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锦衣 >

第442章

大锦衣-第442章

小说: 大锦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诚且仗义之举,特予嘉奖。陆炳让李祥镇守北疆的原因是因为李祥以前就驻扎在边疆,知道该如何对敌骑兵部队,也知道北疆的气候地质,了解对手的一切,如此一来才可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另外,不论是西凉,还是鞑靼,亦或是位于偏中位置的准格尔和鄂尔多斯与李祥都有或多或少的交往。所以初期,让李祥来驻守,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平时还插手商道的公平以及通商安全问题等等是十分恰当的举措。即便现如今新**政分权,对北疆的变动却也是最少的,可以说李祥依然是手中事物最多的军政大臣。

如今这些优势反受其累,李祥因为牵扯了太多,故此必定陷入左右为难之地,管不是,不管不仗义,日后工作不好开展。陆炳回复让李祥暂且观望,允许放准格尔部进入新国境内避难,但若西凉不踏足新国国境,不准出兵相助。有这样的结果,已然是出乎李祥之外了,让李祥也好做了一些,否则虽然明白孰轻孰重会作壁上观,但内心肯定会受到煎熬。于是李祥感恩戴德回复陆炳,定当誓死效忠保证不辱使命。

就当西凉准备发动总攻的时候,国内却传来消息,声称西方的乌克兰国和俄罗斯对西凉发动了战争。西凉国土东西过长难以顾及的缺陷显露出来,西凉放弃了战果,急速奔驰而回,鞑靼趁机夺回失地。西凉十分重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进攻,因为两国作战强悍,乃是西凉的旧敌,只不过因为后来的其他版图扩充才暂且止了兵戈。估计现在他们定是看到西凉大军远征鞑靼,这才趁机偷袭的。乌斯藏、俄罗斯、白俄罗斯乃是古罗斯民族所建立的基辅罗斯国分裂而出的,版图极大民风彪悍必须以铁血强势才可镇压下去。

鞑靼各部落联军欢欣鼓舞,大感是上苍给的恩惠神灵的庇佑,四处翻下马匹激动地高呼“腾格里神”。先前鞑靼曾与大明为敌,现在与新国交好,但两次西凉都险些把鞑靼打的大败,随即就是奔走逃离最后灭亡。但一次是国内发生叛乱,这次又有强敌来犯,不得不称赞鞑靼的好运气。

不过鞑靼的众部落首领们并不是那么好骗过的,他们不相信运气一直会围绕着鞑靼,日后西凉再来侵犯,还会如此好运吗?那就说不定了。

而如今鞑靼的财力已经耗光,各部落简直都是入不敷出,好在鞑靼治国没有什么太大的投资,部落大多都是游牧民族罢了。不过即便如此,来年西凉若是打败了敌军,这个好战到一时不打仗就难受的民族,只要战争一结束就会立刻调转过来对敌他们两次出征都未拿下的鞑靼。同时,如此一来在战略上也对新国形成了合围之势,所以西凉必取鞑靼,这一切自然也没瞒过鞑靼上层的眼睛。

为今之计,能与西凉抗敌,只有有仁义之国的新国了。于是鞑靼决定不走国书行事,为表尊敬,各部落可汗组团通过李祥牵线,汇报陆炳准备亲赴面圣,一来尊重二来事大,更作为先前陆炳驾临的礼尚往来。

陆炳没有弄得太隆重,因为在陆炳看来这样劳民伤财弄什么面子欢迎仪式实在是没必要,不过百姓还是自发的来看西洋景,更有好事者声称什么万国来朝,为此兴奋不已比自己娶了媳妇都高兴。毕竟曾经屈辱的历史太多了,所以新国所做出的一切,都能让百姓欢呼雀跃欣喜无比。

纵然陆炳没怎么多准备,可繁荣的新国人口众多贸易昌盛科技发达,并非一处一地显著,而是自从入境后各地都如此欣欣向荣,这给了可汗们极大的震撼。他们暗自感悟,即便新国随便挑出来十个来个小城,就可抵挡上整个鞑靼草原的岁入总和了。有这样富庶的土地,发达的科技,以及那些看着可汗虽然好奇欢欣却又不悲不亢的国民,新国焉能不强?

其实可汗们不知道,这一切都是相生相依的,只有君明国才可强,国强了民才富,民富则又促进了国家的强盛。他们同样不知道陆炳并未动用官方力量迎接,只不过做相应的接待罢了,百姓都是自发前往,看个新鲜罢了,否则那等盛世非得把可汗们吓傻了不可。但可汗们久居草原,哪里见过这个,还以为陆炳十分重视,各个心中有了谱。

没想到的是,当他们进入紫禁城,被紫禁城的宏伟壮丽震撼之后,却当头被泼了一头冷水。陆炳不要什么平时朝贡称臣,而新国提供保护的藩属国,要么完全降服,要么就做个友好邻邦就行了。这是陆炳所谓的原则问题,绝不会因为各种条件而改变。陆炳尽读历史,对藩属国这种听起来好听,看似兵不血刃收复版图的行为深恶痛绝。

人都是敬畏强者的,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怎么可能不劳而获得到大片土地。人家朝奉,你就要赏赐,一来一回于国家无益,反倒是后患无穷养虎为患。历史上要么这些藩属国来侵,导致了国家灭亡的直接或者间接原因,要么就是国力衰败的时候背道而驰,而且国家政策难以在那里实施,藩属国还属自治,只不过君主向宗主国称臣罢了。到头来国家还是人家的国家,反倒是坏了宗主国的纲纪,他们肆意妄为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那还不如从根源斩断,干脆不要来得好。

说实话,陆炳对鞑靼的土地并不是太感兴趣,要不是马匹还是军旅的主要动力,而西凉也有合围之势,陆炳压根都不会用正眼扫鞑靼的土地一眼。那里地广人稀,而且也粮产也不丰富,只能做畜牧业的基地,实在不是陆炳治国所必须的。发展起来也需从零开始,十分麻烦。不过如果继续往北吞并,那就可以以较短的海途,连接北美,然后贯彻南美于段清风相会,可这不过是个灵光一现的构想,这样的想法太遥远,国内还有许多事情去做,即便拿下鞑靼和较北地区,陆炳也没有这个实力和精力去做这等事情。

鞑靼众部落的汗失望至极,却又不甘如此,便先行退下去驿站休息,随即群居一起商讨该如何应对了,鞑靼各部从未如此心齐过,即便与西凉对敌都未曾有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现在的决定关乎他们的未来,自然要慎重再慎重,齐心协力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第一百六十九章钱能成事

次日,鞑靼达成共识,愿意尽数归顺陆炳,并愿意留在京城为质,不再管理鞑靼的事物,仅作富家翁,但期望陆炳优待。虽然有广西的四大首领做前车之鉴,但鞑靼众可汗认为那四人之中有三人不过是自作自受罢了,看看林银汉还有残明君主朱厚熜,他们还是有很好的结果的。

他们再度满怀热情,以为陆炳会欣然接受,但陆炳还是做了拒绝。有人情急之下就问了原因,陆炳微微一笑说道:“你们说广西为例,鞑靼现如今和广西不同。广西当时正在战乱,我方又是急于收复,这般一来可以完整版图。鞑靼则不同,我们并不想要,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即便新国不要,待西凉战乱结束,也会进攻向鞑靼。他们本来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民族,先后两次进攻鞑靼,都未成功,况且此次你们还在他们撤退的时候进行了追击,别说西凉人的脾气,就是换到我新国身上也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如果西凉全力进攻,不出三年,鞑靼必定亡国。”

“同样是亡国,圣上这么说我们鞑靼投降新国和西凉那就都一样了?”有人不服气的说道。

“你听过西凉有什么饶恕君主的政策吗?”陆炳道:“据我所知,你们会被四处搜捕赶尽杀绝,绝对会做到斩草除根。而子民也会被西凉狂屠一边,一个是泄愤,一个就是做武力震慑,方便日后管理。这个你们应该有所了解吧,西凉的行事方法和鞑靼以前很是相像。且不论什么日后这样做的弊端,但起码你们现如今在劫难逃了。所以你们现在是急需合作。对比广西自然不合适,对比一下云贵沈家的降服还可以等同于一下,可即便如此,沈家也没有你们现在这般困境。”

众人皆沉默下来,陆炳所说的的确有道理。事实确实如此。陆炳又说道:“故此说,是你等求我们新国,而不是合作收编的关系。当然诸位切勿沮丧,据我所知你们之所以向我求助,那不过是因为你们已然后继无力。先前的战争,你们有武器。西凉也有,武器皆出自新国,就相当于两个新国在打仗,自然难解难分。可后来人家消耗的起,你们却消耗不起了。差距也就拉开了,败局将现。”

“其实你们所说的并非是完全不行,只不过你们携带的家眷实在是太多了,而鞑靼已经被战争耗干了可以跟我谈判的资本。你们拿什么换取后半生和子子孙孙的荣华富贵呢?朕再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我想要鞑靼,随时可以发兵,半月之内就能攻克下全境,但我没有这样做。因为农牧完全可以通过贸易得来,没必要要通过战争。收拢土地就要治理,鞑靼没有像样的城池。我要从零开始建造,改变文化普及知识,总之收了鞑靼反倒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进退为难。你们归顺新国,日后西凉必定知道我们不劳而获,兵不血刃的收复了鞑靼。岂能善罢甘休,肯定与我新国结仇。你们倒是好了。当了富家翁,荣华富贵更甚于以往。却要让我承受这么多。我并不愚笨,岂能做这种亏本的买卖?”陆炳说道。

众人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却又无力反驳。新国内阁众大臣看着圣上,自然明白陆炳是怎么想的,于是不禁想要去笑,但当着外人只能强忍下来。陆炳扫了内阁大臣们一眼,也是嘴角微扬,然后继续对可汗们说道:“这样吧,我开个条件,看看你们接受与否。鞑靼归入我新国版图,你们来新国居住,但因为鞑靼是部落联盟的国家,故此我要负责的人太多,所以诸位需减少所携带人数,我会优待诸位,每部赏银三万两。这远比每个可汗所掌握的财富还要多吧?但只此一次,诸位日后就成了新国子民,要严守我新国法纪,你们看这样可好?”

“尊敬的新国皇帝,您的意思是我们日后就不再是可汗了?我世代相传的可汗之位就就此中断了?”准格尔汗,也就是李祥的岳丈此时问道。

陆炳点点头,顿时众可汗交头接耳起来,并且略有不满。陆炳笑道:“你们糊涂啊,要不要朕替你们分析一下?”

“敬请大皇帝直言与我们。”鄂尔多斯汗说道,此次他最先与敌人对敌,因为鞑靼各部的心不齐,导致受损最为严重,实力渐弱早晚要被人吞并,故此最为关心陆炳的政策,不论怎么算,他都不算吃亏。

陆炳说道:“虽然没有的到世袭的俸禄,但是你们却比他们多了优势,只要遵守我国法纪,就可以经商,后代甚至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他们则不然,这不是要比那个什么已然无兵无权的可汗名头要好得多?你们说从此可汗覆灭,没错,但蒙古人向来喜欢自相残杀,各位祖上谁不是吞并了别人,也被别人吞并过,你们就能保证自己的汗位可以一直传下去吗?我新国都不能保证千秋万代,何况尔等。所以看似是鞑靼的诸位可汗从此消失,但实则是别样的延续,更加永久的延续。有了这么多资金,只要努力从商还是培养后代为官都是可以的。即便把钱放在钱庄之中,生些利息,只要不过分铺张浪费,也能享之不尽用之不穷,这岂不才是真正的千秋万代,得以延续?朕不逼你们,你们回去想想,想明白咱们再谈。”

“我愿意。”

“臣愿意。”

几位可汗纷纷答应下来,几位不想答应的可汗也孤掌难鸣独木难支,自然也就妥协了。众可汗谢恩后退去,严嵩抱拳道:“圣上英明啊。”

“还是那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不过我担心一旦西凉知道了必定与我等交恶。看来我要拍个得力的人去驻守边疆了,防止西凉的异动,陆绎在京城磨练了一段时间了。也该放出去让他兄弟来坐坐辅政的位置了。再说朕觉得陆绎更适合这样的防守和两强胶着相磨,陆寻则适合进攻脾气也太暴,容易引发摩擦挑起战争。”陆炳说道:“夏言,你拟诏一道,让陆绎前去接替陆寻。而陆寻回京协理朝政。另外,严嵩,关于如何安置这些部落可汗的事情,你给朕详细写一份计划,此事就交予你了。”

“遵旨。”两人道。

“用修,你这是在做什么?”陆炳看向眉头微皱的杨慎问道。

“臣不知道圣上这是作何想法。至今仍不立太子,反倒是让两位皇子轮番协理朝政。圣上现在仍为龙虎之年身体健壮,但应早立太子,否则社稷不稳恐有后患啊。”杨慎说道:“先正其名,立下正统。才可防止皇子争夺皇位之举,国家才能健康发展。”

“你看朕的儿子现在谁忙着争皇位了?”陆炳道:“对了,你们看朱厚熜的事情朕处理的怎么样?”

群臣不知陆炳为何突然提起此事,不明所以皆道皇子并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