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锦衣 >

第380章

大锦衣-第380章

小说: 大锦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关系的妖怪的都被收走了,没有关系没有后台的则被孙悟空打死了,不论作恶多少法力大小,只要没人没关系,就没有什么修炼不易之怜悯。而强盗和龙王更代表着大明的商界,官府强权不开放自由市场,强行敢于苛捐杂税恶劣行为。

同样唐僧取经本就是个笑话。他本就是佛祖坐下弟子,投胎九次都死了,九乃数中最大。第十次通过一个肮脏的出身最后由江漂流来到了老和尚手中,从此成为了一名佛家弟子。唐僧不会法术,没有胆量,除了一颗执拗取经的心什么都没有,还很是任性偏执,甚至小事儿极多,至于本领连座下白龙马的本事都不如。人老精鬼老灵。徒弟和坐骑活的时间零头都比他多,为什么他会修成正果成为所有人的师父,不是他的佛性。而是因为他是如来佛祖的徒弟。

这一路上都是各种关系户,而另一个书魂孙悟空就可谓是个悲剧人物,如果按照孙悟空这个线来看这本书的话,那这本就是本悲情小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不像人低头的孙悟空。那个潇洒的美猴王。那个齐天大圣,被强权打压,他要的自由不受束缚是封建社会所不允许的,而后来即便踏上了取经之路还是充满了委屈。被那些神仙设扣陷害,被唐僧不解,还套上了束缚他的紧箍咒。

而孙悟空并未走到西天的最后,在真假美猴王的时候就被打死了,是六耳猕猴化作了孙悟空。继续了下面的故事。究其原因,只是因为如来佛祖与孙悟空师父的前世仇恨。表面伟大的佛,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却连一只猴子都容不下。这本书到处透着愤怒和肮脏,这让陆炳看后心情十分憋屈,只想连连大喝,好抒发心头的郁闷。

耳畔只听谯楼上鼓打三更,陆炳团团乱转,心中有过太多。这本虚幻与现实相结合的小说必须是本名著,不印出来太对不起吴承恩了,同时这也是个武器。因为文中处处描述的是大明的现状,只不过历史背景放在了盛唐。如果这本书广为流传,再稍加引导,有趋炎附势之徒的帮助,那么就成了攻击残明的一样有力的舆论工具。

而吴承恩也是幸运的,看得出来,此人年纪轻轻却看问题如此透彻,虽然有些偏激冲动,但这也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此人若能锻炼出来,必定能够成为大才之人。之所以说他幸运,那是因为如果这本书当年印了出来,必定风行,如果风行大明自然会有人读懂书中的含义,也定会有小人告诉那个心胸狭隘的朱厚熜,只怕到时候吴承恩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而这本书也即将灰飞烟灭。

“冯保。”陆炳叫道。

大殿外一名小太监探进头来说道:“主公,冯公公刚去睡了,要去叫他吗?”

陆炳笑了:“呵呵,我忘记这已经很晚了,他也很累,来,你来也一样。”

“是主公。”那小内监连忙凑到陆炳身边,在陆炳手下当场很轻松,而且很自在,起码有尊严,活的像个人。对比起先前在大明宫中的种种遭遇,那个朱厚熜就是个邪恶的魔鬼。

陆炳问道:“我还没问你叫什么呢?”

“启禀主公,我叫刘喜儿。”小内监十分高兴,陆炳没有架子还如此和蔼的问自己,对于刘喜来说,虽然陆炳还未称皇帝,但是已经和皇帝没什么两样了。

陆炳点点头:“我给你写封手札,你拿着手札出宫,然后把这本书给夏言夏大人,你知道他的府邸在哪里吧?”

“小的知道。”刘喜答道,

陆炳提笔耍耍点点,笔力直透纸背入木三分,一看就是武将所写,但看这些字却又是灵动非凡。陆炳写好之后说道:“送出去吧,放到门房就行,不用叫醒夏大人。这句要特意交代一下。”

刘喜有了陆炳亲笔手札就能出宫了,连忙接过书,然后出宫去了。

陆炳坐在龙椅上,脑中思绪万千,想着许多军国大事,慢慢的沉入了梦想之中。天空放亮的时候,陆炳才缓缓醒来,伸了个懒腰,宫门大开重臣进来议事。而纪联洪却依然在昏迷之中,陆炳怕他出事儿,去看了看,只见纪联洪全身放松,身上真气运转,当时边练功边睡觉,看来荒山野岭之中难有如此舒适安全睡觉的地方,故此才会一觉睡了这么久的。重臣议事,说了现如今管辖之地的一些事情,陆炳留下奏本当场做了一些批示,这些暂且不表。

退朝之后。陆炳留下夏言和严嵩说道:“夏大人,您读过那本书了吗,读完后给严大人也读一下?”

夏言抱拳说道:“谢主公厚爱。昨夜差人送去此书,却特意交代不让人宣臣醒来。臣今早起床后就一直在读这本书,至今已经读了多遍了,深有感悟,写下此书的人堪为大才啊。臣还想再多读几遍,其中反映的问题颇多,代表着民间的看法。而书中情节精彩绝伦,令人欲罢不能。臣见识浅薄,从未见过如此精彩的话本。”

“你先别忙着看了。先给严大人看下。严嵩,你命人誊抄下来。你还没看,等你看完咱们再往深处商议,只不过我以为。这是本可以开启民智的小说。同时也是本可以攻击残明,并引发百姓判断孰是孰非的小说。”陆炳说道:“故此,我以为,这本书必须大量印刷。先前停办的邸报和民报也要复印了,而这本书要销往残明,我想他会成为百姓手中,茶余饭后,说书艺人口中的经久不衰的题材的。残明就算要**。也难掩天下悠悠之口,舆论攻击不会造成直接效果。但却很容易让残明失了民心,无王则无民,而同样无民王就成了孤家寡人。”

“主公,”严嵩说道:“属下虽然没读过这本书,但见主公和夏大人对此书都有如此赞誉,自然是本好书。但听圣上这么说,属下不禁又会有些担忧。事情往往是把双刃剑,在舆论上打击残明的同时,是否也会因为开启民智而产生一些不好的效果呢。比如许多法纪的执行,会受到或多或少的阻碍。属下斗胆一眼,属下以为,愚民最好管理,如此开办各种书刊,有点矫枉过正了。”

陆炳并不生气,陆炳讲究畅所欲言,任何人的不同观点都可以讲出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陆炳摇摇头说道:“严大人虽然言之有理,但也略有片面的地方。愚民固然好管理,可是也同样容易被人煽动,还智与民,他们就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更多的智慧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同时百姓有了智慧,就更加督促我等呕心沥血的工作,不能糊弄百姓。愚民是可悲的,一个国家的百姓都是愚民,那这个国家能聪明到哪里去呢?”

“我管理山东的时候,就让百姓畅所欲言,增加百姓知识,从而让他们得到智慧。结果如何呢?我想这场胜利可以说明一切,山东健儿前仆后继,没有人愚忠愚孝,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对的事儿,什么才是对的人。不能因为我现在初定天下就要再度培养愚民,是,可能咱们一同励精图治,咱们也能国力强盛,但若是全都靠官方引导,百姓都是无脑的行尸走肉,这个国家也不会走的太长远。到时候,稍有妖人蛊惑,百姓就会被迷惑,天下岂能不乱。看似智民易乱,实则不然。”陆炳说道。

严嵩沉思良久说道:“属下还需慢慢消化主公的话。”

“圣明不过我主。”此时夏言却完全理解陆炳的话,抱拳说道。

陆炳摆摆手道:“夏大人也会夸我了,说道夸赞,今天有大臣启奏,说让我登基坐殿,还让我选取国号。其实我想登基的时候,颁布一系列法令,虽然前朝从未有过,但我就想这么做,到时候整个国家的制度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号我还得好好地想,你们也帮我多想想。另外有人说现在锦衣卫的势力过大,两位如何看?”

严嵩道:“属下以为目前无妨,主公现在亲帅锦衣卫,励精图治,正因为有锦衣卫的存在,国家法纪才能得以保全,官员才能如此努力工作。故此,属下以为不必理会,即便要变也不是现在。”

“夏大人呢?”陆炳问。

夏言说道:“臣也以为不妥,这样的情报机关监视各行各业,本就是个畸形的产物,更让人心惶惶,必须公在人心中法作为约束,仁政从而辅导,才是正途。不过正如严大人所言,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能使得法律得以落实。故此现在不能变,日后如何去变,夏某一时也没想好,但锦衣卫这样的机构存在,必定不是长久之计。”

“两位大人言之有理,陆某也苦思冥想这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啊。”陆炳说道,随即道:“好了,既然想不通,咱们就暂且不去想了,车到山前必有路。你们先下去吧,昨夜我处理了一晚上公文,就小憩了一会儿,实在撑不住了。我要睡会儿了,严嵩,你看完了,随时叫上夏大人一起入宫来,咱们商议一下如何复办报刊和这本书发行的事情。”

“遵命。”两人答道随即退了出去。

第九十一章点化

陆炳待两人走后,刚闭了一小会儿眼,还没进入半睡半醒的状态就猛然从龙椅上窜了起来,从龙书案下抽出自己的虎头宝刀严阵以待喝道:“出来!”

“是我。”纪联洪走了出来,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来的?”

陆炳长舒一口气,放下了刀说道:“这是种莫名奇妙的感觉,在几次生死攸关的大战中培养出来的第六感。怎么想起来问这个了?”

“我也有了,不过是在自然之中,更为灵妙。我想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自然之气,而寻找到气,就可能是风水之中的龙脉吧。”纪联洪说道,陆炳还刀入鞘再度放在龙书案下的暗格中,然后有些不解的问道:“说这个做什么,有些莫名其妙啊。”

“我是想说,人的身上也有气,越是高手越是无法隐瞒自己的气,除非刻意藏气。我在自然之中经常风餐露宿,时常警惕的睡觉是必须的,但长此以往必定精神受不了,所以我学会了化为朽木。也就是说,当我故意藏气的时候,即便野兽在我身边路过,也会认为我只是一个死物罢了,这么一来我就安全了许多。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不光靠眼睛来判断事物,还有感觉。比如你感觉那边有东西动了,才会去仔细观瞧。同样你感觉那一片没人,没东西,就不会注意去看,只要不撞上就不会发现我。时间长了,我不光会藏气了,甚至还可以闭着眼睛仅靠气寻找动物的远近。甚至是什么动物。对于人而言,更是简单,甚至能判断出来高矮胖瘦是男是女。再配合我们其他五感。这就无往而不利了。比如现在我就感觉到了有三位高手正在朝着皇城而来,是敌是友不详,但态度平和,越是这种平和的才越有危险,就好像是毒蛇在最后才会露出毒牙一样。故此我才惊醒,来告知于你。我可不想还没跟你享上荣华富贵,你先挂了。”纪联洪道。

陆炳说道:“那你认为咱们该如何行事?”

“我藏于大殿之中。摒息静气。他们来了后,我静观其变,是敌是友咱们到时候就知道了。到那一刻是出来相认。还是杀出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就凭我见机行事了。”纪联洪说着便盘膝打坐在屏风之后,宛如一个死人一样,一点气息都没有。陆炳若不是早就知道藏于此处。眼睁睁的看着他,只怕也发现不了他。越是高手越会依赖经验和感觉,俗话说马上摔死英雄汉河里淹死会水的人,就是这么个道理。

陆炳微微摇头叹息,这是最近什么好日子,先后来了三拨人,段清风,吴承恩。那这一群究竟是谁呢?又是敌是友呢?

不消一会儿功夫有人来禀,声称少林悟须大师和悟灵大师还有一个自称崔凌的求见。陆炳立刻允诺。原来是他们,陆炳长舒一口气,再看纪联洪仍然是不做动作,心中暗赞纪联洪出去磨练一圈确实聪明了不少,也只有在自己面前才没心没肺,现如今这一个举动证明了他的成长,的确即便是少林旧友也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悟须,他们来可能是来谈判的,崔凌自然可以放心,但悟须悟灵就陆家和悟须恩仇皆有,很难一句两句说得清楚,故此此时静观其变保存实力乃是上上策。

不消一会儿功夫,三人入了宫来,两位和尚给陆炳深施佛礼,而崔凌则抱拳单膝跪地道:“小侄拜见陆伯。”

“崔贤侄快快起来。”陆炳上前扶起崔凌然后又跟两位大师行了礼,随后问道:“崔贤侄身上的伤可好了?”

“劳伯父挂念了,早就好了。”崔凌道,眼睛有意无意的瞥了一下屏风后面,陆炳知道崔凌是剑王门人,纪联洪这点本事还瞒不过崔凌。于是也不搭茬,只是点了点头,嘴角微撇说道:“好了就行。”崔凌聪明,立刻会意,其余两人并未明白他们的意思。

陆炳转过头来,对悟灵点点头,然后直视悟须走到悟须面前问道:“老友,你怎么样,许久没见了,悟法呢?他怎么没跟来?”

悟须说道:“悟法留在福州的一座山上,做住持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