哲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可是南苑一战,他几乎伤亡近五千余人,又丢失了大量的物资,想要再战,他也没有多大的本钱。

而且北平又是中华有名的古城,他也不想这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毁于战乱之手。

只是一想到一个月前得到李铁大批资助时,李铁曾经提醒过他,日本一旦再次挑起战端,定是举全国之力的灭国之战,让他一定多加小心,多多防备日军的袭击。

可是当卢沟桥事变真的发生后,虽然他们二十九军英勇作战并且击退了进攻的日军。可是日军的停战要求麻痹了他,让他以为日本又是像以前那样占不到便宜就卖乖而已。

而他的部队刚刚扩充到十万人,部队也完全没有消化磨合好,他也想借机与日本多周旋些时日。等他的部队磨合好了,他又有了平津地区富饶的土地,说不定他也能成为一方诸候。

可惜贪念蒙蔽了他的双眼,早以自认为西北军唯一传承的宋元哲,让他的野心腐蚀了他聪明才智。

大意之下,他并没有认真的在南苑机场及平津几个重要的战略要地修整工事,进行积极的战争准备,结果才落到今天的下场。

如今日军显然一心要吞并平津地区,如果北平一失守,天津更在日本的舰炮攻击范围内更加守不住。

可是自己刚刚驻守平津地区在这里他毫无根基,不得己宋哲元忍痛给天津的张自忠师发了电报,告诉张自忠,稍作防御准备撤往河北保定。

张自忠师长当场拒绝执行撤退的命令,他要与天津共存亡。不能让天津几百万百姓落入日本人的铁蹄之下。

宋元哲只能劝解张自忠,蒋司令已经组织的几十万的大军正在北上,准备在河北保定附近集结,然后北上收复平津,赶走小日本。

现在撤退是为了日后的进攻,现在不撤,人土两失,现在撤了,还能保住有用之身,将来才好反攻才能人土两存。

尽管对于是否能再次回攻平津,宋元哲也没有多少底气,可是他已经失去了两名虎将,而张自忠就是他最后一名虎将,他实在是舍不得张自忠也战死沙场。

而张自忠深思熟虑之后,最后还是听从了宋元哲的命令,不过他要等宋元哲先安全的撤离北平之后再率部队从天津撤退。

就这样在七月二十九日中午,宋元哲趁着日军合围之势还没有形成,带领部队匆忙撤离了北平。

不过在撤离北平的当天又发生了点小插曲,一心要为赵登禹师长和佟麟阁副军长报仇的学生军们坚决不走。

尤其是以乔正伟为首的北平大学生们共计两百余人,他们坚持哪怕就此捐驱也要与日军拼个你死我活。

最后还是郑师长亲自劝解,说他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要利用他们先进的文化知识为去学百人敌,千人敌,万人敌的本事,而不是把珍贵的生命浪费在与日军拼刺刀上。

受到启发的乔正伟立即号召北平大学的两百名大学生,一起去上海华兴航空学校学习开飞机,因为只要会开飞机,他们就可以以一挡百,以一挡千了。

郑大章眼看着眼前的学生军们曲解了自己的意思,不过好在这些学生军到底还是同意了撤出北平。

所以郑大章并没有继续解释,而是发给他们盘缠,让他们分成几十股小分队分散撤离。

就这样,二十九日的中午,当宋元哲军长带领着两万多的残兵败将仓皇从北平撤往河北保定之后。二十九日的下午,日军终于合围北平,而且几乎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北平。

而直到这个时候,原来二十九军的政务处处长潘毓桂的汉奸嘴脸才为大家知道,原来二十九军前脚离开北平,日军后脚就进入了北平,时间掐的一分不差。

尤其当日军进入北平立即宣布潘毓桂为北平代理市长,全权处理北平政事的时候,很多还隐藏在北平没有离开的二十九军将士立即就明白了二十九军这次战败的前因后果。

原来宋哲元在经过西安事变之后的这半年多来,由于他吸收了过多的地方部队。他的部队一度超过十万人,可是因为人员驳杂,也使得二十九军实际的战斗力巨减。

同时因为各个部队一心投敌的人也不少,再加上日军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在刻意收买这些准备投敌的将领。

所以战争一开始,二十九军的各项布署早就让这些汉奸们透露给了日军。而这也是为什么李铁在七七事变之前只给宋元哲送来无数的军火,确不派兵前来增援的原因。

因为李铁也不知道现在的二十九军到底有多少人会是真心抗日,又有多少人是准备叛变投敌的。

同样在海南岛养兵的李铁可是知道,经过这么几年的不懈努力,哪怕有他全力支持,现在的海南岛护卫军也才达到五万人的规模。

就这样也是在他有了原来的华兴护卫队五千人,又吸收了十九路军五千老兵的前提下进行的扩编,而且每年只是扩编一万人。

海南护卫军如此小心翼翼的扩编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强大的战斗力。经过这几年的精兵政策,李铁的部队文化程度是中国所有部队中最高的。

几乎每一个士兵都能认识一千字以上,更有不少士兵一专多能,有的会开汽车,有的会驾驶坦克。

李铁给王亚樵的建议是将每一个班的普通士兵都培养成可以看得懂地图,开得了汽车,用得了坦克的多功能部队。

可是因为李铁和王亚樵一直低调的发展,同时海南岛又高悬海外,所以一直没有受到全国各方势力的注意。

所以全中国的军队还不知道海南有这么一支强大的能征善战的海南护卫部队,而李铁一发现平津战事还和原来的历史一样,一点变化也没有改变时,李铁这回怒了。

他不相信,凭借他如此先知先觉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的前提下,上海抗战和南京抗战还会和原来的历史一样。

所以当七月二十九日,日军占领北平,三十日又同原来的历史一样占领了天津之后,李铁知道,很快蒋司令的几十万大军就要反攻平津地区的日军了,同时又让人家打得千里大溃败。

李铁知道,远在海南的他对此无能为力。不过在自己的大本营,李铁相信他会给世人一个不一样的上海抗战。

第三百五十五章第二次上海抗战

日军刚刚占领平津,中国大地再次掀起了一股抗日的热潮。全国各地的工人,学生,政府工作人员,平头的老百姓们,大家自发走上街头举行抗日游行。

整个民国不但掀起了无数的反日,抗日,抵制日货的行动。很多的年青人更是直接前往各个招兵站,报名参军。

更有许多山林好汉们自动下山,主动要求接受招安,而他们自愿放下武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派他们去打日本人去。

中国各地包括海外的爱国商人们捐款,捐物,各行各业都在组织积极生产,抗日救国的活动,就连很多大城市的妓女都走上街头踊跃捐款,为抗战尽一份力。更有许多有骨气的乞丐,连日本人的施舍也坚决不要。

而做为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同时也是李铁的大本营所在地,上海的抗日救国运动组织的最好,也最大。

首先名为斧头帮外围成员的十万黄包车夫,实际上已经是华兴公司在上海的耳目的黄包车夫们,都被李铁发动了起来。

每一辆黄包车上都贴满了各种抗日的宣传口号,华兴公司更是组织了全上海华兴员工近一万青壮再次进行军事特训。

华兴护卫队更是免费组织了二十万码头工人和黄包车夫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军事训练,仅此一项,华兴公司就投入了一千万元的资金。

同时深知未来上海抗战的重要性,李铁更是联合上海三大亨开始在上海各个街道,建筑物演练巷战,以欺给日本侵略者最大的打击。

有了李铁以身做责,上海黑帮也积极响应,三大亨更是组织了近两万青帮弟子,进行了简单的军训。

而做为对他们抗日的支持,李铁免费送了他们两万只盒子炮,五百万发子弹。以欺在未来的上海抗战中能给日军带来大一点的麻烦。

就在中国境内的抗日行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此时的日本国内也不消停。日本占领平津之后,国内对中国的态度基本分为两派。

一派以陆军参谋次长石原莞尔为主,这些日本的精英参谋不想扩大在中国的战争范围,因为此时的日本已经消化不了到手的中国地区了。

他们希望能稳定当前中日的局面,必要时甚至想退出平津地区,以欺待换取国民政府彻底承认日本对伪满洲国的占领。

在他们认为,现在还不是全面与中国开战的机会,只要把伪满洲国和朝鲜彻底吞掉,他们日本在大陆上就拥有了一大片可以生存的土地。

从此他们日本人再也不用受到地震和海啸的危胁,百姓们也有了安居乐业的地方。假以时日,等日本国力再增强一些,日本是南下再侵略中国还是北上占领黑龙江以北苏联的土地都不成问题。。

另一派日本军官则是以日本皇室成员为主,他们认为既然日本现在已经占领了中国的平津地区,那么不如趁机扩在战果。

向西可以吞并黄河以北地区,向南可以直接威脸胁华中地区,甚至借机灭亡整个中国。

可是石原莞尔一派坚决不同意皇室派如此轻敌冒尽,因为虽然中国现在还是比较落后的国家,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旦将中国人逼急了与日本人拼命。

那么地小人少的日本最终不一定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的对手,而且如果两国真正的发生了举国之战,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那样只会让西方列强得了便宜。恐怕到了那个时候,日本在中国的所有即和利益最后又会成了别人的嫁衣。

两派一直为此争吵不休,有几次甚至闹到了天皇的面前。可是因为两派的实力相差不大,各自提出的战略又好像都很有道理,让不通军事的裕仁天皇也不知如何取舍。最后只能采取拖字决,任由两派进行折腾就是不予以裁定。

所以自从日军占领平津之后,因为国内主战和主和的两派观点还没有达到一致,对中国战略的最终方案还没有形成统一,所以中国的日军暂停了继续进攻中国的行动。

可是就在八月九号这一天,和原来的历史一样,日本两名喝多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想要强行进入由上海宪兵把守的上海虹口机场。

守卫的上海宪兵当然不能让日本兵随意进出虹口机场这样的战略要地,结果双方发生冲突。

在冲突当中,两名日军士兵首先掏出手枪挑叛守卫机场的宪兵,因为正赶上此时全上海抗日情绪最浓的时候,守卫虹口机场的宪兵本来就是行伍出身,这些当兵的人哪一个不把日本兵恨得死死的。

所以当两人掏出手枪挑叛时,有忍不住的宪兵当场开枪击毙了两名日本兵。而这两名日本兵被击毙就成了上海抗战的导火索。

日本士兵被中国宪兵击毙的消息传回日本国内,主战派立即占了上风,是本的军民也认为他们强大的日本帝国应该再次教训一下不懂礼貌的中国人。

于是日军驻上海总司令向上海市政府下达了最后的通碟,要求交出开枪的中国士兵,并且将上海所有宪兵逐出上海。

从此以后上海只有警察维护治安,并且还要撤除包括虹口机场在内的所有上海市区内各个军事要地的防御工事等无理要求。

而当时的上海市政府积极响应蒋司令的号召立即回绝了日军的威胁,于是日军本土陆军大本营主战派立即决定从本土调集一个旅团前往上海向中国施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国民政府的要员们认为与其等着日军欺上门来,不如先行将日本在上海的三千海军陆战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