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锦衣 >

第384章

大锦衣-第384章

小说: 大锦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叔父。”两个孩子奶声奶气道。

纪联洪笑了笑,走到诺伊尔面前说道:“我回来了。”

诺伊尔强颜欢笑,纪联洪伸手要从诺伊尔手中接过孩子抱抱,随着伸手随说道:“来,儿子,让爸爸抱。”

诺伊尔却抱着孩子站起来往后闪了闪说道:“你这一身灰尘的,急着抱孩子,别把孩子弄脏了。孩子还小,万一碰了脏生病了怎么办!”

“是是是,是我想的不周到。”纪联洪嘿嘿笑着说道,杨飞燕看到纪联洪这么个天不怕地不怕,以前成天浑浑噩噩的人,长此以往的这么怕老婆,不禁也笑了起来。

杨飞燕问道:“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

“过上两日就得走。”纪联洪道。

杨飞燕惊道:“去哪里,难道还要去寻可以安身立命之处吗?”

“嫂嫂还不知道?”纪联洪惊讶道,说罢纪联洪看向门外说道:“还是让梦大家给你解释吧。”跨院门外空无一人,但片刻后梦雪晴出现在门口:“我这一进门就听到了说我,纪爷的武艺果然还是那么彪悍,竟然这么远就知道我来了。”

“姐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杨飞燕问道。

梦雪晴道:“稍等一下,随我一起去见娘,再叫上小蕊妹妹,我一起去说,也省的我一遍遍的讲了。”

“好,咱们一起去找小蕊姐姐,然后去见咱娘。”杨飞燕答应道。

众人一股脑的往外走,纪联洪和诺伊尔也随之前往,诺伊尔却故意落后一步,纪联洪陪伴其后,诺伊尔把孩子给了丫鬟,让下人先抱着孩子回去,然后拉了纪联洪一下。纪联洪会意,故意放慢脚步。诺伊尔问道:“是不是陆炳坐定天下了?”

“恩。”纪联洪说道:“可以这么说,起码大片疆土已经在文孚手里了。”

“那他什么时候帮我复国?”诺伊尔依然在痴心妄想,也说不上她是真聪明还是真傻,纪联洪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你得容他有空吧。”

“那你呢,找到适合咱们复国的地方了吗?”诺伊尔质问道。

纪联洪笑了笑说道:“回头咱再说。”

“废物,我看陆炳就没把你当做兄弟,人家夏大德都面南背北当了好多年西凉的王了,你还在陆炳手下当个碎催。”诺伊尔说话一点也不养人,纪联洪只是笑笑并没有说话,他是爱诺伊尔的,所以并没发火,同样也事事包容着诺伊尔。

诺伊尔也没再说下去,与纪联洪一起去陆老妇人那里去了。

陆老夫人范氏夫人正坐在那里念着经,陆家三位儿媳妇一起到了,陆老妇人无动于衷,到底是把经念完了才出了内堂。陆老夫人说道:“发生了什么,怎么大家都聚过来了,哦,联洪,你也来了。”

“伯母。”纪联洪行礼道。

陆老夫人点了点头,梦雪晴说道:“娘,老爷夺下了天下。”

陆老夫人手中盘着的念珠一滞,随即再度转动起来说道:“朱厚熜死了吗?”

“没有,他现在逃到了巴蜀,被我们称作残明。”梦雪晴答道,陆老夫人叹了口气说道:“我是朱厚熜的乳母,我是看着这孩子长大的,在我眼里他就宛如我的孩子是一样的。虽然这些年他做了这么多对不起炳儿的事情,但是我还是狠不下心来去记恨他,在我看来这就好比两兄弟打架一样。当然我不会多言,他们的金戈铁马血雨腥风我都不懂,故此不妄言,否则定会扰乱炳儿的心智的,让他到时候左右为难。而今炳儿拿下了天下,各位媳妇儿也算是功德圆满了,而朱厚熜没有死,也算是万幸之事。”

“姐姐,你早知道了?”杨飞燕不满的的说道,虽说不满,但是满脸带着笑,自己和梦雪晴情同姐妹,自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儿记恨,而陆炳夺了天下成了皇帝,这乃是幸事一件,泽中天大的喜讯,让杨飞燕不禁有些难耐心中的狂喜。从此,她就贵为皇妃了,而儿子也就成了皇子,女儿则成了公主。如果父亲杨登云泉下有知,定会感到欣慰的,也正如他所说过的那样,这一生做的最对的两件事,就是与杨飞燕的母亲相爱和把女儿嫁给陆炳。这一次,再度证明了父亲的抉择之正确。

梦雪晴笑道:“当时天下未定,咱家老爷什么脾气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我怕他在想出什么怪点子来,而且我这不也才回来吗?哪里有空讲了。”

“好了好了,我不过是发句牢骚,姐姐就说了这么多句,妹妹再也不敢了。”杨飞燕说道,众人笑作一团。

梦雪晴说道:“我想这次纪爷前来,就是来接我们进京的吧。”

纪联洪点点头说道:“现如今天下基本已经稳定,主公命令众人安排好各方事物后都来参加开国大典。开国大典二十天后在北京开始,我这次率领依仗前来,由新任礼部尚书徐阶带领,来迎接老夫人如今,还有就是诸位嫂嫂入主后宫的。只不过我思念家人心切,先行一步回来了,我想再过几个时辰,徐阶和依仗以及护卫部队就该到了吧。”

梦雪晴点点头说道:“娘,您的意思?”

“举家入京,炳儿能面南背北自然是陆家的幸事,亡夫若能泉下有知也该欣慰了。”陆老妇人做出了决定说道。

老太太开明,万事都好办了,众人随即各自安排下去,安排好山东的事物待依仗一来,开始动身进京了。

第九十六章子嗣多了也发愁

说来也巧,进京的队伍中,除了张清泽紧赶慢赶第一个到来之外,其余的人竟然同时来到了京城之外。城门大开,迎接着原来的各地功臣,陆炳站在城楼之上望着众人。风吹过了陆炳的脸颊,陆炳的眉头微微皱起,心说道:“朱厚熜没有儿子愁得慌,现如今我陆炳有四子一女,竟更是发愁。”

原来城墙下众人纷纷对城楼上的陆炳行礼,陆炳三令五申不准行跪拜大礼,于是众人倒也是遵从。在场大部分都是陆家的元老,早就习惯了,即便以前在陆家军中也不过是单膝礼罢了。而众人所站的位置也令人不难看出一二,老夫人早就被陆炳跪拜着让入皇宫之内。而梦雪晴身为陆家主母,也没在其中,剩下的大部分人则不然,陆绎和陆寻作为陆炳的儿子,日后的皇子被簇拥在中间。段清风和沈紫杉此时也赶了回来,像他们以及纪联洪这种身份的也早就被让入了宫中,剩下的都是亲密程度或者地位略低一个档次的了。两兄弟极会做人,把许洋让与中间,两兄弟站于许洋后半步。许洋推辞半天,但盛情难却也只能免为其就了。

陆绎身旁围拢着的大多是一些实战派和齐鲁书院出来军官,还有重头戏韩素发等人,而陆寻身旁围绕的都是梦雪晴的亲信以及追随者,不难想象,有朝一日两兄弟如果到了继承的时候,这帮人会各为其主发挥自己的能量。随龙伴驾,不光是为了效忠自己的主公。更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但令陆炳感到万幸的是,两兄弟之间亲密无间,抓着对方的小臂一起入了京城。起码表面上兄弟感情还是没问题的。陆炳叹了口气,只盼着自己言传身教的好,能够让兄弟重视这份亲情吧,天下其实没什么,若是当个孤家寡人还不如种豆南山呢,在大殿之上,陆绎说了南方的军功。着重推举了弟弟陆寻的功劳,而陆炳则欣喜的夸奖了两人。五天后,开国大典开始。陆炳登基坐殿。成了新国第一位皇帝,国号新。万民敬仰,重臣纷纷恭贺。

一切就按照程序进行着,浩大却不铺张。严肃却不刻板。气势宏伟的新国开国大典就这样按照简化了的礼节结束了,无需多费笔墨。

随后新国发生了几件事儿,渐渐都算得上大事,还需一一道来。首先一件,就是陆炳去除跪拜礼,即便是普通的百姓见到自己也不必跪下,更别说各级官员了。不管男女,膝盖代表着是一个人的气节。一个动不动就膝盖一软下跪的民族,能有什么气节和骨气。故此除了跪天跪地跪父母。剩下的就是信徒的跪拜礼和对死人的祭奠了,其余的跪拜礼全部去除,仅保留了男人的抱拳礼和女子的万福礼做为基本礼节。

同时新国恢复因为战乱暂停的科举制度,虽然依然以儒家思想为主,却并不独尊儒术,推举思想大融合,更是把科举之中令人深恶痛绝的八股取消了。陆炳参加过科举,深知八股其害,培养出来的虽有人才但还会令人死板的,而且八股简直没什么用处,只能让人刻板套用。故此,科举的考试选材不再固定在四书五经中,范围增大不说,还增添了许多实用考试。科举变成每年一考,为国家源源不断提供人才,却又不至于人才一次性大批袭来无处分配或者筛选的工作量加剧,导致分化太粗,要因材施用。

除了保留观政阶段,也就是让官员见习的制度,但增长观政期,所有人必须由基层干起,然后逐步晋升,而成绩之差也不过只成了一个辅助因素。同时科举的考试内容也按照齐鲁学院所推崇的那样,除了儒家的礼乐射御书数,还要讲究策论,也就是治国之策的探讨,这才是先行科举的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还对武举制度进行了修改,不再把武举当成武官再度升职一场考试,而是彻底取消了武举,改为军中考核。也就是说经历过科举的人,如果有志于弃笔从文,可以加入军中。科举中第者从小旗开始,立军功提拔,当然愿意当官的也是如此。而军旅之中,自上而下每年要做报告审核和评判,以此作为晋升的关键。

陆炳注重全面发展,除了大的科举,陆炳还增添了两场小科举,一个是发明科举,从而出现了一个新部门,叫造物局,这场科举由造物局住持,五年一届。如果你有什么特别好的发明创造,都可以申报上来,从而评判其功效如何。申报数目不限,题材不限,作用不限,以思想创新和实用这两个标准为主,理论和实际两手抓,不管哪一方面卓越都是可以的。一旦被选录,入主造物局任职,而造物局的薪俸十分高,更有全国最先进的机械和大量资源可利用,矿产资源图书木材等等等等。这就给新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精神,还提供了国家科技进步的力量。

另外一场小科举则是三年一期,叫伯乐科举,由异人馆住持,提拔各行各业的能人,进入异人馆入职,入职后根据能力可入朝为正官。之所以三年一期而非五年一期,是因为来应考的人因为涉及各行各业,所以人数可能比科举还要多,乃是在民间选拔各行各业的千里马。只要你认为自己在这行里特别有建树,完全可以来试一试。用陆炳的话说,工部官员好多都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人,让他们修渠建城,这不是扯淡吗,如果仅为了预算什么的,那要户部干什么的,需知人善用,把人才放在他们应有的岗位上,让每个人都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才能。

举国欢腾,本来汉人官本位的思想就严重,惟有读书高也是为了做官。这下大家出头的路子就多了,不再只有读书才能有所作为。各行各业都推崇起了陆炳,道我主圣明。有些朝代重文轻武。有些朝代重武轻文,可是陆炳却在乎全方位的发展,在这样的推动下,各行各业都有了发展,所有人都绞尽脑汁,希望能有更好的发展,借此光宗耀祖发扬光大。

说完应对民间的两个政策。就说说官场之上。首先在顺天府试用的政策在新国全国推行,就是国家养人和高俸养廉,同时正如在顺天府那样。锦衣卫和各项法纪部门进行配合,严格执行不能再让贪墨的事情发生。并且,实行举报制度和连坐,如果发现上司贪墨或者违法之举。可以进行举报。每个人有三次误报的机会,一旦误报不会把姓名公开,保证举报者的安全。如果三次皆错那就是诬陷,需降为普通百姓,并受三个月的牢狱生活。另外如果举报成功,可以升职加官。这下官员身旁就有了无数只眼睛,帮助着锦衣卫监视着所有官员,从而减少了锦衣卫人数的扩张和冗官的发生。没有人敢在这方面舞弊,更没有敢于不理会举报。否则就会被下属举报,层层举报防不胜防,故此谁也不敢在专权弄权了。

百姓听闻此政更加推举陆炳,官老爷们再也不敢欺辱百姓了,下属也在人性的驱动下看着自己的上司,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记下来。同时他们也会殚精竭虑的工作,因为若是他们犯法,同样有下属可以举报,即便没有下属的百姓亦可以举报。

本来陆绎曾给陆炳反应过,此一言还得到了严嵩的支持,两人都担心这样的操作操之过急,官员们会因为变化太快而受不了。同时担心人心惶惶,失去了最近的信任。陆炳称的确信任度是有所降低了,让人处处提防,可是自由源于规矩,没有规矩的自由就是乱来,陆炳并笑称不破不立,有时候不要因为身居高位思前想后的考虑太多,要快刀斩乱麻,当变则变不变则乱,否则谈何新国的这个新字呢?

不光陆绎和严嵩,其实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