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羽翼大明 >

第411章

羽翼大明-第411章

小说: 羽翼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这么说?

“青花白瓷盘每个五百贯,碗每个三百贯,瓶每个五百贯,酒海每个一千五百贯。豆青瓷盘每个一百五十贯,碗每个一百贯,瓶每个一百五十贯”这是船队在某地的瓷器交易价格,这些瓷器,在大明,那是最便宜不过的东西,朱厚照可不是呆在深宫什么都不知道的皇帝,就算他有些不清楚,身边的出身民间的李凤儿那白生生的手指一掐一算,什么都清楚了。这不,此刻这对天子小夫妻,嘴都张大得合不拢了。

“这么说,当初这些当作压舱石带出去的最不值钱的瓷器,在西洋一个能卖出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价格来?”李凤儿的眼中满是不可置信,“这当初的宝船有数百艘吧,一艘哪怕是只带这么一万斤压舱,岂不是一眨眼,就是几千万两银子?”

“你再算算,没这么夸张吧,这是压舱石呢,这出海一趟,怎么不得带点大明的好东西出去,这些都是些不值钱的玩意?”朱厚照的人,仿佛也有些傻了,眼下的大明朝,一年的赋税,也不过是两千多万两,这要是船队这么出去一趟,光是压舱石都能赚这么多,他还发愁个什么劲儿!

“练兵,练兵,将蒙古人灭掉,谁不听话,就揍他丫的!”仿佛看见满天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掉下来,朱厚照呼吸都有些急促了,脑子里翻来覆去就只有这么一个念头。

“没错,不过,既然是送到宫里来的,夸大那么一点点,兴许也是有的!”李凤儿有些不大肯定的说道。

“哪怕是一半的水分,这也了不得啊!”朱厚照叫了起来:“这是朝廷净赚的啊,白给的啊!我还说钱卿那两成份子,找那帮家伙开口就是五百万两,是在狮子大张口呢,没想到,真的值得那么多,不行,我看,五百万两还是少了!”

“你就贪心吧,我可是听说了,这银子,可是差点将人家的家底子都刮空了,要是这么多银子拿出来,无病给人家赚不到钱,还不让人给吃了,你就知足吧!”

“不成,不成,我也得派人看着点,听说他们各家都派了子弟盯着自家的银子,宫里也得派人去!”朱厚照看了李凤儿似乎有些不悦的脸,讪讪笑了笑:“我可不是不放心无病啊,就是担心下面的人上下其手,将咱们家的银子给黑了!”

他眉头一皱,“不行,不光宫里派人去,这船队的银子在海上,万一那个不开眼的小番国或者是海盗盯上了,无病他抵挡不过,那咱们可不就吃大亏了,这万里迢迢,难道咱们还能兴兵教训他们不成,水师不成,朝廷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哎呀,忘记这茬了!”

“你就别瞎担心了,无病做什么,可不你有谱的多!”李凤儿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实际上,钱无病在她的心里,有到时候,还真的感觉比自己丈夫更可靠一些,这大抵是朱厚照一直都胡闹惯了,而钱无病从见第一面起,给她就是一个老成稳重的印象有关系。

“我怎么能不担心!”朱厚照叫了起来,“母后不大高兴看到无病在京里晃荡,可他堂堂的锦衣卫代指挥,总不能老是在外面没个名目的不回京吧,好不容易他找到了想干的事情,而母后又答应了,而这事情,我又看好的很,可千万不能让人给坏事了!”

“你以为无病的那个海外千户所是干什么的!”李凤儿笑道,这消息还是他从慕四娘口中听来的,慕四娘升任海外千户所副千户,护卫她这么长时间,两人当然比一般人亲近得多,进宫来给她辞行的时候,顺嘴就告诉了她了,“只怕在无病心里,早就有这个打算了!”她吃吃笑道:“再说了,眼下他又不是顶着朝廷的名义出去的,不过是一个船队,了不得就是他的锦衣卫身份,你要真给他派上一群水师,没准朝里的那些老头又歪嘴了,公器可不是这么私用的!”

“也是,你说的有道理!”朱厚照点点头,旋即有些愁眉苦脸的叹道:“可是,我真的有些不放心啊!”

“这个简单!”李凤儿点点头,“你给无病一个‘便宜行事,临机专断“之权就是了,让他招揽一些番外的兵马护卫船队,这样不就没事了么,有你这个旨意,无病在外面行事,也不会担心朝中有人中伤,坏了他的赚银子的大计了!”

“这个啊!”朱厚照沉吟起来,这“临机专断”之权,可是不随便给的,这等于钱无病可以顶着朝廷的名义作为,但是在很大氛围内,却不用给朝廷汇报,直接就决策了,再加上允许了他招纳番外兵马,这弄不好,这兴许就造就一个朝廷无法约束的海外势力了。朝廷无法约束,那还和朝廷有个毛的关系啊!

“一不花朝廷一两银子,二不用朝廷一兵一卒,你都犹豫个什么劲儿!”李凤儿白了他一眼,言语中直白的厉害:“就算你担心无病有二心,那他也不过是在海外折腾,咱们大明朝,又损失什么?

525。第525章但愿海波平

这东北风快来了啊!

就在众人心里着急却又不敢主动催促的时候,四海船队终于有了动静。

是的,钱无病望眼欲穿的旨意终于来了,还是内官监的王少监带来的,一群宦官,到达南京的时候,都快没个人样了,敢情,这朱厚照也问了熟知海事的臣子,知道这出海的船队耽误了时节,没准就要等到下一年了,这愣是生生的给这群宦官下了旨意,十二月初一前必须将旨意传到,宦官们的辛苦,自然可想而知了。

明面上的旨意含含糊糊,钱无病的差遣,没没个明确的指使,“海外观风使”这是个什么玩意?钱无病拿到旨意的时候,愣是琢磨了半天,终于确定,大明朝自立朝以来,就没这样一个奇葩的差遣,不过这差遣虽然奇葩了一点,倒是可以含含糊糊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朕的锦衣卫代指挥,可不是在外与民争利,那是给朕在海外去观风的!当然了,至于观什么风,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钱无病这旨意看得稀里糊涂的,不过,他身边不是还有王岳这个揣摩了一辈子皇帝旨意的老宦官么,老宦官眼睛毒的很,观风使什么的,那就不说了,不过是让钱无病名正言顺的出海的一个名头,但是,这旨意当中的授予钱无病海外临机专断之权,这可就是了不得的恩典了,当他给钱无病指出这一点的时候,钱无病喜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提心吊胆在东番,在扶桑的那些布置,还有郦人的军兵、那些西洋武士、流浪佣兵,还有收服的那些海盗什么的,从今儿起,这贼名儿就可以去掉了,这便宜行事,招揽些护卫在海外护卫船队算什么,尽管这些护卫来源杂了一点,人数多了一点,只要不在大明折腾,一切都是顺利应当!这是天子的旨意嘛,谁敢唧唧歪歪,你找天子说去!

总之,这旨意下来,一个给钱无病的出行正了名,一个给钱无病的作为壮了胆,先前在南京等待的时日,那算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今东风都来了,他还等什么!

十二月初二,出行的黄道吉日,南京龙江船厂,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数以万计的百姓,见证了这一时刻。

八艘巍峨无比的大海船打头,缓缓的从龙江码头驶了出去,其后,五六十艘海船紧随其后,在江面上蜿蜒十余里,在岸上百姓的欢呼声和“顺风顺水”的善祝善祷声中,船队离开了南京。

钱无病站在当先一船的船头,身后拥簇着一帮满脸兴奋之色的少年勋贵,看着身后庞大的船队,也禁不住豪情大发。

“赋诗一首吧!,钱大人!”身后不知道是哪个少年,大声说了一句,“值此盛况,怎么能不赋诗一首,以传后世!”

钱无病微笑的看了看他们,微微琢磨开了,而身边那身材几乎有那少年两个宽的王钰,则是狠狠的瞪了那少年一眼,见过煞风景的,没见过这么煞风景的,要说大家虽然平时好个舞枪弄棒,但是小时候在家里的棍棒的说服下,好歹还喝了点墨水,钱大人家里锦衣卫出身,这字儿还不知道能不能人囫囵呢,赋诗?你这分明是叫钱大人难堪吧!

“驱驰海色寒,孤臣望宸銮,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钱无病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白帆,缓缓的吟诵了起来。

“好!”话音刚落,王岳便大声的叫起好来,不管这是不是钱大人昨天晚上找人做的这诗,这诗里的意思,还真带劲。

“好一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身后的少年们,也大声的叫起好来,虽然这诗歌算不得工整,但是,这字里行间透出的那股豪气万丈的气概,他们怎么会感觉不到,而他们正是盼望着建功立业的年纪,做出一番功业,天下扬名,那真真才是他们心中所想,伯爷侯爷算什么,哪怕自己混吃等死,迟早不也会袭爵么!听听,钱大人说的什么——但愿海波平!让这喜怒无常的大海,都在大家脚下服服帖帖,那才叫本事。

钱无病这话,真是说道他们心坎上去了。

“好什么好啊!”钱无病回头笑着了他们一眼:“不出去看看,你们大概也不知道天下有多大,随口胡乱掰几句而已,看把你们兴奋得,那几个晕船的家伙,以后可有的你们受了,这到福建之前,船队可是没打算再停下来了啊!”

众少年笑了起来,其中几个脸色微微有些苍白的家伙,不好意思的挠挠头,钱无病说的就是他们,北人擅骑,南人擅水,这群少年里面出几个晕船的,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到了东番,这船队要重新编排一下,这么乱哄哄的,在海上遇见风浪怎么办,遇见海盗怎么办,既然出去,总得要顾得所有船只一个周全!”钱无病笑着坐下来,“你们跟着我出来,总得学点东西吧,这回头,哪些人安排在那些船上,可得听打招呼,过了今日,我可就不拿你们当什么小伯爷小侯爷了,他们都是我手下的兵,不听命令的话,那我可就要对不住了!”

“大人尽管放心!”少年们齐齐应道:“我等一切唯大人马首是瞻!”

钱无病满意的点点头,身后的龙江码头,已经在视野里,变得有些模糊了,宽阔的江面上,那些小船,远远见到这浩浩荡荡的船队,仿佛小鱼遇见大鱼一样,远远的就避开了,整个江面上,仿佛就只剩下他们这一只船队在行驶。

两岸的民居中,也不时有隐隐绰绰的人影,那是岸上的居民们,在好奇的看着这支巨大的船队从江面上驶过,可以预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支船队,将是这两岸居民口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而等到船队回来的那一天,这话题的热烈程度会再度达到一个顶点。

526。第526章编组船队

阵法阵形这东西,由来已久,据说黄帝伐蚩尤的那时候就有了。

不能考据的东西,当然信不得真,但是武王伐纣,“周师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这里的“陈”通“阵”),这可就就经得起考据的,这汉人的历史,就是一部征伐的历史,千百年来,从春秋战国,到如今的大明,这阵形一说,随着征伐倒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规范了。

无论是《太公兵法》、《吴子》、《孙子兵法》还是《尉缭子》、《孟德新书》、《唐太宗与李卫公问对》等兵书,凡是流传至今的兵书,没有哪一本,不谈及这阵法阵形的。同样的道理,一支完全不通阵形阵法的军队,其本质和一群拿着兵器的农民没多大区别。时至如今,阵形阵法成了几乎是每一个武人耳熟能详的东西,只要是朝廷的武官,哪一个还不能说出个“鱼鳞、锋矢、鹤翼、偃月、方圆、雁行”什么的来?

阵法操练,也是治军的重要方法。通过操练,教给士卒进退的规矩、聚散的法度,使他们熟悉各种旗号和口令,在战斗时做到令行禁止,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整体合力。阵法操练是将无规则之众训练成军队的有效途径。大明朝的军队,“五日一练,十日一操”!这操练的是什么,阵法而已!

无论那一种阵法阵形,其根本目的,就是更好的保护自己,杀伤敌人。

现在问题就来了!一群乌合之众凑起来的船队(这个哪怕钱无病不承认,这也是事实),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尚且还可以安然无恙,但是一旦遇上了风浪,袭击,这样的一支船队,还能保持着阵形,还能有统一的指挥吗?而且,在海上船队行驶,不比在这狭窄的长江中,海天一色,大海无边无际,这船队中各船的交通联络,该如何执行,在突发的变故中,也许一艘船失踪掉队那就是和沉没是一个意思!

所以,钱无病心里就盘算着,等到了淡水,船队无论如何,得要有个章程。谁前谁后,谁护卫谁联络,这都个有个规矩,而且,船队里的物资,除了货物,大多数人都是按照自家人的准备安排的,他也要有个统筹,要不然,出现淡水足够一月,但是粮食只够三日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