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锦衣 >

第432章

大锦衣-第432章

小说: 大锦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解恨,也就没什么意义所在了。

朱厚熜问道:“陈洪,刚才外面有炮声响起杀声震天,是怎么回事儿,敌军杀来了?”

“突现韩素发部,无人察觉他们的到来,其他方面正与陆家叛军对敌,也没见到有韩素发行动的军报,这些人就好像凭空出现在成都府城下一般。至于详情,臣下会查明后如实禀告的,圣上不必担忧,好生休养,安心恢复。您若安康,那便是万民之福。”陈洪拱手抱拳道:“一切有老奴,圣上请放心。”

“恩,交给你我放心,定要守住成都府,等待援军回援咱们坚守成都不死不休,即便他们要胜了也不能如此轻易。好了,你先退下吧,朕要睡了,失血过多,头晕眼花的。”朱厚熜说着闭上了眼睛。

陈洪抱拳抬于头顶之上,弓着身子倒着走出皇帝寝宫,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切都按礼仪规矩行事,陈洪对朱厚熜可谓是忠心耿耿。

韩素发这时候正待在成都城外,指挥着士兵们的进攻,但久攻不下还是有些心焦。这次陆炳的重用是韩素发没有想到的,过年之前,韩素发突然接到命令要求集结部队。韩素发虽然知道战事紧急,可自己带领的都是江河弄潮的健儿,虽然陆上打仗也不含糊,但根据国力推断,一时半刻还是用不到自己的。

另外一点也让韩素发感到奇怪,那便是打仗的地方远在巴蜀和乌斯藏,自己要去也得配备大量的马匹啊,陆战队的那些马匹可不够看的,而上级并未送来马匹操练,那让自己集结干什么。自从开国大典之后,韩素发就一直处于在一个半隐退的状态。之前听了悟灵的一番话,而后陆绎也找他谈过一次,韩素发收了自己的野心,不在继续弄权求利,少了一些权谋多了一些中庸,安安稳稳奉公执法的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韩素发娶了一门亲,本来他有结发妻子,但后来死了,这些年风流韵事虽然不少,可一直没怎么明媒正娶,现如今算是续弦了。平日里去指挥演练士兵。奔波在长江黄河两条河流之间,偶尔还去湖泊去视察内河水师,工作起来也算勤勉。加之本就太湖水寨水匪出身。对各种战术和水上作战方法十分熟悉,他工作起来也算是轻车熟路。除此之外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并不多做别的事情,也不与朝中大臣做过多来往,只对陆炳一人忠心耿耿。陆炳向来不喜欢外行领导内行,江河湖泊的作战能力就是韩素发的长处,他虽然非大才之人。但这个位置他却做得当仁不让。

韩素发虽然在大殿之上没有龙身交椅,但是本身地位不算低,而且手握重权。待遇高、权力大,在新国算得上一号人物。加之建国之后他的低调行事让陆炳很满意,陆炳讨厌别人在他眼皮子底下耍小聪明的弄权行为,不管是陆炳还是陆绎。当初都想过战争结束后并把韩素发替换下去。可韩素发却十分幸运的留任在了内河水师大都督的职务上。夹起尾巴做人的韩素发过的十分幸福,安宁的生活,忙碌的工作,而后夫人的怀子都让他感到幸福而充实。

陆炳也对韩素发辛勤工作和识时务做了嘉奖,赐了个护国公的称号,并给了韩素发夫人一品夫人的诰命。韩素发此生总结起来,也算是一代人杰无愧于先祖了,起码现在在韩素发的老家。他可算光宗耀祖的名士。

本以为这一生就如此了,安安稳稳度过止步于此。反正名也有了利也有了,但陆炳接下来的作为却重新让韩素发燃起了斗志,让他感觉自己或许还能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当益壮的更进一步。

韩素发接到命令登上江舰之后发现发现各地的水师都在往这里赶,韩素发不明所以,皇上莫非又要来一次演习?可是这明明还在打仗,怎么可能耗费大量的军资去演习呢?皇帝的心思韩素发真是搞不懂,不过他也暗笑自己,若是能搞得懂,当年就不会险些背叛,现在也不会仅仅止步于一个内河水师大都督这么不高不低的职务上。

可是接下来物资运来的时候,韩素发却愣了,这次有江南造船坊所造的新式蒸汽船,共计三十余艘,这些船烧燃料就可喷出烟雾带动轴承随即运作起来。修造之初还让韩素发参观过,韩素发提出建议,给两旁增加两排小水轮不单依靠船中两侧的大水轮拨水,方便船头船尾的调转,况且一旦中间的水轮被破坏掉了,也可有其他动力支撑。除此之外,韩素发还建议增加人工动力,不能单纯的依靠机械之力,因为江河湖泊之中不比大海之上,礁石众多水流复杂,人工划桨看起来费事,但士兵们在非战斗的时候完全可以下去滑动。一旦遇到复杂的水域,速度太快就容易出事儿,人工拨动船桨一来是可以控制速度,还有船桨也可做探测四周礁石的作用,故此人工机械两方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功效,同时可以保证船体的安全,更留了后手不至于燃料殆尽后,船根本没办法动。故此船桨,船帆,和蒸汽机全被用到了一条船上,算是集各种精妙于一身了。新国的军备注重实战能力和全面性,韩素发建议被采纳后,陆炳按照造物局的奖赏标准,给了韩素发两千两银子,并又从自己的私有财产中拨出一千两一并给了韩素发,以示嘉奖。

本来韩素发以为,这种船要造出来,怎么也得个七八年的功夫。但新国行政能力和制作能力都是很快的,一个命令下达后就立刻分派去做,试验实验下水检测修改再检测,再征集意见,最后在修改,最后量产投入军队之中。这一切也就短短的用了七八个月的功夫,这令韩素发叹为观止,而且现在竟然有三十余艘之多,更令韩素发感到震惊,不得不赞叹新国的办事效率以及充沛的国力。

先前韩素发的长江水师也配备过三艘这样的蒸汽船,但远没有现在这个样子的先进,只能算作是初级版的,但总也算是会操作。而陆炳这次想的很全面,每个船上都派来了维修和指导操作的技术人员,来帮助士兵操纵这种新型船只。除了这三十多艘许多人根本前所未见过的蒸汽船,还有几十艘小船快船以及一些运货用的坊船。

韩素发于是就更加糊涂了,陆炳到底是要干什么,召集了这么多兵力,这么先进的船队,别说在内河,就算是出海作战都绰绰有余。但当韩素发看到那大量的战马,和各种各样不属于舰船对陆的火炮武器的时候,韩素发终于恍然大悟,随即惊讶和佩服之意油然而生。

陆炳想要用人力和机械之力,对抗自然,对抗水流而下的水势,从而沿长江逆流而上,直入巴蜀境地!

第一百五十七章胜败之举

韩素发猜对了,陆炳就是想逆流而上直捣黄龙。出发前,韩素发才接到陆炳的密令,告知了这一切,韩素发理解,一切都是为了保密行事。韩素发的心中激动,心思瞬间就荡漾了,每个男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野心,或大权在握,或富甲一方,亦或是抱得美人归,但终归都是有野心的。作为韩素发这样一个开国重臣,虽然现在已经淡然了许多,但权力的诱惑还是极大的,若是能再进一步,这样的诱惑对他来说是极大的。

逆流而上直捣黄龙,这定是关键的一招。虽然依照韩素发对陆炳的了解,这肯定不是唯一可以打败巴蜀残明的办法,陆炳肯定会留下备用方案,即便慢慢打也能赢得这场胜利。但自己所带领的这支军队的成败,决定着能否迅速结束战斗,打下敌军都城,杀贼擒王。

兵贵神速,如此一来对国家的消耗就小了,减轻了国家对战争的投入,其次可以减少士兵们的正面对抗的伤亡。故此,韩素发的进攻至关重要。

韩素发感到按耐不住的激动,这不光对新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击,对自己来说亦是如此。当年攻克南京,但也是有了陆绎的帮助才能相对轻松夺得,而且南京只是大明旧都而已。现在虽然大明变成了残明,而残明的皇帝朱厚熜可在成都府,要是能够直接拿下,虽说计谋不是自己的,可执行的是自己。这下功劳可大了。凭借着这样的功勋,在大殿之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未可知。

韩素发当机立断,按照陆炳的行军路线。率军下水奔赴泸州。蒸汽船分布行进,可做牵拉作用,一路上昼夜兼程,到了宜昌的时候,许洋已经打通了宜昌通道,韩素发下令火速前进,防止敌人发现。利用蒸汽机动力拖拽其他船只迅速通过,一路上昼夜不休的前进着。本来船只就有这样的好处,借助水流和风向可以不断前行。只要了不出什么大事儿的时候,少量的人就能操纵一艘大船。但现如今毕竟是逆流而上,受到水流的阻力,所以动力不能断。韩素发带的人手充足。轮番下去补充燃料制造动能,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总之船直奔泸州而去。

在泸州他们火速向上穿插至资阳,随即进攻成都府。这一路上速度极快,掩人耳目,谁也不会想到逆流而上进攻巴蜀这条计策,就宛如当年没想到陆家军能够空袭北京一样。所以连陈洪这个情报头子都惊叹于这宛如天降一般的军队,若不是进攻前夕。守备森严也非吃干饭的废物的成都府守军发现了陆家军韩素发部,这场仗就能够更加出其不意。

残明朝野之下一片慌乱。为何各路兵马都在抵挡着陆家军,即便是陆寻那般穿插快攻也并非无迹可寻,为何这支军队会这么神出鬼没的出现在成都城下?陆家军到底有多少实力,竟然可以这般源源不断的派遣兵马。朝中大臣立刻开了紧急会议,开始商议,而他们也习惯了现在不上朝的朱厚熜,并未对皇帝在这时候还未亲政感到意外和怀疑。

陈洪总揽大局,巧妙地隐瞒了朱厚熜受伤这条人心惶惶的事情,带领文武百官各司其职上城墙开始做殊死搏斗。千百年的儒家思想对这帮大臣忠君爱国之心已经熏陶的够多的了,他们在此时还抱着国破山河在,城在人在,城毁人亡的决心,不知道到底是该敬佩他们好,还是嘲讽他们的愚忠愚孝不识时务的好。

现如今的韩素发则是心急万分,他知道现在在巴蜀战场上共有三只大军,陆寻,陆绎,还有段清风和齐书海的军队,他刚刚通过情报组织也知晓了许洋覆灭的事情,虽然有一些兔死狐悲的感觉,但却也同样感到一丝兴奋。许洋只要死了,大殿上的交椅就空出来了一把,那自己就更有可能取而代之了。韩素发明白,之所以自己能够得到这条情报,而非对他隐瞒并非自己级别够了,而是有让他建功立业取而代之的这么一层深意在里面,圣上虽然话没说明,但却意思到位了。

韩素发不断地命令全军开火射击,攻城作战,企图用炮火打击和人力攻城双方共同下手,让残明守军应接不暇,从而乱了方寸。他心中暗道,一定要赶在剩下三队人马来之前打下成都府,否则功劳只怕又要平分了,即便自己打上三天三夜,打得已经敌人已经难以复加了,甚至己方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而外来者则是压垮对手的最后一根稻草,那同样会被平分功绩。陆炳这个皇帝是个在战局上只看结果的人,而战争的本质也看为将者的运气和努力,故此韩素发必须要抓紧,听天命尽人事,他亲自上阵督战,并划线为令,自他以下退居线后者杀无赦。

战争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各种陆家炮火开始对城墙城门进行打击,还有一些射程较远的利用炮弹抛物线的原理,绕过这一年多以来加高加固过的成都府城头,把炮弹倾泻到了城内,摧毁着城内的工事和建筑。

—————————————————————————————————————

“哈哈,段爷,段爷。”齐书海笑着晃动两份军报来到段清风面前。

段清风正在盘膝打坐,闻听齐书海的笑声,缓缓睁开眼睛,微笑道:“书海为何如此兴奋?”

“据刚才绕道而来的军报所言,韩素发已经进攻成都府了。另外朱厚熜收缩战线,危逼陆寻的军队已经撤离了,与陆绎对敌的人马也都撤走了,朱厚熜是准备在成都府附近负隅顽抗困兽犹斗啊。另外,陆绎决定率军进军成都府。第一,咬住撤退的残明军队,希望在达到成都府前把他们消灭掉。防止残明形成团体,集团作战,从而加大大伤亡。另外也是阻挡敌人回援,给韩素发部减轻了压力。而陆寻则与我们相约,主动出击,共同吞下戚景通的队伍。这是陆寻来的一封信函,上面说戚景通的部队现如今定是粮草殆尽。论实力本就在我等之下,粮草殆尽军心涣散,论敌之内心。还未成殊死搏斗同归于尽之心态,此时乃是一举歼灭之上佳之选。”齐书海十分兴奋的说道:“这么说陆寻跟咱们的看法一样,我就说吧,这孩子有出息。都能和你段爷异口同声了。”

“陆寻的确不错。进步也很大,但还是太嫩了。”段清风说道。

齐书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